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源于水。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和谐与不和谐都源于水及水的变迁,源于搁浅的岁月和已逝的青春。文明与否、幸福与否?来不及争论,已被大雁迁徙在去冬的风雪里。三千年前躺在这块土地上的古人和今天迁徙的现代人,无不被历史的波涛汹涌着。
光明在前!
Δ29.莲花池
莲不再开,雁不再来。徒有其名的莲花池不得不随着水的波涛去追寻曾经的古亭、古塔、古乐、古风。
雁落莲池的遗迹、古均州八大景之一的美誉,在时代的浪涛中冲刷得干干净净。
皇帝钦点的国子监,均州八大家之一的朱秉圭,把自己葬于莲花池旁。曾幻想能与之相陪相依的荷花仙子、风水宝地之梦想,现在看来只是一片汪洋。
到底是风月无情还是水无情?
不曾想象,不能想象。
能够执念于已去的灿烂,在悲壮中挖掘闪光的东西,应该催人奋进吧?
莲花如霞似锦,莲叶接天如碧;雁来缱绻不离,雁去徘徊难弃……这种景象,只能出现在我的梦里,或者我那写不完的诗行里?还是不久的将来,莲花池重现它纷纭万种的新模样?
我不能用一枝莲花,写尽天下的芬芳!
我的心是孤独的,或许我的心和莲花一样
Δ30.关门岩
关门岩,一面绝壁三面环水。
一个古麋国的隘口,一个古均州的要塞,一个直取荆襄的铁门关。
战争、欺骗、理想、忠义。古老的关城,承载了太多沉重的故事。
金钱、利益、爱情、尊严。古老的码头,演绎了太多商贸的繁华。
雄险的岩石和凝固的老墙在现代水利枢纽加高的那一年早已淹没了形迹。
过往的驿站和商旅的码头在铁路公路的喧嚣中人迹寥寥。
面对历史和现实,关门岩抵挡了无数战事,见证了兴亡盛衰,却抵挡不住一次又一次再一次柔弱的水哦!
弹指一瞬,人生百年。
时光和流水既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也是我们最大的敌手。
谁说不是呢?
Δ31.祖坟
祖坟是村庄的乳房,祖坟是后人的血脉。
一堆堆坚挺而丰满的黄土下面躺着我的祖先。那里有无数的蒿草和野花,有后代的祈祷和思念。
一排排伫立在风中的碑文,诉说着一个家族的根系枝叶,镌刻着祖先的箴言遗训。
不要用一个美丽的借口,掀开那紧闭的门,吵醒那神圣的梦。
以后,我会向故土的方向不断地叩头,不断地将冥币燃向那个空冥世界。
祖坟。他们长眠于此,静静地见证这南水北调的壮阔。
Δ32.老牛
父亲大半生都跟在牛的后面。
从人民公社、大集体到土地承包……就像一部没有结局的电影,父亲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的牛。
平原普及农耕机械化,母亲张罗着卖牛,父亲整日沉默。
牛卖了,父亲几天不吃饭。
父亲调教的牛识人性。
他从不使用鞭子。他懂牛,牛也懂他。
他说:劳动出来的汗水不管洒落在哪片泥土,都能长出庄稼。
但是,时代终于使父亲没有了他最懂、最亲近的牛。
父亲依旧沉默,却并不哀伤……
Δ33.鸡
母亲从没放弃过养鸡。
母亲最喜欢唱的歌就是整天的唤鸡声。
母亲养了一辈子鸡,可吃在她自己嘴里的鸡和蛋却为数寥寥。
看着搬迁的日子越来越近,母亲为她的鸡愁白了头。
那些生蛋的母鸡宁肯白白送人,也舍不得杀掉。
母亲说:这些鸡跟自家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啊!
