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
5029800000028

第28章 不吼不叫,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1)

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都很重视,却常常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实,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生理需要外,其心理需要也及其重要。近年来,发生心理问题的孩子渐趋低龄化,甚至两三岁的孩子也有了“心病”。所以,作为父母,在生活中既要顾及到孩子的生理需要,适当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要尊重和满足孩子正当的心理需求,以确保孩子的心身能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帮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一个自卑的人往往过低评价自己的形象、能力和品质,总是拿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强处比,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在人前自惭形秽,从而丧失自信,悲观失望,不思进取,甚至沉沦。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一个人小的时候,正是性格和信念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学习功课、掌握本领的重要时期,此时如果产生了自卑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变世界,整日用一种消极和自卑的情绪去生活,那么他们的自我暗示就会接收这种缺乏信心的精神,从此一蹶不振,引发出人际关系障碍和许多行为上的困扰,妨碍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9岁的小荣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从外地转学来到这里上学,她自尊心特别强,以致发展到一种自卑的地步。

小荣相貌平平,她觉得自卑,认为老师和同学不喜欢她;

她成绩不好,也自卑,认为老师讨厌她;

上体育课她跑得不快,某一天穿衣服不好看,她都自卑。

总之,小荣为自己的一切事情自卑,所以,她不喜欢说话,不喜欢交往,逃避老师的关心,上课总在回避老师的目光,不自觉地思想就开了小差。

回到家里,她常常对着作业发呆,妈妈对小荣这种情况也无能为为,只能默默地在心里替她着急。

上面的例子,虽然不普遍,但在一部分孩子身上存在。这类孩子往往比较自卑,常常以消极的态?度评价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如果这种自卑心理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关注,会形成孩子的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应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须尽早帮助其克服和纠正,以免形成自卑性格。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孩子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的评价,并且认识到任何人都具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短处或不足。因为一个人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与他们进行正确的社会比较,才有助于肯定自己,才可能克服自卑感。

在生活当中,父母还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个有缺陷的人。他小时候是一个脆弱胆小的学生,在课堂里总显露出一种惊惧的表情。他有哮喘病,呼吸就好像喘大气一样。如果被叫起来背诵课文,他会立即双腿发抖,嘴唇也颤动不已,开起口来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然后颓然地坐下来。由于牙齿有点外落,加上难堪使他一脸灰色。

像他这样一个小孩,自我的感觉一定很敏感,常常容易拒绝参加同学间的任何活动,不喜欢交朋友。他是一个自卑心理很重的人!然而,罗斯福的父母却通过鼓励和其他一些积极的教育方法,使罗斯福树立起了很强的奋斗的精神——种任何人都可具备的奋斗精神。

他爸爸对他说:“罗斯福,你有着别人所没有的特点,你将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所以,你没有必要为别人的嘲笑而减低勇气。你要用坚强的意志去努力奋斗。你一定会成功的。”从此以后,罗斯福开始坚信自己是勇敢、强壮或好看的。他用行动和坚信自己可以克服先天的障碍而得到成功。

罗斯福从此不再在缺陷面前退缩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在顽强之中抗争。而且他不因缺憾而气馁,而是用它作动力,将它变为资本、变为扶梯使自己登上了成功的巅峰。他当了受人尊敬的总统,在晚年,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是有严重缺憾的人了。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句教育名言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是最棒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因此,激发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挺起自信的胸膛,是家长应该重视的问题。

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天生跛一足,看了好多医生,但一直没什么效果,所以对此很敏感,忌讳别人说他有缺陷。

有一次,他走在路上,一个女人看见了他走路的样子,遗憾地说:“多么可怜的一个孩子啊!走路一瘸一拐的。”

拜伦听后很生气,他从地上捡起一个木棍,追打着那个女人,并歇斯底里地大叫:“给我闭嘴!”

