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决定命脉全集
5087000000023

第23章 人际圈里,察言观色(1)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事情,特别是一些比较大的或非常重要的事情,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往往是很难成功的。察言,便是“闻一知十”,观色,便是“见面明意”。如果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你就更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通过察言观色,读懂他人的内心世界,辨恶存善,可以让你成为人际交往的赢家。

一“眼”看到底,人心不难测

古人常说“人心难测”,那么,如果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透对方的内心,应该就不会遇到那么多烦恼了。

如果我们是一名业务员,能够看透客户的内心世界,就可以洞察出所面对的客户最大的需求是什么,他对产品有哪些隐忧;如果我们是一名普通职员,看透老板的内心,就可以明白老板究竟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他最喜欢的员工是什么样子的;假如我们是一名职业经理人,可以洞察别人的内心,不但可以从下属的办公用品摆放中识别其工作态度,更可以轻易地从合作者的言谈举止中判断其诚意……

无需一直强调人心难测中的“难”字,毕竟这已经是一句古训了,这句古训至少向我们说明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的是人心是“可测”的,如果不可测就没有难易之分了;第二要明白猜透人心并不容易,所以才说“难”测,测人心需要一定的技巧方法和经验积累,但是只要“修行”到了一定地步,水到渠成并非难事。

俗话说:“一个目光表达了一千多句话。”从医学角度来看,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所以,把眼睛称为“心灵的窗户”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眼睛可以直接通向心灵,因此,注意对方的眼神无疑是看透人心的捷径之一。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人物细节描写:“此时,他的眼睛突然一亮……”这时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的心理突然想到了极为重要的事情或是某件事情的解决方法,也说明他对眼前之人所说的话十分感兴趣,愿意继续听对方说下去。

孔子曾说过:“观其眸子,人焉瘦哉!”意思是说:想要观察一个人,就要从观察他的眼睛开始。因为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一个人的心术、心里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视线上,视线的移动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达不同的心理状态。一个人的心术是正还是邪,通过他的眼神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观察视线的变化,有助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个人心里正在打什么主意,他的眼神都会立刻告诉你他在想什么。

在表示反感和仇恨时,人的瞳孔会缩小,还会露出刺人的目光,让人不寒而栗。相反,如果睁大眼睛,则表示对某一事物怀有极大的兴趣或是怀有怜悯同情之心,还表明赞同和好感。

如果对方眼神镇定而毫不慌乱,则说明他满怀信心,胸有成竹,胜券在握。这时你向他请教办法,如果他不肯明说,可能因为事关机密,你也不必多问,只静待他的发落便是。

如果对方眼神迷离,不能长时间注视一个地方,说明对方对自己所要面临的事情没有信心,极有可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对解决问题毫无把握。可以知道此时的他对你的问题也是毫无办法,徒然着急是没有一点用的,向他请教也是白费力气。你得平心静气,另想办法。

如果对方眼神四顾,神不守舍,说明他对所听之话已经感到厌倦,再说下去也是徒劳,你最好赶紧告以段落,或乘机告退,或者寻找新话题,谈谈他所愿意听的事。

如果对方眼神凝重,则说明他认为你的话有听的必要,则应该照预定的计划,婉转陈说,只要你的见解不差,办法确实可行,他必然是乐于接受的。

如果对方眼神下垂,连头都向下倾了,则说明他心有重忧、万分苦痛。这时千万不要向他说你得意的事,那样只会加重他的苦痛,也不要向他说苦痛的事,因为同病相怜越发难忍,最好说些安慰的话,并且找机会从速告退,因为多说也是无趣的。

如果对方眼神横射,仿佛有刺,就说明他异常冷淡,你现在若有所请求,暂且不必向他陈说,应该想办法从速借机退出,即使多逗留一会儿也毫无用处,退出后应该想想他对你态度冷淡的原因,先谋求恢复感情的途径,再寻机表达自己的请求。

如果对方眼神阴沉,则说明此人性情凶狠,与他交涉,须得处处小心。如果你不想和他见个高低,那么最好从速收兵。

如果对方眼神流动异于平时,则说明他心怀诡计,想让你尝尝苦头。这时应步步为营,不要轻进,他的前后左右可能都已经布满了陷阱,一不小心便会翻船在他手里。

如果对方眼神呆滞,唇皮泛白,则说明他对于现状惶恐万状,尽管还在想办法,虽未绝望,但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此时的你不必多问,应该退去帮忙想应付的办法,如果已有办法,应该主动提出,并表示有几成的把握。

