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5053800000069

第69章 外国篇(24)

每天母亲从山上或是地里回来,我总哄着饿得哭闹的小妹妹,在半路迎上来。刚到地藏仙跟前,母亲就“哦,哦”地喊着,加快一步赶过来了。有时妹妹哭得厉害,母亲等不及到家,就把背子往地边石帮上一靠,急忙解开胸襟。她舔湿了指头,一揉那饱胀的乳房,就像水枪似的滋出奶来,娘儿俩都乐得欢笑起来。母亲的皮肤真白,通年脸色晒得像小麦,却这么肌理细腻,柔软得好像儒米锌锌。也许只是乳房,我怎么也不信母亲全身都是这样的。因为母亲的奶水尽管足得像水枪似的滋出来,但她背子里老插有一株报春花;而村里人叫它作荷克理的报春花,乃是治皴裂口子的灵药,母亲也爱用它。

不仅是我母亲,所有穷苦的山农渔户人家的主妇们,每逢好天,一年里一多半日子都在山里地里过。只是偶然去拉个大网,才吃上一口有蛋白质的东西,全靠身体做本钱的主妇们,一个劲儿光是消耗着肉体。我那生孩子过多的母亲,更是瘦得油枯脂干的,一过夏天,就常年闹起手脚裂口子来。尽管奶足得像水枪似的滋出来,但凉风一起,就得防护脚;〔、,从冬月、腊月,直到正月、二月,四十岁的母亲便痛得直喊“阿唷哇”。用什么治呢?便是这报春花。把报春花的球根捣烂、剔去筋,和饭粒儿捏,捏到发粘,填进裂口里。

“瞧,有娃娃嘴那么大呀!”

母亲常这么夸张她的皴裂口。她用荷克理填满手脚上张开的好些“娃娃嘴”,从纸拉门上撕下一小块、一小块的纸来贴在上面,母亲的辟卩跟就成了纸糊的了。

皴裂口也是个预报气候冷暖的东西。

“说不定要下雪啦,今儿晚上裂口痛得厉害哩。”母亲这样说。

操劳,操劳,一辈子非得辛辛苦苦操劳不能生活过来的穷苦母亲,尽管手脚上的裂口里渗出血来,母亲的乳房还是光滑的,难道所谓母性就是这样的么?母亲得了脑充血躺下来的时候,她的第十个孩子还没有离奶呢。她气得捶打着半身不遂的手脚,好像就是手脚犯了罪,不住地叨咕“这只手,这只脚,竟不听我使唤了,多么气人呀!”

母亲躺的日子多了,她的手脚也变得好看了,好像贵族小姐似的,她从此倒不再同荷克理打交道了。

如今,已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岁月。我偶然在东京大街上发现了报春花,不由回忆起把它叫做荷克理的往日,想到母亲在抚养十个孩子的岁月里不知道牺牲了多少报春花的生命,然而我正女口面对了我那穷苦的母亲,不禁对报春花发生了亲密的情感。

(佚名译)

约输·斯坦倍克

(1902-1968)美国现代最有名的小说家之一。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萨莱纳斯。曾在斯坦福大学读书。1940年获普利策小说奖,196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煎饼坎》、《鼠和人》、《愤怒的葡萄》、《月亮下落》、《罐头胡同》、《我们不满意的冬天》等。

巨人树

我在巨人树身边过了两天。这儿没有旅客,没有带着照相机的吵闹的人群,只有一种大教堂式的肃穆。也许是那厚厚的软树皮吸收了声音造成这寂静的吧!巨人树耸立着,直到天顶,看不到地平线。黎明来得很早;一直保持黎明时的样子直到太阳升得老高,辽远天空中的羊齿植物般的绿叶才把阳光过滤成金绿色,分作一道道、一片片的光和影。太阳刚过天顶,便是下午了,紧接着黄昏也到了。黄昏带来一片悄语的阴影,跟上午一样,很漫长。

