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5053800000084

第84章 外国篇(39)

小册子拿来了。我父亲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在国王队待过,我们对着那些橄榄球场和大教堂绿地发黄的照片琢磨了又琢磨。我父亲表现出了一种新的机敏的轻浮劲头;我家男孩子们聚在一起,他便扯高嗓门儿,对做“经典动作”的喜悦有点疯狂地夸夸其谈一气,在起居室地毯上给我讲解一番关于橄榄球规则。

“从你身后传球一像这样。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从身后传球,千万不能从前面传球。”

他对国王队记得最开心的事情与往一只洗衣房的篮子扔球有关,因此弄坏了他的胳膊。我父亲讲起这件事总会当做纯粹的乐事。每逢星期天,我们都会在《星期日周刊》后封查寻一片不起眼的文字里刊登的私立学校橄榄球比赛结果。国王队胜了,早餐桌上便会出现庆贺的气氛;一旦他们输了,我们也都沮丧起来。我母亲把一些卡片牌姓名布条加工了一下J.M.H.P.拉班学校之家。到了晚上,她把这些姓名布条一个接一个缝在袜子、裤子、短袖衫和毛巾等用物上,逐一与她这位女总管的印刷名单对上号。

当我们进行年度旅行,挨家挨户拜访伯母姨母时,我竞有幸成为口头禅,如是一句启应祷文被重复着:“唔一乔纳森上私立学校了,你看看。”天哪,我与众不同了。突然之间我跳出了“孩子们”的行列,有头有脸地俯视众小了。我可以在玫瑰学校与我的老朋友们无遮无拦地讲话了一那些个平常小男孩儿,只配玩玩足球,星期天还得按部就班去一如果他终究要去的话一非国教徒教堂做礼拜。

在我参加的按手礼礼拜仪式上,奇切斯特主教宣讲了保罗《使徒书》至《以弗所书》的经文:

我因此,主的囚徒,奉劝你们:

既然奉召,你们行事做人就要与天职相称。

那一年,谁行事做人都没有我值得。我早已在培养我的“奉召”,定时与上帝交谈。我身着想象中的弥撒祭服“行事做人”,一个特殊的光环隐约可见地闪现在我的周遭。

如同我父亲指出的,把我送进私立学校,分明意味着种种牺牲一巨大的牺牲。我的母亲不能去买衣服穿了;我的兄弟们只得捡别人的旧衣服穿;既然吸烟要花钱,我父亲不得不关卩重考虑把烟斗放弃了。这一切令人于心不忍。我生活在一种受迫害的利己主义的不断膨胀的泡影里,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我突然感觉到这一切牺牲的结果也许会是我把大家都拖垮了。到了夜里,我拼命想见自己从橄榄球扭夺中脱身而出,直奔球场触分线,为我们的“学校之家”赢得分数;但是这幅想见图画从来没有成为现实。当我的父亲谈论名声在外的“家族精神”时,我便会为一种挥之不去的影像纠缠不已,那便是我自己窝窝囊囊地东躲西藏,一脸愧色,难以入围。我总成为无论哪一方最后挑到的那一个。私立学校真的能改变这一种局面吗?我不遗余力地相信能够卩愿以偿,但是一些现实主义病毒又让我产生怀疑。我确实觉得天生我材必有殊用,但是我的天分却与教士有些缘分,偏爱独处;我生来不适合团队竞赛。我目下装着看不上眼的那类孩子,我实际上发怵一我的同龄人住在大屋子里的景象委实有些吓人。我开始疑心我有我的种种局限,我对奇迹的信仰发生了动摇。一方面是爱德华爵士将军以及他阵营里的老战友,一方面是旧衣服和磨损的裙子,我在这两种境况下离家去国王私立学校上学,我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即我才是甘愿牺牲的人。

