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香港类型电影漫谈
5085300000013

第13章 喜剧片(1)

“喜剧是民族的,悲剧是世界的。”香港的都市喜剧电影其实就是香港小市民文化的一个缩影。

1.回顾香港都市喜剧

现代都市人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每天都被繁重的事物压得喘不过气来,因此喜剧电影就给了我们一个喘息的良机,让我们在哈哈一笑中忘却生活的烦恼。当然有的人喜欢看好莱坞喜剧,有的人喜欢看韩国喜剧,还有人喜欢看《憨豆先生》。至于像笔者这样的港片迷,看得最多的自然便是香港的喜剧电影。下面先对香港都市喜剧的发展做一个大致的回顾。

一、小市民喜剧

“喜剧是民族的,悲剧是世界的。”香港的都市喜剧电影其实就是香港小市民文化的一个缩影,从中你可以接近他们的日常生活,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而最能代表这种小市民形象的莫过于当年的“冷面笑匠”许冠文了。从1974年的《鬼马双星》到1976年的《半斤八两》再到1981年的《摩登保镖》,许冠文的几部名作大都是与自己的兄弟们合作,形象也相对固定:大哥许冠文是尖酸刻薄、自作聪明的小老板,小弟许冠杰是憨直纯情的小生,长得比较衰的三哥许冠英一贯演倒霉蛋,只有二哥许冠武作为幕后制作人,很少露面,偶尔客串一些无关紧要的配角。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系毕业的许冠文关注社会生活,电影创作几乎全部取材于地道的香港小市民生活,反映草根趣味和小人物们的喜怒哀乐。当时香港刚刚走过股市狂跌的经济低谷迈入经济起飞期,许冠文的电影给了香港民众很大的亲切感,让大家跟着他一起对上层人物嬉笑怒骂,为笑中带泪的劳碌生活唏嘘感慨,无形中成为迷惘现实中最大的解脱。1988年的《鸡同鸭讲》,许冠文又以中式烧鸭店与西式炸鸡店互相竞争的故事表现了传统与现代,中式文化与西式文化的冲突,有点像后来李安的电影,却又不似李安那般含蓄,而是将烧鸭店一干人的喜怒哀乐流溢于表,最后以店主老许接受了新的经营思路和运作观念,将烧鸭店扭亏为盈的大团圆结局作为终结。

当时的小市民喜剧,虽然人物命运在故事中途有过波折和坎坷,但最后的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的,也让香港观众在这样的电影梦幻世界中忘却现实的烦恼,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极大满足。1987年开始的《富贵逼人》系列便是这种心理的一种体现,影片在对骠叔一家的六合彩奖金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大喜——大悲——大喜的心态的刻画过程中承载着香港人的投资理念和发财梦想,是当时最值得全家倾巢出动上电影院看的电影。从骠叔和骠婶身上最能浓缩出香港小市民的特性:一个是典型的香港小男人,钱,爱面子,爱美女,也爱老婆,跌跌撞撞几十年,学会了生活但没学会成功,在职场上生活中偶尔耍耍小花招,拼命掩饰着人到中年的笨拙和失意;另一个却是典型的香港家庭主妇,同样爱钱,爱面子,也爱老公,对老公的“出轨”行为愤恨不已,而自己则整天想着通过六合彩发大财,钻到钱眼里拔不出来了,还好老天终于给了她一次发财的机会,却几经波折,直到该系列的结尾才让她美梦成真。影片中最有趣的段落莫过于骠婶先后要求银行将彩票奖金换成1000块,100块,甚至10块钱的纸币,结果3000万港币装了满满一屋,这么做只是为了满足她的虚荣心。

