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一本通
5090800000018

第18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4)

杨骏死了以后,汝南王司马亮也带兵进入洛阳,他和卫瓘联合控制了朝廷。忙活了大半天的贾后发现自己辛苦得来的成果被司马亮轻而易举地霸占了,非常气愤,想要找机会除掉他。而这个时候司马玮因为杀死杨骏有功而获得了国家的军权,司马亮想要完全掌控朝政必须要掌握军队,于是两个人也争执不断。贾后看到了二人之间的裂痕,再次假借惠帝的名义命令司马玮带兵杀死司马亮和卫瓘。

司马玮在除掉司马亮以后迅速扩充自己的实力,诡计多端的贾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担心大权落入司马玮的手中于是再次采取行动,宣布司马玮伪造皇帝的诏书,私自杀害汝南王司马亮,因此司马玮被治死罪。这样一番阴谋奏效之后,贾后越过惠帝如愿掌握了晋朝的权力。

贾后一直以阴险毒辣著称,在她掌权以后,更是嚣张跋扈,无恶不作。她不但将自己的亲戚全部委以重任,而且越看太子越不顺眼。太子司马遹不是贾后的亲生孩子,贾后担心他长大以后自己的地位不保,于是又开始冥思苦想算计太子。

一天,贾后找人把太子用酒灌醉,在他迷迷糊糊的时候,贾后拿出了一份事先准备好的逼惠帝退位的信让太子抄写,随即又将这封信呈给惠帝看。惠帝一看太子居然有这样的心思,立刻宣布废掉太子。

虽然惠帝不明白事情的缘由,但是朝中的大臣都明白这是凶狠的贾后的阴谋,见太子真的被废掉了,都议论纷纷。掌握禁军的赵王司马伦想借着这个机会除掉贾后,但又害怕与自己一向不和的太子复位以后对自己不利,于是先唆使贾后对太子斩草除根。贾后禁不住司马伦一再的劝说,派人杀死了太子司马遹。等待很久的司马伦立刻抓住了这个把柄,率领军队和齐王司马冏一起入宫抓住了贾后。贾后对这个意料之外的灾祸惊恐异常,尖叫道:“你们想干什么?”齐王回答说:“皇帝下令逮捕你。”贾后连声说:“皇帝的诏书都是我颁布的,怎么还有其他的诏书!”但是再多的挣扎都是多余的,贾后很快被赐死。

终于安心掌握晋朝一切大权的司马伦并不满足,他真正的目标在于皇帝之位。司马伦将惠帝软禁起来,自己当上了皇帝。但是司马伦也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他即位以后将朝中的大臣通通换成自己的心腹。看到赵王司马伦当上了皇帝,各地的司马氏成员更加不满,也想要当个皇上过把瘾。

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联合起兵讨伐司马伦,经过几番征战,死伤近十万,最终司马伦被杀,惠帝复位。惠帝复位以后,朝中持续沸腾的权力斗争并没有静止下来,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又加入到争权的队伍中来,为了那把龙椅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反复厮杀,战火还殃及到平民百姓,并且愈演愈烈。这场统治阶级内部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混战,前后经历16年,先后涉及司马家族的8位诸侯王,被称作八王之乱。

最终东海王司马越战胜了其他的七王取得了胜利,他毒死了惠帝,另立惠帝的弟弟司马炽为帝,这就是晋怀帝。八王之乱宣告结束,同时西晋的统治也步入了尾声。此后流民叛乱的冲击又给了西晋狠狠一棒,而北方的匈奴南下更是接连杀死了怀帝和愍帝,将西晋王朝送入了最后的坟墓。

七、王与马,共天下

匈奴贵族刘渊引兵南下,刘聪攻入长安,杀死晋愍帝,灭了西晋王朝。当匈奴贵族在长安城内肆无忌惮地饮酒庆祝胜利的时候,中国南方的广大土地仍然在西晋的控制中。晋朝末年,局势动乱,眼见匈奴率兵入侵,愍帝和群臣也不得不为自己的国家留好退路。这一传承司马家族的重任落到了琅琊王司马睿身上。

