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岁初,朋友转来赵武松的散文集《在路上》清样,仅是书名之厚朴,就让人有行云流水般自然而生的话想说。
写作散文需要勇气。说是勇气,非是敢上虎山行的雄壮,而是面对世俗大潮,愿意坦言个人的文艺之心,以及想与同事、同志和同辈,保持某个合适距离的雅致选择。作为一种个人精神状态表述,散文写作中,对生活的视野留存、思维生发和语境选择都是相当精细的。那种放纵才情的写作,固然可以天马行空,无所羁绊,却很难让写作者和读者的相关情绪,一以贯之,绵绵不绝。往往断续如痴者梦呓,或如癫狂呼号。武松的写作,颇得此中真谛,其对自身性情和禀赋的把握有独到之妙。
《在路上》所收录的散文作品,其关键词无外乎城市、乡村、游历、亲情、感怀、读书、情趣等等,将它们连缀起来,不难发现,这是一本叙述作者多年生活亲历的心情与心灵简史。作者注重内心体验的倾诉,善于发现包涵于平凡生活中美的趣味,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融化为个人真实的感悟,把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转化成自己的心灵世界。
武松的散文语言流畅,清爽入怀,有着带露般的淡淡诗情,读来让人心生快意。在属于他的世界里,既有作者面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也有时空穿越之悟:城里柔和的月光,享受世界杯决赛时一个雨夜的守候,易安居士故居前的感叹,三十年前那一株不折不挠向上生长的丝瓜……。在历史文化面前,他更是奇妙地将自己融入其中,“孔子弟子三千,终究没有我,或许是我错过了那个时代,抑或我原本就没有那样的福分”,站在孔庙前的武松,对中华文明演进史画出了这样的“路线图”:“每当社会动乱时,就有人把批判孔子作为向旧思想决裂的标志,而当天下太平时,就开始提倡尊孔。”只此一句,就使自己与他人的心性,直达历史深处。
真的性灵,真的情感,真的体验。在《城市的风,乡村的风》一文中,武松这样写着:“城市的风经过漫漫长路,拖着悠长的尾巴,吹过柏油地面,显出几分疲惫,几分倦意。……乡村的风裹着漫天大雪,在茂密的松林和裸露的旷野间呼号、盘旋。”生在城市、中途下过乡,最后又回城参加高考的武松,用如诉的语言,将心路历程娓娓叙来,让记忆不再尘封,让尘封回归记忆。《飘逝的岁月》《望天》《丝瓜情结》等,是为过去和现在,两种时态的交融。正如布满感伤的文字背后,是作者年轻时的坚毅和人到中年的执著,这恰好是一个男人的必备品格。
武松曾上山下乡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回城后做过编辑、会计、公务员,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这些年,虽然总在滚滚红尘中辗转,却不忘舞文弄墨,与书香为伴,且不说在国内有影响的报刊发表了多少文学作品,单单如此选择已是难能可贵了。透过《酒悟》《茶趣》的字里行间,能读到一个男人的豪爽、性情和细腻。而在《华丽的转身》中,面对女儿出国留学通过安检通道的瞬间,又能看到一个慈父的伤感:“渐渐地,她的背影越走越远,由清晰到模糊,直至淡出我的视线。转身,是对眼前繁华或者荒芜的弃绝;转身,是对身后阳光或风雨的追寻……”真个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一颗泪下情无边。一个懂得柔情的男人,如何不是这个家庭莫大的福份!
好的散文,是用来连缀人们的思索与情感,衡量生命的质感和力度的。把自己生命中种种际遇,用纯美的文字表现出来,在宁静的心理流程中,领会生命旅程上那些猝不及防,却又合情合理的意蕴和启迪,宛若用一掬雅致,引领幽深。
武松用他的坦率和深情的本色,且行且吟。
自然,《在路上》是为人生静好,风景旷阔!
2012年3月于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