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5053800000032

第32章 中国篇(31)

前天,在威海市的陶家J,我又看到一派更令人喜爱的秋色。那里,除和烟台西沙旺一样有着成片的苹果林以外,更有特色的却是葡萄,那简直是一个葡萄的王国。九十多户的山村,整个笼罩在绿色的葡萄架下。那风光,就别提有多么幽美了。请想象一下那条奇特而美丽的街道吧,那茂密的枝藤顺着架子交叉着爬满了大街的两旁和上空,使得大街成了一条长长的绿色走廊。现在,葡萄都熟了,那一串串亮晶晶的淡绿色、紫红色、米黄色的葡萄,挂满了大街的两旁和上空,人在这大街上走着,就仿佛走进了一个琥珀和珍珠缀成的世界。

流经村前的一条小河,两岸长满了葡萄,姑娘们在葡萄架下面洗衣服,那五光十色的葡萄和姑娘们的影子一起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

家家户户的院子里也都盖满了葡萄。头一年栽下一棵小小的枝丫,第二年就爬满院落,使得院子和屋里都充满了绿色。人们就在这葡萄架下吃饭乘凉,妇女们则在葡萄架下做针线。

今年葡萄也是大丰收,一般的每棵收一千斤以上,有一棵竟然收了两千六百多斤。这种丰硕的收成是令人欣喜的。而更加令人欣喜的还是那种在陶家J社员中普遍形成的高尚风气不论是大街上还是小河旁,那遍地伸手可及的葡萄,竟没有一颗丢失的。且不说大人,就连七八岁的孩子,也都把集体的财物看得比自己的还重要。去年,陶家夼在超额完成了国家的收购任务之后,把多余的一万多斤苹果分给社员们。社员们却把这分到的苹果按收购牌价卖给国家。这是多么令人钦佩的高尚品质啊!

应该说,这也是一种丰收,是一种精神品质上的丰收。而这种丰收,比起谷物果木的丰收来,更加可贵,更加令人振奋。因为一般的谷物丰收,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风调雨顺的角落里,而这种精神品质上的丰收,却只能出现在我们这社会主义的土壤上,出现在毛泽东时代里。

我们中国有句农谤:“不行春风,难得秋雨。”

这句话,不只说出了气候上的一条规律,也是人类生活中的一条哲理。谁都知道,眼前这丰硕的收成,并不是凭空得来的,尤其是在那连续几年的严重灾荒之后。

我们并不讳言前两年,我们的确有过一段相当困难的时期,但是这种情况改变得很快。记得今年三月间,我乘由济南开往烟台的列车经过昌潍大平原的时候,看到铁路两旁的田野里,到处是紧张忙碌的人群。那时候,天气还很冷,潍河里还在流着浮冰,平原上整天价在刮着大风。人们就在这大风中刨地耕田,生产热情是那么高,干劲是那么足。这时候,和我同车的一位老汉站在车窗前面,眯着眼睛,向外望着那一群群在田野上耕作的人们,望着那大风,自言自语地说:“好哇,大风,你就使劲地刮吧。你现在刮得越大,秋后的雨水就越充足。刮吧,使劲地刮吧,刮来个丰收的好年景,刮来个富强的好日子。”

这老汉大约六十多岁,胡须头发都白了,但是精神却很好。他看到我在注意地看他,就冲着我一笑说:“‘不行春风,难得秋雨。同志,你听到过这句语吗?”

我点了点头。

他又问:“可是,你知道这春风是从哪里刮来的吗?”

