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神州问鼎(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5115700000016

第16章 棋高一着——“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的确立(2)

1945年11月,我出关部队已陆续大批到达。12月8日,东北局作出关于以新老部队合编野战兵团及创立根据地的部署。12月15日,东北局作出关于放弃争夺大城市控制长春路两侧建立根据地的工作部署,提出:“目前我们为了争取我在东北之一定地位,以至优势,主要力量应放在控制沿长春线两侧庞大地区(包括中小城市及次要交通联结点),建设根据地,加紧肃清土匪,放手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武装,并使主力求得休整与新军合编,以充实主力,巩固新军,准备于明春争取大规模的作战。”12月21日中央复电东北局,8日、15日“电悉,同意你们的部署。但请你们注意东北长期永久根据地之建立。即在通化、延吉、宁安、东宁、密山、穆棱、佳木斯、嫩江、黑河、洮河、开鲁等地区,必须派必要的老部队和干部去开辟工作,建立后方,建立工业,组织与训练军队,开办学校,以便能够源源供给前线,有如汉高祖之汉中。只有这一计划的成功,我在东北的斗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能迟早争取胜利。”

1945年12月24日,东北局作出关于发动群众工作的指示,提出:“为了在东北建立我党巩固的根据地,……各级党与军队必须不失时机、雷厉风行地进行发动群众、肃清土匪、整训部队、改造政权、组织生产、建设后方等六项工作。”同日,刘少奇给彭真发来电报,提醒特别注意建立根据地的工作。

1945年12月28日,中央作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指出:“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我党在东北的工作重心是群众工作”。同时指出,“在国民党占领的大城市和交通干线的附近地区内”,“我党应当做充分的工作,在军事上建立第一道防线,决不可轻易放弃”。这一指示使我党我军在不利形势下可以有巩固的根据地为依托和基础,同国民党进行争夺东北的长期斗争,在形势有利时,又可以迅速出击,夺取大城市及交通干线。在这一指示作出三天之后,中央于12月31日又就东北局12月24日指示复电,“关于发动群众工作的指示,很好,望切实督促全党全军迅速贯彻执行。”同日(12月31日),东北局又根据中央28日指示,作出对东北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指示,提出:“现在我之主要力量(干部兵力),应使用于创造长春路两侧及北宁路北侧之根据地,背靠朝鲜、苏联、外蒙、热河创造大块巩固的根据地”,“目前关于创造根据地工作之中心一环,是首先肃清土匪,发动群众,肃清敌伪残余,进一步减租。”

在这段时间里,彭真、罗荣桓和林彪在认为时机有利时,都曾向中央提出过集中兵力,消灭蒋军,夺取大城市的意见。1945年12月5日,彭真、罗荣桓就夺取沈阳、长春的部署,请示中央军委。当时,中央调往东北的干部、部队已经大部到达;苏方只允许蒋军于苏军撤退前五日内在沈阳、长春各空运l万人,而我军已在沈阳作了破坏机场的部署,苏军一撤,即可炸毁机场,阻止蒋军增援;同时沈阳城内的警察中有我军一部分力量。根据这种情况,彭、罗提出:据渝电,蒋顽能空运到沈阳、长春的兵力各l万人,我军则可集中3万到4万主力(主要是三纵、四纵).争夺沈阳,集中1万主力威胁长春,

“因此我们应积极准备参加争夺沈阳,以造成对和战都有利之局面”,“如蒋顽开到后,苏军即撤退,我即坚决争取消灭敌顽,先占沈阳,再夺长春”。

12月7日中央指示东北局,“目前不应以争夺沈阳、长春为目标来布置一切工作”。12月10日,东北局复电中央,7日电收到,“决遵照执行”。1946年1月15日林彪请示中央,“以现在敌之分散情况,我们如配合热河部队采取各个击破方法,消灭杜聿明全部,夺取锦州,有充分把握。望中央速考虑,是否能让我们开始攻击。我意最好利用国民党对东北问题拒绝谈判以前,我们开始攻击”。当天,中央复电林彪,“国民党在各方面已遵令停战,15日只有个别地方有战斗,你们现在决不要攻击,部队在现地停止待命,但对方来攻时,则坚决消灭之。”

第四阶段:从1946年1月下旬到5月,中央指示东北局“集中尽可能多的兵力”,控制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打好“历史新阶段中之最后一战,决定东北今后大局”。东北局坚决执行中央命令,领导东北军民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英勇顽强斗争。

