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缺乏信心、有自卑感、感情脆弱的下属,采用在表扬基础上批评的方式。其特点是,寓批评于表扬之中,以表扬为前奏导出批评,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进行。
对于那些脸皮薄、爱面子、自尊心强且错误较多下属,最好采用梯次式批评。其特点是把要批评的问题,分成若干层次、若干阶段解决。通过逐步输出批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批评,使犯有错误的下属有一个心理缓冲余地,有一个认识提高过程,从而一步步地走向管理者所期待的正确结论。
总之,管理者批评下属要懂得因人而宜,针对不同的下属,采取适宜的方法。
批评无痕,巧用暗示法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常常会用到批评这种手段,但有些管理者批评起人来简直让人无地自容,下不了台阶。其实,这种批评方式不但无法达到让他人改正错误的目的,而且有碍于你的人际关系,严重时甚至会毁掉一个人。因此,管理者要学会巧妙地批评,让他人既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理解你善意批评的意图,使他内心里对你心存感激。批评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暗示。
某公司领导正在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份重要文件的处理中,可秘书却三番五次去干扰。她以为是好意,要么问问是否用咖啡,要么去打听一番领导的工作进程,要么去诉说几句对领导工作精神或效率的奉承话。为了避免秘书的再次打扰,这位领导说:“我看王秘书倒是很好!安安静静的。”秘书听后,心领神会,不再去打扰领导工作了。
该领导巧用暗示式批评,既使秘书保住了面子,维护了自尊,同时也令下秘书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能使她积极主动地改正错误。这可谓是种“一箭双雕”的做法。
大多数人都是要面子的,所以批评应该点到为止,不用太露骨。只要稍微暗示,旁敲侧击,大家都会明白,下次便不会再犯。而且这种批评方式也能显示出批评者说话的技巧和魅力。
身为管理者,一定要掌握批评的艺术,当面指责下级的错误,往往只会招来对方顽强的抵抗情绪,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则会受到爱戴。最为高明的批评方法是根本不用“批评”二字,而是逐渐“敲醒”听者,启发他做自我批评,自我反省。
1.以故事暗示。通过说故事的形式来表明一个道理,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感染力,可以较好地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一天,某机关一名科室负责人用命令的口吻,让另一名科室的科员将接待室的门窗擦一下。这名科员想,我又不是你们科室的,凭什么对我指手画脚,就没有去做。
科长见叫不动这名科员,觉得很没面子,就和他吵了起来,从此两人结下了梁子。日后,两人总是过不去,科长不断找该科员的碴儿,而科员也经常明枪暗箭地对这位科长实行反击。
局党委书记知道事情的缘由后,将这名科长叫到自己的办公室,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它一决雌雄,狮子拒绝了。鼬鼠说:“怎么,你害怕吗?”狮子说:“非常害怕。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与鼬鼠打架。”
故事讲完,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你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作为科长,与普通科员计较,只会降低你的威信。对手选对了,会促使你不断进步;选错了,也许会误导了你的人生方向。”书记的一番话让科长如梦初醒,他惭愧地说:“我会牢记书记的忠告,今后决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2.以笑话暗示。笑话,言辞诙谐,语调幽默。一则恰当的笑话暗示,能引来被批评者愉快的笑声,能使被批评者在交谈中心与心交融,情与情沟通,不尴尬,易接受。
某单位几位老同志反映,晚上住在宿舍楼上的年轻人不注意保持安静,老同志在楼下睡不好觉。
党委书记和这些年轻人闲谈时,讲了一则笑话进行暗示:
有个老头神经衰弱,稍有响动,就很难入睡。恰好楼上住了一个经常上晚班的小伙子。小伙子每天下班回家,双脚一甩,将鞋子“噔噔”踢下,重重地落在地板上,每次都将好不容易才入睡的老头惊醒。老头为此向小伙子提出了意见。
当晚小伙子下班回家,习惯性地把左脚一甩,突然记起老头的话,于是轻轻地放下第二只鞋。第二天一早,老头埋怨小伙子:“你一次将两只鞋甩下,我还可以重新入睡,你留下一只不甩,我等你甩第二只鞋子等了一夜。”
笑话说完,年轻人哄堂大笑后,悟出了笑话所指,以后就注意了。
3.以逸闻暗示。名人,是历史和社会造就的一代杰出英才,他们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以名人的逸闻趣事进行暗示,能使被批评者在听取批评意见时,有一种类比的心理自豪感,不觉得委屈,乐于接受,并且印象深刻。
宋朝知益州的张咏,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对其部下说:“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这句话一语中的。张咏与寇准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个机会劝老朋友多读些书。
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临分手时,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张咏对此早有所考虑,正想趁机劝寇公多读书。可是又一琢磨,寇准已是堂堂宰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张咏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回到相府,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无术,阉于大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是啊,当年霍光任过大司马、大将军要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这与寇准有某些相似之处。因而寇准读了《霍光传》,很快明白了张咏的用意。
先表扬后批评,减少对方的抵触情绪
每个人都会犯错,你的下属当然不会例外;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学会用先表扬后批评的方法帮助下属改正错误。
这种先表扬后批评的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欲抑先扬的方式,即在批评别人时,先找出对方的长处赞美一番,然后再提出批评,最后再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词语。这种方法使人认为你的批评是公正客观的,自己既有过失,也有成绩。这样就减少了批评所带来的抵触情绪,能收到良好的批评效果。
某领导发现秘书写的总结有不到之处。他是这样批评秘书的:“小张,这份总结总的来说写得不错,思路清楚,重点突出,有几处写得很有见地,看来你下了工夫。只是有几个地方提法不太合适,有些言过其实,有的地方尚缺定量分析,麻烦你再修改一下。你的文笔不错,过去几次写总结也是越修改越好,相信你这次也一定能改出一个好总结来。”
这样说,秘书会感到领导对自己很公正、很器重,充满期望和信任,因而就会很卖力地把总结改好了。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指出:“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之后,再听到他的批评,心里往往会好受得多。”因为在我们听到他人赞美时,会产生一种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在此心理情况下,再听到他人的批评或者是规劝,那么就比较容易接受。这就像一枚苦味的药丸,外面裹上糖衣,可以让人感到一丝的甜味,容易一口吞下去,药物进入胃肠,才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治愈“疾病”。
有位女打字员,打字总是不注意标点符号,办公室主任非常生气,他批评了很多次,但还是一点作用也没有。有一天,主任看到女打字员穿了件新衣服,就对她说:“你今天穿了这样一套漂高的衣服,更显示了你的美丽大方。”女打字员忽然听到主任对她这样赞美,受宠若惊。主任接着说:“特别是你这排纽扣,点缀得恰到好处。因此我要对你说,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和你衣服上的扣子是一样的,注意了它的作用,文章才能够表达得更漂亮或者说更加清楚。”从那以后,这位女打字员改正了她的毛病,很少出现以前的错误了。
人往往喜欢被别人赞许与肯定,而不喜欢受到责备与批评,这是人的本性。人在本能上对批评都有一种抵触心理,人们总是喜欢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尤其是一个人在工作中已付出很大努力时,对批评就更敏感,也更喜欢为自己辩解。而采用先赞美后批评的方法,让批评者在诚恳而客观的赞扬之后再进行批评时,他们会因为赞扬首因效应的作用,而觉得批评不那么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