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资料整理的一般步骤
(1)资料的审核。这是整理资料的第一步。为了保证资料的质量,首先必须对原始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认真审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资料的编码。如果所搜集的资料要输入计算机处理,则必须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并将码值集中登录到资料登录卡片上,以备输入计算机用。(3)资料的分组。根据社会调查的目的和任务。按照分析研究的需要,确定资料分组的标准。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整理和统计。为资料的分析研究作准备。(4)资料的汇总。即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计算,从而将分散的资料以集中的形式显示出来。汇总可以是全部数据资料的汇总,也可以是在资料分组基础上的汇总:可以用手工汇总,也可以用计算机汇总。使用哪一种汇总方法与技术。要视调查的目的和具体的条件而定。(5)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资料汇总的结果,可以通过编制统计表和统计图以集中、简明、直观的形式显示出来。统计表和统计图是资料整理的表现形式,也是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极为有用的工具。
二、资料的审核与汇总
(一)资料审核的一般要求。资料的审核是整理资料的第一步工作,资料的审核必须遵循资料整理的一般要求,着重审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审查资料的真实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调查资料来源的客观性问题,二是调查资料本身的真实性问题。资料的准确性的审核要着重检查那些含糊不清、相互矛盾的资料。资料的完整性的审核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调查资料总体的完整性,二是每份调查资料的完整性。审核资料是一项十分严肃而细致的工作,调查者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才能将这件事办好。
(二)资料审核的方法。资料审核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逻辑审核与计算审核。逻辑审核,即核查调查资料的内容是否合乎逻辑和常识,项目之间有无互相矛盾之处,与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对照是否有明显出入等等。比如,在一次关于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社会调查中,乡里的同志说,村里主要干部投保,县乡村三级要给每个干部补助保费的80%,个人只需交20%,而几个村干部在问卷调查中却填了个人要交保费的80%或50%以上,这与乡干部提供的情况就有明显的出入。计算审核,是针对数字资料进行的审查。要检查计算有无错误,度量单位有没有用错,前后数字之间有无相互矛盾之处等等。例如,在一次农村调查中,某村干部在反映总体情况时说该村有总劳力776人,但在后面反映劳力的分布状况时却说,全村在乡镇企业当职工的有187人,在村办企业当职工的有200多人,其余的都是种田的,有95人。后面的这一组数据与该村的劳动力总数显然有较大出入。
(三)资料的编码。如果整理后的资料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则还须对资料进行编码,即将问卷或调查表中的信息转化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符号。这项工作要借助于编码手册或编码表,编码手册或编码表记录着每个数字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就像打电报用的密码手册,调查者要根据它将调查资料变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符号,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它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换成能阅读的资料。大多数正规的准备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问卷调查,在问卷设计时就已经将编码表设计在问卷的右上方或上方了。对这种问卷的编码,只要将被调查者在问卷中所选择的项目的代号或所填的数字填入相应的编码表栏目内即可。
(四)资料的汇总。资料的汇总,是指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将资料中的各种分散的数据汇集起来,以集中的形式反映调查单位的总体状况以及调查总体的内部数量结构的一项工作。资料的汇总是资料整理工作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分析资料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根据研究的不同目的,可以将资料的汇总分为总体汇总和分组汇总两大类汇总方法。前者是为了了解总体情况和总体发展趋势,后者是为了了解总体内部的结构和差异。资料的总体汇总可以在对资料未进行分组以前进行,而资料的分组汇总则必须在对资料进行分类与分组后才能进行。资料汇总的技术主要有两种,即手工汇总与机械汇总(即电子计算机汇总),手工汇总主要包括点线法、过录法、折叠法和卡片法四种方法。
三、资料的分析
社会调查的基本过程就是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当通过各种调查方法实地收集了大量资料之后,必须借助于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对事物数量特征的研究进而认识事物发展的性质、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所以。统计分析不仅是调查研究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调查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一)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
1.数量性。统计分析的首要特点是对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研究。它的分析对象就是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大量数据资料。统计分析的过程和结果都是通过数字、符号、公式和图表等数学语言表达的。统计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反映这些数量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过程。
2.工具性。统计分析只是调查研究的一种方法和工具,它本身既不是调查研究的目的,也不能代替调查研究本身。它要受调查研究的对象、目的和任务的严格制约。调查研究的具体课题决定了统计分析的具体目的和任务,决定了它所要采取的具体方法、程序和指向。
3.客观性。统计分析只能如实地反映纷繁复杂的数量资料中的信息,它既不能按研究者的喜好创造或增加某种信息,也不能因研究者的厌恶消除或减少某种信息,它的客观性可以使调查研究避免很多错误。
4.综合性。统计分析的对象是事物现象的总体数量特征。影响事物现象变化和发展的因素很多,而且它们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统计分析可以综合地全面地系统考察所获数据资料的所有变量、所有因素,并能分清主次。
5.科学性。统计分析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的,它所采用的方法、程序都有科学依据。统计分析的运算结果、推论估计都是相当精确的,在预测时,既能指出可能的范围,又能指出其把握的程度。
(二)统计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按照统计学的主要功能来划分,统计分析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描述统计在于对调查获得的大量数据资料进行系统的描述。通过次数和比率、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等计算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制作图表,计算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测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象变,量之间的关系等等。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有代表性的统计值,将大量纷繁复杂的数据简化,使其中蕴含的信息清晰地呈现出来。推论统计也叫统计推论。它是在描述统计的基础上,应用概率理论,从样本的有限资料中已经显露出来的信息去推断总体的一般情形。在社会调查中,大量的调查只能是抽样调查,只能在调查总体中选取部分样本进行研究,然后再把样本的结论推断到总体中去。所以推论统计是抽样调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推论统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从样本的统计值去推断总体的相应参数;二是进行统计假设检验。
