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他是否能够较好地协调人际关系。据调查,在办公室里,大部分人都要将6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职场,是最接近于我们事业和专业的交际圈,管理好这个圈子中的人际关系,就等于打造了一把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存利器。
调谐职场人际关系,打造生存利器
一个人的成长不能远离群体,没有谁能够独自成功。古往今来,有许多人满怀雄心壮志,他们毅力也很坚强,一直坚持自己的目标并不断努力,可是他们最终也没有取得成功。这往往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去寻求他人的帮助,而确立的目标又不是自己孤身一人可以完成的。他们终生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小小的空间中,就像水井里的那只青蛙,永远只能看到头上那片小小的天。
成功者都是“群体动物”,成功者的秘诀就是:随时关注自己的现状是否需要援助,合理调整自己的态度,放弃无谓的自尊,跳出限定自己思维的小圈子,轻松地走向成功。
许多成功的企业家曾表示,他们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未必是自己在专业上多么出众,而是因为他们了解在遇到困难时该向什么人寻求帮助。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拥有一支非常棒的团队。”认真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职场混得风生水起的人通常都在说“我们”,而年轻人最常挂在嘴边的却是:你、我、他、你们、他们,这样不自觉地就在自己和“别人”之间画了条清晰的分界线,将自己隔离在了团队之外。
与人交往这门学问,我们大多在走上社会步入职场后才学到些皮毛,例如:平时说话,要多用“我们”、“咱们”来作为主语,少用“我”、“你们”,这样可以增加别人的认同感,拉近我们和别人的距离。时间久了,“我们”越来越多,“别人”就会越来越少,原本八方林立的墙壁一下子都成了打开的窗口,过去让我们害怕的人群好像也变得友善了。
想要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生存下去,我们就必须要明白,“融入群体”比“脱颖而出”重要得多。所以,健康的职场人际关系,无疑成为我们的生存利器。一个人要成功,人际关系是否协调,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直接关系到工作、学习、生活是否顺畅,更关系到在遇到困难时能不能顺利求得帮助。
有一份报纸曾专门针对企业管理者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请审阅你公司最近解雇的三名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你为什么要他们离开?”面对这个问题,无论是外资企业,中小企业,无论这个企业在什么地方,有约三分之二的回答是:“因为他们与别人相处不好,破坏了办公室气氛,所以才被解雇的。”
无论你的工作是什么,从事何种职业或专业,只要你学会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那么在成功路上你已经走了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已经走了99%的路程。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走向成功,而糟糕的人际关系会让我们走向失败。与同事、上司及雇员的关系是我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原因。除非一个人与别人有着良好关系,否则任何知识与技能都不能使他得心应手,发挥自如。
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任何一家企业或是团队,其管理人员的时间平均有四分之三都花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而大部分公司的最大一笔开支则是用在人力资源上,对任何公司而言,最宝贵的财富都是人,决定某项计划能否被执行的也是人。
所以,无论你的职业是什么,你在怎样的一个团体中,都不能忽视对人际关系的管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与人进行交往也是有许多技巧和经验可循的。
1.我们必须与每个人保持积极的联系
想要与关系网络中的每个人保持积极的联系,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日程表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记下那些对自己的关系特别重要的同事的相关日子,比如他们的生日或周年庆祝等。在这些日子到来时,打电话给他们,或者给他们寄张贺卡寄份礼物,让他们知道你心中一直有他们的位置。
2.选几个自认为能靠得住的人组成良好、稳固、有力的人际关系核心
在这个核心里面,首选的几个人可以是自己家庭成员、朋友和那些在你职业生涯中彼此联系紧密的人。这一部分人构成你的影响力内圈,因为他们可以让你发挥所长,而且你们彼此都是希望对方获得成功的。在这个圈子里,不存在彼此钩心斗角的威胁,他们甚至从来不会在背后说你的坏话,反而会从心底为你着想,你与他们的相处是愉快而融洽的。
3.不要花太多时间维持对自己无甚益处的老关系
将你的影响力内圈人数限定为10人。因为强有力的关系需要你一个月至少维护一次,所以几个人或许已用尽你所有的时间了。当你对职业关系有了一定的意识,并开始无形之中选择那些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的人时,你就不得不卸掉关系网中的一些额外包袱,其中或许包括那些相识已久但对你的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无所裨益的人。这并非教你忘恩负义,也不是教你过河拆桥,只是用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维持对自己无甚益处的老关系,确实得不偿失。
