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看看人家温州人
5032300000006

第6章 天生生意人(2)

一个猎人看到一只兔子蹲在草地上,就立刻端起自己的猎枪瞄准。这时他暗暗想:我要是打到这只兔子就吃它的肉,然后把皮卖掉,用卖皮的钱买只鸡,鸡长大下蛋后就用蛋去孵化小鸡,小鸡再长大……用卖鸡的钱娶老婆,老婆生了小孩,小孩长大了要是跟别的孩子打架,我就训斥他:“嘿!你这小子……”“嘿”声一出,兔子受惊,逃跑了,猎人的一切计划都化为了泡影。

不要嘲笑猎人的痴人说梦,其实,现实中面对机遇与财富的时候,好多人就类似猎人。明明一个发财的好机会,因为动作的迟缓而眼睁睁地看着钞票从手中滑落。

李嘉诚的成功,其“快干少研究”的策略起了决定作用。他对自己成功的总结就是:反应敏锐,果断处事;能进则进,不进则退。

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美市场兴起塑料花热,家家户户及办公大厦都以摆上几盆塑料制作的花朵、水果、草木为时髦。看到这一现象,李嘉诚感觉到发大财的机会来了。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他当机立断,丢下其他生意,集中全部精力投资生产塑料花。经过几年快速发展,他建立的“长江塑料厂”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花工厂,他也被誉为“塑料花大王”。20世纪60年代初期,塑料花生产仍然被看好,但他预感到塑料花市场将由盛转衰,于是又果断地退出塑料花行业,重操玩具等行业,使他避过了一场危机。

20世纪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起飞,地价开始跃升,李嘉诚迅速投资购买大量土地。20世纪70年代后期,香港股市热得烫手,他迅速投资入市炒作,毫不手软。他首先瞄准的目标是英资怡和集团的“九龙仓”,悄悄地买入,果断地抛出,净赚5900万港元。

1978年,李嘉诚又把目光对准了另一家老牌英资公司“青州英妮”,很快在股市上收购了“青州英妮”25%的股票,并出任该公司的董事。紧接着李嘉诚集中火力,对英资和记黄埔穷追不舍,在股市上大量吸纳和记黄埔的股票。通过整整一年不间断地努力,终于成功地拥有超过40%的和记黄埔股权。1981年的元旦,他正式出任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就这样,李嘉诚凭借超人的胆识与果敢,他的资产像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成为了香港首富,创造了商业奇迹。

果断就是下手要快,这是成功商人所共有的素质。这是由信息的共识性、时效性所决定的。商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但当机遇临门之时,是否能抓住,关键就取决于是否果断了。

大家知道的是,谋划对于一个企业、对于商战至关重要。“谋”就是谋略,而“划”就是行动。在商战中,如果不能立即作出反应,把面临的商机迅速转化为效益,那么辛辛苦苦制定出的商业谋略就一钱不值。

温州商人的学历、知识并不是很高,其中甚至还有文盲,但他们共同的特点却是有胆识、决断力强。当别人面对商海还在犹豫不决、左顾右盼的时候,他们早就勇敢地跳了下去,畅游商海了。

一件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不能当机立断,是很危险的。你越顾虑越观察,越拿不定主意。你认为有价值的、对自己有利的,就要快刀斩乱麻地决定下来并付诸行动。认为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就干脆不干,反正不要优柔寡断。

第一次游泳,在岸上犹豫的时间越久,恐惧感就越增加,落水的压力就越大。这时,教练知道再讲任何动作要领都无济于事,只有将他一脚踢入水中。赚钱也是如此,如果不坚决果断,而像小脚女人走路步摇三下,再喘口气,是办不了大事的。如果遇事三思而后行,想一想再干,把时间拖得太久,黄花菜都凉了。

温州商人之所以会赚钱,关键的一条就是他们“想到就做”,看准了就干,决不会研究、研究、再研究。有很多人明明有很多赚钱的机会,总是前怕狼后怕虎,有了投资机会,习惯看看再说,举棋不定,心里想赚钱,又怕冒风险,等到别人赚了钱之后,才感到为时已晚。其实,可以说任何投资都是风险与机遇同在,钞票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

做生意就要随机应变、要嗅觉灵敏、要果敢决断、要坚韧不拔,更要目折不挠,排除万难。如果一直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该出手时也不出手,那肯定血本无归。

商经微言

当你有个好想法时,就应该立刻去做。不要听别人怎么说,只有你自己去尝试,才会知道这个想法究竟有多好,即使失败了,也没有关系,因为你从中会学到很多东西。

敢为天下先

上个世纪末温州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排头兵,创造了多种意义上的“中国之最”。温州的名声传遍了全国,成为梦求富足的中国人瞩目的焦点:第一份私人工商执照;第一批股份合作企业;第一个实行金融利率改革;第一个制定私营企业条例;第一个实行全社会养老保险;第一个农民包机公司;第一个跨国农业公司;第一座农民城……

