书城历史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5185400000031

第31章 积极推进保安族小城镇建设(1)

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保安族及保安族地区经过14年的扶贫开发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经济发展仍然滞后,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在于保安族地区缺乏带动保安族经济增长的要素聚焦点,保安族与其他先进民族发展差距不断拉大,根本原因在于城镇发展差距不断拉大。

第一,推进城镇建设,发展城镇经济,是协调保安族地区诸多矛盾的最佳结合点。发展城镇经济是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解决保安族区域战略与国家经济整体战略之间、环境及资源保护与开发及发展之间、短期调控任务与长远战略发展任务之间、工业化基础薄弱与加快人民收入提高的迫切要求之间、结构调整与总量扩张之间、基础设施不足与战略性大开发之间、弱小的市场经济成分与强大的国有经济和自然经济成分之间、“二元”分割的城乡经济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诸多矛盾的最佳结合点。

第二,推进城镇建设,发展城镇经济,是保护与有效利用保安族地区资源的必然选择。自1999年始,保安族经济面对的一项新的战略任务是农业的结构调整,而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退耕还林(草)是一项重点工作。同时,可持续发展战略也要求加紧实施全面的“禁采”、“禁伐”。如此,大开发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与农业结构调整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解开这个矛盾的切入点就在于推进城镇建设,发展城镇经济。也就是说推进城镇建设、发展城镇经济是西部大开发中减轻对自然环境压力、克服生态脆弱劣势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必然选择。

第三,推进城镇建设,发展城镇经济,是积累保安族地区工业化条件的必由之路。保安族地区存在着人才聚集程度低、基础设施条件差等不利于工业化发展的诸因素,而推进城镇建设、发展城镇经济的过程,不仅仅是提高资源集中与优化配置程度、人才聚集程度和最经济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过程,而且是培育保安族地区经济增长带头地区和有效提高人均收入,解决就业问题,调整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和巩固“小康”战略成果的过程。

第四,推进城镇建设,发展城镇经济与保安族扶贫开发、脱贫致富奔小康。衡量保安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标志是城镇化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说,扶贫开发的最终成果,必然会在城镇发展水平上得到体现。保安族聚居的积石山地区,因为缺乏一个辐射能力较强的城镇和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城镇网络体系,使得资源优势逐渐消失,经济发展愈加显得后天不足。因此,保安族及保安族地区必须及时调整扶贫开发的步骤和重点,把推进城镇建设,发展城镇经济作为今后扶贫攻坚、推进小康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

推进大河家城镇建设的思路与举措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河家作为保安族聚居地的城镇,从大河家乡到大河家镇,其发展是保安族民族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大河家镇概况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大河家镇地处黄河上游的甘青两省三县(永靖、民和、循化)交界处的黄河岸边,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此镇在历史上曾是战略要地,也是当地保安、东乡、撒拉、回、汉、藏、土等各族人民云集的商贾重镇。隋炀帝大业三年,曾在大河家设积石镇,唐代在大河家设临津渡,均为当时通往西域的要塞。大河家集镇建设始于民国初期,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今天的大河家镇不但是通往青海、西藏、新疆的又一交通枢纽,而且成为甘肃省保安、东乡、撒拉、回、汉等民族群众与青海省海东地区的撒拉、藏、土等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流和物资集散地的中心。

大河家镇集镇地理条件优越,滨邻黄河,属黄河河谷阶地,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海拔1800米左右,年平均温度为8℃,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日照时间500小时以上,非常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大河家总面积24.5平方公里,共辖5个行政村,43个合作社,2458户,13080人。其中保安族1071户,5465人,占全国保安族人口总数的45%,是全国主要的保安族聚居地。截至200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5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5元,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5%,于1998年整体基本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大河家于1988年被临夏州列为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小区,1992年被甘肃省列为甘肃省重点建设的小集镇,1995年3月,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100个首批农村小城镇试点集镇之一,也是甘肃省50个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一。目前集镇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近几年先后投资1300万元,建有两层以上楼房85栋,建筑总面积2.5万平方米。建成各类商品交易市场8个,共有个体工商户320户,流动摊位210个,集市年成交额达到1100万元。开通了有线电视、移动通讯和无线寻呼业务,架设路灯25盏,新建或扩建集镇道路8条,长1510米的主街于2000年投资68万元,完成铺油2.2万平方米,其中州县领导、驻乡各单位、宗教团体、社会各界人士捐款12.3万元。另外镇政府至清真大寺长310米、投资6.5万元的道路硬化正在施工之中。同时,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加强集镇管理,脏、乱、差状况得到明显改观。

大河家镇境内有丰富的旅游、水利、土地、草场资源。已成立镇旅游服务中心,崔家峡、大墩峡、红土洼、石佛寺、临津古渡、积石雄关、禹王官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及独特的保安族风情,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投资7416万元,总装机容量6000千瓦的黄河大河家水电厂已建成发电。甘河滩滩涂地开发利用、积石山麓广袤的草场为今后保安族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优势。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大河家镇民族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共有各类企业212家,其中非公有制经济207家、从业人员1200多人,实现年产值3500万元,初步建成了以大河家多民族经济开发小区和甘河滩工业开发小区为主的乡镇企业密集区,其中名优产品如保安腰刀、皮革制品、针织用品、清真食品不仅行销全国各地,部分还出口国外。

二、推进大河家城镇建设的思路与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大河家集镇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首批100个试点小集镇之一以来,在积石山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保护耕地、优化环境、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按照城市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方向,以规划为龙头,超前服务为前提,广泛发动群众,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探索集镇建设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超前规划,合理布局是搞好集镇建设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