在寄宿学校受苦受难的记忆却是另一回事一不过哪一种记忆也很难令人置信。我十一岁上去住寄宿学校;离开那里时正好十六岁;这五年间我真是生不如死,过得很不称心。无非是老一套。到了节假日,我回到家把我的无所适从的弟弟们揍得青一块紫一块。我是他们的班长;他们是我的当值新生。正因如此,我能够独享家里的一些利益,去上私立学校。

我们的家庭生活似乎充满了反常现象和恶劣发作。问题就发生在我父亲的岁数上——

会儿他像孩子,一会儿他成了暴躁的家长。我们的实际环境与我们的秘密显赫极不相称。我们让人说成属于优越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这种家庭与我日常生活的风雨飘摇的混乱状况,二者之间的冲突经常发生。我们受教育不够,我们缺少钱花!我们风度欠缺;我们越是缺乏这些东西!我们内心的自尊便越高。在国教教会,在我们不断搬进牧师住宅的过程中,我们为我们私下家庭的悖论找到了一种客观的相互关联的东西。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英国国教自从乔治·赫伯特做教区牧师以来变化还不是很大。它还没有受到“存在主义神学”或者“领袖魅力运动”那种颓废的愚蠢行为的冲击。它仍然依靠“牧师的终身职位”和这样的观念;牧师仅次于乡绅和医生,排位第三。即使在城区的居民区内,虽然一座座耸立其中的教堂没有来得及被视为神圣便被纷纷推倒,遭到洗劫,但牧师在人们眼中仍然像在农村里的样子。教会受到住宅区各种权威的友好相迎,这大概是因为人们觉得它可以把“群落”那种活泼的乡村气息引进到这些上帝摒弃的地方。让一名戴着项圈形胶领、身着黑袍法衣的满脸放光的牧师走在丘吉尔新月街或者凯恩斯路上,你差不多就创造出了另一个醉步踉跄的人物形象。在某种意义上,牧师就像花钱养一个异物。如同我们的家族,教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已经在走背字了。如同我们的家族,教会得以支撑的只是它自己内在的道德和器量,面对的却是人世间百分之九十芸芸众生的彻底漠视。如同我自己的脸一样,教会的公共面孔是受了伤害的凛然不可侵犯的那种。

我的父亲得到了温切斯特城外居住区的副牧师职位。从一开始,列祖列宗们被挪进了一所市区住房里,不屑一顾地在拥挤的起居室餐厅里过起平民的日子。他们也许早已认识到更糟糕的境况。长期受苦受难做牛做马的人们,他们的学校,如同我的学校一样,已叫他们为备时营房和帝国的军事基地做好准备。韦克庄园颇像一座印度的山间火车站,粗糖的粮食,臀脚的建筑,更谈不上什么社交活动了。我们全部拥有其作品——色万字饰版一的一位作家,正好就是吉卜林,看来并不是偶然的。

牧师住宅是一座海岛。人们一生中有值得庆祝的大事时便来到这里一受洗礼、结礼和葬礼。要么,他们遇上人生挫折也会来这里走南闯北历尽千辛的流浪汉来寻求轻柔的触摸;弄大肚子的姑娘被阴沉羞惭的父母拉到这里;动不动哭天抹泪的中年妇女;许多影子一样的人在我父亲书房紧闭的门后喁喁私语,声音中带着仟悔。他们来到这所住宅时行动举止都很正规;他们往往会把自己最好的衣服穿上来这里。人们从一个牧师那里想得到什么呢?毫无疑问,是理解,而不是悠闲和亲近。在我看来,他们中大多数人觉得只有牧师能够让一桩苦涩的私人伤害和过失深藏不露一以那种他们喜欢伤害或过失相匹配的严肃和尊严深藏起来。

我父亲对我似乎变得冷淡和保持距离了,仿佛他发现我们爷俩的生物上的联系是一种难堪的东西。但是对他的教区居民,他却能够表示体恤之情,甚至一腔热情,而且是同情还是热情要看横在他与他们之间的礼节上的距离。身着便服时,他往往摆出严厉和粗鲁的样子。一旦黑袍法衣加身做起牧师,他便变得和蔼可亲,体谅别人。这些他在牧师身份之外的不得体表现正好能够使他成为一个优秀的牧师。我结交的一些人告诉我,说他们对我父亲仰慕有加,心存感激,认为他是一个天大的好人。