温州人一次次让国人“瞠目结舌”,一次次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观念冲击,靠得就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温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他们有一种超前意识,这个超前,不是超前消费,而是超前实践。在改革开放前期,许多外地人还在争论不休、犹豫观望时,温州人已在默默地探索实践了。有多少事,都是温州人“先吃第一口,先迈第一步”,然后推向全国的:例如包产到户、股份合作、浮动利率、第二职业、农民城等等,温州人无不是敢为天下先,有着敢吃第一只螃蟹的英雄气概。

温州人自古在商业上有着敢为天下先、敢做领头羊、敢闯天下的精神。温州人大胆敢闯的精神,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全世界都是颇负盛名的。温州人在国内外商场上表现出的敢闯敢拼的精神,其实也是温州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当代商场中大批温州人闯荡江湖的成功范例就是明证。

回顾曾让温州人欢腾不已,也曾让温州人黯然落泪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起落落是颇耐人寻味的。20世纪50年代末,新生的中国开始探索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上义这一前所未有的事业,如火如荼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席卷全国。作为一种前无古人的新生事物,那时的乡村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涌现。由于违背了经济规律,激进的集体化不但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反而使农业经济和农村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加剧了农民的贫穷状况。理想和现实的极大落差让一些清醒人士开始思索:这个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路子对吗?这种脱离了生产力实际水平的激进集体化行为能否给国家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富足安康?

针对政策来一些现实的对策是温州人的拿手好戏,永嘉县200多个公社躲在山后悄悄地搞起了“包产到户,按劳分粮”。这一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集体“越轨”行为,居然是在时任县委副书记的李云河等人“胆大妄为”的指导下进行的。不仅如此,面对国内左倾思想的泛滥,李云河不仅用对策加以实践,而且敢犯天条,逆流而上,写下了5000余字的专题报告,陈述集体公有化的种种缺陷和弊端,理直气壮地宣扬“包产到户”、“按劳分配”的好处。不难想见,当时这种“目无组织”的行为可以说是“胆大包天”,代表的是‘种“逆流”,因而李云河本人成了一名“堕落党员”。

“包产到户”可以说是当代温州经济实践的发端,它并没有因遭受挫折而中断,而是在以局部的或变通的形式悄悄进行着,好像绵延不断的星火,一旦借得春风,转而即可燎原。李云河当时可能还不知道,关于农村土地包产到户这样一种生产方式,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大批领导干部也曾不断加以实践,并为此付出了代价,受到了严重的批判。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包产到户”这一生产方式以“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称谓推向全国。1981年7月,随着中共中央《1956年永嘉县试行“包产到户”的冤案应该彻底平反》的简报发布全国,“包产到户”终成正果,李云河的一个“敢”字才算落到了实处。

“敢”字的确切含义是“有勇气”、“有胆量”,是能够做众人之不敢做,为众人之不敢为,因而“敢”字便意味着“反”潮流,意味着占先和大胆,因而也就往往同一个“险”字联在一起。从古往今来温州人的作为来看,敢做敢为的温州人的确有着敢于冒险的精神,这并非是因为他们大胆,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敢直面现实、直面真理,在现实和真理面前并不躲闪,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肯低头。早年的温州党政干部敢于在政治上冒险,早年的温州群众也敢于在经济上冒险,这两种冒险其实是殊途同归,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本土经济的发展。

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常常令国内商界的经济学家们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在那个年代,关注民营经济发展的人士大都对温州商人王月香的名字有所耳闻。这位早年出身于温州文成县农家的女子正是一个果敢无畏异域创业的代表。早年她和丈夫离开家乡闯荡西安。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日难。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古都西安,夫妇二人为了尽快赚得“第一桶金”,开始做起了服装批发生意。几年过去后,他们也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一心想把事业做大的她不甘于眼前的利益,决心扩大投资规模,向更高的人生目标迈进。机遇终于来到,在一次偶然的旅行中她和丈夫结识了一位丢失了钱包的地质教授,他们伸出援手,使其摆脱了困窘。后来从这位教授口中夫妇二人了解到陕北油田允许民营开发的信息,受教授的鼓励,夫妇二人作出了放弃服装批发生意,转向石油开采投资的重大决定。

原油开发生产,是作为服装业个体商户的王月香从未接触过的风险极大的行业。说起这一行业的风险,连最成功的“盲目开掘油井者”、后来成为美国石油大王的琼·保罗·格蒂也认为石油开发靠的是运气,原油开发过程中王月香的运气一开始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命途多舛,颇背时运。

