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了什么?那原野,很美,但并不突出,极目望去,崔嵬嵯峨的远山并不凛然逼人。广阔的地平线、一望无际的长空、欢乐的大地上密布着果实累累的花园和农田,柔波似的逶迤而下,伸向蓝色湖水的岸边。在这画面的背景上,在润湿而轻柔的、使人脸颊鲜红的九月里清晨的朝气中,宏伟的阿尔卑斯峰恋像古希腊殿堂飞檐下的屋盘,在天边汹涌地蔓延,仿佛《田园交响乐》中暴风雨渐次消逝。没有丝毫浪漫主义风味。这是卢梭以前伟大的古典景色犹如丰满而宁静的和声。配着和弦,超绝的编曲,没有无用的铜乐器,唯有管弦乐;清明的幻觉、完美的配乐、富于感性的理智一那么,为什么我要在这里受到启示,而不在别处呢?我不知道。可是这仿佛揭去了一层纱幕。心灵好像被亵渎的处女,在拥抱中苞放了,觉得活力充沛的大自然的狂欢在身体里流荡。于是初次怀孕了。过去种种的抚爱一尼埃弗田野中富于诗意和感性的情感、灿烂夏日中的蜂蜜和树脂、星夜里爱与恐惧的困倦一忽然一切都充满意义了,一切都明白了。于是就在那一瞬间,当我看到赤裸裸的大自然而渗入它内部时,我悟到我过去一直是爱它的,因为我那时就认识了它。我知道我一直是属于它的,我的心灵将怀孕,尔后纱幕又垂下,我回到巴黎去了。
(佚名译)
夏目漱
(1867-1916)日本近代现实主义作家,着有长篇小说《我是猫》,为国内外所瞩目。
子规的画
我只有一张子规的画。为了纪念亡友,我长时间地把它放在袋子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有时忘记它的所在。近来忽然记起,觉得这样放置,若是有个搬迁挪移之事,稍一不慎,便不知会散失在什么地方。所以想立刻把它送到裱糊店里,裱一裱悬挂起来。抽出包装纸袋,掸去灰尘,打开一看,画还是按原来的样子,潮乎乎地叠作四折,放在那儿。在我的记忆中,袋子里除了画以外,什么都没有。可是,竟还从中发现了子规的几封信。我从中选出最后那封和另一封不知年月的短信。在两封信中间夹上那张画,把三者归拢到一块儿合去裱褙。
画,是插在小花瓶中的关东菊。构图是极其简单的。旁边还加了注解:“把它看做行将枯萎的吧;把这笨拙的画技,看成疾病所致吧;如觉得我是在撒谎,你就支着胳膊肘画画试试吧。”从这个注解来看,他自己并不觉得他的作品很好。子规在画好这幅画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东京了。他是给这幅画题了一首歌寄到熊本的:“瓶生关东菊,菊花行将萎;君今在火国,不知何日归。”
此画挂在墙壁上,看上去实在令人感到寂寥。花、茎、叶和玻璃瓶,仅仅使用了三种颜色。开花的枝上,只有两个花蕾,数一数叶子,总共才有九片。这孤寂的花草,笼罩在一片白色里,再加上周围是用冷蓝色画绢裱褙的,无论怎样看,也让你觉得心里冷冰冰的吃不消。
看来,子规为画这幅简单的花草,是付出了巨大努力的。仅仅三枝花,至少费了五六个小时的时间。画得极其仔细,一丝不苟。费这么大的劲儿,不仅病中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即使以他那作句、和歌时挥洒自如的性情来讲,也是个明显的矛盾。盖因他学画画之初,从不折等人那里听画画必先写生的道理时,他便在这一花一草上,打算加以实践。不知他在画画方面,是忘记了使用他的!卩句上已经谙练了的方法呢,还是缺乏这方面的本领。
由关东菊所代表的子规的画,既古拙又认真。在文笔上,凭才力他是可以一气呵成的。可是一接触到画具,却忽然变得呆滞僵硬起来,笔锋畏畏缩缩,踌躇不前。想到这里,我不禁微笑了。当虚子来看到这幅画时,他曾表扬说,正冈的画,这不是画得很好吗?我却不以为然。这画画得是那么单调而平凡,且又付出了那么多的时间和劳动;凭正冈的头脑和才气,干这心余力绌而又用不着干的工作,从而泛溢着他那掩抑不住的古拙。其画虽古拙,却有其朴实稳重之妙,古拙而苍劲,严肃而认真。正象征着其为人之刚耿和愚直。如果说子规的画虽拙犹美,使人钦羡不厌,也许其奥秘就在于此吧。然而,毕竟由于他腕下缺乏挥洒自如之巧,手中无运笔传神之妙;不能下笔点睛,迅即勾画出幽香雅境来,因此不得不舍弃捷径,而苦心孤诣地搞他的涂抹主义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拙”字,对他来说,是怎么也难免的。
子规作为人,又作为文学家,是十分机敏的。在他的身上,很难发现“拙”的痕迹。在我和他交际多年的任何时候,从未记得他曾有过因“拙”而被人讥笑的先例,甚至连一瞬间都没有过。在他死后即将十年的今天,从他特地为我画的一束关东菊中,确实欣赏到了他的“拙”相来。其结果,不论使我失笑,还是悦服,对我来说,都是有极大的兴趣的。只是这画却是异常冷落孤寂,凄寒袭人。有可能,真想让子规为补偿这一冷落孤寂,把这一“拙”劲儿,发挥得更雄浑些。
(林怀秋译)
高尔基