后来,母亲发现了拜伦的心理异常,为了消除他的自卑,抚平心灵的伤口,母亲对他说:“孩子,不要在意自身的缺陷。记住,你身体里流动着的是家族高贵的血统。”

“别的孩子也这样吗?”小拜伦问。

“噢,当然不是,这些都是别的小孩所没有的,你要为有这样的血统而感到骄傲才对。”母亲自豪地说。

从此,小拜伦心就平静了许多,他知道自己也有胜过别的孩子的地方。

为进一步恢复小拜伦的自信,母亲经常带他去爬山。每当小拜伦艰难地登上山顶时,他都会激动无比。当他看到山峰上云雾缭绕的景象,心情也开阔了许多。他还很喜欢在杂乱的石堆中走步,从一块石头跳到另一块石头,似乎已经完全忘却了自己的腿有毛病。

为了小拜伦能和正常孩子一样,母亲请了许多着名的医生为孩子医治腿疾,但同时,母亲也认识到,要想彻底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光靠医治腿疾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孩子在各方面比其他小孩都优秀,才能重新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于是,母亲要把拜伦培养成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

在拜伦不到5岁时,母亲就送他去上学,希望他能通过学业忘记自身的腿疾。为了提高他的学习能力,母亲还特意为拜伦请了两个家庭教师。拜伦从小聪敏颖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的学习能力很强。在学校里,无论在知识拥有量上还是在诗歌写作方面,他都胜人一筹。

不仅学习如此,在运动方面,母亲也经常鼓励拜伦要像正常的人一样去参加体育锻炼。拜伦特别喜欢游泳和潜水,在水里,他灵活的动作,根本就看不出腿脚有什么不正常。他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缺陷,他在各个方面都一心想着要胜过别人。

就这样,在母亲的精心鼓励和培养下,拜伦摆脱了自卑的情绪,建立起了自信,从一个自卑的孩子成长为一位杰出的诗人。

引导孩子正确地面对失败

有自卑感的孩子,一般都特别害怕失败。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之处,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家长也可以把自己失败的例子讲给孩子听,以减轻孩子对失败的关注。

李敏的成绩在班里不错,有一次考试她因为临场发挥失常,结果分数考得很低,这使李敏很受打击,产生了自卑的情绪。她害怕老师说自己成绩退步了,也担心同学嘲笑自己,不敢主动与老师和同学说话,心情与学习的效率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李敏的妈妈是一个细心人,虽然她对女儿这次如此差的成绩也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但她没有批评孩子,看见孩子现在处于自卑消极的状态里,她就抽空找女儿谈话,告诉孩子失败在人生当中是不可避免的,让孩子学会正确地对待失败,争取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不是沉浸在失败中盲目自卑,那样只会越来越糟。

李敏听妈妈说得有理,以后开始好好学习,不再担心一些别的东西。这样,在下次的考试中,李敏的成绩又提高了上去。

让孩子解下猜疑的枷锁

所谓“猜疑”,就是无中生有地起疑心。它像一片阴暗的沼泽地,使人越陷越深,甚至失去理智。猜疑会增加思想压力,打破心理平衡,使人陷入惴惴不安之中,天长日久可以导致心理崩溃。

文倩是一个独生子女,父母离异后她跟母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庭关系长期不和睦,文倩性格孤僻,不善与人来往。母亲也不时地告诫她,叫她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凡事得靠自己,特别是男人,都靠不住,最好不要和他们接触。因此,文倩一个朋友也没有,同学和她说话,她就猜疑是不是别有用心。特别是男同学和她打招呼,她就认为别人没安好心,想欺负她。她总是处处怀疑别人,敌视同学,因此,她每天都生活在猜疑、恐惧的阴影里,精神压力非常大,有一天文倩终于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精神失常了。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方敏是一所寄宿学校初二的学生。有一天中午,同寝的兰兰在收拾书本时,将书堆放在了旁边方敏的床上了,为此方敏瞪了兰兰一眼。其实兰兰并没有看到,其他同学也没注意。但是她立刻后悔了,怕其他同学看见,不巧的是,正好有一位同学抬头看方敏,方敏只能不好意思地笑笑。

事情发生以后,方敏心里非常担心,怕同学说自己太小气,以后对自己也不会那么好了。方敏一整天都在注意其他同学的反应,也不出去上自习。恰好看她那位同学又问她:“你今天下午怎么不去上自习呢?”方敏认为这是让她走开,好和别人议论她刚才瞪眼的事儿。晚上大家一起去吃饭,方敏回来晚了点,其他人正说笑着,也就没在意她,她认为他们一定彼此说好了,真的不理她了。第二天到教室,方敏又发现别人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她。心想坏了,她们一定对全班同学说了,这一下全班同学都知道了,自己是个小心眼的人了。

