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缺少一个上帝。人们在青年时期,一旦发现那是一个虚空,又对之毫无办法,因为那本来就是子虚乌有。醉酒于是用来承受世界的虚空,行星的平衡。行星在空间不可移动地运行,对你来说,还有那痛苦挣扎所在地专有的那种默无声息的冷漠。一个喝酒的男人就是行星际的人,他在行星际空间移动。他守候在那里。酒不可能提供什么慰藉,它不能充实个体心理空间,它只能顶替上帝的缺失。它不能安慰人。相反,酒能在人的疯狂之中将人强化,酒能把他转移到至上的境界,人在那里就可以成为他的命运的主宰了。酒对于人的这种功能,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点是创造幻象,在其中,任何人的存在,任何女人,任何诗,任何音乐,任何文学,任何绘画,都不可能代替酒。酒在这里取代了创造。酒对于信仰上帝和不信仰上帝的那一部分人,就是这样起作用的。酒是贫瘠的。人在沉醉之夜说出来的话语在白昼到来时就随同黑夜一起归于无有。沉醉什么也不创造,沉醉在话语中是行不通的,它使智力昏暗,使心智沉眠不醒。我在酣醉中说话。幻象是完整的你说出的事,没有人再去说它。酗酒并不创造任何可留存的东西。那是一阵清风。像话语一样。我曾在醉酒中写作,我有能力使沉醉采取尊重态度不要让我感到酗酒之可怖。我从来不喝得烂醉如泥。我从来不快速狂饮。我不时地喝,不喝到昏醉,沉酣不醒,我从人世中退身而出,可望而不可即,但并不喝成酩酊大醉。
一个女人喝酒,那就像一个动物、一个小孩喝酒一样。酗酒因为是女人,因而引起公愤,成了丑闻一个酗酒的女人,那是罕见的,也是严重的。无异是冒犯神圣。在我周围,我就见识过这种公愤。为了表示有力量公开对抗,譬如说,夜里只身一人去酒吧,我经常需在喝过酒之后才这。
对什么人说:你喝得太多了,永远是为时已晚,太迟了。“你喝得太多这样说不论在什么场合都是牵强的,令人不快的。谁是酒鬼,他本人根本不知道。在百分之百的场合下,人们听到这样的消息,者卩认为是一种冒犯,他说你对我说这个,那你是对我心怀不满。”至于我,对我这样说,可我早已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在这里,我们都处于根本不容许动一动的空间范围之内。人们听任许许多多人死去,已经达到这样的地步。我相信服用麻醉品不存在这种引起公愤的事。毒品完全把服用毒品的个人从人类隔绝开来。毒品并没有把一个人抛到外面去,丢弃在街上,也没有促成一个无处栖身的流浪汉。酗酒,那倒是在街上,在收容所,还有其他许多酒鬼。服用毒品,为时很短,很快就死掉,患上失语症,无声无息,紧闭门窗,僵在那里不动。不喝酒,就得不到任何慰藉。自从我不再喝酒,我对我曾经酗酒总是怀有体恤之情。我的确喝过好多好多。后来他们跑来帮助我,这时我就讲我的故事,喝酒的事,我闭口不谈。很简一单,简单得简直让人无法置信,真正酗酒的人,无疑是最单纯的人。处在这样的境地,假装痛苦那才是痛苦。流浪汉并不是不幸的,说这种话未免愚蠢,因为他们从早到晚十足24小时都在酩酊大醉之中。他们所过的生活,除开大街,便无处可活。1986年至1987年冬季,他们宁可面对死亡、严寒的危险,也不愿去领取收容所过夜发放的一公升红葡萄酒。人人都在研究他们为什么不愿进收容所,其原因也就在这里。