我摇摇头,觉得他问得有些奇怪。

老汉神秘地一笑,指着西北的方向说:“喏,从那里,北京。”

“什么?北京我越发困惑不解了。

“嗯,北京。”老汉严肃地点点头,笑眯眯地说:

“从北京,从党中央。”

哦!我明白了。

老汉已经转移了话题,他指的是另一种春风。他把党集中力量加强农业的号召称为春风。我不禁高兴地称赞道:“好,好恰当的比喻。”

老汉说:“这是我一辈子的亲身体验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只要按着党的指示去做,就一定会得到好的结果。你说我这个体验对吗,同志?,

是啊,有这样的体验的,又何尝只是这老汉一个呢?可以说这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体验,是全中国人民从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摸索出来的一条真理。

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

在这大好的秋收季节里,成熟和丰收的又何止是上面所写到的那几个方面呢?几天来,我不断地漫步山野,巡行田间。眼前那绚丽缤纷的大好秋色,真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多么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阿!

在这里,我们艮本看不到欧阳修所描写的那种“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的凄凉景色,更看不到那种“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的悲秋情绪,看到的只是万紫千红的丰收景色和奋发蓬勃的繁荣气象。因为在这里,秋天不是人生易老的象征,而是繁荣昌盛的标志。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欧阳修把秋天描写得那么肃杀悲凉,因为他写的不只是时令上的秋天,而且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在作者思想上的反映。我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欧阳修生活在今天的话,那他的《秋声赋》一定会是另外一种内容,另外一种色调。

我秋天。

我爱我们这个时代的秋天。

我愿这大好秋色永驻人间。

黄永玉

(1924-)土家族,湖南凤凰县人,中国当代着名画家、美术史家。20世纪40年代始为书刊插图并发表诗作。50年代初由香港返北京。现居住香港。着有诗集(曾经有过那种时候)、《我的心,只有我的心》,散文集《太阳下的风景》等。

太阳下的风景

从十二岁出来,在外头生活了将近四十五年,才觉得我们那个县城实在是太小了。不过,在天涯海角,我都为它而骄傲,它就应该是那么小,那么精致而严密,那么结实。它也实在是太美了,以致以后的几十年我到哪里也觉得还是我自己的故乡好;原来,有时候,还以为可能是自己的偏见。最近两次听到新西兰的老人艾黎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第一是湖南凤凰,第二是福建的长汀……”他是以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将近六十年的老朋友说这番话的,我真是感激而高兴。

我那个城,在湘西靠贵州省的山洼里。城一半在起伏的小山坡上,有一些峡谷,一些古老的森林和草地,用一道精致的石头城墙上上下下地绣起一个圈来圈住。圈外头仍然那么好看,有一座大桥,桥上层叠着二十四间住家的房子,晴天里晾着红红绿绿的衣服,桥中间是一条有瓦顶棚的小街,卖着奇奇怪怪的东西。桥下游的河流拐了一个弯,有学问的设计师在拐弯的地方使尽了本事,盖了一座万寿宫,宫外左侧还点缀一座小白塔。于是,成天就能在桥上欣赏好看的。

城里城外者卩是密密的、暗蓝色的参天大树,街上红石板青石板铺的路,路底有下水道,蔷薇、木香、狗脚梅、桔袖,诸多花果树木往往从家家户户的白墙里探出枝条来。关起门,下雨的时候,能听到穿生牛皮钉鞋的过路人丁丁丁地从门口走过。还能听到庙中建筑四角的“铁马”风铃丁丁当当的声音。下雪的时候,尤其动人,因为经常一落即有二尺来厚。

最近我在家乡听到一位苗族老人这么说,打从县城对面的“累烧坡”半山下来,就能听到城里“哄哄哄”的市声,闻到油炸粑粑的香味道。实际上那距离还在六七里之遥。

城里多清泉,泉水从山岩石缝里渗透出来,古老的祖先就着石壁挖了一眼一眼壁炉似的竖穹,人们用新竹子做成的长勺从里头将水舀起来。年代久远,泉水四周长满了羊齿植物,映得周围一片绿,想起宋人赞美柳永的话“有井水处必有柳词”,我想,好诗好词总是应该在这种地方长。

