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一本通
5090800000029

第29章 隋唐五代(8)

李存勖死后,他的养子李嗣源登上了王位,他就是后唐明宗。李克用是沙陀人,他的儿子李存勖也继承了沙陀人的习俗,收养了一批骁勇善战的男子作为养子,来守卫自己的安全,李嗣源就是其中一个。明宗针对当时混乱的局面进行了改革,获得了一定的收效,后唐的发展渐入正轨。但是在混战的年代,后唐并没有稳定的根基,没过多久就又偏离了既定的轨道。这次的始作俑者是明宗的女婿石敬瑭。

石敬瑭家族与后唐的渊源是从他的父亲臬捩鸡开始的。臬捩鸡擅长骑马射箭,曾经跟随还是晋王的李克用四处征战,是李克用的得意大将,被封为洺州刺史。石敬瑭不怎么喜欢说话,看上去温厚老实。李嗣源很是喜欢他,将女儿永宁公主许配给他,这样石敬瑭就攀上了皇亲。

庄宗统治后期,国内不满戏子一般的君主的统治,纷纷暴乱。乱世之中的李嗣源本来想要坚持清者自清,置身混战之外,但是石敬瑭却阻止了他的退缩:“现在外界兵战混乱,各地兵变抗击庄宗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您怎么可以置身事外呢?况且做事犹豫一直是兵家的大忌啊!您不如趁早下定决心。我愿意为您效劳,率领三百骑兵先攻入汴州。汴州的军事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我们不如趁早占领了它,这对以后您再伺机发展都有大大的好处。”

李嗣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派兵给石敬瑭,而石敬瑭也没有让李嗣源失望,顺利夺取了汴州。庄宗反抗失败以后,所拥有的军队溃不成军,李嗣源也把这些残兵召集起来,让石敬瑭支配。不久,庄宗死在箭下,李嗣源登上了王位。

成为后唐明宗以后,李嗣源授予曾给予他巨大战略帮助的石敬瑭保义军节度使一职,同时给了他很多封赏。石敬瑭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把自己的辖区治理得井井有条,于是愈发得到明宗的信任。

当时明宗手下还有一个人很得宠,就是他的儿子李从珂。他和石敬瑭之间矛盾重重,互相看不顺眼。后来李从珂当上了后唐的皇帝,和石敬瑭的矛盾更是日益白热化。

为了除掉石敬瑭,李从珂不仅削去了他的官爵,还派了数万精干的兵马前去讨伐,希望彻底摧毁妨碍自己统治的这一大威胁。

听着城外战鼓的轰鸣,士兵的呐喊,骏马的嘶啸,坐在被李从珂派来的官兵团团包围住的晋阳城中,石敬瑭面露难色,担心不已,不知道面对如此猛烈的攻势自己还能支撑多久。正在这个危急的时分,谋士桑维翰给石敬瑭出了个主意:向契丹人寻求帮助。这是石敬瑭之前想都未曾想过的。不仅如此,桑维翰还为石敬瑭起草了求助信,希望耶律德光派兵帮助自己渡过难关,表示愿意拜契丹国君主耶律德光为父亲,并且甘愿将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的广大地区献给父国。这一想法一经提出就受到了谋士刘知远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是有损于国家利益和尊严的大事。即使是为了请求搬救兵,臣服于契丹都比认作父亲要好一千倍。

链接:耶律德光

辽朝皇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子。阿保机死后,述律后主持了推选新皇帝的仪式,在主政的述律后的建议下,大臣们都赞成耶律德光继位,于是,耶律德光举行了契丹传统的燔柴礼,正式继位为契丹皇帝。后来在南下中原灭掉后晋,但他自己也在回军途中死在了栾城,死后,他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孝武皇帝,历史上一般通称他为辽太宗。耶律德光对于契丹的贡献很大,尤其在他继位之后,在许多方面促进了契丹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在政治方面他完善了从阿保机开始的管制,使之系统化。他还使契丹的领土继续扩大,使契丹走向了强盛时期。他在位期间,契丹的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契丹的本民族文化也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这时,大家把目光都投到了石敬瑭的身上,他也在进行认真的权衡:倘若认契丹做父亲,请到救兵的把握显然更大一些,而且有了契丹精兵强将的庇护,自己不仅能够在这一时抵抗住李从珂的镇压,应该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这样的话,一旦将李从珂消灭,整个后唐就是自己的了!自己就可以享受无上的荣誉和富贵!