以后到教室的时候,听到同学们在笑,方敏就认为是在笑自己;她坐在教室的前面,她担心别人在背后说她的坏话;坐在教室的后面,她又认为前面的人回头就是看她,然后再讲她的坏话。为此,方敏整天坐立不安,觉也睡不踏实,怕睡着后别人讲她的坏话。不久,方敏患上了失眠性神经衰弱,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她居然还在想:别人这下更会笑我学习成绩下降了。

由此可见,猜疑的后果是多么严重。猜疑是孩子心底滋生的“暗鬼”,是人与人之间的“离心机”,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

从心理学上讲,孩子爱猜疑是对周围世界不信任度较高的一种心理表现,体现在孩子对周围事物显得极为敏感,并且易从消极方面去思维。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现象,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妨碍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和谐。因此,父母要及时帮助孩子纠正猜疑的性格与习惯,让孩子重返人生的正常轨道。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猜疑之事都是属于“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状态。由于缺乏自信,猜疑者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又特别担心别人的评价,总是怀疑别人在做有损自己名誉或做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来。因此,父母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以乐观的态度看待现实,才不会遇事总往坏处想,以理智的方式对待别人的议论,不会成天担心别人如何议论自己。

赵凯是一个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孩子,他的成绩好,体育也棒,品德也不错,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是班里的焦点人物。

有一次,赵凯听班里很多同学说男女谈朋友的事情,他感觉好像都是在影射自己。因为成绩好,班里的女生基本上都找他问问题,但其实他根本没有谈朋友。

赵凯听到风言风语当时有些恼火,他想上前与别人理论,但想到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歪,没有必要去澄清那些流言,万一不是说自己,反而惹火上身。于是,赵凯选择了不予理会,他放下了猜疑,理顺了情绪,像平常一样高高兴兴地上下学,同班里的任何同学依然像往常一样交往,包括那些可能在背后说自己坏话的同学。

一段时间之后,班里的风言风语消失了。赵凯以大度、宽容和十足的自信,使自己没有被流言所伤害。

教孩子学会情感交流

周末的一个上午,李烨上街看见了自己的好朋友吴斌,就高兴地上前跟他打招呼,没想到吴斌没有吭声就离开了。李烨心里十分难受,他不知道朋友怎么了,内向的他就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得罪了吴斌。

李烨考虑了很长时间,找出了很多自己感觉对不住吴斌的地方,但又觉得理由都不充分,他想,如果吴斌当时为那些事情生气,也不会到现在才想起不理自己。李烨与吴斌的关系很好,他不想失去这个朋友。在父母的鼓励下,李烨决定去问问吴斌。

第二天到了学校,李烨直接去找吴斌,问他昨天是怎么回事,这时候吴斌才向李烨赔了不是,说因为父母昨天吵架了,自己心情很不好,就跑到了街上,所以当时才没理李烨。李烨此时才知道,之前的猜想都是自己多疑。这次事件给李烨一个很好的教训,他知道以后有了什么疑惑应该及时找当事人问清楚弄明白,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独自胡乱猜疑,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会把事情弄得越来越糟。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之间、孩子与成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会和隔阂。误会和隔阂是猜疑的温床,消除它的方法是:积极做好情感交流工作。家长平时要注意让孩子多与自己和他人接触交往,通过谈话、共同游戏等活动帮助孩子与周围的人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信任情感。

不要让虚荣心阻挡孩子成长的脚步

虚荣心是人类一种普通的心理状态,它深藏在人的心灵深处,是一种肮脏的污垢,是一个需要摘除的毒瘤。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

受虚荣驱使的人,只追求表面上的荣耀,不顾实际条件去求得虚假的荣誉。有人说虚荣心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死要面子、打肿脸充胖子,这就是对虚荣心的生动描述。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贪图虚荣而自食恶果的人有很多。

男孩和女孩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

有一天,男孩女孩牵着手去逛街。当经过一家首饰店门口时,女孩一眼看见了摆在玻璃柜中里的那条心形的金项链。女孩心想:我的脖子这么白,配上这条项链一定好看。男孩看见了女孩眼中的那依依不舍的目光,他摸摸自己的钱包,脸红了,拉着女孩走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