我爸爸在县里的男小学做校长,妈妈在女小学做校长。妈妈和爸爸都是在师范学校学音乐美术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爸爸用他在当地颇为有名气的拿手杰作通草刻花作品去参加了一次“巴拿马赛会1天晓得是一次什么博览会,得了个铜牌奖,很使他生了一次大气(他原冀得到一块大金牌的)。虽然口味太高,这块铜牌奖毕竟使他增长了怀才不遇的骄傲快感。这个人一直是自得其乐的。他按得一手极复杂的大和弦风琴,常常闭着眼睛品尝音乐给他的其他东西换不来的快感。以后的许多潦倒失业的时光,他都是靠风琴里的和弦与闭着的眼睛度过的。我的祖母不爱听那些声音,尤其不爱看我爸爸那副“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神气,所以一经过噪刮的风琴旁边时就嘟嘟囔囔,说这个家就是让这部风琴弄败的。可是这风琴却是当时本县惟一的新事物。

妈妈一心一意还在做她的女学校校长,也兼美术和音乐课。从专业上说,她比爸爸差多了,但人很能干,精力尤其旺盛。每个月都能从上海北京收到许多美术音乐教材。她教的舞蹈是很出色而大胆的,记得因为舞蹈是否有伤风化的问题和当地的行政长官狠狠地干过几仗,而者P是以胜利告终。她第一个剪短发,第一个穿短裙,也鼓动她的学生这么做。在当时的确是颇有胆识的。

看过几次电影,《早春二月》那些歌,那间学校,那几位老师,那几株桃花李花,多么像我们过去的生活!

再过一段时候,爸爸妈妈的生活就寥落了,从外头回来的年轻人代替了他们。他们消沉,难过,以为是某些个人对不起他们。他们不明白这就是历史的规律,后浪推前浪啊!不久,爸爸到外地谋生去了,留下祖母和妈妈支撑着摇摇欲坠的自古相传的“古椿书屋”。每到月底,企盼着从外头寄回来的一点点打发日子的生活费。

有一天傍晚,我正在孔庙前文星街和一群孩子进行一场简直像真的厮杀的游戏,忽然一个孩子告诉我,你们家来了个北京客人!

我从来没亲眼见过北京客人。我们家有许许多多北京、上海的照片,那都是我的亲戚们寄回来让大人们觉得有意思的东西,对孩子来说,它又不是糖,不是玩意,看看也就忘了。这一次来的是真人,那可不是个随随便便的事。

这个人和祖母围着火炉膛在矮凳上坐着,轻言细语地说着话,回头看见了我。

“这是老大吗?”那个人问。

“是呀!”祖母说,“底下还有四个咧真是旺丁不旺财啊!”

“喂!”我问:“你是北京来的吗?”

“怎么那样口气?叫二表叔!”祖母说,“是你的从文表叔!”

我笑了,在他周围看了一圈,平平常常,穿了件灰布长衫。

“嗯……你坐过火车和轮船?”

他点点头。

“那好”我说完马上冲出门去,继续我的战斗。一切一切就那么淡漠了。

几年以后,我将小学毕业,妈妈叫我到四十五里外的外婆家去告穷,给骂了一顿,倒也在外婆家住了一个多月。有一天,一个中学生和我谈了一些很深奥的问题,我一点也不懂,但我马上即将小学毕业,不能在这个中学生面前丢人,硬着头皮装着对答女卩流的口气问他,是不是知道从凤凰到北京要坐几次轮船和几次火车?

他好像也不太懂,这叫我非常快乐。于是我又问他知不知道北京的沈从文?他是我爸爸的,我的叔。

“知道!他是个文学家,写过许多书,我有他的书,好极了,都是凤凰口气,都是凤凰事情,你要不要看?我有,我就给你拿去!”

他借的一本书叫做《八骏图》,我看了半天也不懂,“怎么搞的?见过这个人,又不认得他的书?写些什么狗皮唠糟的事?老子一点也不明白……”我把书还给那个中学生。

“怎么样?”