于是石敬瑭批准了这个提议。求助信被快马加鞭地送到契丹首领耶律德光的手中,曾经被后唐赶出中原的契丹族正苦于没有机会杀回来,向南扩展自己的领土。看到这封信以后,耶律德光开怀大笑:“真是天赐良机!”他想,如果答应了石敬瑭的请求,自己只用极少的兵士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燕云十六州,这十六州每一个单拿出来都有极其重要的军事价值。至于获得了燕云十六州以后,还认不认这个儿子,当然还是自己说了算。耶律德光不停地拨弄心中的算盘,心想,无论怎么算这都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于是他立即亲自派兵进入雁门,前去救助“儿子”石敬瑭。

契丹军队打退了李从珂派来的部队,将石敬瑭从水深火热中救出。石敬瑭更是对耶律德光死心塌地,他恭敬地称呼这个比自己小十岁的契丹人“父亲”。耶律德光看到石敬瑭对自己的尊敬应该没有假,于是拍着石敬瑭的肩膀,说道:“我看你对我忠心耿耿,算是没有白白奔波一场来救你们。这样吧,我就封你做中原的主人吧!”这个提议正合石敬瑭的心意,他打心里乐开了花,表面上还佯装推脱几句,很快就欣然接受。

石敬瑭自立为皇帝,并且他很快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尊耶律德光为父亲,把燕云十六州赠给了契丹。有了契丹的帮助,石敬瑭很快就攻下了后唐的都城洛阳,推翻了后唐的统治,正式建立了后晋政权,石敬瑭就是后晋高祖。作为“儿皇帝”的石敬瑭对契丹国感激涕零,他不仅要给耶律德光当儿子,割让燕云十六州,还要每年向契丹送礼进贡。后晋的满朝文武对于“儿皇帝”“父皇帝”的称呼都咽不下这口气,但是石敬瑭却无动于衷,因此大臣们都无可奈何地受到契丹的鄙夷和欺凌。

石敬瑭当了7年的儿皇帝就病死了,他的侄子石重贵即位。石重贵拒绝认契丹为父亲,只甘愿称臣。正当爹当得过瘾的耶律德光当然不同意,马上带兵讨伐后晋。

在蒙受了多年屈辱以后,后晋的大臣都迫切地希望翻身,每个人都踌躇满志,顽强抵抗,契丹屡次遭到挫败。但就在胜负将要逆转的关键时刻,后晋却出了几个叛国投靠契丹的不齿之徒,他们为了自己的私欲,帮助契丹南下,最终契丹攻入汴京。俘虏了后晋出帝,后晋灭亡。耶律德光进入汴京,改国号为辽,后来虽然遭到百姓的疯狂抵抗退出了中原地区,但是霸占数年的燕云十六州始终没有物归原主,契丹人继续利用它们来侵扰中原。

十五、周世宗改革

在契丹进攻后晋的都城开封时,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借着动乱迅速壮大自己的力量。等到契丹退出中原以后,刘知远立即进军洛阳和开封,自立为王,建立后汉政权。

可惜刘知远没有太多福气消受尊贵的皇帝之位,他很快因病死去,他的儿子刘承祐即位。承祐不是个称职的皇帝,他宠信宦官佞臣,遭到了全国上下的不满,天雄节度使郭威就是其中之一。刘承祐被杀后,郭威自己也当上了皇上,定国号为周,这就是后周政权。

郭威在小的时候,父亲郭简就在战乱中死去。直到18岁的时候,他才因为勇气出众被潞州留后李继韬看重,在他的军队里当兵。也许正是因为出身贫寒,郭威当上皇帝以后并没有富家子弟称王后骄奢的恶习,而是勤俭朴素,广纳贤臣,时常替下层人民考虑,给混战结束后中原地区的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局势不稳的五代十国,只有非常幸运的国家才有可能接连碰到两代贤明的君主,例如后周。继周太祖郭威之后登上皇位的周世宗柴荣,也是乱世中不可多得的贤君。

柴荣是周太祖的圣穆皇后柴氏的侄子。圣穆皇后和太祖没有孩子,太祖一看到这个话虽不多,但是性格温厚的孩子就十分喜爱,将柴荣收做养子。柴荣一天一天的长大,虽然还是沉默寡言,但是他渐渐流露出不凡的气度。他不仅精通骑马射箭,而且通晓古今历史典籍。周太祖见这个孩子是个可造之才,就提拔他做左监门卫大将军。在后来世宗起兵反击后汉统治的时候,柴荣也常伴在他的左右,在多次战争的磨砺下愈发成熟。太祖建立后周,柴荣也随之加官晋爵。

太宗死后,柴荣即位,就是周世宗。新帝即位,全国难免骚动。世宗从登上皇位的那一刻开始,就致力于巩固太宗一手创立的后周政权。

对于周太祖时期开始推行的稳定国内局势的政策,世宗进行了积极的践行和果断的推进。贪官污吏无论在哪朝哪代都是吞噬政权的蛀虫,世宗采取的对策就是坚决的打击。无论拥有多么高贵的地位和功绩,贪污的行径一经核实,立刻依法处置。除此之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世宗,特别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他给满朝文武出了两篇命题作文《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让他们在文章中提出灼见,吐露心声,方便日后组织管理的工作。对于关系到下至平民百姓,上至权贵高官的国家律令,世宗也派人进行了仔细的删改,添加了明确的注释。

为了稳定团结的国内环境,世宗争取让人人都有饭吃。他将土地分给平民耕种,将百姓鄙夷的特权阶级免税的政策废止,严格限制肆虐了几朝几代的霸占田地、侵害人们生活的寺院经济,狠狠打击了不可一世的寺院僧侣。