1946年1月27日中央电告东北局,“同意彭意见,在沈阳以南我军留驻长春路沿线,不自动撤退,作为与国民党谈判条件,如国民党不与我谈判即向我军进攻,在友方不坚决反对,在我完全防御有理条件下(退避三舍之后)给进攻之顽以坚决彻底歼灭之打击”,并指出“务必一战大胜、煞下顽军在东北之威风,此为历史新阶段中之最后一战,决定东北今后大局”。1月31日,中央电示,如能取得苏方谅解,同意东北局关于“我军驻本溪、鞍山、辽阳”、“控制铁岭、昌图、开原”的计划。在此前后,这些地方均为我所控制。2月5日,中央分别电复彭真、林彪(在前方)等,“你们在锦州、阜新、热河丧失了作战机会,此一最后作战机会,你们绝不要再丧失。你们如不能在东北打一个好胜仗,以后你们在东北的政治地位,就要低得多,因此你们必须立即准备好一切,集中尽可能多的兵力,不怕以最大牺牲,求得这一作战的胜利”。

1946年3月4日,中央电示林彪、彭真并李富春、黄克诚,“七旅仍应尽力阻止顽军进入四平,给顽以打击”,“不论四平能否保住,对顽军进攻,均须给以打击,比不战而退要好”。3月10日,李富春、黄克诚请示东北局,提出“即派队进占四平”的意见。3月16日,彭真报告中央,“同意李、黄夺取四平”。3月16日,我军进占四平街。同日,中央电示彭真、林彪,“国民党还不停战,沈阳以北长春路沿线之苏军撤退区同意你们派兵进驻以为将来谈判之条件,时间愈快愈好。”

3月24日,中央指示东北局,“我党方针是用全力控制长哈两市及中东路全线,不惜任何牺牲,反对蒋军进占长哈及中东路”。

1946年3月25日,中央指示林彪(在前方)、彭真,“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你们必须在苏军撤退后一、二日内控制之”。3月29日,东北局作出“于友方撤退时及时以敏捷迅速手段进占长、哈、齐各市”的决定和部署。30日,中央复电东北局,29日“给各地指示电悉,很好。在用迅速猛烈手段夺取长、哈、齐时,对其武装部队应取歼灭政策。”

1946年4月14日,苏军最后一列火车刚开出长春,我军立即发起进攻,很快全面突破敌军第一道防线,18日全部占领长春,全歼守敌22000余人、土匪二三百股,俘获蒋顽全部接收人员,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法币等。4月23日,西满我军攻占齐齐哈尔,歼敌3000余人。4月28日,北满我军解放哈尔滨。我军占领长春的第二天(1946年4月19日),中央电示彭真、林彪,“长春占领,对东北及全国大局有极大影响,望对有功将士,传令嘉奖”。

1946年4月19日,中央指示“要战胜顽敌,保卫长春”,并“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于四平南北地区举行数次大的战役决战”,长、哈、齐“三市是否能确保,决于是否能在四平地区大量歼灭敌人,故争取战争胜利是基本环节”。4月20日,中央电示东北局和林彪,“准备于必要时把长春变为马德里”。

四平保卫战,毛主席事先征求了彭真和林彪的意见。

1946年4月3日,林彪在四平前线致电中央和东北局:“我此刻已到四平街……,集中近六个旅的兵力拟坚决与敌决一死战,望以种种办法振奋军心,一定要争取胜利,以奠定东北局面。”4月6日,中央复电,“集中六个旅在四平地区歼灭敌人,非常正确。党内如有动摇情绪,哪怕是微小的,均须坚决克服”,“我军即有数千伤亡,亦所不惜”。4月18日,四平保卫战打响,我参战部队奋勇抗击敌军五个师的猛烈进攻。4月22日中央电示林彪:“望死守四平挫敌锐气,争取战局好转。”4月27日,毛主席电示林彪,“四平守军甚为英勇,望传令奖励”。“请考虑增加一部分守军(例如一至二个团),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1946年5月中旬,敌军进攻兵力增至10个师,从南满调新六军包抄四平前线我军之侧翼,先后攻占西丰、哈福等地,威胁我军腹背。林彪在请示中央和东北局后,下令我军于5月19日夜撤出四平。四平战斗前后历时一个月,

毙伤俘敌一万余人,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攻占长春和本溪、大洼作战,特别是四平保卫战,显示了我军的战斗力,给国民党以沉重打击。

4月29日,中央电告东北局,“渝周电称,国民党方面以为我军只能打游击不能作正规战,尤其不能守城,此次本溪、大洼两次正规战,四平街顽强固守,出于他们意料之外,许多国民党人表示不能打了,蒋介石虽想再打,……但亦焦虑无把握”。正因为这样,使敌人未能进犯我控制下的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市,从而我保住了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市在内的整个北满并联结东满、西满的一部分的大块根据地。5月19日,中央指出,“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同日,毛主席电示东北局、林彪,“鉴于在敌北进前未能破坏沈阳四平段铁路使我吃了大亏,现应动员一切力量昼夜不停彻底破坏长春至四平段铁路”,“此事万不可放松”。在敌占沈阳后,我军即应像抗战时期在华北那样,反复、彻底地破坏铁路,断绝敌人的补给线。

