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
5029800000033

第33章 不吼不叫,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2)

李嘉诚坚持认为,教育孩子应该培养他们独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爱娇生惯养,这与有多少家财没有关系。所以当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虽然出生在大富之家,却很少有机会享受奢华的生活。他们小的时候,李嘉诚很少让他们坐私家车,却常常带他们坐电车、巴士。当兄弟二人去美国斯坦福读书期间,李嘉诚只给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费。有谁能想到,现在人称“小巨人”的李泽楷当年还曾经在麦当劳卖过汉堡,在高尔夫球场做过球童,一次背高尔夫球棒时曾弄伤了肩胛骨。直至现在伤患还会时常发作。

吃苦是一种能力,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让孩子吃吃苦,是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稳顺畅作加油充气、储能蓄势的准备,让他们踏入社会后,在风雨人生中,充分实现自身价值。吃苦能力越强,孩子的生存空间就越大,所以从小就得让孩子尝些“苦头”。

舍得让孩子吃苦

吃苦耐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培养、自我锻炼的结果。舍得让孩子吃苦,让孩子经历挫折,是父母培养下一代的一条重要途径。

曾有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他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优越,只知享受,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这位企业家果断地中止了孩子的学业,将其送到一家铁合金厂当炉前工。这个孩子在进工厂一个月后,说太苦,要回学校读书,企业家不同意。半年之后,企业家终于同意孩子回校了。离开工厂,重回校园,孩子从此发奋读书,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让孩子吃点苦是对他的毅力和生活能力的一种磨炼,不能吃苦的孩子很难对现实有深刻的了解和理解。给孩子适当进行吃苦教育,是一种“大爱”的表现,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是有助于孩子成长的表现。

让孩子多进行生活的磨练

孩子吃苦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要孩子完成适当的家务,如打扫卫生,洗碗,清理房间等,可以物质和精神奖励,以调动积极性。也可以要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如卖报纸农村生活体验,夏令营,与农村孩子交朋友等形式的活动。

孩子在生活里锻炼的过程中,真正参与到现实生活,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不易,才能发现自己生活的珍贵,才能明白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去努力才能得到。

鼓励孩子要有接受失败的勇气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一门重要的学问要学,那就是怎么去面对“失败”,处理的好坏往往就决定了一生的命运。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失败。失败者与成功者的区别不是在于他们失败的次数多寡,而是在他们失败后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作为。

有一位知名的作家说:“失败应成为我们的老师,而不是掘墓人;失败是暂时耽误,而不是一败涂地;失败是暂时走了弯路,而不是走进死胡同。”如果你能这样看待失败,你就能轻装前进,最终战胜失败,获得成功。

20世纪60年代,日本“九井”公司社长到美国去作商业考察,发现美国的“超级市场”很兴旺,其集生活日用品于一处,任人选购的销售方式与销售业绩,使他产生“日本开这种超级市场也一定大有发展前途”的新构想。于是,回国后立即付诸行动,在他经营信用卡的公司六七楼开办了“生活日用品超级市场”,并启动他的全部经营手段经营。然而开办一年多后,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亏了大本,赤字3000万日元。

面对这次失败,该社长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进行了认真地反思,从而找出了失败的症结。他发现,开拓新领域必须要谨慎。第一,要懂行。他们原来经营生活日用品不懂行,又经营信用卡业务,因此就吃了大亏。第二,“追二兔者不得一兔”。在他们经营生活日用品时,分出了40名年轻力壮的管理人才,使他们原来生意兴旺的信用卡业务受到损失,结果两种经营都没搞好。第三,要选择好经营地点和需求。他的超级市场卖生活日用品,开在六七楼,又没电梯。许多人不愿意为了买一二种蔬菜、鱼肉或日用品而上楼。第四,当发现有问题时,应当立刻“刹车”。该公司在六七楼,经营三个月没有生意,明知是错的决策,社长为面子一还独断专行,又在平地另开了两个“生活日用品超级市场”,结果花费越来越大,生意也不好,赤字增大。经过这一番深刻地检讨与反思,他们调整了经营部署,果断退出了他们不熟悉的生活日用品经营业,继续拓展信用卡业务,最终成为日本一家规模庞大的公司。

