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字经新读
5061600000003

第3章 教习篇(2)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气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干脆拿了两条干肉做学费,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又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问他:“你最近书读得怎么样?”孟轲说:“还不错。”孟母一听,气极了,骂道:“你这不成器的东西,逃了学还有脸撒谎骗人!我一天到晚苦苦织布为了什么!”说着,揪着他的耳朵拖到织布机房,抄起一把雪亮的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孟母把剪刀一扔,厉声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

这一次,孟轲心里被震动了。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真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儿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延伸阅读】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的成长学习环境直接能影响到将来孩子的处事与为人。如今,一般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更是倍加关注,那么,该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适合学习的环境呢?

第一,要让孩子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踏实的道理。

专心学习的故事很多,可以讲给孩子听;也可以带孩子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看书,让孩子感受那种人人专心读书的气氛。还可以用竞赛的方法进行训练,坚持一段时间,孩子专心学习的习惯就能养成。

第二,让家里的环境适合孩子学习。

1.给孩子预备固定的学习地点,桌椅固定的位置不能随意搬动。这样孩子容易形成专心学习的心理定势,一进入这个环境,脑子就进入学习状态。桌子上不能乱七八糟地堆放东西,只能放课本、作业本、文具以及必要的工具书,旁边有一个小书架更好。不要放玩具、零食,以免干扰孩子学习。

2.房间布置要适合孩子学习

房间布置应简洁、明快,摆放物品不能太多太杂。墙壁以淡色为好,不要张贴很多东西。有的家长让孩子自己编写格言、警句贴在墙上,这个办法可以借鉴。适当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比如有的孩子特别好动,房间就应减少大红大绿、花色斑驳的东西,以免助长其不稳定的情绪;有的孩子过于内向、沉闷,房间的布置则要热烈、活泼一些。

3.保持安静的环境

孩子学习时,家人应尽量保持安静,电视机、收音机最好不开,如果在不同的房间,应把门关好,声音调小。说话不应大声,尤其不要吵架。

4.有共同学习的时间

可以约定一个时间全家人同时学习,有的读书,有的看报,有的写东西,这样的家庭气氛最能促进孩子专心学习。

第三,创造适合孩子学习的心理气氛。

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亲密融洽,是孩子“入境”、“入静”的重要条件。家庭人际关系如果不和谐,经常吵吵闹闹,对孩子是一种心理干扰、情绪压力,孩子会产生焦虑、恐惧、厌烦等心态,无法安心学习。

【原文】

1.4窦燕山,有义方①。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注释】

①义方:指合乎孔孟之道的教育方法。

【评解】

当今社会,孔孟之道的教育方法似乎有些落伍,但是其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精神对子女身心的成长依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及意义。

因此,父母要善于教育,即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给以积极、合理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

【国学小百科】

《颜氏家训》——中国最早的家教名著

《颜氏家训》是北齐文学家颜之推撰写的我国第一部家教名著。此著作经过颜家后人再三翻刻,也成了家训类教育书籍中流传最广的家训之一。全书共七卷二十篇,内容广泛涉及儒学、佛学、道家、玄学、史学、文学、音韵、训诂、风俗习惯以及当时各地的生活方式,“又兼论字画音训,并考定典故,品弟文艺”,内容的确“曼衍旁涉”。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其中也有许多意义积极的见解。如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各种技艺和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

《颜氏家训》使该家族出了许多人才。颜家十几代人都极为富贵荣耀,担当朝廷要职,这与颜氏家学熏陶是分不开的。颜氏族人在世所得家产最终往往散放社会,只留给后辈这本祖训,并训谕后人谨遵不违,这才有了严家十几代兴旺。

《颜氏家训》中强调家庭教育的关键是父母,父母的行为和教育方法对子女的成长影响极大,父母应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切忌“无教而有爱”,“爱子要爱得其所,爱得有方”。

【相关链接】

五子登科

窦燕山,原名窦禹驳,因他居住在幽州(现在北京),故称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专用大斗进,小称卖,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贫民百姓痛恨他的为富不仁,却没有力量主持公道。窦燕山昧良心、灭天理的行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

在一个夜晚,他做梦梦到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品行不端,恶名已经没天帝知道。以后你命中无子,并且短寿。你要赶快悔过从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于劳苦大众,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窦燕山醒来,历历在目,于是决定重新做人。

有一天,窦燕山路宿客栈,偶然检到一袋银子。他为了能让银子物归原主,在客栈等了一天,终于等到了失主,将因子完壁归赵。失主感激万分,要以部分银子相赠,他分文不取。他家乡有不少穷人,娶不起媳妇,女儿因为没有钱卖嫁妆而嫁不出去,窦燕山就把他的银两送给他们帮助他们嫁娶。同时,窦燕山还在自己的家乡设立学堂,请有学问的老师来教课。把附近因贫穷而不能上学的孩子招来免费上学。窦燕山如此周济贫寒,克己礼人,因此积了大阴德。

此后一个晚上,窦燕山又梦见自己的父亲。老人告诉他:“你现在阴功浩大,美名远扬,天帝已经知道了。以后你会有五个儿子,个个能金榜提名,你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岁。”当他腥来,发现也是一个梦。但从此更加修身养性,广做善事,毫不怠慢。

后来,他果然有了五个儿子。由于自己重礼仪、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窦家终于发达了。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

当五个儿子均金榜提名时,侍郎冯道赠他一首诗:“窦燕山十郎,教子以义方。零春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延伸阅读】

父母应送给孩子的10个礼物

第1个礼物:爱

每个孩子都需要爱,许多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胜于对一两件玩具礼物的需要。但父母如何来表达自己的爱呢?

