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一本通
5090800000013

第13章 秦汉(8)

东汉的皇帝,除了光武帝、明帝、章帝之外,以后的皇帝即位时年龄都很小,没有执政能力,总是由皇太后辅导皇帝处理政务。皇太后都是些不谙政治的妇人,于是就依靠他们的父亲、兄弟等外戚协助执政,或者依靠有理政经验的宦官辅助治国。当皇权旁落、中央政权出现真空的时候,外戚和宦官们企图掌控政权的野心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为了争权夺利而相互争斗。外戚和宦官为了权力而产生的争斗贯穿着东汉王朝中、后期一百多年,被称为外戚宦官专权。

公元88年,汉章帝去世,年仅10岁的汉和帝刘肇即位,他的母亲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太后让他的哥哥窦宪当大将军,这开了外戚掌兵权,以大将军身份辅政的先河,以后的外戚也都纷纷效仿。窦宪的兄弟都被封侯,官居要职。朝廷经常赏赐窦家,以至于国家财政负担极重。窦家外戚骄横跋扈、为非作歹,他们劫掠财物、强抢妇女,连他们的家奴都盛气凌人,欺负百姓。汉和帝渐渐长大,不甘心大权掌握在窦宪等外戚手中,也厌恶窦家为非作歹。公元92年,汉和帝和亲信宦官郑众策划铲除窦氏外戚。他们先发制人,汉和帝下诏抓捕了窦宪的党羽,使窦宪成了没牙的老虎。然后收缴了窦宪大将军的官印,逼迫窦宪和他的兄弟自杀。窦氏外戚被彻底摧毁了,而宦官郑众成为皇帝亲信,参与决策军国大事,宦官专权自此开始。

公元105年,不满30岁的汉和帝去世,他的儿子不满一岁的汉殇帝刘隆即位,他的皇后邓绥以太后身份辅政。没想到汉殇帝即位不到一年就夭折了。邓太后让自己的哥哥邓骘迎立13岁的清河王王子即位,是为汉安帝。邓氏外戚由于迎立皇帝有功,邓骘被封为大将军,他的兄弟也被封侯。邓太后吸取窦氏外戚失败的教训,不敢太放纵和骄横。她辅政期间,都是垂帘听政、幕后指挥,在深宫中处理政务,并依靠宦官传达政令,从不在大臣面前指手画脚,因此博得了较好的声誉。她也比较注重约束自己的兄弟子侄,规范他们的行为,并不再单纯依靠外戚的力量执政,而比较注意任用宦官,这使宦官的权力开始膨胀,也不可避免地使宦官和外戚之间发生权力之争。公元121年,邓太后病逝,邓氏外戚失去了保护伞。宦官李闰和汉安帝的奶妈王圣对汉安帝进谗言说,邓氏一族想废掉皇帝,立平原王为皇帝。汉安帝听信了谗言,非常恐惧和愤怒,于是下令诛灭了邓氏外戚。

汉安帝去世后,他的皇后阎姬成为了皇太后,她任命她的哥哥阎显为车骑将军。阎显和宦官江京、刘安素有勾结,他们不愿意立汉安帝的太子刘保为皇帝,想立一个更小的皇帝以便于控制。这时,另一派宦官孙程等19人想拥立刘保为帝,他们先发制人,诛杀了江京、刘安等人,控制了军队,并调动军队诛灭了阎氏外戚。刘保即位称帝,是为汉顺帝。汉顺帝封孙程等19人为列侯,赏赐千万,并任命孙程为骑都尉,自此,宦官开始掌握兵权,能够直接调动军队,权力更大了。

