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5185000000045

第45章 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8)

(三)强化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高举节水旗帜,以发展现代农业、保护黑河中游生态为重点,探索建立节水农业与生态保护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强化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国家大型商品粮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易地扶贫搬迁、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项目建设,积极做好游牧民安居工程、世行贷款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等项目的争取工作,继续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新农村试点、生态文明新村和民俗文化村建设。二是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工程、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和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步伐,积极推动博峰公司15万头肉牛深加工、金冠公司5万吨棉浆粕等投资上千万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项目建设。认真落实与中国农科院战略合作协议,全力做好绿洲农业试验示范“新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三是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加快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四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继续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务培训活动,大力发展劳务公司、劳务中介、劳务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四)坚持生态引领,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牢牢把握新增投资向基础设施倾斜的政策导向,积极争取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项目,改善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滨河新区开发和湿地保护工程,完成滨河大道等主干道路和水源涵养工程、城市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及滨河小镇建设,配套完善相关工程;加快县城垃圾、污水、集中供热工程建设与改造,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服务功能。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续建、新建廉租房12.55万平方米和经济适用房3.25万平方米。二是加快乡村公路建设。开工建设国道227线至飞机场、肃南大河至高台新坝等通乡公路,改扩建张肃二级公路,完成通村油路400公里,提高乡村公路通达能力。三是完善配套其他基础设施。配合做好750千伏过境段、高台330千伏和甘州区平原堡110千伏输变电等24项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抓好县城电网改造和农网完善工程,进一步扩大电网输送和供给保障能力。全力配合做好西气东输二线建设,实施天然气入户工程。四是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以组织实施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和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退耕还林调整节水灌溉项目,积极争取祁连山北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二期、黑河湿地保护等项目,继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重点防护林、退牧还草、林木种苗基地等项目建设,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五)发展旅游产业,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立体交通走廊为依托,发展通道经济为目标,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促进第三产业全面发展。一是加快发展旅游产业。以大佛寺、马蹄寺和骆驼城遗址申遗为契机,以建设祁连山腹地环线旅游为重点,通过贴息、奖励和补助资金等方式,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开发旅游,整合完善景区景点设施功能,加快祁连山彩虹霞谷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金佛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设施等项目建设。二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积极争取国家商贸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加快商贸物流中心、批发市场、交易平台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完成3个重点集贸市场改造。三是扶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巩固提高批零贸易、餐饮娱乐、物流配送等传统服务行业的同时,鼓励发展各类家政服务、咨询中介、商务代理、康复健身等新型服务业,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房地产业、金融商贸业等服务业,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扩大即期消费。四是积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发展城镇产业,健全完善农村集贸市场,新建标准化农家店,不断拓展农村新型服务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

(六)注重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教育文体事业快速发展,集中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和特殊教育等项目,做好中等职业教育二期规划和项目争取,抓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项目,加快市博物馆、肃南民族博物馆等文物库房建设。切实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积极做好农村卫生二期项目建设,完成市、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乡镇中心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所改建任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重视和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快推进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建设。着力强化社会保障,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积极做好养老服务、社区服务和劳务输转设施项目建设,实施好甘州区2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8个社区服务站和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等项目。继续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促使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和新生劳动力就业。

(七)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建立财政资金引导、农业项目支持、相关补贴倾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激励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积极推进减轻农民消费负担综合试点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抓好市县两级机构改革,依法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做好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和乡财县管工作,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发展,建立健全资本、土地、人力资源市场。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深化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

(安想忠魁学荣)

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武威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举全市之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全力以赴保增长、促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92.79亿元,增长9.4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5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3.77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5.52亿元,增长9.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89亿元,增长18.02%;农民人均纯收入3972元,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47元,增长10.0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1‰。