提醒: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挥挥手;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这些都是在向孩子表达爱心。

第2个礼物:纪律

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需要你提供一些做人处世的规矩,以让他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提醒:使用严厉的但却是能被孩子理解的纪律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然后再平心静气地向他解释:“无论你何时再犯,我都会阻止,直到你能自己改正为止。”

第3个礼物:以身作则

你传递给孩子最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用言语方式来达到的。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他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楷模。

提醒: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观察你,因此你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假如你不想让你的孩子吸烟,你自己最好就不要与香烟为伴。要想为你的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第4个礼物:自尊

儿童的自尊是通过父母对他的尊重培养出来的。体罚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尊重意味着你必须将孩子看成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允许他发展自己的爱好和追求。

提醒:即使孩子的发展与你为他设计的目标并不一致,或者他的有些表现你很难理解,你也应尊重他的个性。你要关心他,但不要什么都替他作主,你应鼓励他独立思考并勇于探索,让他知道你随时都在关注着他。

第5个礼物:良好的自我形象

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予适当称赞是重要的,但假如称赞言过其实,反而会有损于孩子的自我评价。相反,对孩子的过分指责和嘲笑,传达的是这样一种信息:“你没有能力做这事情,必须由我来代替你完成。”这种凡事包办的做法会破坏孩子的成就感。

提醒:让你的孩子独立地去从事一些事情,直到他完全掌握,然后说一声:“做得好!”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

第6个礼物:良好的健康习惯

培养孩子的健康习惯,父母的行为是很重要的,父母坚持刷牙、健身或注重饮食健康,都是无意地向你孩子灌输一种观念:要照料好自己的身体。

提醒:让你的孩子定期去医院,接受必要的健康体检,同时让孩子了解坏习惯对身体的危害。

第7个礼物:多跟孩子在一起

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你也要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

提醒:每周都计划一次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然后让孩子盼望着这个时刻的到来,让他知道你非常乐意与他在一起。

第8个礼物:学习动力

所有那些肯学习的父母都在无形中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但也应注意不要拔苗助长。对孩子来说,压力过大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提醒:在幼儿时期就开始让孩子学着阅读,待他长大后再让他对着你朗读。培养他对自然和周围环境的好奇心。你要经常倾听孩子的想法,与他一起探讨一些问题。

第9个礼物:幽默感

与你的孩子一起欢笑,能让他看到事物轻松和愉快的一面。不要总是对孩子一本正经,笑声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提醒:和孩子一起阅读幽默书籍和看喜剧电影,当孩子尝试一些幽默行为时,父母应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第10个礼物:伙伴关系

从两岁开始,孩子就需要与同龄或略大的孩子玩耍,孩子能学会妥协、同情和合作,还会发展出一些新技巧、兴趣、责任心等等。你所要做的是适时地给他们一些指导。

提醒:不要总让孩子关在家里做一些早已设计好的游戏,要鼓励他多与同龄孩子在一起玩耍,这样,在自由自在的活动中,孩子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

【原文】

1.5养不教①,父之过②。教不严③,师之惰④。

【译文】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

【注释】

①教:教育。

②过:过错。

③严:严格,严厉。

④惰:懒惰。

【评解】

孩子的童年和青少年事情的教育来自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可以说,教育的成败是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最终结果在起作用。但是,家教与师教并非完全孤立的两个个体,它们只有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最佳的效能。原因就是两个方面的互补性。如果说家教是播种和浇水,那么师教就是施肥和修剪,离开了哪一个环节幼苗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

【国学小百科】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的一种选士制度,从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科举,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实行了1300年之久。

科举考试的基本方法是由国家设立科目,通过逐级统一考试,按成绩选录人才,分别授予相应官职。考试范围历朝不尽相同,隋唐以明径、明法、明书、明算、秀才、一史、三史等为常设科目。

元明两朝起,统一在“四书”范围内命题,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答案。阐释经义之作文考试采用八股文体。

到明清时,科举考试程序亦日臻完善。考试分为四级:郡试(府州县考试)、乡试(省级考试)、会试(全国考试)、殿试(皇帝直接考试)。

清朝时又将“郡试”下放到县级,称院试。童生经院试合格,称秀才;秀才经乡试录取称举人,举人经会试录取称贡士,贡士经殿试合格者称进士。

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均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凡中进士者,金榜题名,授予较高官职。

【相关链接】

陶母封鲊(zhǎ)

陶侃是晋初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后来迁居浔阳(今江西九江市),是晋末著名作家陶渊明的曾祖父。

陶侃青年时代,家境并不富裕,父亲早死,由母亲湛氏抚养成人。他在浔阳县里当一名小吏,负责管理鱼池。

陶侃经常挂念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生活太艰苦了,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拿了场里的几条鱼儿,盛在罐子里,腌咸了,便托人带回家去孝敬母亲。

没过几天,母亲托带信的人把那罐鱼原封不动地退回来了,还亲自写了一封信给陶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