在此之后不久,中央于1946年6月3日重新提出,“实行中央去年12月对东北工作的指示(即1945年12月28日《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作长期打算,为在中小城市及广大农村建立根据地而斗争”。关于这个问题,在我军攻克长春的第二天,即4月19日东北局在“五条指示”中提出,“加紧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分配敌伪土地,深入清算运动,肃清敌伪残余,特别是迅速肃清土匪”,“大家的注意力切不要被占领长、哈、齐等大城市的斗争所吸引,而忽略中小城市广大乡村的剿匪与群众发动工作”,“为了能迅速地深入地普遍发动群众,同时解决干部缺乏的困难,除了个别地区外,地委、军分区一级一律取消。在省委与县委中间可设立中心县委,协助省委领导附近县委的工作。同时各级特别是县级党政军民机关,必须短小精干,留极少数干部主持即可,绝大部分人员应分散下乡或到工厂中去发动群众”。4月23日毛主席复电彭真并告林彪,“东北局近来几次指示我都看了,都好。特别是卯皓(即4月19日)五条指示很好,望切实执行”。4月26日,彭真在长春干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我们面前还有严重的困难,敌人是强大的,目的是要消灭我们。蒋介石打不了才会讲和,妄图用和平斗争来消灭我们。因此,只有有力量才是和平的保证。为此,要接受洪秀全进南京,李自成进北京的教训,力戒骄傲、懈怠、享受。进了城市,不要忘掉乡村,有乡村才能打下城市。我们要以长春、哈尔滨为中心,建立大块战略根据地。我们在东北刚刚生根,为了发动群众,地委、军分区一级统统取消,干部充实到下层去。发动最大多数的农民,要靠减租减息,分配敌伪土地,城市要减房租、高利贷,组织工人复工,增加工资,以改善工人生活。

综上所述,从1945年9月中旬东北局出关到1946年5月我军撤出四平、长春,随着形势变化,东北局和东总遵照中央指示,大部分时间是集中主力同国民党军队打大仗,争夺东北。即使在集中主力同国民党军队打大仗的情况下,东北局也没有忽视过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工作。东北我党我军遵照中央指示和东北局的部署,始终注意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以此作为同国民党在军事上争夺东北的依托和基础。我最早出关的部队和随后陆续到达东北的干部和部队,在英勇作战粉碎国民党进攻的同时,就已立即逐步展开了发动群众、剿灭土匪、摧毁敌伪政权、反奸清算、减租减息、扩大军队、创造根据地的工作。

东北创建根据地的工作大体是先在南满(主要是在当时的辽宁、安东两省),然后在北满、西满、东满开展的。我军进入南满最早,南满根据地创建工作也开始最早,在1945年9月我冀热辽军区出关部队和山东部队到达时就开始了。1945年12月初,南满我军歼灭了盘踞在千山一带号称15000人的以日、伪军为骨干的反动武装。1946年2月3日,我军在通化后勤基地镇压了国民党特务策动的日军五千余人的暴动。我军进行四平战役时,长春以南的股匪大部已被我歼灭,有些残余股匪达到沈阳、长春或其他地区,南满根据地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北满分局和北满军区成立后,开始创建北满根据地,西满分局和西满军区成立后,开始创建辽北、辽西两块根据地。吉林省委和吉林省军区成立后,开始创建东满根据地。到1945年底,南满、北满、西满、东满各省的省委或工委已经陆续建立起来,各省还都召开了临时参议会,通过民选形式,选出了省主席,建立了民主政权,取得了合法地位,以与国民党委派的省主席相对抗。南满几乎所有的县,西满、东满、北满绝大多数的县,也都先后建立了党的组织、政权组织和地方武装(县大队)。后来,在我军撤出四平、长春后,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市在内的整个北满和西满、东满一部分的广大地区已经成为我党我军大块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那时我在南满仍然保住了以临江为中心的长白山根据地,在敌后还有三块游击根据地,即靠近旅大的根据地,本溪、新宾一带的根据地,柳河、辉南、东丰、梅河口一带的根据地。在我军撤出四平后,南满我军于1946年5月下旬再次攻占营口、歼敌一个团并争取敌一八四师起义,收复了鞍山、海城、大石桥,牵制了敌人,威胁了敌人后方,这也是敌人不能贸然北犯,我得以保住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市在内的整个北满和东满、西满的一部分的大块根据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斗争中,在紧张的战争中,随着群众的发动,我军力量迅速壮大。到1945年12月下旬,我军由关里调往东北的10万人已扩大到近30万人,主要是在南满发展起来的,其中大多数是工人,其次是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的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贫雇农积极分子,还有一批青年知识分子。这支力量,成了以后我军在东北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彭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