这样,时间变了,平时的早午晚划分也变了。我一向认为黎明和黄昏是安静的。在这儿,在这座水杉林里,整天都很安静。鸟儿在朦胧的光影中飞动,在片片阳光里穿梭,像点点火花,却很少喧哗。脚下是一片积聚了两千多年的针叶铺成的垫子。在这厚实的绒毯上听不见脚步声。我在这儿有一种远离尘世的隐居感。在这儿人们都凝神屏气不敢说话,生怕惊扰了什么一‘怕惊扰了什么呢?我从孩提时代起,就觉得树林里有某种东西在活动一某种我所不理解的东西。这似乎淡忘了的感觉立即回到我的心里。

夜黑得很深沉,头顶上只有一小块灰白和偶然可见的一颗星星。黑暗里有一种呼吸,因为这些控制了白天、占有了黑夜的巨灵是活的,有存在,有感觉,在它们深处的知觉里或许能彼此交感!我和这类东西(奇怪,我总无法把它们叫做树)来往了大半辈子了。我从小就赤裸裸地接触它们。我能懂得它们一它们的强力和古老。但是没有经验的人类到这儿来却感到不安。他们怕危险,怕被关闭、封锁起来,怕抵抗不了那过分强大的力。他们害怕,不但因为水杉的巨大,而且因为它们的奇特。怎能不害怕呢?这些树是上侏罗纪的一个品种的最后孑遗,那是在遥远的地质年代里,那时水杉曾蓬勃繁衍在四个大陆之上,人们发现过白垩纪初期的这种古代植物的化石。它们在第三纪始新世和第三纪中新世曾覆盖了整个英格兰、欧洲和美洲。可是冰河来了,巨人树无可挽回地绝灭了,只有这一片树林幸存下来。这是个令人目眩神骇的纪念品,纪念着地球洪荒时代的形象。在踏进森林里去时,巨人树是否提醒了我们:人类在这个古老的世界上还是乳臭未干,十分稚嫩的,这才使我们不安了呢?毫无疑问,我们死去后,这个活着的世界还要庄严地活下去,在这样的必然性面前,谁还能做出什么有力的抵抗呢?

(孙法理译)

尤瑟

(1903-1991)法兰西学士院的第一位女院士,以小说知名,其《阿德里安回忆录》是一部饮誉世界的杰作。其实,她的文学活动有着极其广阔的领域,诗歌、戏剧、随笔、自传、翻译等都有所涉猎,且都有所成就。贯穿着这些体裁不同的作品的是一种深厚的历史意识和强烈的现实关怀。这使她的作品显得幽迥而不失广博,厚重而不失高远,典雅而不失亲切,细腻而不失遒劲,在古典的精粹和现代的繁复的结合中蕴涵着很高的理想和追求。尤瑟纳尔本名玛格丽特·德·克莱扬古尔,幼时受过极好的教育,稍长即随父往来于大洋两岸,战后定居于美国东北一小岛。她学识广博,对东方文明有浓厚的兴趣。

谁知道兽的灵魂是下人地呢。

谁知道人的灵魂是往上升、兽的灵魂是下入地呢?

《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说,上帝造了人的那一天,大地和动物都发抖了。这种诗人的令人惊叹的预见正是对我们才显示出它的全部意义,因为我们比中世纪的阿拉伯讲故事的更清楚大地和动物有理由发抖。当我看见牲畜在田野上的时候,唉,可惜这种画家和诗人任何时候都觉得是“如田园诗般”的美景,在我们西方的土地上越来越罕见了,甚至当我看见几只母鸡还在农家院子里自由地啄食的时候,我就想,这些为了人的胃口而牺牲、被人用得不能再用的动物有朝一日将“不得好死”,被放血,被打死,被勒死,或者,如果是不送宰马场的马,那就用老办法,一枪打死,而这一枪常常打得不准,几乎从来也不是真正的“慈悲的一击”,然后丢弃在荒山野岭之中,马代拉的农民现在还这样干,甚至(人家给我说是在哪个地方来着?)用剌棒的针将其赶下悬崖,粉身碎骨而亡。

