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十三陵
5103300000008

第8章 明十三陵览胜(3)

孝庄睿皇后钱氏,英宗元配,海州人,都指挥佥事(后封安昌伯)钱贵女。明正统七年(1442年)立为皇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被瓦剌部所俘,为迎英宗回朝,她把自己宫中的全部资财输出,每天悲哀地呼天号地,祈求神灵保佑英宗。累了就就地而卧,以致伤残了一条腿。终日哭泣,又哭瞎了一只眼睛。

明英宗返回北京被囚禁于南宫。其间生活困难,钱皇后用手工针织补贴二人生活。明英宗复位之后,与钱皇后不离不弃,非常尊重感谢她。钱皇后未育有子嗣。英宗另有周贵妃,立周贵妃之子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明宪宗)。英宗死后怕钱皇后会被周贵妃欺负,特命钱皇后过世后“与朕同葬”。因为皇帝和皇后要葬一起,这就是说钱皇后不能被废。

明宪宗即位,尊钱皇后为皇太后,加“慈懿”徽号。明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钱皇后病故。谥“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九月四日葬裕陵。

(3)孝肃后周氏

孝肃后周氏,宪宗生母,昌平州文宁里柳林村(今属北京市海淀区)人,锦衣卫千户追封庆云侯赠宁国公周能的女儿。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生宪宗皇帝,天顺元年(1457年)册封为贵妃。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加尊号“圣慈仁寿”。孝宗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三月一日去世,谥“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太皇太后”。四月十八日葬裕陵。

(六)茂陵

1.简介

明茂陵,位于天寿山麓聚宝山下,是明代第八位皇帝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皇后孝贞王氏、孝穆纪氏、孝惠邵氏的合葬陵墓。

茂陵的陵名定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十五日。同日,嗣皇帝孝宗朱祐樘下旨建陵。陵址由礼部右侍郎倪岳及钦天监监正李华等人卜定。内官监太监黄顺、御马监太监李良、太傅兼太子太师保国公朱永、工部左侍郎陈政奉命提督军士工匠营造。九月十九日,山陵启土动工,所役京营军将达4万之众。十二月十七日,葬宪宗及孝穆太后。明弘治元年(1488年)四月竣工,历时七个多月,占地约2.56万平方米。

陵寝制度大体如裕陵,但宝城内琉璃照壁后面设有左右两个方向的踏跺,可上登宝山,又与其他各陵均不相同。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陵门,院内建祾恩殿、左右配殿及神帛炉。第二进院落以三座琉璃花门为前门,内建棂星门及石供案等。方院之后为圆形宝城、明楼及墓冢。

茂陵的建筑在清初时保存尚好,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载,顺治、康熙年间茂陵的情况是:“十二陵惟茂陵独完,他陵或仅存御榻,茂陵则簨虡之属犹有存者。”

2.陵主生平

(1)明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明英宗长子,初名朱见浚。土木之变,英宗被瓦剌掳去。明景泰三年(1452年)明代宗即位后,被废为沂王,明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朱见深。宪宗于明天顺八年(1464年)登基,初年为于谦平冤昭雪,恢复景帝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政局基本上比较平稳,清朝人修《明史》,说他“恢恢然有人君之度”。在位末年,失政之处颇多,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9岁的宫女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倡行皇庄、传奉官、西厂,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政日趋腐败。1465年改元成化,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贵妃去世,八月,宪宗过于悲痛而驾崩,时年41岁,谥“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2)孝贞皇后王氏

孝贞皇后王氏,上元人,中军都督追赠国公王镇之女,明天顺八年(1464年)十月因吴后被废而被立为皇后,孝宗时,她被尊为皇太后,武宗时尊为太皇太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去世,谥“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六月合葬茂陵。

(3)孝穆后纪氏

孝穆后纪氏,孝宗生母,广西贺县人。成化时南征,被俘入宫,后因机警通文被授为女史管理皇家典籍,一次被宪宗私幸后怀孕,生下孝宗,六年后突然去世,谥为“恭恪庄僖淑妃”葬京西金山。孝宗即位后尊为皇太后,追谥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皇太后”,迁葬茂陵。

(4)孝惠后邵氏

孝惠后邵氏,昌化人,邵林之女。初为宸妃,后进贵妃,生有兴献王朱祐杬(世宗之父)及岐、雍二王。世宗入继大统后,将她尊为皇太后。明嘉靖元年(1522年)上尊号“寿安”,十一月十八日去世,谥“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佑圣皇太后”。次年二月葬茂陵。