“唔、唔、唔。”

许多年过去了。

我流浪在福建德化山区里,在一家小瓷器作坊里做小工。我还不明白世界上有一种叫做工资的东西,所以老板给我水平极差的三顿伙食已经十分满足。有一天,老板说我的头发长得已经很不成话,简直像个犯人的时候,居然给了我一块钱。我高高兴兴地去理了一个“分头”,剩下的七角钱在书店买了一本《昆明冬景》。

我是冲着沈从文三个字去买的。钻进阁楼上又看了半天,仍然是一点意思也不懂。这我可真火了。我怎么可以一点也不懂呢?就这么七角钱?你还是我表叔,我怎么一点也不明白你在说些什么呢?七角钱,你知不知道我这七角钱要派多少用场?知不知道我日子多不好过?我可怜的七角钱……

德化的跳蚤很多,摆一脸盆水在床板底下,身上哪里痒就朝哪里抓一把,然后狠狠往床下一摔,第二天,黑压压一盆底跳蚤。

德化出竹笋,柱子般粗一根,山民一人抬一根进城卖掉买盐回家。我们买来剁成丁子,抓两把米煮成一锅清粥,几个小孩一口气喝得精光,既不饱,也不补人,肚子给胀了半天,胀完了,和没有吃过一样。半年多,我明白大腿跟小腿都肿了起来,脸也肿了;但人也长大了……

我是在学校跟一位姓吴的老师学的木刻,我那时是很自命不凡的,认为既然刻了木刻,就算是有了一个很好的倾向了。听说金华和丽水的一个木刻组织出现,就连忙把自己攒下来的一点钱寄去,算是入了正道,就更是自命不凡起来,而且还就地收了两个门徒。

甚惋惜的是,那两位好友其中之一给拉了壮丁,一个的媳妇给保长奸污受屈,我给他俩报了仇,就悄悄地离开了那个值得回忆的地方,不能再回去了。

在另一个地方遇见了一对夫妇,他们善心地收留我,把我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这个家真是田园诗一样善良和优美。我就住在他们极丰富的书房里,那些书为我所有,我贪婪地吞嚼那些广阔的知识。两夫妇给我文化上的指引,照顾我受过伤的心灵,深怕伤害了我极敏感的自尊心,总是小心地用商量的口气推荐给我的系统性的书本。

“你可不可以看一下威尔斯的《世界史纲》,你掌握了这一类型的各种知识,就会有一个全局的头脑。你还可以看看他写书的方法……”

“我觉得你读一点中外的历史,文化史,你就会觉得读起别的书来更有本领,更会吸收。

“……莱伊尔的《普通地质学》和达尔文《在贝尔格军舰上的报告书》之类的书,像文学一样有趣,一个自然科学家首先是个文学家这多好!是不是?”

“……波特莱尔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多聪明机智,是不是,但他的精神上是有病的,一个诗人如果又聪明能干,精神又健康多好!”

“不要光看故事,你不是闲人;如果你要写故事,你怎么能只做受感动的人呢?要抓住使人感动的许许多多的艺术规律,你才能够干艺术工作。你一定做得到……”

将近两年,院子的红梅花开了两次,我背着自己做的帆布行囊远远地走了,从此没有再回到那个温暖的家去。他们家的两个小孩都已长大成人,而且在通信中知道还添了一个美丽的女孩。这都是将近四十年前的往事了。我默祷那些活着的和不在人世的善良的人过得好,好人迟早总是有好报的,遗憾的是,世上的许多好人总是等不到那一天……

在两位好人家里的两年,我过去短短的少年时光所读的书本一下子都觉醒了,都活跃起来。生活变得那么有意思,几乎是,生活里每一样事物,书本里都写过,都歌颂或诅咒过。每一本书都有另一本书作它的基5出,那么一本一本串联起来,自古到今,成为庞大的有系统的宝藏。

以后,我拥有一个小小的书库,其中收集了从文表叔的几乎全部的着作。我不仅明白了他书中说过的话,他是那么深度地了解故乡土地和人民的感情,也反映出他青少年时代储存的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语言的魅力,对以后创作起过了不起的作用。对一个小学未毕业的人来说,这几乎是奇迹;而且坚信,人是可以创造奇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