(1868-1936)苏联作家,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父母早亡,幼小就独自谋生,当过学徒、码头工人等,浪迹全俄国,历尽艰辛。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1901年参加了彼得堡的群众示威,又参加了1905年的莫斯科起义,后定居意大利喀普里岛,1913年回国。十月革命后的1934年,他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他的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母亲》,此外还创作了各类体裁的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其中《鹰之歌》、《海燕》、《底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均是享誉世界的名着。
海燕之歌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一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蹿,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隆。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吼。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在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一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一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从雷声的震怒里一这个敏感的精灵一它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一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隆……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戈宝权译)
安德烈·纪德
(1869-1951)法国作家,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人间的食粮》、《窄门》、《伪币制造者》等。
啊!多少次黎明即起,面向霞光万道、比光轮还明灿的东方一多少次走到绿洲的边缘!那里的最后几棵棕榈枯萎了,生命再也战胜不了沙漠一多少次啊,我把自己的欲望伸向你,沐浴在阳光中的酷热的大漠,正女口俯向这无比强烈的耀眼的光源……何等激动的瞻仰、何等强烈的爱恋,才能战生这沙漠的灼热呢?
不毛之地,冷酷无情之地,热烈赤诚之地,先知神往之地一啊苦难的沙漠、辉煌的沙漠,我曾狂热地爱过你。
在那时时出现海市蜃楼的北非盐湖上,我看见犹如水面一样的白茫茫盐层一我知道,湖面上映照着碧空一盐湖湛蓝得好似大海一但是为什么一会有一簇簇灯芯草,稍远处还会矗立着正在崩坍的页岩峭壁一为什么会有漂浮的船只和远处宫殿的幻象所有这些变了形的景物,悬浮在这片臆想的深水之上。(盐湖岸边的气味令人作呕;岸边是可怕的泥灰岩,吸饱了盐分,暑气熏蒸。)
我曾见在朝阳的斜照中,阿马尔卡杜山变成玫瑰色,好像是一种燃烧的物质。
我曾见天边狂风怒吼,飞沙走石,令绿洲气喘吁吁,像一只遭受暴风雨袭击而惊慌失措的航船;绿洲被狂风掀翻。而在小村庄的街道上,痩骨嶙峋的男人赤身露体,蜷缩着身子,忍受着炙热焦渴的折磨。
我曾见荒凉的旅途上,骆驼的白骨蔽野;那些骆驼因过度疲顿,再难赶路,被商人遗弃了;随即尸体腐烂,缀满苍蝇,散发出恶臭。
我也曾见过这种黄昏除了鸣虫的尖叫,再也听不到任何歌声。
我还想谈谈沙漠:
生长细茎针茅的荒漠,游蛇遍地;绿色的原野随风起伏。乱石的荒漠,不毛之地。页岩熠熠闪光,小虫飞来舞去,灯芯草干枯了。在烈日的暴晒下,一切景物都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黏土的荒漠,这里只要有涓滴之水,万物就会充满生机。只要一场雨后,万物就会葱绿。虽然土地过于干旱,难得露出一丝笑容,但这里的青草似乎比别处更嫩更香。由于害怕未待结实就被烈日晒枯,青草都急急忙忙地开花,授粉播香,它们的爱情是急促短暂的。太阳又出来了,大地龟裂、风化,水从各个裂缝里逃遁。大地坼裂得面目全非;大雨镑柁,激流涌进沟里,冲刷着大地;但大地无力挽留住水,依然干涸而绝望。
黄沙漫漫的荒漠——宛似海浪的流沙;不断移动的沙丘,在远处像金字塔一样指引着商队。登上一座沙丘,便可望见天边另一座沙丘的顶端。
刮起狂风时,商队停下,赶骆驼的人便在骆驼的身边躲避。黄沙漫漫的荒漠——生命灭绝,唯有风与热的搏动,阴天下雨,沙漠犹女卩天鹅绒一般柔软,夕照中,则像燃烧的火焰;而到清晨,又似化为灰烬。沙丘间是白色的谷壑,我们骑马穿过,每个足迹都立即被尘沙所覆盖。由于疲顿不堪,每到一座沙丘,我们总感到难以跨越了。
黄沙漫漫的荒漠啊,我早就应当狂热地爱你!但愿你最小的尘粒在它微小的空间,也能映现宇宙的整体!微尘啊,你忆起何种生活,从何种爱情中分离出来?微尘也想得到人的赞颂。
我的灵魂,你曾在黄沙上看到什么?