最难熬的并不是夜里的几个小时。如果患有顽固性失眠症,那显然最为危险。家里不应存有一滴滴。有一类酗酒者仅仅是从喝一杯葡萄酒开始,我就属于这一类我可不知道医生给我戴了一什么子。
那就好比一座发电厂在运转中,一个酗酒者的人体,仿佛各个不同部分由人身全部联结起来组成整体。脑居于首位,这就是思想。首先是在思想上,其次是身体,他认为那就是幸福因为有所得,于是,一点一点渗入吸收,于是,上路一是这个词上路了。一段时间过去,就会有所选择一直到无知无觉,主体正身丧失,或者停留在幸福初露端倪的状态之下。每一天,都可以说是死去了,又可以说还活着没有死。
(佚名译)
海因里希·伯尔
(1917-1985)战后德国的文学大师,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曾担任德国笔会主席和国际笔会主席。主要作品有《火车正点》、《流浪者,请来斯巴……》、《亚当,你在哪里?》、《九点半钟的台球》、《小丑之见》、《和一个妇女的合影》和《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等。
懒情哲学趣话
欧洲西海岸的某港口泊着一条渔船,一个衣衫寒碜的人正躺在船里打吨儿。一位穿着人时的旅游者赶忙往相机里装上彩色胶卷,以便拍下这幅田园式的画面湛蓝的天,碧绿的海翻滚着雪白的浪花,黝黑的船,红色的渔夫帽。“咔嚓。”再来一张:“咔嚓。”好事成三嘛,当然,那就来个第三张。这清脆的、几乎怀着敌意的声音把正在打吨儿的渔夫弄醒了,他慢吞吞地直直腰,慢吞吞地伸手去摸香烟盒;烟还没有摸着,这位热情的游客就已将一包香烟递到了他的面前,虽说没有把烟塞进他嘴里,但却放在了他的手里,随着第四次“咔嚓”声打火机打着了,真是客气之至,殷勤至极。这一连串过分殷勤客气的举动,真有点莫名其妙,使人颇感困窘,不知如何是好。好在这位游客精通该国语言,于是便试着通过谈话来克服这尴尬的场面。
“您今天一定会打到很多鱼的。”
渔夫摇摇头。
“听说今天天气很好呀。”
渔点点头。
“您不出海捕鱼·”
渔夫摇摇头,这时游客心里则感到有点悒有P了。
毫无疑问,对于这位衣衫寒碜的渔夫他是颇为关注的,并为渔夫耽误了这次出海捕鱼的机会而感到十分惋惜。
“噢,您觉得不太舒服·”
这时渔夫终于不再打哑语,而开始真正说话了。“我身体特棒,”他说,“我还从来没有感到像现在这么精神过。”他站起来,伸展一下四肢,仿佛要显示一下他的体格多么像运动员。“我的身体棒极了。”
游客的表情显得越来越迷惑不解,他再也抑制不住那个像要炸开他心脏的问题了:“那么您为什么不出去打鱼呢?”
回答是不假思索的、简短的:“因为今天一早已经出去打过鱼了。”
“打得多吗?”
“收获大极了,所以用不着再出去了。我的筐里有四只龙虾,还捕到二十几条青花鱼……”
渔夫这时完全醒了,变得随和了,话匣子也打开了,并且宽慰地拍拍游客的肩膀。他觉得,游客脸上忧;忡忡的神情虽然有点不合时宜,但却说明他是在为自己担忧呀。
“我甚至连明天和后天的鱼都打够了,”他用这句话来宽慰这位外国人的心。“您抽支我的烟吗?”