然而,在这段时间,在我眼里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化身博士”。我看他根本就是一个虚伪的演员。下了舞台,他永远易急易怒,永远吞咽阿司匹林,永远没有人敢打扰他。他的书房一圣布鲁诺斯粗叶烟雾里堆放着乱七八糟的纸件一是我被召见的地方,马拉松式的系列面试别别扭扭,有时还泪水淋淋,偶尔剑拔弩张。有一次我试图把他打倒在地,而且我记得他吓得不轻,瘫倒在教区的杂志堆里,终于躲不及把脑壳撞在复印机上。不过这也许只是一种恋母情结式的想入非非。恐怕实际上发生的情况是,我一脸惊恐之色,两腿软瘫的也是我一哭着泣着直求饶。不过,一般说来!这些对峙遵循了一种模式!冷冰冰的,如同一盘象棋开局一样一成不变。我站着,我父亲坐着,沙沙翻着报纸,或者装着烟斗。他直视着我身边的窗户,尽量合乎逻辑地数落我的不轨行径(可怕的学校报告单,傲慢,在家里懒惰,关于女孩子的传言)。最后的交待一如既往。

“我担心你的麻烦在于……老儿子呀……在于你这副样子除了你想着自己,其他什么都不想。”

长而又长的停顿。烟袋锅里烧焦的烟丝哔哔剥剥发响。一声无奈的呻吟从我父亲那里传。一我这里传。

“你说什么?”

“对不起。”

“对不起-对不起什么?”

“对不起……爸爸。”

又是停顿,而我父亲一脸悲哀地注视着窗外的儿童沙滩景致、迷途的狗和翻倒的三轮童车。

“我多希望你能努一把力呀。”

我弄不明白他到底要我怎么做。为我上学做出的种种牺牲谁都看得见。我父亲的衣服穿得成了青蝇翅儿。他的鞋子绽裂开了。而我在上私立学校。更糟糕的是,我知道我错了,也许甚至走向了邪恶,还好意思谴责他虚伪。他就在我面前,为了我他耗尽自己,在教区里累得筋疲力尽;一个人三分之二的生活都过得像一个活生生的圣徒,我还有什么权利要求更多呢?这进一步说明我自己的自私,仿佛还需要更多的什么。通过翻看一本关于;理学的企鹅版书,我诊断我成了一个精神变态,患者。

这所牧师住宅成了若干人的避难所,随着社会灾难多多,他们都是受到伤害的被免职的人。他们中多数人者卩在不应该的岁数或者不合适的人生阶段被推进了生活困境一正像我们家一样。学校女教师、社会工人、地方保姆,他们在家的周边转悠,带着些小礼物不声不响地溜进屋子,呆到夜里很晚,一直和我父亲说话。走得最近乎、最黏糊的是些冒出来的八竿子打不着的阿姨大妈们,她们专爱在这住宅里没事找事,对着我的弟弟们啧啧称乖,“帮帮”我母亲,或者与我有一搭没一搭地没话找话说,一直等着我的老爸身穿拖至脚后跟的黑色法衣,带一身风尘走回家。

“你好啊,亲爱的!”从摆在角落的那些莫里斯牌镜子里看清了家里的情况,他立时带出迎人待物的精神头,穿过起居室落地窗户。他一如既往地发现了潜伏在家里的阿姨大妈们,露出喜出望外的神情。“啊,是埃尔斯佩思!”要是斯托克布里奇小姐,或者是温纳尔小姐,或者是克劳利小姐,清一色穿着花呢衣服,则会用有点惊诧的尖嗓子接话道:“啾,瞧瞧,彼得回来了!”一仿佛他们的会面是一次纯粹的偶然相遇。我所在的楼上房间,我往往会听见我的父亲“唔唔……唔唔……是啊……是啊……是啊……哦,亲爱的。哈,哈,哈”应酬着,接下来这位频频造访的不请自来的阿姨就谁都不认了,只认我的父亲和邻居的狗。