一个完整的统计分析流程则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或步骤:
(一)确定统计分析的目的和任务。这是进行统计分析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否则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统计分析说到底是为调查服务的。它是一种工具,必须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来决定统计分析的对象、提纲和各阶段统计方法的选择,使整个统计分析围绕调查研究的课题而进行。
(二)统计资料整理。在具体进行统计分析之前必须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这是统计分析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的审核、汇总、分组及制作统计图表等等。
(三)确定变量类型,选用统计方法。调查中所得的数据有不同的类型,针对这些不同的类型必须选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否则其统计出来的结果便毫无意义。例如,对定类变量就不能选用平均数的统计方法。因此,统计分析时必须首先弄清资料的变量类型,选用恰当的方法。
(四)计算统计值。计算统计值是统计分析中的基本任务,它是根据资料所属的变量类型,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按照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来具体计算变量资料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等,即计算出研究所需要的、能反映全部数据总体特征的代表性统计值,使原始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显示出来。
(五)统计推论。如果是进行抽样调查,在计算出样本统计值后就要推断总体相应参数,并进行统计假设检验。这五个步骤联结在一起,就构成了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的基本内容。
(三)统计分析的作用
(1)提供一种清晰精确的形式化语言,使调查研究人员能够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2)有利于对大量的调查资料执简驭繁,方便了资料的显示、贮存和比较。(3)有利于认识复杂的社会现象,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4)有利于较为准确地预测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5)经常地运用统计分析,对调查研究人员本身思维方法和调查研究态度也有很大影响,有助于调查研究人员避免“先入为主”的片面性,培养思想上和行动上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通过社会调查实施阶段所获得的资料,还只是粗糙的、表面的和零碎的东西,需要经过整理加工,才能进而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调查资料的整理加工是调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调查报告的撰写
调查报告是根据调查研究成果写出的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书面报告。它是整个社会调查研究过程的全面总结,是社会调查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一份调查报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调查成果质量的高低和社会作用的大小。因此,撰写调查报告是社会调查总结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和作用
(一)特点
1.针对性。任何社会调查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这就决定了调查报告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也就是说,调查报告都是为某一问题而写的,或者理论问题,或者现实问题。调查报告总是要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明确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针对性越强,调查报告的社会价值越高,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同时,在撰写调查报告时,既要针对调查报告的读者对象,还要明确调查报告是写给谁看的。调查报告的读者一般是三类人,第一类是领导、决策机关和职能部门。他们希望听到对现行政策的意见和评价,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报告中的那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第二类是科研工作者。他们侧重于寻找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关心调查研究的新成果。他们对调查报告的要求较高,既要求结构严谨,同时又要求数据、资料准确无误,还希望报告内容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第三类是一般群众,他们希望更多地了解身边正在发生的社会变化,希望听到有说服力的解释,得到有关的知识帮助。针对调查报告的读者对象的不同,报告的内容侧重点、发表形式也将不同。
2.实证性。调查报告是以事实为基础的,社会事实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社会事实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客观社会事件和事物。而社会调查就是要围绕研究主题,在研究假设指导下收集有关的社会事实,调查报告必须全面正确地反映社会事实,用事实来说话是调查报告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证性特点实际上是实事求是原则在社会调查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调查报告作为社会现象的调查说明材料,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的本来面貌。只有充分地、准确地以社会事实为根据,用客观事实说明问题,才能正确反映社会现实,找出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引出正确的结论,用以指导实践。客观事实是调查报告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调查报告的生命,实证性则是调查报告的基本特点。撰写调查报告,必须坚持实证方法,详尽地、系统地、全面地占有材料,特别是要掌握“第一手”材料,用具体的经验研究材料来检验理论假设,说明现实问题,推导研究结论。坚持实证方法,就是强调调查报告材料必须真实、具体、准确,而绝不能虚假、抽象、含混不清。如果调查报告的材料不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事实不清楚,数据不准确,那就失去了调查报告的意义。
3.时效性。调查报告中所反映的通常都是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决定了调查报告必须讲究时效性。调查报告不仅要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而且更要及时地提出解释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答案和对策。如果调查报告延误了时间,错过了时机,不能及时地回答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就会“时过境迁”,成为“马后炮”,那样,调查报告也就失去了指导作用和应有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