汉顺帝去世后,皇后梁氏外戚掌权。梁太后的哥哥梁冀成为大将军,掌握朝廷大权。梁冀自小就是个纨绔子弟,喜欢斗鸡走马、赌博游戏,性情暴烈、残忍。他的妻子孙寿也是个穷奢极侈的人。夫妻二人大肆搜刮财富,无恶不作。他们霸占了京城附近上千里的田地、园囿,为了保护自己的财富,梁冀任命弟弟梁不疑为河南尹,管理京城周边地区。梁冀还大肆修建豪宅,里面仿造名山大川的样子修建,还把诸如汗血宝马等珍禽异兽养在家里,家里的奴仆多达数千人。梁冀出门的排场也很大,车是用黄金白银装饰,跟随着众多随从,有的护卫、有的开道、有的吹奏乐器,比皇帝还气派。其他的官员要见梁冀,必须先贿赂他的门房,而且不准备千金的礼品,见不到梁冀。梁冀还在京城郊区建了一座周围数十里长的兔苑专门养兔子,不准百姓进入兔苑。一个西域的商人不知道禁忌,杀了一只兔子,结果被梁冀牵连诛杀了好几十人。梁冀对待朝廷官员非常狠毒。荆州刺史吴树在言语上顶撞了梁冀,被梁冀用毒酒害死;辽东太守侯猛见了梁冀没有跪拜,梁冀把他腰斩了;太尉李固不满梁冀专权,被梁冀杀害。就连皇帝,梁冀也不放在眼里。顺帝死后,冲帝即位,不久夭折,9岁的汉质帝又即位。质帝不满梁冀专权,在朝廷上责备梁冀,说他是“跋扈将军”,不久就被梁冀送去毒酒毒死了。接着汉桓帝刘志即位,桓帝也非常忌惮梁冀,也痛恨梁冀无恶不作,于是他和自己最亲信的宦官单超、徐璜等五人合谋诛杀梁冀。梁冀对桓帝也早有提防,他派亲信张恽率兵以宿卫为名监视和胁迫桓帝。桓帝依靠单超等先发制人抓捕了张恽,并调集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围住了梁冀的家,抓获并处死了梁冀。

链接:汗血宝马

汗血马,又名汗血宝马、大宛马、天马,是中国汉朝时,西域大宛出产的一种良驹,山地马种、抗疲劳,蹄坚硬,甚至可以“日行千里”。马史学家认为,汗血马其实就是现存于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捷金马。史载大宛国人把五色母马放在山下,野马与母马交配,生下汗血宝马。汗血马以出汗血而闻名,20世纪的研究表明,这种棕红色的汗血是由寄生虫所造成。

诛灭外戚梁冀之后,宦官飞黄腾达。汉桓帝把诛灭外戚有功的单超、徐璜等五人封侯,赏赐巨万,宦官势力如日中天。大臣们的奏章必须经过宦官才能上报到皇帝那里,皇帝的诏命也由宦官负责传达。宦官们大肆聚敛、贪赃枉法,强抢民女、欺压百姓。正直的大臣不满宦官为非作歹,有的顶住压力惩办犯法的宦官,有的上书皇帝声讨宦官的罪行。宦官们诬陷大臣们结党营私、图谋不轨,怂恿汉桓帝抓捕正直的大臣,制造了“党锢之祸”。

公元167年,汉桓帝死去了,汉灵帝即位。桓帝的皇后窦妙成为皇太后,他的哥哥窦武升任大将军。窦武不满宦官专权,联合太傅陈蕃谋划剿灭宦官。但此时的宦官掌握禁卫军的兵权,朝廷大臣也都忌惮宦官。宦官的首领张让、赵忠等人先发制人,发兵打败了势单力孤的窦武和陈蕃,并杀害了他们。此时,宦官的权力达到了顶峰,连汉灵帝都畏惧宦官,说:“张让是我爸、赵忠是我妈。”宦官成为了皇帝的衣食父母,他们就更为所欲为了。当时汉灵帝亲信的宦官有张让、赵忠、曹节等10人,号称十常侍,权倾朝野。

汉灵帝于189年去世,他的儿子汉少帝即位了,外戚何进担任了大将军。何进也不甘心大权旁落于宦官手里,于是和中军校尉袁绍密谋诛杀宦官。他们吸取窦武失败的教训,一方面调集京城的军队准备攻打宦官,另一方面召集董卓等将领率兵进京增强实力、壮大声威。正当何进、袁绍积极策划诛灭宦官的时候,何进的妹妹何太后劝他说,宦官掌权已成为制度,怎么能说废就废呢?他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劝他说,诛杀宦官要三思而行,不能操之过急。何进本是一个没有谋略和气魄的庸才,听了弟弟、妹妹们的劝说就犹豫起来。时间一久,事情泄露了。张让、赵忠等宦官决定先发制人、擒贼擒王。他们通知何进进宫议事,并在皇宫里埋伏兵马准备杀害何进。袁绍等人担心何进有危险,率兵护卫何进,但是军队不能进入皇宫。何进一进皇宫,立即被伏兵所杀。袁绍等听说何进被杀,马上攻打皇宫。宦官所控制的军队抵挡不住袁绍等人的兵马,皇宫被攻破了,宦官全都被杀,甚至连一些没长胡子的官员也被当做宦官杀害了。自此,宦官和外戚的势力在这场宫廷政变中都被消灭了。