3.相关历史典故

(1)明宪宗口吃

据说,明宪宗说话有严重的口吃,明人陆容《菽园杂记》记载说,宪宗每次上朝,如果准许大臣所奏之事,只说一个“是”字,以免出丑。因此影响了与大臣面对面地交流,也使他不愿意上朝理政。这样,很多事情需要通过身边宠幸的人传达旨意,也使他们有了干预朝政的可能。总而言之,明宪宗时期朝政的混乱,多半是因为宪宗对贵妃万氏、宦官汪直和梁芳的宠信所致。

(2)一帝三后

茂陵为什么会葬有三位皇后呢?第一位皇后王氏,是明宪宗在位时的正宫皇后,祔葬茂陵应无异议,第二位纪氏,由于是孝宗朱祐樘的生母,母以子贵也应该祔葬茂陵。

邵氏之尊为皇后,在明史上有些奇特。众所周知,明宪宗皇帝的太子即孝宗只有一个儿子,因此孝宗死后,这个儿子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皇位,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明武宗朱厚照,武宗一生无子,又没有兄弟,因此武宗死后,按辈分排序,应该由孝宗的弟弟的儿子即位,这样朱厚熜就从藩王一下子变成了一国之君,年号嘉靖。而邵氏是嘉靖皇帝的亲祖母,嘉靖皇帝即位后,力排众议,将邵氏以皇后礼葬入了茂陵,就这样,茂陵地宫内就有了三位祔葬的皇后。

(七)泰陵

1.简介

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泰陵陵宫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六月五日,定陵名为泰陵,由太监李兴、新宁伯谭祐、工部左侍郎李鐩提督工程,五军都督府及三大营官军上万人供役,历时四月,玄宫落成,于该年十月十九日午刻将孝宗葬入陵内。明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二十二日陵园地面建筑也全部告成,整个陵寝用时10个月,占地约2.6万平方米。据《明武宗实录》记载,全陵包括“金井宝山城、明楼、琉璃照壁各一所,圣号石碑一通,罗城周围为丈一百四十有二,一字门三座,香殿一座为室五,左右厢、纸炉各两座,宫门一座为室三,神厨、奉祀房、火房各一所,桥五座,神宫监、神马房、果园各一所”。

泰陵陵宫建筑基本仿茂陵建造,平面布局亦呈前方后圆形状。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陵门,院内建祾恩殿、左右配殿及神帛炉。第二进院落以三座琉璃花门为前门,内建棂星门及石供案等。方院之后为圆形宝城、明楼及墓冢。

2.陵主生平

(1)明孝宗朱祐樘

明孝宗朱祐樘(1470—1505年),宪宗第三子,明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三日生,明成化十一年十一月八日立为皇太子。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六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弘治。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励精图治,抑宦官及佞幸之人,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削弱了太监乱政的现象,并采取一些发展经济、挽救危机的治国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使明朝再度中兴盛世,史称“弘治中兴”。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七日逝于乾清宫,谥“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十月十九日葬泰陵。在位18年,享年36岁。

(2)孝康敬皇后张氏

孝康皇后张氏,明孝宗原配,兴济人,都督同知封寿宁伯张峦之女。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选为太子妃。明孝宗即位,册立为皇后。武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八月八日去世,谥“孝康端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十月九日祔葬泰陵。

(八)康陵

1.简介

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该陵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嘉靖元年(1522年)六月,陵园建成,占地2.7万平方米。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明末,康陵曾遭到烧毁,在清朝乾隆年间,曾被整修。

2.陵主生平

(1)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孝宗长子,明弘治四年(1491年)九月二十四日生,弘治五年(1492年)三月八日立为皇太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十八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正德。明武宗是明代最昏庸荒淫的皇帝。武宗一生,贪杯、好色、尚兵、无赖,极具个性色彩,所行之事多荒谬不经,为世人所诟病。初期宠信太监刘瑾,使司礼监之权渐重于内阁。后宠信佞臣江彬等人,皆赐其朱姓;喜好声色,建豹房以享乐;狂放不羁,喜弄兵,自称威武大将军朱寿;数至宣府(今河北宣化)、塞北、江南等地巡游,致民间怨声载道。因过度荒淫,无子嗣。后溺水得病而亡,享年31岁,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2)孝静皇后夏氏

皇后夏氏,武宗原配,庆阳伯夏儒之女。明正德元年(1506年)册立为皇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正月二十五日去世,合葬康陵,谥“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

3.陵宫建筑一览

陵寝建筑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神道上建五空桥、三空桥各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一座,亭内树碑,无字。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前面有两进院落,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陵门,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院内建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各五间。神帛炉两座。

