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回望家园
5128100000011

第11章 艺海(4)

我拿着画笔,一手醮着青花瓷料,一手握着瓷坯,久久不能动笔而陷人了沉思:青花瓷最早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五代时烧制灰胎青瓷和白胎白瓷。宋代创烧了著名的青白瓷,俗称“影青”。青白瓷釉层透明度髙,光泽度强,釉中气泡大而疏,多用刻花装饰,线流畅、灵活;刻线深处釉厚,呈青色,釉层薄处色淡泛白,釉色和纹样互相烘托,艺术效果极佳,为湖田窑青白瓷独特成功之处。青花的发展缘自影青工艺的成熟,影青是青白瓷的一大特色。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元代湖田窑创制了釉里红和卵白釉器(枢府器)等著名品种,并是青花的重要产地。遗憾的是湖田窑在明朝不明其因的就封了。

青花,一个民族的文明象征,它曾进人高大的木船,在大海漂泊,曾漂到欧洲贵族的皇宫,也曾遇风暴沉没而长眠于万里无疆的海底,关于青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青花是一个谜,青花也还在创造神秘。

以什么观念来触摸青花文化呢?

我坐了约一个多小时,想起古代有个叶公,非常喜欢龙,屋前屋后、屋里屋外都是画的雕的龙,于是有一天真的龙来访他时,他却吓得魂飞胆颤。我喜欢青花,可到真要画时却茫然了。画上那些浅薄的物象又有什么用呢?能匹配青花文明的深奥吗?能有自身价值与古代文明对话吗?作为现代人,当你站在了古代文明的面前,特别是以一个知情者去触摸她时,你准备好了吗?

过了很久,中年妇女敲门进来,操着景德镇方言的口音要请我们吃饭。当她看见我面前的瓷瓶还是白色一笔未动时的眼神,我也有点惭愧,一笔未动,对不起人家一顿饭的热情啊。就在那刻,心中陡然萌生出一股冲动,伴着一种复杂的心情,与其说是眼睁睁地去描画青花纹饰,还不如说是闭着眼,茫然地去硬闯青花的境界。

等待青花出窑的日子,是诚惶诚恐的。在等待的间隙,我想出去走走,问当地的士司机师傅,他说来景德镇不去“樊家井”等于没来景德镇。这话引起我的兴趣。随即在他的引带下我去了趟景德镇具有特色的仿古陶瓷一条街“樊家井”。

那是一条还保留着城镇特色的狭窄街巷。道的两侧是一间挨一间的店铺,铺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仿古陶瓷,特别是大小不一的青花器皿,一件比一件夺人眼目。巷道上人来人往,穿行着挑担、推车的运陶工人,熙熙攘攘,十分嘈杂。在卖陶的喝吃声、打麻将的笑声、搬运工的让道声的混杂环境下,有些店铺前却有人在拿着狼毫紫圭,低着头画着釉下青花。走近一看,十分赞叹。画工有年轻女孩,也有中年男子,他们握罐悬腕,一笔一划静静勾勒着各式的青花花纹。有仿元代的,有仿清朝的,风格各异。

除了模仿朝代的纹饰以外,还有各种做旧的绝招。有家店铺模仿青花从深海里刚刚打措上来的状态,就像南海一号沉船事件打捞上来的青花文物一样,从清澈大海里打搜起的青花上还附着海底常年浸泡所致的海底微生物。甚至还透着大海的腥味,让人顿感历史的悠远和大海的深邃,更觉青花的文化是那么的浩瀚无边。

向店老板打听怎样才有这种效果,店老板也不避讳地告诉我,这是他们把仿制的古瓷运到海边沉到海底派专人看管,三年一批三年一批地拿回市场贩卖,生意十分兴旺。再往前走几步,有用墨汁往开片里揉擦的,有用硫酸往陶器的表面做效果的,用土色泥土浸泡的,有用染料火烧打磨的等等各种做假技法,当街公开表演。看见那些仿古师傅技艺娴熟的“表演”,忽然感到我心中的无比崇高的青花文化,特别是对朋友从嘉德春拍得的如获至宝的上千万的青花古瓷的敬重,片刻间,如同昂贵的青花瓷瓶突然破碎了似的失望。陶瓷文明就在无限崇高与昂贵和无比的卑劣和低贱之间,就在真与假的两字之间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由谁来定?专家说了算,可在这个钱可买通一切的社会,专家的可信度又有多少?据说在樊家井仿制的古陶瓷占全国的数量百分之三十。以至于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人把唐代的古瓷偷运贩卖到国外,被我公安机关抓获,通过专家鉴定后被定罪为贩卖国家高级文物。罪犯不服,提出上诉,说古瓷是樊家井仿制的。专家再次拿着各种仪器检验,还是认定为唐代文物。后来到仿制者的现场才明白了。原来他家的后院是唐朝的断墙,下面的泥土与朝代一致,再加上仿制者的工艺和窑火的技艺十分接近唐代制法,所以才闹出如此大的误会。此事是真是假无从考证,是否也像青花的神秘是真是假无法考证一样呢?从历史的角度看,如同其它行业一样,陶瓷仿制业历久不衰。樊家井既是历史的缩影,也是景德镇的悲哀,也因为此,折射出陶瓷业在市场竞争下的恶劣环境。