大的生意当然需要大的付出,这一点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错的,但王月香的付出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而且异常沉重。创业早期,她和丈夫一起变卖了所有的财产,一起来到位于延安地区延长县的油田,确定勘探地址后以荒原为家,日夜驻守在钻塔前的帐蓬里,既当老板又当工人,与所雇的钻井工人一起干活,白天一身泥水,夜晚和衣而眠。由于丈夫身体不好,王月香不仅担任工地总指挥,同时负责材料供应和后勤工作,整日奔忙在风沙滚滚的黄土高原上。由于疲劳过度加上高温中暑,王月香的丈夫不久病逝,全部重担便落在了一个弱女子身上,这使她不得不坚强,而且不知不觉间成了一位敢于抗击命运的女强人。痛定思痛,为了激励自己,她改名为王荣森,以三个“木”代表自己所开发的三座钻井架,把自己的命运同油井拴在一起,发誓要战胜厄运,走向成功。

一个“敢”字外加一个“韧”字,成为这名温州女商全部的精神支柱,支撑着她迎接不断来袭的严重困难。转眼就是一年,这名经过千辛万苦成长起来的温州女商人,再次遭受了重大的打击,恰在丈夫周年祭日这一天,即将完工的钻井突然发生故障,钻杆被井壁死死卡住,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转动不了,钻井工人费尽心思也无法将其启动。眼看480万元的投资最后时刻即将付诸东流,王月香还是用一个“敢”字向困难宣战,决不低头。她在钱粮告罄之际四处求援,经过奔波和努力,终于绝处逢生,最终解决了难题。钻杆启动之后,钻井也终于完成,滚滚而出的原油成为对王月香创业精神的最大褒奖。

现为华东电器集团总裁的郑荣德在18岁以前从未离开过家乡,甚至连近在咫尺的温州都没去过,也不知道外面还有一个和海岛完全不一样的世界。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个中学同学去上海游玩,回来之后跟他描述了上海滩是怎样一个繁华世界,当时我就狠下一句话,我这辈子能够去上海看一次走一走,这辈子都满足了。1978年,郑荣德第一次走出海岛,怀揣着300块钱开始他的推销之路,他径直找到了一家运输修理厂里的电工班,在那儿签订了自己平生第一份合同,那最初的300块钱为他赚得了一千多块钱。在湖南辛苦经营了3年之后,郑荣德成了当时少有的万元户,但他并不安于现状,1982年,他作出了人生当中里程碑式的决定:到上海来推销温州电器!

凭借“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对电器行业敏锐的市场判断,1986年,在别人还在租柜台经营时,永远领先一步的郑荣德已经开始生产属于自己的产品。经过10年的市场历练,1997年,他的第一家外省市投资的集团公司——华东电器集团终于落户上海。几年下来,华东电器集团已成长为全国赫赫有名的电器公司。回忆起这些年的经历,郑荣德说,一定要敢为天下先。

温州不愧是一块产生“智者”和“勇者”的土地。从建国之初“包产到户”的最早临世,到20世纪80年代撬动金融铁板向银行存贷款利率开刀发难;从温州人打破经济体制的禁区,顶风推出“股份合作制”,到温州人如今跨越经营雷池,大演包天、包地、包油田等让世人惊声一片的“惊险杂技”,温州一直就是敢于冒险、志在千里的温商们的乐园。

为了开拓新的领域,实现二次创业,温州商人往往舍别人之不愿舍,弃别人之不敢弃,将自己置身于险地而后生。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加明白:过河的卒子永远没有退路,只有一往无前地冲杀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商经微言

做生意离不了冒险,风险的大小和所获得的利润成正比。

甘于吃苦耐劳

古人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创业更是如此。温州人为什么能赚钱?就是因为他们能吃苦,敢吃苦,并且以苦为乐。

现代人的物质生活相对很丰富,但还是应该在自己的生命营养中加点盐。如果我们能够发扬吃苦精神,身体不怕劳累,心理上不怕折磨,事业中不怕起伏,创业中不怕艰险,那还有什么钱不能赚到手呢?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别以为温州人赚的钱是天上掉下来的。要知道,每一个铜板都是他们走遍千山万水、吃过千辛万苦挣来的血汗钱啊!

温州人陈先生闯荡法国时,每天都是工作15个小时。早晨又没亮开始做工,晚上上了法语课以后还要做工,居然有整整5年的时间没见过太阳。

“浪莎”袜业大王的翁荣金兄弟,1986年到新疆做生意,他俩在拥挤的火车上站了四天四夜。翁荣金后来回忆说,那四天四夜漫长得仿佛是人的一生。到站的时候,兄弟俩的腿已肿得不能走路了。后来兄弟俩又一起摆摊,每天只吃两顿盒饭,睡三四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