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神州问鼎(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5115700000032

第32章 历史在此转变——平津战役(1)

平津战役以天津激战解放,北平和平收复而结束。有人说没有用战斗来解决敌人的“天津方式”,是不可能出现用和平方法解决敌人的“北平方式”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傅作义在北平和平解放的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决定性作用?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这个战役,开始于1948年11月29日,结束于1949年1月31日,历时两月,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在华北的五个战略集团,共52万余人,解放了文化古都北平(即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以及天津、张家口、唐山等着名城市,从而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全国其他战场上的胜利,使国民党赖以进行内战的主力丧失殆尽,给了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以摧毁性的打击;使我东北、华北、华东、中原、西北各个根据地联成一片,成为巩固的后方,为我军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创造了决定性的条件,为中国人民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平津战役,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经历了两年半,战争的发展已经进入决战阶段的时候进行的。当时,国民党军除后方部队外,在各个战场上采取集团防御的,计有徐州、沈阳、北平、汉口、西安、太原6个重兵集团。其中沈阳集团已被我军歼灭,徐州集团正被我军围歼中,太原集团已被我军包围,北平集团战略上的弱点已完全暴露。国民党军的总兵力已迅速下降到290万人左右,我军的总兵力则上升到300余万人。正如毛泽东同志当时所分析的:“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经占有优势。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中国阶级力量的对比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已经能够攻克国民党强固设防的城市,而且能够一次包围和歼灭成十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国民党的强大精锐兵团。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无论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已经陷入瓦解状态。为了争取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国民党反革命武装和一切反动势力,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时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决定在辽沈战役刚告结束,淮海战役将获全胜的时候,在华北战场发起一个规模巨大的平津战役。

当时,华北敌军傅作义集团,共有4个兵团、12个军、52个师(旅),60余万人,分布在山海关至归绥一线。其中以北平为中心,有两个兵团(第四兵团、第九兵团)、4个军及1个骑兵师(三十一军、三十五军、新编骑兵第四师位于北平及其郊区,一。一军防守良乡、涿县一线,十三军防守通县、怀柔、密云一线);平绥东段北平至张家口,有1个兵团、3个军及3个骑兵旅(十六军防守昌平、南口、八达岭一线,一○四军防守怀来、沙城一线,第十一兵团部及一○五军、整编骑兵第五旅、第十一旅、第十二旅防守张家口、宣化、柴沟堡一线);天津、塘沽一线,有1个兵团、4个军及1个独立师(第十七兵团部及八十六军、独立第九十五师防守塘沽、大沽地区,九十二军、九十四军控制天津西北杨村、崔黄口、宝低地区,六十二军防守天津);唐山到山海关一线,有一个八十七军及其他游杂部队。

对于上述敌军,毛泽东同志曾经作了如下的分析:“张家口、新保安、怀来和整个北平、天津、塘沽、唐山诸敌,除某几个部队例如三十五军、六十二军、九十四军中的若干个别的师,在依靠工事保守时尚有较强的战斗力外,攻击精神都是很差的,都已成惊弓之鸟。”他又指出:“敌人对于我军的积极性总是估计不足的,对于自己力量总是估计过高,虽然他们同时又是惊弓之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分析的,华北敌军在我军的胜利声威面前,预感到我东北野战军同华北解放军的下一个打击目标将落在他们头上,因而惊恐异常。是守是逃,蒋、傅之间由于各自的利害关系,矛盾重重,难以达成一致,下定最后决心。但是,他们又认为我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至少要休整3个月才能进关,所以仍想暂时在华北战场上看一下。直至发现我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人关,他们才赶忙将兵力收缩于平、津、张、后沿铁路一线,一面派人跟我谈判,一面与蒋介石信使往返不绝,准备海运南逃或西窜绥远;同时准备负隅顽抗,作最后挣扎,希望美帝国主义对我直接干涉。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根据对当时情况的分析,指示我军:必须将华北敌军就地歼灭,不许它南逃或西窜。华北我军必须首先集中主力于平绥线上打敌一翼,不让敌人西窜,并拖住敌人,使它不能由海上南撤。东北我军必须迅速兼程入关,与华北我军共同歼灭该敌于平、津、张、唐地区。

为了完成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战略任务,解放华北全境,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东北和华北我军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同志组成的平津前委和平津前线司令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华北我军两个兵团、7个纵队及地方骑兵、步兵部队20余万人,迅速从平绥线上展开;东北我军12个野战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80余万人,在辽沈战役后,不待休整,不顾疲劳,迅速挥师人关作战。于是,我百万大军在东起滦县西至张家口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以疾风骤雨之势,展开了规模巨大的战役行动。

天津战役初期,毛泽东同志采取了由西向东逐一抓住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各点之敌的作战方法。这一作战方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既能防止敌人向西逃跑,又能吸引敌人由东向西增援,以达抑留敌人于平、津、张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目的。所以,毛泽东同志除将华北主力集中使用于平张线外,又将东北先遣兵团使用于这一线,而不使用于北宁线,去围攻如唐山等地之敌。这就避免了因我北宁线先打唐山,致将敌人北平地区之兵力调向东去,集中到津、塘地区作战,背靠海岸,既不利于我军各个围歼敌人,又有迫使敌人从海上跑掉的危险。