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琅琊恭王司马觐的儿子。15岁的时候司马睿继承了父亲琅琊王的爵位。惠帝时八王动乱,司马家族内部为了夺取皇权整日打打杀杀,皇位三天两头地变更,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司马睿处事低调,为人谦逊,在群雄争霸纷纷露出耀眼光芒的时候,他却没有到处炫耀自己的犄角,而在如此的混乱之中仍然保持着谦虚退让、明哲保身的态度,因此司马家族的野心家们不自觉地认为司马睿是个杀伤力为零的无公害人物。这样他才得以从乱世中保全了下来。当时只有侍中嵇绍对司马睿另眼相看,认为他气度不凡,潜力不可低估。

司马睿在做琅琊王的时候有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叫王导。王导家里是世代的贵族,他本人很有远见和气魄,目睹战乱的国家,他满心忧患,对于国家也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他常常和司马睿谈论时事政局,希望能够通过帮助司马睿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司马睿对于这个真诚帮助自己的朋友也相当有好感,有了信任做基础,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司马睿在司马家族中的地位并不高,刚到建康的时候,当地的士族觉得他没什么势力,都不怎么看得起他。任凭司马睿再和蔼亲近,也都对他保持着高度警戒,当地的有才之士更没有投入他门下的打算。没有收获百姓的信任,司马睿有些苦恼,但却又无可奈何。知心朋友王导开始为他出谋划策。

链接:建康

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先后在此建都,六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原名金陵。秦置县,名秣陵。东汉建安十七年,孙权在此筑石头城,改称建业。西晋统一,仍名秣陵。太康三年,分秣陵北另置建邺县。后避愍帝司马邺讳更名建康。东晋南朝相承不改。故城在今江苏南京市。

王导有个哥哥叫做王敦,是晋武帝的驸马爷,司马越任命他做扬州刺史,因此王敦在江南一带很有势力。在王导帮司马睿绞尽脑汁想亲民的方法时,就想到了王敦。王导对王敦说:“琅琊王为人忠厚,但在建康却没有什么名气,所以百姓都不服他。哥哥您在这一带的名气是数一数二的,还想请您帮帮琅琊王争取一下民心。”王敦答应了下来,兄弟俩开始设计具体的操作方案。

当时流行一个节日,就是到了三月的禊日,百姓和官员都要去水边祭祀来消除不祥、祈祷吉祥。这天王导让司马睿坐着轿子亲自前往江边,王导、王敦以及很多大官都在旁边跟随着。有着这么一支护送队伍的司马睿,一路威风凛凛。本来这天就有很多人参加祭祀祈福,而且当地的人没见过这么大的排场,于是都赶去江边凑热闹。

当地有两个名望大族纪瞻、顾荣,他们本来也气势嚣张地参加了这次祭祀活动,但是却都被司马睿的阵势吓了一跳。两人偷偷地看到司马睿身边围绕着很有名望的官吏贵族,甚至像王敦这样的知名人士也是恭敬地跟司马睿有说有笑。纪瞻、顾荣看着尊贵的司马睿,再想想这些天来自己对待司马睿不冷不热的态度,不禁出了一身的冷汗,赶紧跪拜在路边为司马睿让行。

王导看着纪瞻、顾荣带领着路边百姓态度转变得如此之快,满意地翘起了嘴角。趁着这个时机,王导又给司马睿献上一计:“纪瞻、顾荣这两个人是当地的名望大族,如果能够拉拢这两人在您的旗下,就不怕您在当地的人气不旺了。”司马睿看到通过这次禊日,自己的名声大振,而这些都是王导的主意。心生感激的司马睿现在听到王导的建议,更是双手赞成,立即派王导亲自去请纪瞻、顾荣来做官。在司马睿气势的震慑下还没回过神来的纪瞻、顾荣听到司马睿要招自己做官,立刻喜上眉梢答应下来。事情果然在王导的预料中,有了纪瞻、顾荣两个人的支持,建康当地的世家大族纷纷前来拜见司马睿,司马睿在建康这才稳固了地位。

后来北方动乱,北方的大族人家纷纷南下避难,王导又再三建议司马睿吸收其中的贤能之士到自己的麾下。不仅在招纳人才方面王导给了司马睿很多帮助,在政务上王导也帮司马睿处理得井井有条。在司马睿的统辖范围内,人人安居乐业。

有了这样一个能干的朋友和帮手,司马睿很是感激,对王导也更加信任。他常常对王导说:“你真是我的萧何啊!”