然而我又想,此刻,也许数月或数年之中,这些动物还能在露天、在阳光里、在黑夜中活着,常常受苦,但有时也有好的对待,差不多正常地走完它们动物的一生的循环,如同我们听天由命地完成我们自己的一生的循环一样。但是,这种相对的“正常”在我们这里也行不通了,可怕的生产过剩(最后也使人堕落和毁灭)使动物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在不堪忍受的电灯光下活过它们短促而可怜的一生(饲养者必须尽早收回投资),体内充满荷尔蒙,其肉将危险传给我们,若是家禽,则一个挨一个地挤在一处,下蛋,或如旧日护士和奶娘所说,“抱窝”,去除了暖和爪,在其可怕的包装了的生活中,难兄难弟间相互敌对;或者,巴黎保安警察队的骏马老了,不中用了,就被送到巴斯德研究院的分栏马厩里苟活上两年,唯一的消遣乃是每日抽血,直到被抽干,剩下一副马的空壳,成了免疫学进步的牺牲品,连保安警察队的人者卩嚷道:“我们宁愿人家把它们直接送进屠宰场!”

当然,我们几乎人人都用过血清;但我们也衷;呼唤比t项医学进步不再时髦的时代,如同许多东西过时一样;我们当中大部分人吃肉,但也有人巨绝,并且略微嘲讽地想到产生于惊恐和垂死的种种废物,想到以吞食牛排者的颅骨为终点的营养循环所消耗的细胞。

尤瑟纳尔

如同在别处一样,这里的平衡被打破了;丑恶的动物原材料是一个新事物,正如毁掉森林为我们的充斥着广告和假消息的日报及周刊提供必要的纸浆;正如我们的海洋,为了油轮而牺牲了鱼。数千年间,人是把兽视若自己的东西,但是密切的接触尚存。骑马的人一方面用之不惜,一方面也爱他的坐骑;往日的猎手了解猎物的生活习性,以其特有的方式“爱”他杀之以为荣耀的野兽丑恶中混杂着某种亲密;终于没有奶而被送到屠户那里去的奶牛,为了圣诞节而被放了血的猪(中世纪的农民的妻子传统上是坐在席子上不让猪乱蹬腿的),首先曾经是“可怜的牲口”的,人们为它们割草,用残羹剩饭为它们准备吃食。对于许多农妇来说,她们紧靠着挤奶的那头牛曾经是一位不说话的朋友。养在笼里的兔子离食品it藏室仅两步远,它们当然最后也成了那里的绞得细细的肉酱,然而在此之前,它们仍然是那种人们喜欢在透过笼子栅喂葛芭叶时看它们那粉红色的嘴唇上下龛动的小动物。

我们改变了这一切城里的孩子从未见过一头奶牛或一只羊;所以,人们不爱从来没有机会接近或抚摸过的东西。马在一个巴黎人眼里几乎仅仅是那种神话里的动物,被注射了兴奋剂,疲于奔命地跑,若在一次大赛时下对了注,则可赢点儿钱。动物的肉被切成块,仔细地用玻璃纸包好,放在超级市场里,或做成罐头,人们不再觉得它曾经是活的了。大块大块的动物肉挂在肉案的钩子上,还渗着血,惨不忍睹,在巴黎,我的一些不惯于此的外国朋友远远地见了,都换到马路另一侧去。人们倒是可以对自己说,我们的肉案也许是个好东西,它是人对动物施加的暴力的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

同样,在大皮货店的橱窗里精心展示的毛皮大衣似乎距海豹和浣熊千里之遥。那些海豹在大浮冰上被棍棒打杀,而那些浣熊则被夹子夹住,还咬着一只爪子试图重获自由。涂脂抹粉的美人不知道她的化妆品曾给兔子或小白鼠试用,它们有的以身殉职,有的则双目失明了。男买主和女买主先是完全的无意识,接着就是完全的心安理得,就像某些人的完全的天真一样,他们出于对所谈之事的无知或者出于想象力的缺乏,或者不辞劳苦地为古拉格群岛辩护,或者主张使用原子武器。一种越来越远离真实的文明制造了越来越多的牺牲品,也包括它自身。