Δ34.酸腌菜
雪里蕻、萝卜缨、腊菜叶。洗净,晾晒,陈列在铁丝上等待寒风和冬阳的检阅。
切碎、撒盐、揉捏。直到干瘪枯萎的身体揉出绿色的浆液。装坛并坛盘压水。
待到次年三月,贮藏在深坛下的酸腌菜色泽变得青黄。或炒腊肉、或煮鱼、或拌香油……嚼一口酸菜,就一碗黄酒,一天的疲惫散了,生活的酣畅淋漓尽致。
酸腌菜是库区岁月的菁华。在这里,只要你嚼上几口,准能嚼出库区的滋味、库区的灵魂。
Δ35.黄酒
一种山里投了大曲的米酒。
蕴日月精华,藏天地灵气,有着琥拍一样的颜色。
自家的稻米,自家的井水,自家女人的杰作,流行在山乡里的一种独特的琼浆。
一碟花生米,一盘酸腌菜,一盆竹齊焖腊肉。
一群即将告别的山里人,在划拳声中推盏,诉说各自的离愁;在碰杯里调笑,调笑并不知晓的新生活。
端起的是陶瓷碗样的厚实,喝下的是一气一碗的豪迈。
醉了醒。
醒了醉。
每一个男人都是一道湾,每一道湾里都有返青的田。
只要心不板结,故乡就是搁在灵魂深处的永远的黄酒缸。
Δ36.柳笛
采一片柳叶,沾一叶碧水,撮在唇间用力一吹。
心底的深深情瞬间流淌,记忆的童谣绿满枝头。
一声,接着一声,还有一声,小伙伴们舒缓有致的笛声相继在村庄里滚动。
河岸、檐下、窗边,一曲曲浸透播种希望、满含生活美好的曲子连连绵绵、飘飘荡荡。
我的童年、我水天深处里最普通的一种柳笛就这样慢慢拾起。
原来,对于村庄的思念,竟是一片夹在词典里用沸水氽过的青青的柳叶哦。
Δ37.松林
松林是村庄最好的歌手。摇来清风,摇来松涛,摇来鸟语花香,摇来溪流淙淙。
松林是蘑菇最好的温床。纯净,湿润,铺着松针和苔藓的柔软的地面上,盛开着一朵朵黄色的伞状的花朵。
太寂静,太纯洁。我不忍心在离别的时刻踩踏这掠红的地毺,采摘这美丽的花朵。
平原是无垠的田野,有美丽的未来;而松林属于山区,属于生养我的故乡,属于我心底那个遥远的记忆,那个村庄。
Δ38.石林
谁见过石头会生长?生长成一片森林。
谁见过石头会隐遁?隐遁成一片暗礁。
大海变成石林,需要亿万斯年;石林沉下水底,只需半个世纪。
我担心,我的先民在这里打磨的石器,连同缔造的楚文化一同下沉,连一个水泡也不曾泛起。
多希望有一种超能起重机,在水中,举起这石林,举起这一堆会说话的宝贝啊。
Δ39.黄昏
初夏的黄昏湿润而清廓,肢体的舒展和思绪的飞翔,再次把我带到了梦的边缘。
河柳把长发垂在水里,静静梳洗;花草在晚风的抚摸下,渐渐睡去。
放牛的牧童横坐牛背归来,口袋里塞满了酸甜的野果。
夕阳、炊烟、村庄,是悬在心上的一幅画。
还在劳作的乡亲无暇顾及眼前的美景,他们低着头陶醉于手中的农活,独自掂量着这一季的收成,盼望早点收获这一季的钱。
黄昏离我越来越远,田沟里的夏虫在低吟。
晚霞背过身走了。那么,我,我也得抓紧时间和这里的山水话别。
Δ40.月光
月光把山水、田野、村庄、树木全揽在怀中,做着轻柔、甜美的梦。
山峦轮廓清晰,河流梦幻般流淌,橘子树交错的枝柯空隙,筛下淡泊的月华,密若繁星的大大小小光斑,闪闪烁烁。
月光留恋大地,大地养育橘树,小河涌动大地的血脉……这一切多让我依恋啊。
这月光,不单以清辉包裹我,还以一种轻灵的手指抚摸我。
这种抚摸,由脚底直蹿发根,游丝般细腻和温润。其微微的细腻,微微的温热,都是我以前没有注意、没有体味过的啊。
我知道这种抚摸,橘子树能感觉到,就像我的父亲曾经一样地抚摸过它。
我不知道有一天我离开的时候,或者橘子树有一天沉入水底的时候,它是否会想念这种抚摸?它会哭泣么?
恍惚中,我手掬月华,怀抱清香,在橘影和虫鸣中遥想:是否我也是一片月光,梦中的那种清澈,其实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可爱的清凉……2010-07-22
十一章后记
南水北调工程是举世瞩目的浩大工程,关乎未来,意义非凡。而决定其成败在水质,关键却在移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即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历经半个世纪,两度奉献家园,祖孙四代动迁,丹江口人民为此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移民之歌。
“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彻底扫尾”。从2009年试点开始,到2012年底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全部结束。大工程、大场面、大手笔、大故事,动人、感人、震撼人,这期间的许多重大事件和重大转折,早已被各种新闻媒体争相记录和报道过。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的亲历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出于对移民的感动和对这块土地的热爱,我尝试着拿起了笔,用诗歌和散文诗的方式记录了这段难忘的岁月。我写下的都是我所看到的,都是我所感受到的,都是我所感动过的。虽然平凡、朴素,但真实、鲜活。
也许,从诗歌创作的艺术性来说,收录在这本集子里的作品,因其纪实性与政治性特色,形成了在创作中不易处理的难度。但我觉得这正是我需要的突破,它适合于表达我心目中的移民主题。为此,我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探索。这些作品,有抒情的、有叙事的,甚至有的散文诗是报告体的,但无一例外,都倾注着真实的感情,还原着真实的历史。这种写法本身就是一次飞翔!
本来没有必要写这个后记的,但还是在这里作了交代。对于移民,除了这本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集子外,我正着手准备创作一部移民题材的长篇小说,姑且将此书作为未来长篇的一个引子吧。因为热爱而写作,这是我永远的理想!
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