失败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是,在很多时候,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出现失败后怎么办?如果你因此灰心丧气,悲观失望,则只能坐以待毙,一事无成;如果你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这条路不行走那条路,这种方法不行用那种方法,你就一定能够走出失败的阴影,迈向成功的目标。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同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失败。让孩子从小就有面对失败的勇气,长大以后,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他才不会手足无措,才能够从容应付。

就读于某中学初三的高铭,过去曾是个开朗热情、学习优秀的“三好学生”,上小学的时候,在班上的成绩一直名列前五名,班上和学校的活动更是少不了他,他表演的节目在学校里都是“压轴戏”。可是,就在两年前的一个小小失败面前,他变得消沉了。

那是他上初一的上半年,全区中学举办了一次知识竞赛,高铭作为全校的三名选手之一,参加了最后的决赛。但在最后一轮决赛时,他答错了一道题。他答完之后,看到了台下同学们失望的目光,正是这些目光把他拖入了挫折的泥潭。后来,同学们都忘记了这场比赛,他还是陷在其中无法走出来,每当大家无意间提到那场比赛,他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渐渐地他远离了同学们,把自己封闭起来。当他的父母发现他精神恍惚,带着他去看心理医生时,被告之他患有轻度抑郁症。

陈鹤琴曾说过:“不要担心孩子的失败,应该担心的是,孩子为了怕失败而不敢做任何事。”在人生历程中遭遇失败,出现挫折是正常的,如果连一点点小小的失败都承受不了,是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的。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让孩子了解失败,可以让孩子学会平和地处理失败的心情,加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将来长大后,心态就会比较成熟,在面对失败时,会用更从容的心态,准备下一次的挑战,敢于做,才有可能成功。

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孩子也不可能只胜不败。挫折和失败往往是极好的老师。父母一定要给孩子上好“善待失败”这一课,使他们善于从失败中找到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从而帮助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失败

孩子生活中有不同的活动,当孩子面临困难时,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挫折不是人生的绊脚石而是推动人前进的动力。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打倒。人生遭遇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它。遇到挫折时,该做的不是伤心落泪而是尽可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认真分析原因,在挫折中吸取教训。

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讲英雄人物成功前的挫折或父母小时候遇挫折的故事,让孩子懂得生活中随时可能会遇到挫折,只有勇敢地去克服困难,本领才会越来越大。

学校即将举行儿童节演讲比赛,芳芳第一个报了名。报名后,芳芳在家进行了全面的备战。但比赛那天,却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意外。当轮到芳芳上台演讲时,她因为走得过急摔了一跤,结果影响了她后来的发挥。这次比赛,芳芳没有取得名次。回家后,芳芳将比赛的事说给妈妈听,妈妈给她讲起了刘邦与项羽的故事。屡战屡败的刘邦越败越勇,后来终于在垓下一战,打败了实力强大的项羽!听完故事,芳芳擦干眼泪,咬着嘴唇说:“妈妈,你们放心吧,这次失利还打不垮我,你们看我下次的表现吧!”

数月之后,在国庆演讲比赛中,芳芳捧回了全校第一名的奖杯!