白骨——空的贝壳……
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一座高高的沙丘脚下避阴。我们坐下。那里还算阴凉,悄然长着灯芯草。
至于黑夜,茫茫黑夜,我能谈些什么呢?
这是一次缓慢的航行。
海浪输却沙丘三分蓝,
胜似天空一片光。
——我熟悉这样的夜晚,似乎觉得一颗颗明星格外璀璨。
(冯寿农张驰译)
蒲宁
(1870-1953)俄国作家,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曾当过校对员、统计员、图书管理员、报社记者。188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01年发表诗集《落叶》,获普希金奖。1899年,他与高尔基相识后,参加知识出版社工作,这对他民主主义观点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1909年当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1910年,蒲宁的创作开始转向广泛的社会题材。十月革命后流亡国外,侨居法国期间主要创作有关青年时代的抒情回忆录。1933年蒲宁因为“继承俄国散文文学古典的传统,表现出精巧的艺术方法”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八月
我爱的那个姑娘走了,可我还未曾向她倾吐过一句我的爱语!那年我仅二十二岁,因此她的离去使我觉得在茫茫人间就只剩下我孑然一身了。那时正好是八月底,在我所客居的那个小俄罗斯城市里溽暑蒸人,终日一丝风也没有。有一回礼拜六,我在箍桶匠那儿下工后出来,街上空荡荡的,几无一人,我不想立马就回家,便信步往市郊走去。我在人行道上走着,街旁犹太人开的商店和一排相老式的货摊者卩已上好门板,不做买卖了,教堂在叩钟召唤人们做晚祷,一幢幢房屋把长长的阴影投到地上,可是炽热的暑气并未消退。在八月底的南方城市里经常会出现这种热浪滚滚的天气,那时连被太阳烤灼了整整一夏的果园里也无处不蒙着尘土。我感到忧伤,难以言说的忧伤。可是周遭的一切,不论是果园、草原、瓜地,甚至空气和强烈的阳光,却无不充满了幸福。
在满是尘埃的广场上,有个美丽、高大的霍霍尔女郎站在自来水龙头旁。她穿着一件雪白的绣花衬衫和一条紧紧箍住胯部的墨黑的直筒裙,赤脚穿一双打有铁钉的皮鞋。她可真像梅洛斯的维纳斯,如果可以作这样的设想的话维纳斯的脸被太阳晒黑了,双眸呈深褐色,露出一副愉悦的神情,前额开朗饱满,像这样的前额大概只有霍霍尔女人和波兰女人才会有。木桶灌满水后,她用扁担挑到肩上,径直朝我走来一她的身姿健美匀称,尽管这担晃动着的水很沉,可她却微微摆动身子,轻松自如地挑着,皮鞋橐橐有声地踏在木头的人行道上……我至今还记得我怎样彬彬有礼地站到一旁,给她让路,怎样久久地目送着她的背影!而在那条由广场经过山脚通往波多尔低地去的街上,可以望到嫩绿色的大河谷、牧场、树林和在它们后面的金黄色沙滩,还可以望到远方,那温柔的南国的远方……
看来,我还从未像在那一瞬间那样喜爱小俄罗斯,从未像在那年秋天那般向往终生这么生活下去,天天议论议论谋生的斗争,学学箍桶匠的手艺。后来,我站在广场上思忖了片刻,决定到市郊那两位托尔斯泰主义的信徒家里去串门。我下山向波多尔低地走去时,一路上碰到许多的出租双套马车疾驰而过,上边高坐着刚刚乘五点钟那班由克里米亚开来的火车到达的旅客。一匹匹拉货的大马,拖着满载箱子和货包的嘎嘎发响的大车,慢吞吞地朝山上驶去。化学商品、香草醛、蒲席的气息以及双套马车、尘土和游客(他们不知从什么地方游罢彡3来,反正一定是从风景口画的地方),又在我身上激起了某种锥;[、的忧伤和甜蜜的渴望,把我的心揪紧了。我拐进两旁都是果园的窄小的胡同,在城郊走了很久。住在这一带郊区的“爷们”,全是工匠和小市民。在夏日的夜晚,他们天天都聚集到河谷里去作粗矿而奇妙的“游乐”,并用赞美诗的曲调齐声高唱忧郁动听的哥萨克歌子。可此刻“爷们”都在忙着脱粒。我走到了淡蓝色和白色土坯房的尽头,这儿已经是春汛时的河水泛滥区,河谷就由这儿开始,只见此地各处的打麦场上都有连枷在挥动。河谷里边一丝风也没有,热得就跟城里一样,于是我赶紧返身上山,那儿倒有开阔的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