眼神可分为散、聚、动、静、流、凝、阴沉、呆滞、下垂、上扬,仔细参悟之后,必可正确地判断人心。

另外,通过体态、表情、态度的变化等,我们也能猜透对方的内心。但是,猜透对方内心之后,我们只需要心里有数就行了,没有必要拿出来四处炫耀,否则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是逆反心理,宁可受损失,也坚决不按照你猜测的方向走。而且从此以后也会对你产生戒备心理,给今后的合作蒙上阴影。

品语察言识人心

人之所以被称为最高级的动物,区别于其他低级动物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人有自己的语言。语言系统是一套音义结合的复杂系统。人在说话时,不是动物的怒吼,也不是一种本能的释放,而是进行一种思想交流,同时也是心理、感情和态度的流露。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这样一种“高人”:只需要听对方说几句话,或者和对方交谈一会儿,就可以基本掌握对方的脾气秉性,真可谓是“听其言知其行”。谈话是人与人交往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因此,看透人心的一条捷径就是听对方说话,与对方交谈。通过交谈,我们可以引导对方说出自己对于一件事情的真实看法或是他的心里话,即便是对方没有像预想的那样配合我们,我们也可以从对方的话语内容、语气停顿、声调变化等方面猜测出他的部分心理状态,从而为认清对方的为人,为确定下一步的交流战略打好基础。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说话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的人说话声音小,小若虫鸣;有的人说话声音大,大如洪钟;有的人说话慢,慢似闲庭信步;有的人说话快,快似飞瀑直下;有的人说话时神采飞扬,如趵突泉里的水,银珠四溅;有的人说话时神态安详,如古井里的水,波澜不起。这些不同的说话风格后面,暗藏着的就是性格的秘密,可以说:人的声音在向对方表明意思的同时,也把内心透漏了出去,一个善于观察、善于交流、善于总结的人,可以通过声音和说话时的举止来判断出对方的个性。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说话慢条斯理、缓缓道来。说话的时候态度非常平和,用词极为简洁恰当,说出的话条理分明,让你听了觉得神清气爽。而且他们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就是在回答你问题的时候,从来不会脱口而出,而是要经过缜密的考虑,成熟之后才告诉你答案,而且他在陈述答案的时候还是会边回答边思考,及时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补充修正。这样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思想者”,他们是那种视稳妥高于一切的人,一般不会犯冲动的错误,有种少年老成的感觉。

与“思想者”这一类人相对比的,是说话像打机关枪一样的人。他们说起话来像在说绕口令,速度快得几乎令你的思路都追赶不及,但是与此同时也会出现一个缺陷:如果你错过了他说话内容的某一个片段,恐怕后面的所有内容都会让你不知所云。一般来说,这样的说话者在前进过程中表现得比较激进,不会轻易认输,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自我意识比较强。他们敢于大胆地接受挑战,并且相信命运就把握在自己的手里,一旦开始挑战,胜负往往会置之脑后。

还有一些人说话的时候面部表情特别丰富,而且喜欢加上各种手势,这样一来,他说话的时候就显得生动多了,很容易吸引大家来听他说话,把大家的情绪都调动了起来。这样的人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天生的“演说家”。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说话当成在表演,过多的表情和僵硬的手势很容易让人觉得你似乎无话可说,只是靠着语言之外的表演来支撑下去。

除了以上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说话风格之外,人说话的风格还有很多,每种说话风格既可能代表一种优良的性格,也可能代表一种不良的性格。总体来说,分析一个人的语言,可以知道他的潜在欲望,有时候不但隐藏在说话风格上,也存在于话题的展开方式上。

一些没有心机、见识浅薄的人很容易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向别人倾诉。对这种类型的人,没有必要和他保持更深更多的交往,只当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朋友就可以了。和对方相识的时间并不长,并且相互间的交往也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忙着把心事一股脑儿地倾诉给对方听,甚至还带着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表面上看似乎很容易令人感动,然而,一会儿他可能又向其他人做出了同样的表现。这说明他是完全没有诚意的,所以绝对不能和这种人深交。这种人常常对任何事都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和他说话时千万不要随着他的观点进行附和,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表示任何意见,逼不得已敷衍一下就可以了。