永嘉末年,匈奴南下,朝廷动乱。为了让晋朝的血脉延续,愍帝在被俘之前看着残破的首都、考虑到富庶的南方土地,做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平东将军宋哲快马加鞭,将这道旨意带到了司马睿的面前。

面对着晋朝破灭的事实,司马睿忍住悲痛,接过了历史的重担。随后,司马睿在建康登上皇位,他就是晋元帝。晋元帝想要续写晋朝的历史,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晋元帝是个心怀感恩之心的人,东晋建立以后,他觉得自己总算有能力回馈为自己出谋划策、同自己并肩奋斗的王导和王敦了,于是让王导掌管国家政事,让王敦掌管国家军事,对于王氏家族里的其他成员,元帝也都进行了封赏。

一时间,东晋王朝虽然重建了司马氏对国家的统治,但是同西晋王朝不同的是,把握东晋生死命脉的成了王氏家族,所以民间流行这么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意思就是王氏同司马氏一起掌控了东晋王朝的大权。这样两姓共享天下的局面,也为司马氏的统治带来了深深的隐患。

同王导的朋友角色不同,王敦觉得元帝的成功完全是自己的功劳,以恩人自居。王敦这个人也野心十足,而且铁石心肠,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醉心享受,国内奢侈跋扈之风盛行。当时王恺、石崇是出了名的崇尚奢侈糜烂生活的人。有一次王恺摆酒宴,王敦和王导也在场,为酒宴助兴的乐队里有个吹笛子的女子一紧张略微有些走调,王恺一怒之下就把她杀了,在座的宾客都十分震惊,而一旁的王敦仍然面色平静地喝酒吃饭。又有一次酒宴中,王恺让美女为客人敬酒,如果客人没有喝完,就杀了敬酒女。敬到王敦和王导的时候,王敦故意不肯接过杯子,美女十分害怕,眼中写满了慌张和恐惧,举着杯子的手也开始发抖,而王敦却不屑一顾。最后一向不能喝酒的王导看不下去了,接过杯子把酒喝光。

生性荒唐残暴的王敦获得了东晋的军权,但是好景不长。当东晋一切迈入正轨后,元帝开始不满王敦等人的骄横,有意识地疏远王氏,重用刘隗、刁协等人,以此来限制王氏家族的权力。一心想要谋取高位的王敦自然咽不下这口气,以为王导是以打抱不平为借口,冲动之下起兵反抗元帝的统治。

在扫除元帝身边异姓的重臣以后,王敦本想一口气摘得东晋皇权,却被王导制止。元帝死后,明帝即位,这时王敦的野心再一次膨胀,攻打建康却再一次失败。随后王敦病死,但是王氏家族的其他成员仍然雄踞着东晋王朝的若干重要职位,王氏仍然在司马氏的统治下位居各地士族之首。

八、淝水之战

西晋灭亡后,中国南方地区延续着司马氏的血脉,北方地区则战乱不已,少数民族贵族和汉族官僚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这段历史被称为十六国时期。

东晋王朝建立以后,内部经历了王敦两次叛乱和苏峻叛乱,等到国内局势稍稍稳定以后,北方边疆又有外敌的侵扰。桓温三次北伐,打击了前秦统治者苻健企图南下的野心。但苻坚当上前秦皇帝以后,又将注意力转移到安然居南的东晋。