我怀着郁闷的心情,拐向了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旧校舍旁。刚参观一排小店的头几家,顿觉一阵春风扑面,使我豁然。

无论是小店的装修品味和陈设格调,都让我感受到一种本属华夏文明的艺术氛围,高雅闲致,一件件精美的陶器,在似有非有的传统的陶瓷文明印痕的同时,又显透着时代时尚的气息。听说,一家家小店,有在校老师开的,也有在校学生开的,各有各的风格,从这些新的陶瓷物件和器皿中,扩大了年轻的一代对陶瓷文明的新神话的演义。在舒慢悠雅的轻音乐的背景下,我被这些烈火中锻生的小英灵所感动。这时,一位身材修长、文雅的女店主请我喝茶,闲聊后方知,她是景德镇陶瓷学院三年级的在校生。四人联手开了这家小店,今天是她值班。在她泡制的生茶和熟茶的缓慢对聊中,从景德镇的古窑到国营陶厂的倒闭,从陶瓷工作室的兴起到学院陶瓷技法的教学。最后,话题扯到了古瓷的仿制和目前政府提倡的创意文化产业。特别谈到每周一次的创意集市时,她比较兴奋,因为这个集市是乐天工作室为年轻的陶艺爱好者打造的一个原创作品与社会交流的平台。在这个集市上有各种各样的新颖创意,使古老的陶瓷文化显出春天般的新绿。她告诉我,上星期有个地方美术学院的老师带学生到景德镇实习,看见创意集市上有这么多如此新颖的构思,就对学生说,你们好好拍照,把这些好的创意用到你们的毕业设计中去。女学生诧异,原来大伙来景德镇是为偷创意而来,她的神情使她的身体定格了一会。她小时候是学舞蹈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喜欢上了陶艺,现在陶艺就是她的梦想,一缕缕的鬓发不规则地飘在她微红的脸颊上,看着她的脸是那么的稚嫩和青涩,但她对陶瓷文化的理解和实践又是那么的执着和虔诚。她似乎预示着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未来,看着眼前的她,宛如看到了景德镇的明天,顿时感觉到眼前的陶艺女生就像一尊优美清秀的时代青花。

光华路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院址就在北京朝阳区的光华路。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正门不大,极其平常。但每天进出的都是中国有名的画家,工艺设计家。当然,更多的就是那帮心怀理想、蓄着长发的学生,那些经常拿着粮票到学院门口向农村来的老太太换鸡蛋的学生。事过境迁,可现在哪个不是设计公司的老总?大学校园的教授?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大门口经常来一些不速之客。如果是傍晚的话,正好学生到了下课时间,那就热闹了,都来正门围观,这些不速之客都是慕名而来。有咨询考学的,有拿作品来请教授指导的,有的听说本院的范教授扬言能背诵唐诗三百首,一字不漏背诵楚辞而特地不远万里来找范教授打擂台的。

有一天,来了一位中年妇女,是河北农村来的,穿着花褂,围着头巾,手里还拿着一个很大的包裹。她是来伸冤的。她从包裹里拿出了她画的竹子和老虎,挂在了大门口的铁栏杆上,对着大伙说,请你们的教授来看一看,我画得这么好,我考了三年,你们学校为什么不录取我?

我看着她挂在铁栏杆上的画,画得确实很像。老虎的毛一根一根的都画出来了。眼睛画得也很透明。她是拿水粉颜色画的,从画种来说,不是水墨,也不是油画。当时农村都这么画,应该算年画。后来也叫农民画。她不知道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不看这样的画,老师也不喜欢这样的画。绘画最高学府讲究的是西方传过来的素描写生和色彩写生。

这位农村妇女一连几天都在门口闹,同学们也在幸灾乐祸,说她画得比美院的教授还好,再闹一下肯定会破格录取她的。后来还是院保卫科的人把她带走了。

绘画是人类情感对客观物象所产生的一种萌动,并用手进行模仿或表达的一种原始的原创行为。在长期的人与自然共处中,人能用手如实地表现自然或描绘物体而显得自信而得意。人用画笔描绘自己,描绘自然,用技巧、用情感、用单色、用多色证实了自己的存在,并在所绘的作品里升华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境界。