“好,谢谢。”
两人嘴里都叼着烟卷,随即响起第五次“咔嚓”声。外国人摇着头,往船沿上坐下,放下手里的照相机,因为他现在要腾出两只手来强调他说的话。
“当然,我并不想干预您的私事,”他说,“但是请您想一想,要是您今天出海两次,三次,甚至四次,那您就可以捕到三十几条,四十多条,五六十条,甚至一百多条青花鱼……请您想相”渔夫点点头。
“要是您不只是今天,”游客继续说,“而且明天、后天、每个好天气都出去捕两三次,或许四次-您知道,那情况将会是怎么样·”
渔头。
“不出一年您就可以买辆摩托,两年就可再买一条船,三四年说不定就有了渔轮;有了两条船或者那条渔轮,您当然就可以捕到更多的鱼一有朝一日您会拥有两条渔轮,您就可以……”他兴奋得一时间连话者卩说不出来了,“您就可以建一座小冷库,也许可以盖一座熏鱼厂,随后再开一个生产各种渍汁鱼罐头厂,您可以坐着直升机飞来飞去找鱼群,用无线电指挥您的渔轮作业。您可以取得捕大马哈鱼的权利,开一家活鱼饭店,无须通过中间商就直接把龙虾运往巴黎一然后……”外国人兴奋得又说不出话了。他摇摇头,内心感到无比忧虑,度假的乐趣几乎已经无影无踪。他凝视着滚滚而来的有,浪,浪里鱼儿在欢快地蹦跳。“然后,”他说,但是由于激动他又语塞了。
渔夫拍拍他的背,像是拍着一个吃呛了的孩子。“然后怎么样·”他轻声地问。
“然后吗,”外国人以默默的兴奋心情说,“然后您就可以逍遥自在地坐在这里的港口,在太阳下打盹儿-还可以·览美丽的大海。”
“我现在就这样做了,”渔夫说,“我正悠然自得地坐在港口打盹儿,只是您的‘咔嚓声把我打搅了。”
这位旅游者受到这番开导,便从那里走开了,心里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因为从前他也曾以为,他只要好好干一阵,有朝一日就可以不用再干活了;对于这位衣衫寒碜的渔夫的同情,此刻在他心里已经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是一丝羡慕。
(韩耀成译)
水上勉
(1919-2004)日本作家。出生在福井县大阪郡,家境贫寒,少年时代曾到京都相国寺当和尚。后逃出寺院半工半读上完了中学。当过店员、推销员、校对等,熟悉日本下层社会的生活。1948年发表处女作《平底锅之歌》。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雁寺》、《饥饿海峡》、《一个北国女人的故事》,短篇小说《西阵之蝶》等。
母亲架设的桥
孩提时,母亲常领我去峡谷深处,让我坐在一件蓑衣那么大的一块小小田塍上,自己浸没在齐膝的水田里插起秧来。这峡谷,背着阴,每天的日照不过三小时。这在村里,也是块十分贫瘠的谷地,我家就在这样的山谷口。谷里也有旱地。这儿,母亲种上甘薯、萝卜之类。上那儿去,中间有条很深的小溪,上面架着桥,可每当发起了大水,就常会被冲毁,母亲就常去修桥。因为这是母亲独自干活的峡谷,没法儿去拖累那众多邻居。到那天,擅长修建寺庙和神社的木匠大伯,就必定从那儿归来,从山里砍来两根圆木,横在狭窄的小溪上,上面排好栗木板,堆上土。之后,叫我们兄弟踩结实,就成了一座坚固的红木桥了。约莫过了一年,土桥!日了些,桥边杂草丛生,杂草下,露出一排排白色缺口。后来,桥再变旧,栗木会腐烂,一看,桥的背面,竟长满了蘑菇。母亲把这些蘑菇采了来,给我们做饭盒里的菜肴吃。母亲在她的一生中,把这座通向有关自己一家生计的小桥,不知修过了多少回!峡谷是常有台风经过的地区,想来也修过了十回左右吧。不论哪天架的,这座桥总是在圆木上堆着土,长起蘑菇来。
我在九岁时与母亲离别。在京都的寺院当了个小沙弥,可一想起故乡,母亲架设的桥就会在心中浮现。那座桥,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在我外出的旅途中,每当火车通过这类山谷时,依然还会浮现。啊,在日本这样的国土上,独多这样一类的深谷和山冈。无论是在青森、四国或九州,都曾见到我故乡那样的峡谷。而在那些山谷间,朝着深处去,也必然有小桥架设着。
为了微薄的收成,母亲尽心尽力架起了这座桥。这是由此取得我们一家的口粮,可以说,是性命攸关的一座桥。因此,那桥,不论修得女口何简陋,可仍是美好的啊!