除了发财梦之外,这个时期的香港都市喜剧还爱表现小男人的性幻想。所谓小男人,就是没有太多理想抱负,身上体现出诸多人性弱点的男人,这同武侠片、英雄片中那些侠肝义胆、豪气冲天的理想化大男人英雄形象截然相反。而从武侠片、英雄片到都市喜剧的过渡,其实也就是从大男人到小男人的转变,从英雄神话到世俗漫画的转变。比如周润发在《八星报喜》和《大丈夫日记》等都市喜剧中的小男人形象,不是娘娘腔的“基佬”,就是对爱情缺乏忠贞的“摇摆人”,显然同他以往的英雄形象大相径庭。而王晶的“精装追女仔”系列中所呈现的一群小男人,更是集体缺乏男性荷尔蒙,他们集自私、胆小、懦弱、好色于一身,只知插科打诨,全无男人魅力。当然影片的一大卖点还在于对经典影片之经典桥段的恶搞,从而达到一种令人喷饭的效果。2004年,王晶时隔十五年后再次推出的《精装追女仔2004》,还是秉承了前作之遗风,恶搞的便是当红警匪大片《无间道》。

二、UFO爱情喜剧

九十年代的香港喜剧电影完全是周星驰的天下,但除了周星驰的强势外,也存在着一些其他的电影人为香港喜剧电影的多元化发展而不懈地努力着,由曾志伟创立,陈可辛、李志毅、张之亮、陈德森、阮世生和奚仲文等实力派影人加盟的UFO公司便是这其中的代表。演员方面,他们既采用过张国荣、梁朝伟、梁家辉、张学友、许冠文、梅艳芳、袁咏仪这样的大牌明星,也敢于提拔新人,日后凭借《古惑仔》中“山鸡”形象红极一时的陈小春便是从《晚九朝五》一片开始迈向影坛的。

UFO公司出品的许多影片,正如著名影评人魏君子所说的那样:“不似香港传统喜剧结构松散,多以堆砌桥段取胜;而是极重锤炼剧本,情节编排紧凑,前后呼应又往往出人意料,给人惊喜。”(魏君子《香港有个“UFO”》。)在美学上也比以往更注重布光、运镜和镜头的推拉摇移,力图做到艺术和商业两方面的结合,打造出最具香港特色的都市爱情喜剧。最早推出的《阿飞与阿基》,主线是对黑帮文化的戏谑调侃,而副线却是“双龙戏凤”的一段爱情戏。两条线几乎各自独立,其中副线的内容虽然也有嬉闹成分在内,但还是在不少地方体现出爱情的清新自然来。接下来的《风尘三侠》则一改王晶“追女仔”电影的胡拼乱贴,表面是讲述男人混迹烟花风尘之地调情浪荡,内里却是婉说众多现代都市人的情感婚姻问题,显然在艺术水准上远远高于王晶,商业上也在本埠大收1700万票房,为UFO名气的提升和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3年的《新难兄难弟》则借用了好莱坞科幻片《回到未来》的时空组接模式,将两父子当下时空中若即若离的关系变成了过去时空中亲如兄弟的关系,让儿子认识到父母的过去,从而更好地体会和理解父母,增强家庭成员间的凝聚力,因此荒诞不经的剧情中也表达出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影片中出现了许多精心编制过的的绝妙桥段,真正做到了既有佳句,又有佳章。1994年的《金枝玉叶》更是UFO难得的一次华丽演出,精心设计的童话爱情故事里只有爱没有恨,浪漫不已;而张国荣优雅的表演撑起全局,配合袁咏仪的假小子形象,演绎出一段奇特的浪漫爱情。续集中还邀请到梅艳芳加盟,显然为影片增色不少,那句“麦当娜约了麦当雄到麦当道的麦当劳吃麦皮炖当归”更是成了影迷口中津津乐道的经典台词。

《记得香蕉成熟时》系列则开辟了香港青春性喜剧的先河,谈性而不乱性,青涩而不情色,讲述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对性的种种疑惑,不仅给青少年以共鸣,还引发了成年人对往昔的回忆。而同样讲性的《晚九朝五》,则显得异常开放大胆,展示了香港都市夜生活的放荡糜烂。片中一群情男欲女,似乎天天生活在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中,用酒精和性交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不过它的影像晃荡不安情节也有些混乱,而且缺乏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显然不如八年后同类题材的影片《台北晚九朝五》。

除了爱情喜剧外,UFO还推出了诸如《抢钱夫妻》、《流氓医生》和《救世神棍》这样的社会讽刺喜剧,针砭时弊,抒发情怀,辛辣之余又极具可看性。1996年,UFO完成《四个32A和一个香蕉少年》后,便正式结束自资制作电影,加入嘉禾公司旗下,用嘉禾资金拍摄电影。总的来说,UFO堪称九十年代香港影坛的一颗奇葩,其作品通俗而不流俗!