第二进院落,前设三座门,内建两柱牌楼门及石供案,案上摆放石质香炉一,烛台、花瓶各二。方院之后为圆形宝城,在宝城入口处建有方形城台,城台之上建重檐歇山式明楼,形制一如明泰陵,方城比较矮小。楼内树圣号碑,上刻“大明”“武宗毅皇帝之陵”。明楼后宝城内从排水沟里侧开始向中心部位起冢,冢形呈自然隆起状。冢前及稍前两侧分别砌有高不及胸的冢墙,墙前正对宝城瓮道处建琉璃照壁一座。陵宫外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如宰牲亭、神厨、神库、祠祭署、神宫监等。

(九)永陵

1.简介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永陵的营建在世宗皇帝登基后的第十五年,系其在位时营建的“寿宫”。但其卜选陵址却是在明嘉靖七年(1528年)皇后陈氏去世之时,大约经过7—11年的经营,永陵营建大体告成。

与前七陵相较,永陵规模宏大。据《大明会典》载,永陵宝城直径为81丈,祾恩殿为重檐七间,左右配殿各九间,其规制仅次于长陵,而超过献、景、裕、茂、泰、康六陵制度。其祾恩门面阔五间则与长陵相等,其后仅定陵与之同制。另外,永陵的方院和宝城之外,还有一道前七陵都没有的外罗城,其制“壮大,甃石之缜密精工,长陵规画之心思不及也”。外罗城之内,左列神厨,右列神库各五间,还仿照深宫永巷之制,建有东西长街。

永陵的砖石结构的明楼,造型新颖的圣号碑,别具一格的宝城城台设计,以及宝城墙花斑石垒砌的城垛,祾恩殿、祾恩门“龙凤戏珠”图案的御路石雕也都是以前各陵没有的,这些做法后来为定陵所效法。目前,明代门、殿的柱础石保留不多,但可以看出其体量明显大于改建后的柱础石。其中,祾恩殿现存明代重檐金柱柱础石鼓镜部分直径达1.2米,仅比长陵的少2厘米。可以想象明朝时永陵祾恩殿的楠木柱也是十分粗壮的。

2.陵主生平

(1)明世宗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年),正德二年八月十日生于兴王府,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二十二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嘉靖皇帝御极之后,面对“正德危权”,励志效法太祖、成祖推行新政,做一位后世称颂的明主圣君。他大赦天下,抑制宦官,整顿朝纲;减轻租银,整顿赋役,赈济灾荒;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地于民,鼓励耕织;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顿边防。但与此同时,他日渐腐朽,一意玄修,崇奉道教,无心理政,特别是后来严嵩专权,朝纲日非。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逝于乾清宫,享年60岁,谥“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2)孝洁肃皇后陈氏

孝洁肃皇后陈氏,世宗元配,元城(隶河北大名府)人,都督同知陈万言女。明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二日病故。世宗下令丧礼降等,谥“悼灵”,葬天寿山袄儿峪。嘉靖十五年(1536年),改谥为“孝洁”。穆宗登基后,上尊谥“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迁葬永陵。

(3)孝烈皇后方氏

孝烈皇后方氏,世宗第三后,江宁人,左都督安平侯方锐女。明嘉靖十年(1531年),封为嫔。后来,世宗的第二位皇后张氏被废。方氏因“端慎不怠,甚称帝意”,被册立为皇后。嘉靖二十六年(1549年)逝世,世宗因她在嘉靖二十一年(1544年)的“宫婢之变”中救过自己的命,下令以元配皇后礼仪葬永陵,谥孝烈皇后。隆庆初,上尊谥“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

(4)孝恪后杜氏

孝恪后杜氏,穆宗生母,大兴人,庆都伯杜林女。明嘉靖十年(1531年)封康嫔,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进封为妃。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正月十一日去世,赐谥“荣淑”,葬金山。穆宗即位,上尊谥“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太后”,迁葬永陵。

(十)昭陵

1.简介

昭陵是明朝第十二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及其三个皇后的合葬墓。昭陵的建筑有其独特的地方,是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筑最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陵寝建筑。

昭陵陵园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松柏参天,殿宇辉煌,气势恢弘。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宝顶等。昭陵神道的设置,从长陵神道七空桥北向西分出,长约2千米。途中建有五空、单空石桥各一座。近陵处建碑亭一座,亭后建并列单空石桥三座。陵宫建筑,朝向为南偏东38°,占地约3.46万平方米。其总体布局亦呈前方后圆之形,宝城前设两进院落,方城下甬道作直通前后的方式,以及祾恩殿、配殿为五间,祾恩门为三间的规制均如泰、康诸陵制度。

2.陵主生平

(1)明穆宗朱载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