4.增强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这就要求我们多出席一些重要的场合,积极地祝贺别人,运用各种方式增加与别人交流的机会。重要的场合可能会同时汇聚自己的不少老朋友,利用这个机会你可以进一步加深一些印象,同时还可以通过老朋友认识不少新的朋友,不论是升职派对,还是别人的婚礼,都将会帮助我们巩固和发展自身的交际圈。遇到同事升迁或有其他喜事,要记得在第一时间内赶去祝贺。如果出于某种情况不能亲自前往祝贺的,最好也通过电话来表达一下自己的友谊。如果我们出差或旅行的地点正好邻近交际圈中的某位关系成员时,不要忘记提议和他共进午餐或晚餐,短时间的小聚往往会有意外不到的收获。
5.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应及时安慰和帮助他们
不论同事还是朋友,关系网中的任何人遇到麻烦,你都应该立即与他通话,并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表现你对他支持的最好方式,也是最佳时机。在交往中我们不能总做接受者。如果你仅仅只想做个接受者,无论什么网络都会慢慢疏远你。在搭建关系网络时,你有必要告诉自己,你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都离不开它。
在人际交往中,当双方建立了稳固关系时,彼此会激发出强大能量。这种能量会激发对方的创造力,使彼此的灵感达到至美境界。而在职场人际中,是最接近于我们事业和专业的交际圈,管理好这个圈子中的人际关系,就等于打造了一把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存利器。
客观坦诚地对待同事
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强调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他能否较好地协调人际关系。据调查,在办公室里,大部分人都要将6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然而,不管办公室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复杂,办公室里的同事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如鱼得水”型,各方面都比较融洽;一类是“过得去”型,马马虎虎,平平和和,说长道短的不多,亲密的接触也不多;第三类就是“关系紧张”型,这类人数不会很多,但不会比“如鱼得水”类的人数少,大多数的人是属于中间状态。
同事之间免不了沟通,而大多数的沟通是为了减少摩擦、克服内耗、解决矛盾,以求得个体与群体之间相对稳定与和谐发展。在沟通的方法上我们就要讲究刚柔相济。所谓刚性沟通,即通过公司的规章制度、行政手段和公事公办的态度强制性地解决某些问题,这类沟通在特定情况下是非用不可的,否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此外便是柔性沟通,即通过妥协、商量、合作、暗示等方式平缓、委婉地转移话题,这类沟通在工作中被我们普遍采用。所谓在沟通中讲究刚柔相济,就是宜刚则刚,宜柔则柔,该刚柔并举时则双管齐下。
办公室里关系处理得好,同事之间和谐、融洽,自己工作起来也如鱼得水,自然精神愉快,乐趣盎然;关系处理不好,同事之间别别扭扭,上下左右疙疙瘩瘩,自己苦恼不堪,工作也觉得没有意思。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
心理学家让参加实验的两组人员给同一位女士打电话。心理学家告诉第一组实验人员说,这位女士是一个冷酷、呆板、枯燥、乏味的人;告诉第二组则说,这位女士性格热情、活泼、开朗、有趣。最后心理学家发现,第一组参加者与那位女士的交谈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而第二组的实验人员与那位女士则交谈得非常投机,通话时间也明显比第一组的时间长。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事先的想象或看法决定了与人交往的方式,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都会受到预先想象的影响。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言行举止受无意识的态度、观念的影响和支配,这些未经意识过滤的态度、观念会通过微妙的途径传达到对方身上,从而成为未经验证的“事实”。试想,假如这些态度和观念是消极的、敌意的,会产生什么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李先生所在的公司最近新来了几个韩国人,而他一直对韩国人很不以为然,不喜欢与韩国人相处。没过几天,总经理分派了一名叫尹恩哲的韩国人到李先生所在部门。事后,工作中遇到尹恩哲的时候,那些原先对韩国人的看法使他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尹恩哲,影响了他与尹恩哲的正常交流。李先生开始寻找为什么不能与尹恩哲愉快地交流下去的原因,发觉自己对韩国人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看法,并认为所有的韩国人都这样。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李先生开始尽量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与尹恩哲交流,慢慢发现他谈吐风趣,自然大方,他们之间的交谈气氛也逐渐变得十分和谐。李先生说:“经过这件事后,我反思了在此之前失败的交往,发觉许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事先对他人抱有消极的看法而造成的。”
在人际互动中,人们都会有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你如何看别人,别人就如何看你;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如何对待你。如果你事先对他人有一些消极的看法,那么,这些看法势必会在你的行为中无意识地流露出来,表现在你日常的语言或非语言的信息上,在对方觉察到你发出的信息后,也会不自觉地做出和你相同的反应。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大白兔和小白兔在一起喝汽水。大白兔喝完自己的一瓶后,就对小白兔说:“你去外面帮我再拿一瓶汽水。”小白兔刚走两三步,就不走了,回头说:“你肯定是把我支走后,要把我的汽水喝掉!”“这怎么可能?你是在帮助我啊!”经大白兔一再保证,小白兔同意了。
一个小时过去了,大白兔耐心等着,两个小时过去了,小白兔还没有来,大白兔有些耐不住了。三个小时过去了,小白兔仍然未见回来。这时,大白兔想:“小白兔肯定不会回来了。它一个人在外面喝汽水。怎么能会回来呢?我干脆把它这一份也喝了吧!”
