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族救亡(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5111900000025

第25章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37年10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转战于娘子关。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率该师2000多人,留守五台山地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留守部队分兵向晋、察、冀3省边陲地区进发。一一五师独立团首先攻克涞源、广灵、蔚县、灵邱等县城,形成察南、雁北根据地;骑兵营活动于阜平、曲阳、行唐地区,打开了冀西北部的抗日局面。一二○师三五九旅组成干部地方工作团,开赴冀西平山、井陉地区,在一二九师七一七团的配合下开辟了晋东北,随后,又协同一一五师六八五团一部开拓了冀西南部地区。193711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和中共晋察冀省委(次年4月改为区委)相继成立。1938年1月,国共双方合作召开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了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宋劭文为主任委员。这是敌后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此后不久,日军以2万余兵力向晋察冀边区进攻,被八路军击溃,日军毙伤2千余人。同年春,为配合津浦、晋南正面战役,边区部队在平汉线和津浦线上展开破袭战,取得了自平型关大战后的又一次较大胜利;同年9月,又发起长达40余天的反围攻战役,遏止了5万日军向根据地腹地五台、平山地区的攻势,保卫和巩固了根据地。这期间,中共晋察冀地方党组织大力发动群众,开展基层政权建设,广泛组织民众游击队、自卫队和群众抗日团体。至是年秋,以五台、、阜山、平山等为中心的晋察冀北岳区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

石家庄、太原失陷后,冀中抗日根据地得到迅速发展。1937年10月,原东北军五十三军一二○师六九一团官兵在团长、共产党员吕正操的带领下,誓师抗日,改称人民自卫军,与中共保属省委(次年先后改为冀中省委、区委)组织的河北游击军会合,在冀中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高阳、任邱、蠡县、安国等9个县政权。1938年1月,日军占领高阳、安新等地,自卫军和游击军迅速回师,收复了失地。5月,两军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成立了冀中军区,同时,建立了冀中行政主任公署。冀中的回族同胞组成了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领导下参加八路军抗击敌人。此外,一二○师主力也进入冀中,发动河间歼灭战,帮助了平原游击战的进一步开展。至此,抗日游击战已发展到冀中38个县的广大地区,创建了西起平汉路、东至津浦路、北迄北宁路平津路、南达沧石路的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成为晋察冀根据地的一个组成部分。

1938年3月,晋察冀军区组建邓华支队,向平西进发,开辟了以宛平为中心的涞水、涿县、房山、昌平、怀来等地区,为挺进冀东取得了前进的阵地。

6月,邓华支队与一二○师宋时轮支队组成八路军第四纵队分两路开赴冀东后,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一度处于停顿状态。为接应第四纵队,中共冀热边特委于7月领导冀东20万民众发起抗日大起义,在17个县内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八路军基本摧毁了冀东伪政权,建立了冀东抗日根据地。同年9月,日军大举围攻冀东区,第四纵队和冀东地方抗日武装分批向平西转移,途中与敌遭遇,损失较大。此后至次年春夏,日军对冀东和冀中分别进行了5次围攻“扫荡”。国民党张荫梧部乘机夺取冀中,残杀深县八路军后方机关干部战士4百余人,制造了“深县惨案”。不久,该部被一二○师七一五团等部歼灭。

1939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晋察冀分局,成立中共北方局,由彭真任书记,关向应、程子华、聂荣臻为委员。同月,第四纵队返抵平西,根据中共中央再次挺进冀热边的命令,组成冀热察挺进军。2月,挺进军司令部和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先后成立,统一领导冀东、平西、平北的抗日斗争,确立了坚持平西,开展冀东游击战,发展规模较小而为数众多的游击根据地的战略任务。继6月粉碎日伪军5路进攻后,挺进军乘胜开拓了房、涿、涞地区,恢复并扩大了平西原有根据地。与此同时,中共冀东地委(由原冀热边特委改建)将冀东抗联武装统编为八路军第十三支队,活动于遵化、蓟县、丰滦迁一带,不久,建立了冀东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权。

1939年9月至12月,在日伪军不断进攻北岳区之时,阎锡山派白志沂部进入北岳,攻击抗日政权,残害中共地方干部。10月下旬起,三五八旅和雁北支队、察绥游击支队发起反顽战役。1940年初又击溃国民党新编第二师金宪章部的进攻,肃清了北岳区的顽逆势力。同年冬,日军对北岳区进行大“扫荡”,八路军采取灵活转移、伏击奇袭以及攻击敌后方交通线和据点等方法,挫败了日军寻歼我军主力的阴谋,前后作战108次,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及部F3600余人,迫敌全部退出五台、涞源、党诚等地。

1938年6月,第四纵队进军冀东后,曾留下一个大队活动于平北昌平、密云、滦乎一带。1940年1月,第四纵队一部再度挺进平北,至同年春夏之际,已建立了6块游击根据地,先后成立了平北军分区、晋察冀边区平北办事处(后改为边区十四专署)和中共平北地委。1941年,平北区开拓了下花园、康庄、古北口的广大地区,逐步健全了县政权。是年底,平北抗日根据地基本确立。

在冀东,1940年上半年,十三支队又开辟了以盘山为基地的蓟县、平谷、三河冀东西部根据地和以鲁家峪为中心的丰(润)玉(田)遵(化)的中部根据地,巩固了以潘家峪为中心的丰滦迁根据地,建立了冀东办事处(后改为边区十三专署);同年5月,击溃日军“扫荡”。7月,十三支队改称冀东军分区。及至是年秋冬,冀东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1940年春,八路军冀中部队参与了晋冀豫区的反顽战役。同年8月起,冀中、冀东各部参加百团大战。这时期,冀中根据地深入开展了减租减息、统一累进税和改造村政权的工作,建立了村民代表大会。1940年7月至10月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在全区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民主选举运动,取得了引入瞩目的成绩,对巩固敌后根据地,确立“三三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1941年到1942年,晋察冀边区进入极为困难的阶段。全区县城均被敌占领,大多数市镇及交通线附近村庄也成为敌占据点。1942年,中共北方局(后复改称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提出到“敌后之敌后去”的口号,加强一元化领导。同年5、6月,晋察冀军民消灭日、伪军1万余人。1943年8月,中共北岳、冀中区委撤销,两区由分局直接领导。同年底到翌年夏,根据地各区均得到了恢复。1944年夏成立了晋察、冀晋、冀中、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共辖124个县、4个市。随后,军区部队发起攻势作战,收复了大片领土。冀察区打开了察北、热西、平西的局面,与冀晋区连成一片;冀热辽区在锦(州)热(河)路南北开辟了大块地区;冀中区与山东渤海区、冀南连成一片。1945年8月大反攻时,收复城市40余座,控制了热河、察哈尔全境及河北、山西的广大地区,使晋察冀与晋绥、晋冀鲁豫、东北各区相邻。抗战胜利后,边区行政委员会辖热河、察哈尔两省政府,冀中,冀晋、冀东3个行政主任公署以及5个市政府、19个专署、167个县政府,成为华北最大的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