UFO之后,香港影坛依然出现了不少浪漫爱情喜剧,比如王晶的《新恋爱世纪》和《每天爱你八小时》,马伟豪的《百分百感觉》及其续集《百分百FEEL》和李力持的《爱你爱到杀死你》。这些影片色彩明快,清新浪漫,演员也大多是俊男美女,时代感强烈,充满时尚流行元素的拼贴。像《新恋爱世纪》的片名效仿了日本青春偶像剧《恋爱世纪》,还借用了剧中的水晶玻璃苹果作为路边道具;而《爱你爱到杀死你》显然是好莱坞名片《保镖》的香港版,里面还有对娱乐圈和盗版商的戏说调侃;《百分百感觉》系列则是根据畅销漫画改编,虽然男主人公有过数次艳遇,但最后还是证明了那句老话:“身边的那个才是最好的!”这些影片中最出色的莫过于《每天爱你八小时》了,通过两位男主人公(一位男性荷尔蒙过多,一位总是被女人甩)的爱情遭遇探讨了世纪末都市男女变幻不定的爱情观,再配以“爱情就像等巴士”、“爱情就像踢足球”的比喻,加上一些别出心裁的精彩桥段,显得轻松流畅而又自然,不愧为低俗王晶的一次灵光乍现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功夫巨星成龙居然也在1999年的贺岁片《玻璃樽》中同小他22岁的舒淇谈起了恋爱。不擅长演爱情戏的成龙显然有些游离于银幕之外,只有在为数不多的几场打斗戏中才体现出他的真正价值,但毕竟这不是功夫喜剧,而是爱情喜剧。

三、小男人大女人

“每当英雄神话走向没落,类型趋于低潮的时候,喜剧片便悄然兴起,蔚然成风。”(唐佳琳《建构中的破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喜剧电影研究》。)

自从2000年的《孤男寡女》勇夺当年票房冠军以来,都市白领喜剧便开始在新世纪初的香港银幕上唱起了主角,后逐渐呈泛滥之势,让人不免感觉审美“疲劳”。

也许是香港经济的长期不景气使得港人丧失了原有的优越感和自信心,而这体现在银幕上便是男性荷尔蒙的集体缺失。以往的个人英雄主义也好,集体英雄主义也好,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是一干当众跳楼自尽(《六壮士》),当众给女人下跪(《恋情告急》),当众脱裤子展示那不翼而飞的男人那话儿(《当男人变成女人》)的小男人。他们对爱情摇摆不定,事业上也没什么远大的目标,身体上更无多少过人之处,不被女人欺负就算好事了,那里还谈得上什么“英雄救美”。

男人如此不争气,女人的形象却越发高大起来。她们不再是寻求男人保护的柔弱女子,而是新世纪独立自主、野蛮甚至霸道的新女性,既能说又能打。有的可以一脚把悬在半空中的灯泡踢碎(《干柴烈火》),有的到处玩着极限运动寻求刺激(《求爱上上签》),还有的整天以“女强人”的面目出现在公司同事面前,却把自己的男人放在家中“独守空闺”(《六壮士》),就连古装片中,都出现了风月场所的烟花男子(《千机变2之花都大战》)。阴阳如此失调,又成何体统。