如今,并无须特意去鉴赏那村上华岳或富冈铁斋的名作,单看到乡村画师所绘的山水画,上面画了露出圆木缺口杂草丛生的桥,不由得便会潸然泪下。
热田的精进上,架着一座名叫裁断桥的古桥,桥上镶着铭文的青铜葱花纹雕饰。其铭文如下:
天正十八年二月十八曰,吾儿堀尾金助奉命出征小田原,阵亡,年一。Z有八岁。相见无日,哀痛何似。今日当此桥落成,其母躬自涕泣,祈彼即身成佛。凡见此缘由人等,伏乞口诵逸岩世俊,祈求冥福,永世勿替。卅三年忌辰日敬立。
这是为随丰臣秀吉出征小田原死难的名叫堀尾金助的青年三十三周年忌辰时,其母为他施舍架成的一座桥。我为这桥落泪,是相隔很久以前的事,读者可能认为那时的我未免太多情了吧。
由虔诚的心架设的桥是美丽的。尤其是,此处裁断桥的铭文,若是日本人,我想读了是不会不为At含悲的吧。
(佚名译)
三岛由纪夫
(1925-1970)日本小说家。本名平冈公威。出身官僚家庭,自幼接受属于贵族的“学习院”教育,对日本民族和作为其象征的天皇制抱有狂热的信念。194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律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战败使他产生了一种深深的绝灭感。他就是带着这种感觉走上战后的文坛,代表作有自传体长篇小说《假面的告白》、《潮骚》、《金阁寺》、《明日黄花》和《丰饶之海》四部曲等。
雅典
希腊是我眷恋之地。
飞机从爱奥尼亚海飞抵科林斯运河上空的时候,我看到夕阳映照下的希腊的群山,西边天空闪烁着金光。希腊晚霞恍若盔甲。我呼唤着希腊的名字。这个名字指引过当年为女性风波而一筹莫展的拜伦奔赴战场,孕育过希腊厌世家赫尔德林的诗的感情,还曾给斯丹达尔的小说1阿芒斯》中的人物在临终的音阶上以勇气。
透过从飞机场开赴市中心的公共汽车的玻璃窗,我看到了夜间灯光照出的山顶城邦。
如今我在希腊。尽管由于我懒得去预定旅馆而被抛人了肮脏的三流旅馆,尽管由于通货膨胀一流饭馆的伙食要七万希腊币,尽管此刻在这个城镇唯有我一个日本人过着孤身只影的生活,尽管我不懂得希腊的只言片语,连商店的招牌也读不下来,我却陶醉在无尽的幸福中。
我任凭自己的笔驰骋。我今天终于看到了山顶城邦!看到了帕台农神庙!看到了宙斯宫殿!在巴黎,我处在经济拮据的困境,希腊之行几乎绝望时的情景,经常出现在我的梦中。看在这种情况的份上,请暂且原谅我的笔驰骋吧。
苍穹绝妙的蔚蓝,对废墟来说是必需的。如果在帕台农神庙的圆柱之间,头顶的不是这样的天空,而是北欧那种阴沉沉的苍穹,那么效果恐怕就会减半了。由于这种效果格外明显,令人感到这种蔚蓝的天空,似乎是为了废墟而预先准备好的这种残酷的蔚蓝的静谧,甚至使人仿佛预见到受土耳其军队破坏了的神殿的命运。这种空想不无道理。譬如,请看看狄俄尼索斯剧场吧。在那里不时上演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同样的蔚蓝天空在默默地注视着这种悲剧的灭绝之争。
作为废墟来看,与其说山顶城邦美,毋宁说宙斯宫殿更美。这座宫殿仅剩下十五根基柱,其中两根孤立一旁。中心部同这两根柱子之间约莫相距五十米。只有这两根孤立的圆柱,其余十三根仍支撑着残存的屋顶的框架。这两部分的对比,充分显示出非左右对称的美的极致。我不由得想起龙安寺的石庭园的布局。
说我在巴黎疲于左右对称的东西,绝非言过其实。建筑物自不消说,无论在政治、文学还是音乐、戏剧,法兰西人喜爱的规范和方法论的意识性(姑且这样说),处处都夸耀左右相称。结果!巴黎的“规范过多”,旅行者的心变得沉重了。
这种法兰西文化的“方法”之师,就是希腊。希腊如今在我的眼前,在这种残酷的蔚蓝天空下,横躺着废墟的姿影。而且,建筑家的方法和意识变了形,特意使旅行者出乎意料地从中找到光把原形当做是废墟的美。
奥林匹亚的非对称的美,并非通过艺术家的意识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