外戚和宦官是生长在封建专制主义肌体上的毒瘤,西汉因外戚王莽篡位而亡,东汉也在外戚、宦官的斗争中逐渐衰落。在东汉中后期一百多年的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相互斗争中,东汉王朝的力量被逐渐消耗殆尽,等待着它的是彻底的灭亡。

十四、党锢之祸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危机四伏。在宦官和外戚互相斗争、交替掌权过程中,宦官逐渐占据上风。公元147年,昏庸无能的汉桓帝即位,汉桓帝在宦官的帮助下铲除了专横跋扈的外戚梁冀,于是宦官们飞黄腾达。宦官掌权后,结党营私、横征暴敛、巧取豪夺、无恶不作。桓帝时最有权势的宦官侯览贪赃枉法、侵夺民田、强抢妇女、购置豪宅、任用私人,弄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在宦官专权之下,东汉政局一片黑暗,社会矛盾尖锐,东汉王朝到了崩溃的边缘。宦官的倒行逆施引起朝廷内外一些正直大臣的强烈反对,他们为了挽救每况愈下的政治危局,和宦官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场斗争的序幕首先从地方上拉开了。

汉桓帝延熙九年,公元166年,南阳太守成瑨抓住了当地一个叫张汎的恶霸。此人和宦官往来密切。成瑨为了铲除当地的黑恶势力,打击宦官的嚣张气焰,把张汎判处死刑。同时,太原太守刘瓆也把危害当地、无恶不作的一个叫做赵津的宦官给抓捕了。但就在这两起案件判决之前,为了营救张汎和赵津,宦官请求皇帝大赦天下。成瑨和刘瓆在明知大赦的情况下,顶住压力,杀了张汎和赵津。宦官们被成瑨和刘瓆激怒了,怂恿昏庸的汉桓帝把成瑨和刘瓆判处了死刑。

宦官的报复引起了许多大臣的不满。太尉陈蕃、司空刘茂、节符令蔡衍等朝中重臣纷纷上书,要求严惩宦官,赦免成瑨和刘瓆。陈蕃是这些大臣的首领,他德高望重、嫉恶如仇,是当时正直大臣的楷模和榜样,也最为宦官们所忌恨。但是,由于陈蕃是朝廷重臣,天下知名,所以宦官们不敢加害他。偏听偏信的汉桓帝对陈蕃等人的上书非常恼火,而且更加疏远这些正直的大臣,而成瑨和刘瓆也被迫害死在了狱中。

正直的官员们不但没有被宦官们的杀戮所吓倒,反而更加猛烈地打击宦官们的嚣张气焰。大宦官侯览的家在山阳郡,他家在当地残害百姓、无恶不作。侯览的母亲死了,他大修坟墓,奢侈无度。当地的督邮张俭上书皇帝陈述侯览罪状,被侯览截留了。张俭一怒之下铲平了侯览母亲的陵墓,收缴了侯览家产。

河南人张成因为会占卜,又擅长阿谀奉承,非常受汉桓帝和宦官们的喜欢。他仗着宦官撑腰为所欲为。一次,他怂恿自己的儿子杀人,当地的地方官李膺抓捕了张成准备问罪。宦官们又怂恿皇帝下令赦免了张成,但李膺为了惩恶扬善,坚持杀了张成。

当时,正直的官员们共同打击宦官的行动声势浩大,连京城的太学生们也积极支持这正义的行为。他们在学生领袖郭泰和贾彪的带领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声讨宦官专权的黑暗。他们还编写歌谣赞颂那些敢于和宦官作斗争的官员,歌谣唱道:“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暴陈仲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