(一)积极争取扩大内需项目,加大项目建设和谋划力度。积极对接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33.82亿元,增长22.4%。组织实施各类项目596项,其中:续建99项,新开工497项,总投资224.44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08.35亿元,建成收尾377项。争取扩大内需等国家投资项目288项,总投资29.63亿元,落实国家、省上投资16.57亿元,较上年净增7.36亿元。在扩大内需前四批新增投资中,全市落实到位资金15.99亿元,占全省136亿元的11.71%,超过市(州)平均水平4.57个百分点。同时,争取落实国际援建资金1400万元,省国投公司中期票据贷款1亿元。共筛选申报项目1220项,总投资达618.8亿元。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1项,落实到位资金18.6亿元。在项目建设推进中,重点突破,集中两批开工了60个总投资达45.8亿元的重点项目,引领和带动了全市项目工作。

(二)认真落实《规划》任务,全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继续坚持“两个不动摇”,扎实开展了“日光温室效益年”和“温室定植、暖棚进畜攻坚月”等活动,深入推进节水增收入户工程。年内新关闭机井652眼,压减灌溉面积13.3万亩,新建设施农业4.8万亩。累计完成干支渠改建506.8公里,田间渠灌配套93.8万亩,西营河专用输水渠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蔡旗断面过水总量达到1.67亿立方米。编制完成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35个农业综合节水示范点建设扎实推进,推广常规节水面积212.6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7.93万亩。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加快实施“三北”四期、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国家重点公益林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6万亩、通道绿化429公里、封育面积11.3万亩。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各项惠农补贴资金5.12亿元。积极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特色优质农作物面积发展到243.9万亩,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6.7%。粮食总产量达到95.31万吨,较上年增产4.5万吨。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新建养殖小区374个、规模养殖场99个,新增规模养殖户7677户。全市畜禽饲养达到1397.3万头只,增长15.3%。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出台了新农村示范区建设“6+1”规划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万元田”建设等11个专项规划和意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输转农村劳动力39.1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1.96亿元。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7个,完成移民搬迁3407户、2.02万人,“张哈”贫困片被列为全省第一个省级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

(四)努力破解工业发展难题,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一厂一品、分类搞活”的原则,出台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工业发展的10项政策措施,加大工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实施各类重点工业项目145项,完成投资24.7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工业增加值48.65亿元,增长13.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0.77亿元,增长14.1%。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停产面由年初的24.02%下降到11.17%。不断加大“两园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年累计投入资金1.54亿元。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节能降耗目标管理,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8%,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完成计划目标。

(五)进一步强化财政金融工作,切实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9.9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4.84亿元,分别增长20.21%和18.12%。完成一般预算支出61.26亿元,增长35.34%。共争取各类专项资金31.99亿元,增长63.69%。其中,民生、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达26.77亿元,占总支出的83.67%。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1.1亿元,比年初增加60.81亿元,增长30.36%;各项贷款余额117.2亿元,比年初增加28.9亿元,增长32.73%。

(六)加大城镇和市场建设力度,加快城市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城市建设,完成了城市西片区建设规划及五凉文化中心、体育馆等公共建筑的方案设计。新改建北关西路等9条总长5.8公里的城市道路,建成城北集中供热管网5公里,实现城南集中供热新扩容60万平方米,启动实施了文化广场人防工程、火车站站舍扩建、历史文化街区、城区危房改造、城市天然气利用等项目。认真落实《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关于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新建、续建、改造提升各类市场25个,15个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年完成投资1.78亿元。

(七)认真落实民生举措,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全面兑现了省上确定的12件27项实事和市上承诺的10件实事。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13841人、普通高中阶段家庭困难学生6743人。建成城市廉租住房1744套、8.5万平方米,发放租赁补贴551户;建成饮水安全工程34处,解决了15.1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一池三改”沼气用户2.4万户。新改建农村公路1017公里,建成12个乡镇客运站。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57%,报销比例平均达到50%以上。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0.3%和6.3%。完成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2.3万户,完成了农村1073个自然村、3.63万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八)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全市共实施各类社会事业项目107项,总投资6.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94亿元。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成标准化初中和中心小学50所,消除中小学危房8.98万平方米。加快科技进步,实施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20项、省级以上星火科技项目10项,申请专利60项。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农村计划生育率达到93.07%。加快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启动实施了57个乡镇文化站、600个农家书屋的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防震减灾、群体性事件等各类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