采用不同的方式指导孩子

当今世界杰克·韦尔奇是一位誉满全球的商业巨子。在畅销书《杰克·韦尔奇自传》中他深情地回忆起自己在中学时代,母亲曾给他上的一堂终身难忘的课:

那是一个糟糕的赛季的最后一场冰球比赛,当时我在塞勒姆高中读最后一年。我们分别击败3个球队,赢了头三场比赛,但在其后的六场比赛中,我们全都输掉了,而且其中五场都是一球之差。所以在最后一场比赛中,我们极度地渴求胜利。

那确实是场十分精彩的比赛,双方达成2∶2后进入加时赛,但是很快,对方进了一球——我们又输了!这已是连续第七场失利,我沮丧之极,愤怒地将球棍摔向场地对面,随后自己头也不回地冲进了休息室。这时,我那爱尔兰裔的母亲大步走过来,一把揪住了我的衣领。

“你这个窝囊废!”她冲着我大声吼道,“如果你不知道失败是什么,你就永远不会知道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如果你承受不了这点打击,你就最好不要来参加比赛!”

我遭到了羞辱,在我的朋友们面前。但上面的这番话,我从此就再也没有忘记。我知道,是母亲的热情、活力、和她的爱,使得她闯进休息室。她是我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她不但教会了我竞争的价值与意义,还教会我如何迎接胜利的喜悦和接受前进中必要的失败。

杰克·韦尔奇的母亲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敲醒了他。当然这种火爆脾气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但它确实提醒了家长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失败是难免的。

心理学家认为,挫折教育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性格外向型的孩子心胸宽广,凡事想得开,以直言不讳的批评、直截了当的惩罚,方能取得效果;而内向型性格的孩子一般都脸皮薄,又敏感脆弱,承受能力较差,只要旁敲侧击地委婉提出,就能引起他的高度警觉。另外,在孩子与挫折的抗争中,有胜利时的喜悦,也有失败时的伤心。家长要在孩子胜利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赞美,也要在孩子失败时给予鼓励,给孩子增加意志力和自信心。

总之,父母应该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给孩子不断尝试的机会,这样孩子就会不断的产生信心、增强勇气。

为孩子创造受挫的机会

父母应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场景让孩子经历一下失败和挫折,然后因势利导,使孩子增强对失败、挫折的抵御能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应对办法。

有一位美国父亲:他和儿子有约,吃午饭后,儿子收拾桌子他洗碗,但有个条件,如果儿子收拾得不好就要接着洗碗。儿子小心地收拾了,而且实际上,桌子也比平时收拾得干净得多,儿子满以为顺利过关了,可父亲挑剔地检查时仍发现了一点油渍,于是他平静地说:“对不起,这次碗该你洗啦”。想想,儿子作了努力且明明比平时还好,却过不了关,哪有不产生遗憾、失望——挫折感的呢?其实,这正是这位父亲故意给儿子设置的挫折情景,故意让他心理受挫。他认为,让儿子经常遭遇些类似的挫折情景,孩子就学会了镇静地接受不如意的现实,正确地控制情绪而避免过度的挫折感。

可见,让孩子承受一定的挫折,可以让孩子在挫折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做出新的努力,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增强受挫能力。

家长有意识地让孩子受一些挫折和失败,是好事不是坏事;是有远见地爱孩子,也是真正地爱孩子。

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韧劲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最容易做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并问道:“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百分之八十。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柏拉图的成功就在于他做到了别人没有做到的事——坚持。谁坚持了,谁就成为成功者;谁半途放弃,谁就将以失败而告终。

生活中,不论做什么事,如不坚持到底,半途而废,那么再简单的事也只能功亏一篑;相反,只要抱着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再难办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布封曾经说过:“天才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我国着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做学问,做研究工作,必须持之以恒。”的确,我们干什么事,要取得成功,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有一位佛法很高的老和尚。一次,他应邀请去一个寺庙讲经。

那天,在寺庙的大厅里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佛法很高的大师作精彩的演讲。在寺庙大厅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厅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一位老和尚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

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

这时两位小和尚,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此时,老和尚对在场的人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了台上。

老人告诉他们游戏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吊球动也没动。他接着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和尚做出解释。

会场恢复了平静,老和尚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铁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敲打起来。

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地敲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和尚仍然敲一小锤停一下地工作着,他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愤然离去,寺庙大厅里出现了大片大片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像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