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族救亡(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5111900000032

第32章 “三三制”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广泛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积极致力于各根据地的民主建设,不断推进政权的民主化进程。

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抗日根据地韵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指出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籽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各级参议会和政府的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最下层政权的成份可酌量变通,防止地主豪绅钻进政权机关。7月,毛泽东撰文《团结到底》,公开倡导“三三制”,指出,为抗战到底,团结到底,“在政权问题上,我们主张统一战线政权,既不赞成别的党派的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无论何人,只要不投降不反共,均可参加政府工作”。从此,各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于1940年4月召开了扩大干部会议,决定在对各级旧政权改造的基础上,建立各级全权的民意机关,并自下而上开展普选运动,规定“凡在边区的一切抗日党派、救亡团体、改造前的政权机关以及一定数额内的公民联署等,均可提出候选名单,送各级选举委员会审查公布,各候选人可利用各种会议、刊物以及其他方法进行竞选活动”。5月28日,晋察冀边区政府决定各级选举从6月15日开始至8月底完成。6月8日,国民党晋察冀边区党部筹备处首先公布了竞选提纲。6月15日,边区政府发出有关选举的一系列指示、条例,明确规定“边区参议员、县议员、区代表之选举,各抗日党派、群众团体、工厂、兵营、学校及公民自由结合,均得提出候选名单,在不妨碍选举秩序下自由竞选”、“用直接、平等、普选制无记名投票法选举之”。8月13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提出《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共20条,明确主张实施“三三制”,彻底完成民主政治。这一切进一步调动了各阶层选民的参政热情,参加选举的选民达到70%至90%以上。至年底,大体完成选举,各县县议会、区村代表会相继成立,并选出了县长、区长、村长等各级行政人员,基本符合“三三制”原则,各级基层政权的民主体制臻于完善。1943年1月15日,晋察冀边区参议会正式召开,选举成仿吾为参议长,讨论并颁布了《晋察冀边区施政纲领》,选举产生了“三三制”边区政府,由宋劭文为主任,胡仁奎为副主任。

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政治上最进步的抗日民主的模范地区。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三三制”的决定,1941年2月,以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了普选。选民热情高涨,约80%的选民参加了投票,其中绥德、清涧,延川则达到95%。5月1口,中共陕甘宁中央局发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第五条规定“本党愿与各党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7月,经民主选举,产生了县以下各级参议会及政府机关。11月7日,陕甘宁边区第二次参议会正式召开。会议期间,在各议员小组提出的常驻议员和政府委员候选人名单中,共产党员较多,于是,谢觉哉、王维舟、马文瑞、高岗等12名共产党员自动要求退出政府委员候选人;徐特立、萧劲光等6名共产党员自动要求退出常驻参议员候选人。11月21日,毛泽东在会上发表演说,进一步阐明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所实行的各项新民主主义政策和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公开批评了共产党内一部分人“还不善于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一种狭隘的关门主义或宗派主义的作风”。大会选举开明绅士李鼎铭为参议长;由于在18名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占7名,超过了1/3,徐恃立当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补以党外人士白文焕。会上,林伯渠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李鼎铭当选为副主席。中共的豁达大度,博得了极大的赞誉。延川县开明绅士、79岁的前清拔贡李丹生赠诗林伯渠,讴歌道:“林公堀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

晋西北根据地积极贯彻“三三制”原则,于1941至1942两年中大体完成了村、区的民主选举。1942年11月2日,晋西北临时参议会开幕。各阶层参政意识浓厚,朔县参议员、一位年逾70的洪帮领袖,经日夜跋涉,走了700里路,冲出平鲁、朔县敌两重包围,到会出席,奇岚县61岁女参议员,骑着毛驴爬山越岭,历7、8天路程赶赴会议。参议会通过了《巩固和建设晋西北的施政纲领》等重要法案,选出参议员145人,其中共产党员49人。按1/3规定,超过2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副书记林枫即在会上发表讲话,指定共产党参议员退出2人,希望中共与非党人士真诚合作团结建国,激起全场一片掌声。参议会选举林枫为议长,开明绅士刘少白为副议长,并选举山西新军总指导续范亭及武新宇为晋绥行政公署正副主任。

晋冀鲁豫根据地于1941年7月7日召开临时参议会。会前,参议员候选人纷纷发表讲话,阐述政见。其中,中共参议员候选人滕代远等公布了8项参政主张;黎城参议员候选人、开明绅士谢好礼提出了3条竞选纲领;新闻界参议员候选人占云发表了有关新闻政策的意见;军界参议员候选人申伯纯陈述了4项政见等等。各县竞选活动欢快热烈,民众到处张贴标语,搭设釆楼,高呼拥护他们自己的候选人参加竞选。7月30日,共选出参议员133人,其中共产党员46人,议长为申伯纯,副议长为宋维周及老同盟会会员邢肇棠,并选出政府委员,共产党员占15位,主席杨秀峰,副主席薄一波、戎伍胜。大会发出通电,表示“三三制政权之实现,使敌后抗日根据地已走上新民主主义之大道”。

“三三制”政权的建立和健全,既保证了中共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又增强了根据地内部各个抗日阶级和阶层的团结,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克服严重困难,坚持抗战起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