战役开始时,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我华北第二十兵团,从1948年11月29日起,首先在平绥线上以拖住一批敌人(即抓住包围而不攻击)不使其逃跑为目的,展开了对张家口外围的作战,连续攻占万全、怀安、柴沟堡等地,借以吸引北平之敌救援张家口。我军的这一行动,果然迫使傅作义慌忙由北平方面将其精锐三十五军的两个师,以及怀来的1个师车运张家口,并向万全进行反扑。我华北第二十兵团在数量上并非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以坚决果敢的行动,打退敌人多次反扑,增强了自己的阻击阵地(阻敌逃跑),并歼灭了由宣化逃向张家口的敌军1个师。这时,我华北第十九兵团,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以拖住几部敌人为目的,由紫荆关地区直出涿鹿。我东北先遣兵团第四、第十一纵队,则由蓟县地区取捷径,星夜向南口。怀来前进。第十一纵队于行进中在北平以北歼敌十三军1个师于密云。这时,傅作义认为东北边我军会直取北平,因而慌忙地又急令三十五军的两个师回头东撤,并从天津、塘沽地区抽调九十二军、九十四军的两个师、六十二军的1个师加强北平防御。当敌三十五军由张家口向东回撤之时,即被我华北十九兵团以固守和出击的作战方法(围而不打),将其包围于新保安。这时,南口方面的敌人一○四军、十六军先后西进接应三十五军,在我军顽强抗击下终未得逞。我东北第四、第十一纵队及冀热察军区独立师和骑兵部队先后攻克怀来、康庄,将敌十六军和一○四军各两个师追歼于镇边城地区,控制了八达岭、南口等要地。至此,北平至张家口之间除新保安以外,全线为我军所控制。傅作义的主力7个师、两个骑兵旅则分别被我军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两点,使平、津之敌难以定下弃张、新两军于不顾而单独逃跑的决心,从而造成了我军抑留敌人于平、津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先决条件。

东北我军主力根据毛泽东同志的预定计划,以神速隐蔽的行动分由喜峰口、冷口和山海关向关内急进。经喜峰口进关的第一、三、五、六、十纵队,自12月12日起由蓟县、三河、丰润、羊坊等地区向北平攻击前进。这时,盘据于南口、青龙桥、昌平一带之敌九十四军一部及十六军1个师被迫仓惶撤回北平。我第五、第十一纵队于14日攻占海淀、香山、宛平、丰台,17日攻占石景山、门头沟、万寿山,并曾进逼德胜门。第三纵队自14日至17日攻占通县、马驹桥和南苑机场;十纵队于13日。14日占领青云店、廊坊等地;第六纵队于16日进至香河以西马头镇等地一带;第一纵队于20日进至宝坻。华北第七纵队于15日进至丰台、黄村一带。这就形成了对北平包围之势。经冷口和山海关人关的我第二、七、八、九、十二纵队和炮兵纵队,自12月13日起沿北宁线向天津、塘沽间急进。至20日,我第九纵队相继占领唐山、芦台、军粮城和张贵在机场,第八纵队攻占杨村、宜兴埠、杨柳青,第七纵队进至塘沽以西新河地区,第二纵队进至北塘地区。这就完成了对天津守敌的包围,割断了津、塘守敌的联系,打乱了敌津、塘地区的防御体系。上述我入关各路大军,协同华北我军出击作战,行动之迅速,完成作战部署之快,完全出乎敌人意料之外。这就实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将平、津、张一线各点之敌一概加以包围的指示,置敌于欲战无力,欲守不能,欲退无路的完全被动地位,造成了我军可以从容不迫地将平、津之敌逐一消灭的有利态势。

我军完成了对平、津、张一线各点之敌包围之后,即遵照毛泽东同志规定的“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攻击次序和“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的作战原则,对业已被围、被隔之敌,实行各个歼灭。当我军计划首先攻歼新保安之敌时,毛泽东同志即指出:新保安攻克后,张家口之敌有可能向西突围,北平之敌也有向东突围的可能。因而他指示在未打新保安之前,北平方面必须作好防敌突围的部署,张家口方面必须加强兵力。12月22日,我华北第二兵团将新保安之敌傅作义的精锐三十五军军部和两个师一举歼灭。该敌被歼后,果然不出毛泽东同志所料,张家口之敌5个师、两个骑兵旅于24日不顾一切地向西南和东北两个方向拚命突围。我华北二十兵团及新增加的东北第四纵队密切配合,对突围之敌进行围歼合击,奋战竞日,终将敌第十一兵团所属的1个军部、5个师、两个骑兵旅共5.4万余人歼灭于张家口地区,24日解放了重要战略城市张家口。

在这种极为有利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再次指出:北平敌军向西突围已没有可能,但会合天津之敌沿津浦、平汉铁路南撤,塘沽之敌从海上逃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他要求我军除须加紧部署,严密阻击和准备追击外,还应尽快合围歼灭津、塘之敌,控制海口,切断和封闭敌人的退路,进一步孤立北平守敌。我军本拟首先攻歼塘沽之敌,但因塘沽背面靠海,地势开阔,河流、盐田很多,冬不结冰,既不能从侧后切断敌人退路,又不便从正面展开兵力,而守敌侯镜如的指挥部设在军舰上随时准备逃跑。因此我军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改变预定计划,首先歼灭天津之敌,只以一部兵力对塘沽之敌加以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