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晋楚风云
5180400000014

第14章 大战的序幕(上)

斗子玉得胜还朝,楚成王率众文武迎接斗子玉,为斗子玉贺功。但是楚成王心里很不高兴,斗子玉不听指挥,私自做主带领军队攻打齐国,不过斗子玉毕竟打胜了,楚成王不好再埋怨什么,而且当时楚国,一共设有两个令尹、两个司马,都被若敖氏给占据了,楚成王也不敢得罪斗子玉。

但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宋国在与楚国的泓之战中惨败,宋国一直怀恨在心,看到晋国崛起,就投靠了晋国。

此事传到了楚成王的耳朵里,楚成王非常生气,当即决定要出兵夷平宋国。

第二天,楚成王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就在一切顺利的时候,就听“啊,啊,啊..”,楚成王感觉很奇怪,就赶过去一看究竟,原来是有七个士兵迟到了,斗子玉已经用鞭子连续抽打这几个人三个时辰了,楚成王一看十分高兴,当着群臣的面夸赞道:“子玉军纪如此严明,真乃帅才也。”大臣们也纷纷附和。

等到阅兵结束后,众大臣都来到斗子文的家里道贺,祝贺斗子文有这么一个好弟弟。斗子文是斗子玉的哥哥,这个人了不起,想当年楚成王刚登基的时候,因为楚国连年战争,财政出现赤字,斗子文将自己所有家产都捐了出去,导致斗子文连饭都吃不起,最终楚成王在斗子文的辅佐下,楚国日渐强盛。

斗子文也十分高兴,接受大臣们的道贺。然而门口旁边座上坐着一位十三岁的少年,长得是奇丑无比,那真是他排第二丑,没人敢排第一丑,黄色的头发,两道眉毛,一边长,一边短,一双快要眯成一条缝的眼睛,但是却炯炯有神,菱角嘴,大片牙,黄牙根,穿衣服也不讲究,一边袖子撸着,一边袖子没撸着,衣服也没系扣子,一边端着酒壶喝酒,一边叹气:“唉,可惜啊!”

斗子文十分的不悦,心里说:‘正大喜的时候,这小子竟然在这里唉声叹气。’但是对方毕竟是小辈,斗子玉走过去,强压怒火,问道:“请问阁下叫什么名字?是谁的儿子啊?”

这个少年站起身来,对着斗子文一拜:“在下叫蒍贾,是蒍吕臣的儿子,家父身体有恙来不了了,所以让我代替他来!”

斗子文一听“蒍”这个字就来气,若敖氏、蒍氏这两大家族曾发生过很多次私底下的争斗。斗子文固然生气,但毕竟人家是来庆贺的,于是和颜悦色道:“刚才你为什么唉声叹气啊?”

“在下愚见认为子玉的为人,善于执行,但是不善于决断,只知进,不知退,可以任命为大将,但绝不可以成为元帅,如果成为元帅,必定吃败仗。正所谓:‘太刚则折’,说的就是子玉,所以没什么好庆贺的。”

斗子玉还没发脾气,那些来庆祝的百官都不高兴了,喝到:“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子,你懂什么?”

没想到蒍贾即不生气也不着急,反而哈哈大笑,走出了斗府的宅门。而斗子文的脸拉的跟驴脸似的,众人一看,也就纷纷告辞,这场酒宴不欢而散。

一夜无话,第二天,天空万里无云,阳光明媚,楚成王拜斗子玉为大将,亲统兵车1500乘,联合蔡、郑、陈、许四个小国,组成五国联军讨伐宋国,一路上五国联军势如破竹,很快包围了宋国都城,宋成公赶紧派司马公孙固冲出重围,飞马向晋国告急。

这天,重耳正在谋划称霸之路的下一步计划,这时门外一个宦官走了进来禀报:“报主公,门外有一个人,自称是宋国的使者,说有急事要求面见主公!”

晋文公略微沉思了一会儿,就让这名宦官把这个人请进来,只见从门外走进一人,头盔没了,头发披散开来,身上的甲也歪了,鞋都丢了,光着脚走了进来,满身的灰尘泥土,实在是太狼狈了。这个人一见到晋文公,立刻就跪下了,一边一个劲的磕头,一边哀求道:“晋候,快救救宋国吧,快救救宋国吧..”

“快快请起,有什么事尽管说来!”

这名使者站起身来说道:“在下乃宋国的司马公孙固,因为宋国与贵国修好,所以楚王就来报复,亲率五国联军来攻打宋国,现在已经打到国都之下了,情况万分危机,还请晋候伸张正义啊。”

“楚王一共带来多少兵力?”

“楚王带本国兵车1500乘,再加上蔡、郑、陈、许四国的兵车,一共2000乘!”

