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山庄春秋(高平作家丛书)
5115600000002

第2章 柏村村考

在太行山中,这是一道常见的沟壑。沟壑里的一条溪水旱季不干,雨季不浊,终年饱盈盈、清澈澈的。溪水是顺东南走向的沟壑里流出来的,一年四季从来都是这么个样子,哗——哗——哗……不停地流淌。它撞在洁净的砂石河床中,潺潺地或隐或现在山洼洼下,树丛间,岩石上……溅起的水珠如串串珠玉,发出金属般的脆响。

叮咚,叮咚……大自然的乐器奏出的仙乐在静静的山谷中回旋激荡。

它的源头是一股地下温泉。

听老辈人说:很古时候的某一天,有一头大黄牛正在沟底吃草,浑身金光四射。正在半山腰劳作的一位农夫,突然间被晃动的金波闪烁得睁不开眼睛。

他奇怪异常,扭头强睁开俩眼往山下望,蓦地发现,是一头硕大的黄牛正在山下的河沟里大口地吃着青草。他高兴坏了,因为他常听有人说过,这条沟里有一头金牛素常间不知道藏在什么地方,好多年才可以出来吃一次草,谁能碰上那就有了发大财的好运;如若下决心追住它,撵在它身后能找见金窝或者银窝。

莫非我今天的财气来了吗?是遇见金牛了吗?真的要发大财吗?农夫一边想,一边连声地问着自己。稍稍发了会愣,农夫扔下锄头,疾如闪电般地往山下奔跑。

大黄牛见有人从山上直奔自己,仰脖顺沟往里奔。农夫跟在大黄牛的后面,不要命地死追。但是,无论他怎么样费尽了全身的气力,就是追不上大黄牛。已经到了沟顶,大黄牛见无路可奔,三蹦两跳上了沟底的沟坡半山腰。站在山腰,大黄牛扭头望,见农夫还是不舍,也在往山上爬,它随即屁股一蹾,“轰——”

随着一声巨响,震得山鸣谷应。农夫被巨大的轰隆声吓得丢魂失魄,立马也是一个屁股蹾……他望望山腰,大黄牛早没了踪影。发财心切的他还不死心,站起来,摸摸已经流血的屁股继续往山上爬。到山腰平坦一些的地方时,他被一个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人摔出去老远,扭回头一望,见是一只牛角露出地面有半尺许。他爬起来,赶过去,弯下腰,双手抓住牛角,不管不顾地用尽全身的气力往外拔。牛角一点一点地往外突,眼看已拔得见了牛角根,他欣喜万分,猛用邪劲,牛角被他拽拔折了。折了的牛角茬口传出“咕嘟咕嘟”的声响,他兴奋极了,有门,说不定是金沙或是水银随着水流就要涌出来了。他坐下等,双手捧住牛角茬口惊喜若狂地喊:“上来了,上来了!”可涌上来的不是他要的东西,是咕嘟咕嘟的水……水……水烫烫的,不紧不慢地溢出——形成了一股清凌凌的泉水顺山势的小沟岔流下了缓坡。

这条沟壑的水据说就是这么才有的,不知道流了有多少年。多少年来都不曾枯竭,汩汩的,不大不小,旱不断流,雨不发水,冬天不结冰。这条泉水使得十里沟河两岸的各类树木铺天盖地,荆棘灌木满山遍野。每逢春夏秋三季,桃杏李梨、各种野花交替绽放,花香四溢,是个香世界;花团锦簇,是个花海洋。

各类走兽穿梭于沟沿山上的林海中;各色鸟儿在林木间嬉戏歌唱;家雀、野鸽、燕子在河沟两岸村子里的屋檐下筑窝,飞来飞去,自由自在地忙着各自的营生;村子里鸡鸣,狗叫,羊咩,牛哞……小河两岸、半山腰,大牲口在人们的吆喝下干着它们该干的农活。整条沟是热闹的天堂,恬静的世界……

这条沟由西南往上数,分布着五个村庄,分别叫松村、柳村、柏村、楸村、榆村。

每个村的村口都有一棵、两棵或几棵标志性的古树。只要看见村口的树,不要问,就知道这个村子的名字。五个村庄的人都姓李,顾名思义,这条沟就叫李沟河。

杂姓人家是后来迁入的,是外来户。

据传说,在明末崇祯年间,“闯王”李自成造崇祯皇帝的反,他侄儿、起义军的大将李过率军北征入京时曾经到过李沟河。他看到此地山清水明,好一个人间天堂,仰天感叹道:“吾功成身退,避隐此地足矣!”后来,起义军被一世三易其主的吴三桂领清军讨伐,功败垂成。临败退京,李自成杀了大将李岩、李侔兄弟俩。李岩之妻红娘子的一位姓李的部将是李过的远房侄子,他的妻子已有身孕。败军由李过护住家眷由原进军路线退回李沟河,红娘子部将的妻子在这儿产下了一子。几天后,部将和刚生完孩子的妻子要随军南下,孩子不能随军。李过的家人是位已逾花甲的老人,膝下无子无女,也姓李。老两口抱着红娘子部将夫妻的襁褓之子央求李过:“大将军,李岩、李侔两位将军被人浑栽罪名被冤杀,实属诬谗很是可怜。李岩将军夫人红将军的部将夫妻有此骨血,也可算得上是天不亡我义军。孩子是咱义军的后代,我和我老伴都已经老了,甘愿受苦受难在此找一山洞苟活,以养此婴长大成人,不绝咱李家血脉,期待义军早日剿灭清妖凯回。”李过答应了。给老人老两口留下足够颐养天年和把孩子抚育成人的银两高声告别:“老人家,孩子拜托您了!”

李过说完,率义军打马往南疾驰……

义军一去杳如黄鹤,盼军重北已无指望。老家人只字不提过去的事。

二十多年后,老两口先后无疾终天。孩子已经成人,他的名字叫李龙。李龙收留下逃难的母女俩,尊母为娘,娶女为妻,繁衍数百年,有了李沟河李姓人家……

笔者要讲的故事发生在柏村,也捎带与柏村隔河而望、不足一华里的柳村。

李沟河的河水流经柏村转了一个不小的弯,柏村就坐落在李沟河河水拐弯的石崖上。村中有一堵人砌的砂石墙,砂石墙高丈许,把村子从中间分开。石墙上下紧挨紧分别都有七八个院落,由村中的东西两溜石阶梯相连。以往,人们习惯上叫上村院、下村院。后来图省事,干脆叫上村或是下村。上村的后面是人工雕凿的石壁,也高丈许。石壁往上就是满盖着青松翠柏的大山。下村临河,河对岸就是柏村人赖以生存、依山势开垦出的块块梯田。

李沟河人都称他们的祖先为龙老祖。龙老祖在松村落脚生息,死后就安卧在松村南山顶的一块平地上,叫龙祖寨。

笔者曾考据,是龙老祖的七世孙弟兄俩在柏村扎的根,那已经是清嘉庆年间的事情了。下村西头村边有一块空地,空地沙石大碾盘的碾杆铁立轴上镌凿有“大清嘉庆丁卯年制”的字样,说明柏村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弟兄俩一个叫李旺,一个叫李兴。一般来说,上村人都是李旺的后代;下村人都是李兴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