在这股“小男人大女人”风潮中,从导演到演员都积极响应,杜琪峰、王晶、马伟豪、马楚城、谷德昭们纷纷打造出属于他们的“强女弱男”,而刘青云、古天乐、任贤齐、郑伊健、吴彦祖们又分别扮演他们的小男人,拜倒在郑秀文、杨千、梁咏琪、张柏芝、应采儿甚至Twins的石榴裙下。《百年好合》和《安娜与武林》中,上擂台比试的高手都是女人,而男人只能傻傻地站在台下为女人呐喊助威,男女身份的置换反映出“大男子主义”在这个年代的失势。至于《我的失忆男友》和《河东狮吼》,则明显受到风靡一时的韩国影片《我的野蛮女友》的影响,《河东狮吼》中的柳月红,其实就是披着古代人外衣的野蛮女友,张牙舞爪,横行霸道,家中一切都是她说了算,试图对几千年以来“父系社会”的条条框框进行一次彻底地颠覆。

而像郑秀文、杨千这样“歌而优则演”的女星,则成了那几年香港电影的票房保证,她们两人的“大笑姑婆”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其中郑秀文的“笑”更多体现在她傻乎乎的动作上,比如《孤男寡女》中失恋后拼命打扫清洁以及疯狂购物又撒了一地的非正常举动,还有《瘦身男女》中失恋之后暴饮暴食的自虐行为。而杨千的“笑”则更多体现在夸张的言语和表情中,比如《干柴烈火》中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我家四代都是开医馆的,谁不认识我老爸何英彪”,每次说起来都眉飞色舞,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这两人在大银幕上的强劲势头反衬出香港电影业的衰落,周润发、成龙和李连杰们曾经掀起的男性英雄主义风潮早已过去,剩下的只是一帮对女人唯唯诺诺,身子骨看起来又病恹恹的软弱男人。

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彭浩翔的《大丈夫》便是男人所策划的一次集体“暴动”,他们趁着自己老婆外出游玩的大好时机,试图也在香港进行“偷欢一日游”。没想到每到一处“偷欢地”,都会遇上不同的阻碍,而第六感灵验的女人们也察觉到男人们的不轨行为,迅速杀了个回马枪,将“反叛”的因子扼杀于摇篮之中。三年后的《大丈夫2》中,外出偷欢的则变成了女人,她们为了抗议男人对她们的冷漠,决定去澳门的花花世界寻找一夜情,这次轮到男人们着急了,他们乔装打扮混入风月场所,将自己的妻子拦截下来,避免了一场“肥水流入外人田”的“人间惨剧”。这两部影片中的男人依旧是小男人,而且延续了以往银幕小男人的性幻想,并将其演变成一场集体的狂欢行为。值得一提的是梁家辉在片中饰演的九叔,仅仅因为一次外出偷欢被发现,就像个囚犯一样被吴君如饰演的九嫂给禁闭,显然是对他以前的黑社会老大(如周朝先和任因久)形象的一次颠覆。而两部《大丈夫》,更是先后戏仿或恶搞了新世纪几部热门黑帮警匪片,如《无间道》系列,《黑社会》系列和《杀破狼》,另外与记者的那一场“光影混战”取经于吴宇森的经典枪战片,而歪解“黑洞理论”的行为则是对物理学大师霍金的不敬。但不管怎么样,这都是新世纪最能让人发笑的两部喜剧片,远比郑中基的那些“无赖”喜剧更能让人笑出声来。

既然银幕上都是“小男人大女人”,那能不能说女权主义已经完全主宰了香港电影呢?显然不能,因为银幕上张牙舞爪的女性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女权主义,她们依旧是男性眼中的“小女人”,只是通过另一种奇观再现的方式来满足男人对她们的“窥淫欲”。果然,随着《无间道》、《黑社会》、《头文字D》、《霍元甲》等完全以男人为主角的黑帮片和动作片再度风靡全港,这股“阴盛阳衰”的风潮很快也就偃旗息鼓了。毕竟男人已经厌烦了女人这几年的“当家作主”,于是再度让她们退居到花瓶的位置:太累了,你该歇歇了。

2.人人都爱周星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