“寡人知道了,你先下去好好休息吧,寡人商议一下如何帮助宋国。”公孙固退下了。

晋文公此时虽然表面非常平静,但内心是潮起潮落,晋文公早就想到楚国会来攻打宋国,但没想到的是,楚国竟然会如此兴师动众,看来楚国这是在示威啊!事态紧急,晋文公召集文武百官前来开会。

在会上,晋文公把公孙固的话转告给大家,此话刚说完,只见出来一个白面书生,此人就是狐偃的儿子狐射姑。狐射姑说道:“主公,楚国现在正值强盛,况且又组成了五国联军,晋国现在虽然已经非常强大,但正所谓‘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臣觉得,不出战为好。”晋文公听后,没有说话。

此时又走出一位红脸大汉,正是先轸。先轸说道:“主公,这是称霸的最好机会,如果现在放弃出兵,那是违背盟约,主公您的威望就会一落千丈。”

晋文公问:“那我需要如何才能解宋国之危呢?”

“现在虽然楚国强盛,并且有私恩与您,但是我们可以不和楚国交锋。楚国现在新得到了曹国、卫国的臣服,想当初逃亡之时,这两国都曾虐待过主公,我们以此为由,讨伐曹、卫,楚国一定会移兵来救,那么宋国之围可解。”

文公十分高兴道:“此乃妙计啊!”

于是晋文公把决定告诉了公孙固,公孙固就快马加鞭赶回宋国。

晋文公如何准备不必多说,单说公孙固快到达了宋国的首都,但此时的宋国都城被围个里三层,外三层,根本过不去。不过公孙固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楚国军营每天都要派出士卒来寻找牧草,并且摸清了这些士卒的作息时间。于是公孙固在楚国军营的周围溜达,找到一处牧草丰盛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牧草不仅多,而且这的牧草长得齐腰高,公孙固把马放了,就躲进了牧草之中,藏了整整一个晚上。

一夜无眠,到了第二天中午,公孙固有些打盹了,突然就听见有人哼哼着小曲就进来了,公孙固一下子就清醒了,略微的站起身子,看见不远处有个穿着楚军服饰的士卒,正在割牧草。

公孙固拿起一块石头,悄悄的绕到了这名士卒的后面,慢慢的靠近,到了足够近的时候,公孙固突然举起这块石头,向这个士卒后脑勺砸去,士卒毫无准备,应声倒地,公孙固又冲这个士卒的脑袋砸了几下之后,俯下身子,把手靠近这个士卒的鼻子,这个士卒已经没气了,公孙固把这个士卒拖进草丛深处,换上了这名士卒的衣服,然后割牧草。到了规定的回去时间,公孙固拿起割好的牧草进入到了楚军大营。

公孙固跟着别的楚军士卒把牧草上交之后,就四处在军营溜达,摸清地形,准备晚上想办法逃走,正在走着,迎面来了个军官,拦住了他,询问道:“你是哪的?怎么看你这么眼生?”

公孙固急中生智,说道:“我是收牧草的,恕属下无理,其实我看您也有些眼生,毕竟军营这么大,人这么多,不可能每个人都见过来的!”

这个军官觉得有理,点了点头,又仔细看看公孙固,又说:“为什么我又觉得你有点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公孙固眼珠一转:“毕竟咱们在一个军营里,偶尔可能会看见彼此,只不过都互相不在意,所以仔细看的话,又觉得有点眼熟。”

军官一听也对,就走了,公孙固就溜达到晚上,已经摸清个楚军大营的各个角落和进出门的暗号,当天正好没月亮,公孙固就往门外走。楚军大营一共有三道门,每道门都有卫兵把守,公孙固先来到了第一道大门,卫兵拦住了他,问:“驱车。”公孙固很快的答道:“飞马。”卫兵一看公孙固答对了,打开了大门,就让他过了,第二道门也是如此。

一切顺利的到达了第三道门,一个卫兵拿着火把过来,问“驱车。”

“飞马。”

奇怪的是这个人并没有下令开门,而是手摸着下巴,上一眼,下一眼的打量他,突然这个卫兵大喊:“这是那个宋国使者,快抓住他。”周围的十几个卫兵一拥而上,公孙固一拳难敌四手,当场就被五花大绑。

为什么这个卫兵就认出他来了呢?原来公孙固杀出城的时候,这个卫兵和他的弟弟恰好就在拦截他的部队之中,结果公孙固杀了他的弟弟,这个卫兵就死死地记住了他的脸。

楚王听说抓到了宋国使者,很是高兴,让人押着公孙固就上来了,楚成王对他说:“宋国国君派你出去干什么啊?”公孙固把眼一闭,头一昂,就是不说。

楚成王又说:“我知道宋国国君让你去晋国求援,是不是啊?”公孙固还是不说话。

楚成王耐着性子说:“那好,你现在不说,可以,等明天,我要你对着城中的人说‘晋军不来增援了?’,听见了吗?”公孙固还是老样子。

楚成王终于忍无可忍,厉声说道:“既然你不答应,那你一点价值也没有了,来人,给我把他扔到油锅里煮了!”

这个时候,公孙固睁开了双眼,赶紧说道:“别、别,我答应您。”

楚成王冷笑一声,心想:‘真是个软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