在关系国家命脉的军队建设上,世宗坚决贯彻至高无上的军纪。当时的大将樊爱能等人因为受到自身腐败的军事作风的牵引,而打了败仗。世宗没有瞻前顾后过多考虑,而是毫不犹豫地按照军法将他们处斩。对于国家政权的守卫者,世宗也进行了严格的挑选,提倡优胜劣汰,致力于为后周打造一支无敌的军队。这支士气高昂的军队也是世宗日后进行统一大业的有力支柱。

军事上的威胁从世宗坐上皇位的那一刻起就显露了出来。世宗刚刚即位,北汉的刘崇就利用后周朝中不稳的机会,联合契丹大举进攻。面对强敌,世宗召集满朝文武商量对策,其实他心中已经暗藏了一个想法,他想要御驾亲征。可是大臣们却觉得新帝即位,国内不稳,皇帝还是坐镇都城才好。

世宗辩驳道:“刘崇欺负我们国家先皇刚刚故去,觊觎我的位子,觉得我肯定不会亲自带兵出征。但是用兵的妙处就在于出其不意,这么看来,我亲自带兵的胜算更大。”大臣们听到世宗的坚持,虽然心里有所保留,但表面上开始不做声了。这个时候冯道站了出来。

别看冯道弯腰驼背,胡子一大把,但他的来历可不简单。冯道侍奉了多朝君主,而且一直都官居高位。从唐明宗时他开始踏入仕途,庄宗的时候做了户部侍郎,明宗更是看重他对主子的忠心,认为他是可遇不可求的真宰相。后唐灭亡后,他又在后晋担任重要职位,甚至契丹侵入中原时,冯道也乐颠颠地做了契丹的太傅。等到契丹撤兵,冯道转而做了后汉的太师,到了后周,仍然是朝廷上颇有声望的太师。到了这把年纪,冯道津津乐道的是自己辉煌的历史,并自认为功德高于常人,理应受到皇帝另眼相待。当世宗和大臣陷入沉默时,冯道认为只有自己才能说服得了世宗。于是他上前说道:“我认为您还是不应当亲自率兵。”

世宗一见还有人反驳他,有些着急,说道:“唐太宗在位的时候,不论敌人的大小,不都是亲自出征吗?”

冯道冷笑道:“您能和唐太宗比吗?”

世宗一想,这不是看不起我的能力吗?于是辩驳道:“我军强大有力,对于这帮乱敌,如同用大山压鸡蛋一样轻而易举。”

冯道说:“那陛下,您觉得您能像一座山吗?”

世宗听了十分愤怒,但拿这个“长乐老”无可奈何,只得甩袖而去。

虽然遭到了太师冯道的极力反对,但在世宗看来,无论什么时候,政权安全都是至高无上的,需要坚定地捍卫,而对于公然挑衅的北汉和契丹,自己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有进行坚决的攻击。于是世宗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反击。

不久两军在高平遭遇了。刘崇看到后周的军队人数少,心里骄傲起来:“早知道这样,我就不向契丹借兵了。凭我的实力也一定能灭掉后周。”战争打起来后,世宗一看情况不妙,不顾战场上嗖嗖的利箭上前指挥,广大将士看到刚即位的世宗亲自上阵拼杀,立刻士气大振。最终世宗获得高平大捷,成功驱逐了刘崇和契丹。也正是由于这次军事胜利,世宗萌生了收复失地、扩大疆域的想法。

世宗即位第二年,王朴向世宗提出了统一南北的设想和战略,这同世宗南平之战后产生的想法不谋而合。此后,世宗一步步稳扎稳打地实现了他的宏图。平定后汉、契丹动乱后,世宗先是将焦点转向曾经依附于后蜀的四个州,然后先后三次亲自率兵攻打南唐,获得了淮南十四州。淮南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富庶之地,后周得到了淮南地区,就相当于得到了稳定的后方支援。

同雄心壮志的世宗相比,曾经狂霸中原的契丹国国君一个不如一个。耶律德光病死,耶律兀在内乱中被杀,耶律述律花天酒地、不理国事。具有极高政治敏感性的世宗意识到,这正是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大好时机。世宗不仅深谋远虑,更是行动派的代表,他随即亲自率兵攻辽。

这次军事行动出其不意,打得契丹人措手不及,各地长官纷纷投降。后周很快攻取了瀛州、莫州、易州三州和莫州北面的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三关,眼看就要攻下幽州,收复十六州指日可待。但就在这个关口,世宗突然得病,只好带兵回都,统一大计就这样被搁浅了。

世宗回到开封不久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年仅7岁的柴宗训即位。第二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黄袍加身,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

链接:“右文”政策

“右”有崇尚、重视之意,指取重视文化学术,崇尚文治,“窃以右文兴化,乃致治之所先”(欧阳修《谢赐汉书表》)。赵匡胤统治时期,吸取唐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削夺了武官的权力,从而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使宋朝没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问题。宋太祖大兴儒学,增加科举取录的名额。比起其他朝代,宋朝社会比较安定和公平,文学、哲学、美术、科技、教育等也比较发达。但重文轻武的结果也导致宋朝军事力量不足,和外族战争多以败仗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