此时,小白兔就像从天而降似的站在大白兔面前,气冲冲地说:“我早就知道,你要喝我的汽水!”“你怎么会知道呢?”大白兔尴尬而不解地问。“哼!”小白兔气愤地说:“我在门外已经站了三个小时了!”
小白兔这就是在用消极论断来验证自我,根据自己的猜疑、臆测,主动寻找支持消极心态的理由和证据。
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只是我们往往不以为然。比如我们经人介绍新到一个公司,听说公司里面的某人喜欢打小报告,对上司喜欢阿谀奉承,我们就会在无意识中对其进行观察、监视,越看越觉得他真的不是什么好人,甚至还会进一步验证,“他昨天与我对面走过,连头都不敢抬。明显是在躲着我,肯定有做什么亏心事了!”而事实往往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无论在办公室交往还是在人际交往中,你对别人的态度和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基本一致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往往可以从别人的脸上读到自己的表情。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际交往中预期态度决定交往成败的心理根据。
有些时候,由于人与人之间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的不同,必然会对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同事之间相处,出现一些争执甚至是争吵是难免的,要想完全避免矛盾,避免人际纠纷,也是难以办到的。回避矛盾,曲意逢迎是不妥当的。没有必要因意见、观点与他人不同而刻意隐瞒自己的观点,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如果让别人感觉出你的遮遮掩掩,反倒会给人留下虚假做作的印象。也许我们遇到的这些争论和争执起因互不相同,但坦荡直率比虚假回避要好很多,客观坦诚更容易使人与人之间达到互相了解、真心相交的目的。
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在他的著名小说《名利场》中,借女主人公爱米丽亚之口说道:“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看见自己的影子。你对它皱眉,它还你一副尖酸的嘴脸。你对着它笑,跟着它乐,它就是个高兴和善的伴侣。”这话用在我们对待同事的态度上,既是形象的,也是恰当的。只要我们可以坦诚关爱同事,并且能够适当运用一些正确的交际技巧和办法,相信你在人际关系中可以获得“如鱼得水”的效果。
用工作热忱把自己打造成“绩优股”
绩优股,顾名思义,就是业绩优良公司的股票,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和投资价值。就像每个股民都希望自己握在手中的是绩优股一样,每个老板也都希望坐在自己办公室里的员工是绩优股一样的人才。谁都想要绩优股,所以在你想要拿到高薪前不妨先把自己打造成“绩优股”,这样老板才不会肉疼。对于绩优股一样的人才,想必就是多付些薪水,老板也会躲在一边偷着乐。
虽然每个老板对“绩优股”的具体定义不同,但总体来说不外乎:对自己有高标准,能够持续进步;敢于创新,乐于实践;能做到100%完美,就不做99%;愿意与同事共同协作;遇事处处以公司利益为最先考虑。
你可以对照一下,自己能够占上几条,即便你现在还算不上“绩优股”也不用着急,只要调整好心态,再加上持续的努力,一定可以让你心想事成。
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贺拉斯里利曾经说过:“只有那些具有极高心智并对自己的工作有真正热忱的工作者,才有可能创造出人类最优秀的成果。”萨尔维尼也曾经说:“热忱是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如果你能够让人们相信,你所说的确实是你自己真实感觉到的,那么即使你有很多缺点,别人也会原谅。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你一定要热忱,否则,再有才华也会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