有些人喜欢散布和传播谣言,唯恐天下不乱,让别人听了之后忐忑不安。其实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满足一下自己不甘久居人下的虚荣心,并不是心地太坏。只要虚荣心获得了满足,他们也就消停了。

有些人的谈话内容从不涉及自己的事或和自己有关的人,他们以倾听的方式出现,表现出来的是支配者的形态。他们非常喜欢把话题的重点放在名人、歌舞影星,甚至每一条花边新闻上,总之是和自己完全无关的人。像这样的倾听者,其实他们内心身处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欲望。同时,因为多扮演倾听者的角色,所以他们一般情况下很难拥有真正的知心朋友。但是,表现在男女关系的角度上,又可以说明他很关心对方,或者极度爱着对方,因为他始终愿意做个忠诚的倾听者。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在和别人交谈时,不管什么场合,什么时间,总喜欢把话题忘自己的身上引,吹嘘自己当年的奋斗历程,或是曾经自以为的丰功伟绩。恐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光荣历史,但是这样的结果往往不如他们所愿。其实,从某个方面来说,可以发现这类人对现实和自己目前的状态是不怎么满意的。更或许他是个地道的失败者,完全依靠怀旧来生活。更多的时候,他无法意识到这种自我吹嘘的言谈,是很难适应时代变化的。

当然,一个真正优秀的谈话者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是很少谈及自己的,他们不断将对方引出来的话题做分析、整理,很理解别的心思,并以此从对方身上吸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从性格上讲,这一类型的人具有宽容的心态,并具备真正的君子风度。

另外,在和别人谈话时,有的人经常不断地变换话题,让别人觉得莫名其妙,或者他把话题扯得很远,让听众摸不着他到底在讲些什么、要讲什么。话题内容的不断变换在正常情况下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变得离谱,一切就会显得毫无头绪,会使听众从细心聆听到感觉索然无味。这种人有着极强的支配欲和自我表现意识,他们喜欢我行我素,让别人听从他们的主张,以他们的意见为主导。在这种人的意识里,很少有别人的存在。

与别人交流时,我们也要注意自己说话的一些细节问题。不少情况下,我们与他人交流的障碍,不是由于谈话内容引起的,而是因为这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造成的。事实上,一个人的声音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一些训练,可以克服平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从而改善说话时的语调、发音、音量、节奏、速度,以增加个人的魅力。

所谓“听其言知其行”并不是一门深奥的玄学,我们不但要从别人的言谈中摸索出对方的性格,还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说话风格。

百变坐姿有讲究

坐,是几乎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姿态,但是,坐在椅子上的姿势,也因人心理状态的不同而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坐法。有的人会是全身猛然地坐下,有的人则慢慢坐下,也有些人小心翼翼地坐在椅子前部,还有些人将身体深深沉下似的坐着,这些行为无不坦白地“说”出了各人的心理状态。那么,在身体言语术上,对以上行为是如何解释的呢,它所反映出的又是一个人怎样的内心呢?

当大家看见某人猛然坐下时,一定视为不拘小节,其实,出乎你所料的情形很多。换句话说,在其表现出的似乎极端随意的态度里,其实隐藏着内心极大的不安。这是由于人具有不愿被对方识破自己真正心情的抑制心理,尤其在与他人初次会面时,这一心理更加强烈。此种人坐下后,往往表现出有些不安、心不在焉的态度,因此更可立即看出其心情。当然,知心朋友之间则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视为与其态度一致的心情表现。

那么,坐下之后怎么样呢?舒适而深深地坐入椅内的人,可视为在向对方表现处于心理优势的行为。因为本来所谓坐的姿势,是人类活动上的不自然状态,坐着的人必然在潜意识中想着立即可以站起来的姿势,心理学上称它为“觉醒水准”的高度紧张状态。随着紧张程度的解除,该“觉醒水准”也会随之降低。因此腰部是逐渐向后移动,变成身体靠在椅背、两脚伸出的姿势的。这并非发生任何事都可以立即起立的姿势,而是认为面对对方不必过分紧张之人所采取的姿势。

可是,与此相对的,始终浅坐在椅子上的人,是无意识地表现着其居于心理劣势,且欠缺精神上的安全感。因此,对于持这种姿势而坐的客人,如果同他谈论要事或托办什么事,还为时过早,因为他还没有定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