苻坚是前秦开国君主苻洪的孙子,苻健的侄子,自小有霸王的英雄气魄。苻健死后,儿子苻生继承了帝位。苻生生性残酷暴虐,苻坚便趁势拥兵推翻了苻生的统治,自称为大秦天王。

苻坚即帝位以后,谋得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王猛。王猛是汉族人,家里贫苦,以贩卖畚箕为生。但是王猛并不屈从于贫贱的命运,他喜欢看书,学识渊博,尤其精通的是兵法,对于南北形势分析精准。苻坚与他一拍即合。苻坚非常高兴,就像是刘备找到了诸葛亮一样满足,给了他很高的官做。

在氐族贵族势力嚣张的前秦朝廷中,受到重用的王猛无疑成了一个异类,氐族贵族们越发不满。宫中有个为人倨傲的豪强叫樊世,他曾经帮助苻氏争得了江山,位居高位,对于出身贫贱的汉人王猛,他十分看不起,想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一次见到王猛时,樊世突然之间很生气地呵斥道:“我们曾经跟随先帝打下了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你对前秦没作出半点贡献,却也做上了大官。真是我们耕种好了土地,你却跑来吃白饭!”听到如此强烈的讥讽,王猛没有半点动容,他镇定地回应道:“您怎么会只种庄稼呢,还要为我做饭呢!”樊世大怒:“不把你杀了,把你的脑袋挂在长安城上,我就不活了!”

憋了一肚子气的樊世跑去向苻坚告状,苻坚看樊世无理取闹、肆意妄为地贬低王猛也生了气,觉得如果不惩治樊世就没有办法令朝中的氐族贵族心服口服,于是办了樊世死罪。从那以后,氐族的贵族看到王猛得势都不敢再多说话了。

在王猛的帮助下,苻坚内修政治,推行改革,积极发展生产,稳定了前秦国内的局势。对外率领精兵灭掉了前燕、代国、前凉三个小国,统一了北方地区。前秦发展的势头越来越猛。

王猛看出了苻坚眼中因为欲望的膨胀而闪烁的火苗,知道他开始筹划进攻东晋。但是还没来得及劝阻苻坚,王猛就一病不起,病情加重。在王猛病重的日子里,苻坚亲自去看望他。王猛挣扎着起身,对苻坚恳切地说道:“东晋虽然偏居东南一带,但却是西晋皇室的正宗血脉。这几年来,东晋对周边国家十分和善,国内也整治得颇为稳定,没有动乱的倾向。您如果插手,恐怕不会有好的结果。在我死后,还希望您能将重点转向鲜卑、羌,这两个民族被我们攻陷,肯定怨念很久,伺机造反。您还是尽早将他们除掉,以防后患好啊!”说完这些话,王猛就闭上了双眼。

苻坚为曾经的密友离世感到悲痛,却没有真正地将王猛的临终遗言记在心里。王猛死后,在心怀鬼胎的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的唆使下,他开始着手计划对东晋的战争。

在攻陷襄阳以后,苻坚召集群臣商议大规模攻打东晋的事项。大臣们听了苻坚的想法,不由摇头上前表示反对,苻坚的弟弟苻融也不例外,他对苻坚进言道:“自古以来,沉迷于对外扩张战争的国家没有一个能存活下去的,何况东晋是晋朝王族的正宗,陛下还是三思而后行啊!”苻坚一看弟弟也不支持自己,不由生气地责备他不懂自己的心,阻止自己统一天下的鸿图。苻融却坚持道:“慕容垂、姚苌都是国家的隐患,陛下听从他们两人的话,等到他们叛乱的时候,恐怕您连后悔也来不及了!”

苻坚坚决拒绝了大臣们的劝诫,坚持南下攻晋的计划。他派苻融和慕容垂当先锋,率领大军,准备出发。

此时南方的晋朝得知了苻坚亲自率领众军南下进攻的消息,都急切地盼望着宰相谢安拿主意。

谢安从小就气势不凡,名气很大,但是长大后的他对于做官却没有什么兴趣,几次授予官职,他都假称有病辞官,同王羲之等好友一起住在会稽东山,整日游山玩水,吟诗作对,过着恬淡无拘的生活。直到谢安40岁的时候,他才开始有志做官,东山再起。

链接: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