绘画的初衷也许只是人类受情感冲动所至的一种意欲行为。或者说是语言前的一种图形交流。慢慢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绘画观察自然、表现自然而获得一种审美的享受,正是通过绘画洗涤了人类审美的眼睛。随后,人类又不满足于能如实描绘自然的能力。于是便有了抽象绘画和观念绘画。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设计师,而不是画家。

吴冠中先生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基础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师生之间有一种彼此心照不宣的情结,教基础的老师希望把学生培养成画家,而教专业的老师又要把学生培养成设计师,决不可孵小鸡而孵出小鸭子来。

艺术设计,如果简单的从字意去理解的话应该可以说是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人们为了美化和方便自己的生活所进行的视觉创造和物体、结构、功能的创造。主要是限定在一定的功能性和实用性的框架中的视觉创造和功能创造。设计虽是一个单体的创造行为,但它是受时代文化和科技影响的。

设计由于关联的面较广所以设计的形式和语言也较为丰富。有源于久远经验的形式法则,有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带来的材料革新,也有随着文化思潮带来的风俗时尚。设计一方面体现了人们生活的文化情感,另一方面体现了物质文明的进步。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育方法当时是三年级都在上绘画基础课。在教师中,有画家、也有设计家。所以造成了学生中有的想当画家,有的想当设计家。这种目的是想孵鸡的结果孵出了鸭子的纠结。多少年来一直困扰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学体制之中。

一般稍有成就的设计师都受过良好的基础绘画训练,都有良好的绘画基础。他们对形的观察和表现,对色的体会和运用都显示出他们的素描基础和色彩素养。绘画的受教育痕迹体现在能以正确的(也就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观察方法来获取对自然的审美经验。人的审美经验无不受千变万化美丽大自然的启迪,随着对大自然的解悟和表现审美格调不断提高,审美品味越来越纯正。这样变为超凡脱俗的设计趣味取向打下了隐形的基础。

其实绘画中最能体现设计要素的是形式,而这种形式主要表现在构图方面。由于绘画主要是源于自然形态的较多,而往往会忽视人为形态的思维。在中国古代绘画的六法论中有经营位置的提法。我想那应该是较早追求绘画中的形式感问题的提法。随着人们的视觉审美的不断更新和随着绘画风格的不断发展变化,画面中追求是具有时代气息的形式感觉越来越显重要。因此绘画中的形式趣味越来越多元化。由于揉进了不少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现代化的视觉审美经验,绘画中的形式感越来越丰富。

从近年来的设计社会实践来看,华光路时代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有特点的。社会上设计中标的概率相当大。当时的教学方法是使从事设计的人更加重视绘画基础的训练。从自然中领悟美的内涵,体会自然客观造型规律的法则,体会自然界色彩规律的色彩变化和应用,从而提高自己的观察自然和表现自然的审美品位。使设计作品充溢着文化的气息和思想的内核。不断克服平庸俗见的表达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素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绘画是人类从蒙昧时代开始显露出的本能行为,也是人类长期与自然共处的文化成果。他通过不同空间的长期积淀为我们的学习和掌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同样是进出华光路学院的大门,但两种理想的取向始终在困扰着两类人。幸运的是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出来的如果从事设计的话,便会很快进入社会主流,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展都是顺风顺水。如果是从事绘画的,那将受尽磨难。无论怎么痴情和努力,都很难进入主流。

三十年过去了,有一条路,你我的艺术生涯从那里伊始,理想也是。韶光年华都在那里凝聚。曾经的无数梦呓欢笑,无数的涂抹痴情,都化作了心底那永恒的记忆。

也许你已是笔耕蜚声,也许仍在风雨兼程。也许你我还将继续步履在那条北京最普通不过的路,那条我们的光华路。在这条路上,绘画与设计的困扰和纠结,也许会陪伴你我的一生。

再识汉字

走出河南安阳的殷虚博物馆,思绪不能平静。那一片片的甲骨龟板,那一个个的楔刻文字,使我想到我们悠悠古国,文化源远流长。是汉字把沉长闪灼的文明连接串起,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神秘古老的汉字魔方里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中华民族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永远难解的一个文化魔方。她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脉络,民族的精神,智慧和尊严。从汉字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始先民们与大自然搏斗顽强生存的大智大勇。也体会到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博大胸怀……汉字伴随着每个中国人的童年启蒙和成长。或许很少有人问汉字是怎样来的。也许大家都听到过古代仓颉造字的传说:仓颉,相传为汉字创始者。《春秋元命苞》说他:“四目灵光,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仓颜只是我们初识汉字的神话人物而巳。我们今天再识汉字,再造汉字新观念的神话人物应该是我们每个人自己。

汉字的源头是图形文字。对简单的物体进行抽象的刻画,就形成了象形文字;将两个以上的象形字进行组合,用以表达复杂的概念,就形成了会意字;象形与会意字不仅是占汉字百分之九十的形声字“形”的基础。也是其“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