更晚些时候,等她们走了,我听见了我母亲的声音。“唉,可怜的老埃尔斯佩思呢一好可怜的人儿!”我的父亲听到答话说:“恐怕这位是真有麻烦了……”

社会工作者与他的客户打交道有一些正规的限制。但是对一名牧师来说,什么事情都没有界限。前来找我父亲的人们所寻求的保证,是医生或心理学家所无法提供的。这话是说,不管谁来这牧师住宅一哪怕那些打着我父母的朋友名义来的一他们者卩是以老弱病残和受害者身份出现的。那些一次又一次来访的人都有一腔苦水要广倒,却不明不白,治愈不了。它们是些精神上的麻烦一各种弱点和抱怨,对此只有耶稣复活这一信条才是良药。我父亲将自己置于“寂寞芳心小姐”的位置,但他与起纳撒内尔·韦斯特小说中那位专栏作家相比,却更感到自豪,不会说那么多愤世嫉俗的话。他把我们家的门向这个世界打开,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一种同情的恩赐态度。

“我们住在这牧师住宅里……”“是牧师住宅家庭……‘作为牧师住宅的儿子……”我父亲的讲座总是用这些套话引出正文来。他期望我们努力做出榜样。我们家关于道德和社会礼节的标准一与我们生活其中的本地人的标准不一样一父亲认为应当高于批评或者同情。父亲另一句口头禅是“知道傻子的人总是比傻子知道的多哪”;我在市区住宅走动,分明感觉到窗帘后处处是探头探脑的人。我滑了一跤以及我父亲在他的教区的身份,都会遭来窃窃议论。在这住宅区如同在橄榄球场院上,我什么时候都会让我们家的人难堪。到了十三四岁,因为和青年倶乐部我这样年龄的男孩相处得不是特别好,我常常在父亲走访的路上走了个面对面时假装没有看见他。他误会了我的这种举动,认为我在故意“回避”他。我没有那意思。我只是羞于让人看见与他教区有麻烦的家庭的孩子表示亲近一正如他指出的,那些孩子享受不到我的种种优越,他们缺东少西,显然值得同情,而不是不辨是非的来往。

在教区很远的边缘地带,一座座住宅坐落在路旁,映掩在树木和杜鹃花里,有头有脸的群体生活在这里。如同我们的列祖列宗,他们是退休的上校和指挥官,海军将官和陆军将军。他们的子女都上寄宿学校。他们的宅邸散发着花香,有干雪利酒和打蜡的地板。他们不是有麻烦的家庭;我们应邀拜访他们时感到不自在,如同穷亲戚,使出浑身解数提起脚尖走过人家花哨的砾石小路。用不了十五分钟,我便会与他们的女儿出现在住宅后的草坪上,彼此有点不好意思地干站着,把脚后跟蹭来蹭去,友好地递着微笑。

“你打网球吗?”

“不打。”

“哎,多遗憾。亨利在这里时,我们天天打网球。可是亨利在达特默思,你知道。”

“唉,多不巧。”

“妈妈说她以为你能打网球的。”

“我多不争气吧。”

“唔一别说什么不争气!”

拼命陪着人家玩。打发走一小时时,我们便会去那些无人光顾的树上小屋,像一对殡仪员忙完一天的活儿去看望一处墓地。

“喂,你听见过铃声响吗?”

“我好像没有吧。”

“我敢打赌……看起来霍金斯太太一定把茶点准备晚了。我怕你玩得很不带劲儿吧。”

“啾,不!不,不,真的不!”

“你参加YF吗?”

“呃……我想没有吧。”

“啊,铃声响了。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