然而,爱动物是和人类一样古老的。成千成万地写下的或说出的证据、艺术品和眼见的举动,都可证其不还。这个摩洛哥农民爱他的驴,他刚刚听说他的驴必死无疑,几个星期以来,他一直往它那伤痕累累的长耳朵上滴增碳油,而不用他那小小的农场里出产丰富的橄榄油,据说这种油因为贵所以比橄榄油有效。可怕的坏死渐渐蔓延至牲口的全身,它活不了多久了,但还会干到头,这个人太穷了,不肯就这样让它死。这个富有的吝啬鬼爱他的马,他把这匹漂亮的灰马牵到欧洲兽医的免费诊所,这牲口曾经是骑术表演期间的骄傲,唯一的麻烦似乎是喂错了饲料。这个葡萄牙农民爱他的狗,他每天早晨都抱起他的臀部骨折的德国牧羊犬,在园子里干活的长长的一天里都跟它在一起,用剩下的饭菜喂它。这位老先生或老太太爱鸟,他们常去巴黎那些枯燥的公园喂鸽子,人们取笑他们是很不对的,既然他们由于身边的翅膀的扇动而与天地万物建立了联系。《传道书》里的那个人爱动物,他想是否动物的灵魂是下入地;莱奥那多把佛罗伦萨市场上关在笼子里的鸟放了,还有那个一千年前的中国女人,她在院子的一角发现一个大笼子,里面关着一百多只麻雀,医生让她每天吃一个还温热的鸟脑。她把笼子的门大大地打开了“吾乃何人,敢自诩胜于如许鸟儿·”我们须不断地进行的选择,已有许多人在我们之前做过了。

至少在西方,动物的痛苦之重大原因之一乃是《圣经》上耶和华给堕落之前的亚当的命令,他指给他看动物的族类,为它们命名,宣布他是它们的主人和老爷。这个神话场面一直被基督徒和正统犹太人解释为允许对这千万种动物进行选择宰杀,而这些动物以其有别于我们的形状表达了生命的无限多样」性,以其内部的组织表达了它们行动、快乐和痛苦的权禾,此乃生命之多样性的明显的统一性。其实很容易对这古老的神话作另外的解释这位亚当,还未曾被堕落触及,也完全可以自觉升为全部创造的保护者、仲裁人和管理者,利用他被赋予的额外的或不同的能力,利用赋予动物的能力,圆满地完成并保持世界的美好的平衡,上帝让他做的是这世界的管家,而不是暴君。

基督教本应强调那些把动物和人置于一处的崇高传说:牛和驴以其气息温暖儿时的耶稣;雄狮虔诚地覆盖着隐修士,或为圣徒杰洛姆充当驾车牲口或看门的狗;乌鸦喂养荒原中的神一甫,圣徒罗克的狗喂养它那生病的主人;圣徒弗朗索瓦的狼、鸟和鱼,在圣徒布莱兹那里谋求保护的林中野兽,圣徒巴齐尔·德塞萨雷为动物做的祈祷,戴十字架的鹿使圣徒于贝皈依(这是民间宗教传说的最残酷的讽刺之一,这位圣徒此时竟成了猎人的主保圣人)。爱尔兰和赫不利兹群岛的圣徒们把受伤的蟹带上岸并加以疗治,保护被猎犬围住的鹿,临死还和一匹白马结成友谊。在基督教中,有关动物的民间传说的各种成分几乎和佛教里的一样丰富,但是生硬的独断论和人之自私的优先性占了上风。在这一点上,一种理性的、世俗的运动,即最近的、滥用的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声称只有人的成就才值得关注,直接地继承了这种贫困化的、抽去了对其他生物的认识和爱的基督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