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
5029800000025

第25章 不吼不叫,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1)

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需要家长耐心地引导和培养。只有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所以,家长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通过逐步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适当的进行引导,才能够大大提高孩子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让孩子学会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从兴趣出发,激发孩子的好学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根本观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孩子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一旦孩子对某事物产生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进一步促使孩子主动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个旅美华人,对孩子的作业大加感慨。

他的儿子刚上小学六年级,但是有一次,当这往父亲查看孩子的作业时,却发现老师给儿子留了这样一份作业:

“你认为谁应该对二次大战负有责任?”

“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

“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结束战争?”

“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这位父亲感到惊奇:“这哪是给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但是,这位父亲并没有对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静下心来思考美国老师布置这项作业的道理。最后,他发现,美国老师正是在这一连串提问之中,引导孩子把视野拓宽,让孩子学习从高处思考和把握重大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这些提问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实际上,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答案需要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

当这位父亲看着12岁的儿子为了完成这项伟大的作业而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时,感到非常欣慰,因为他根本不用担心孩子做作业时会磨蹭,注意力会不集中,也不用为孩子的学习操心受累。因此,这位父亲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孩子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主动、快乐地学习,孩子才能有自己的思考,才会不用父母提醒也能专心于自己的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是十分疲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而是去想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如果让孩子去学他感兴趣的知识,学习的时间也许很长,但他丝毫不觉得苦,反倒像是在游戏。

着名行为学家伯特·杜邦博士说:“兴趣是打开潜能的钥匙。”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和一个有能力创造成就的人。兴趣能为孩子打开能力之门,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孩子的兴趣,让兴趣引领出孩子无限的潜能。

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

李明是个小学4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弹琴,而且在音乐方面也很有天赋,小小年纪就可以作简单的曲子,这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是父亲却坚决不允许李明学琴,非让他学画画不可。当音乐老师开导李明父亲,李明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好好培养会有所成,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李明父亲满不在乎地说:“什么兴趣、爱好?孩子懂什么,大人叫他学什么就学什么!只好刻苦训练,做什么都可以出成绩。”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然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很多家长并不将此当回事,认为孩子的生活道路应该由家长来安排。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对的,如果孩子不以兴趣为出发点,那他对什么事物都反应平淡,很难有所成就,而如果违背孩子的意愿,那更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即使孩子的这种兴趣爱好可能与父母的期望有差距,但只要是正当的嗜好,就应该尊重孩子。因为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他的创造力和潜力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的专注、认真、持之以恒的习惯和意志品质也可以得到锻炼,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给孩子的兴趣以引导和鼓励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并不是由于他们生来具有很高的天赋,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踩掉,并且得到了保护和顺利发展。”所以,家长在发现孩子的兴趣后,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以引导帮助和鼓励。

一位爸爸,当他发现孩子在洁白的墙上随意画画时,并没有训斥孩子。反而,面对孩子画的太阳、树木和河流时,对她大加赞赏。之后又耐心地对她说,如果画在墙上的话,只能画一次,但是如果画在纸上的话,她就可以想画多少就画多少。为了激励孩子的兴趣,这位爸爸还特意做了一个张贴栏,只要她画好一张就往上面张贴一张。结果使这个孩子的兴趣大增。

研究表明,孩子的天赋能否得到发展,决定性因素在于父母能否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帮助,作为孩子的指导者,父母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功能,一旦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他就有很大的信心坚持下去,如果不鼓励孩子,甚至批评孩子,那么就会如昙花一现迅速枯萎。

鼓励孩子的兴趣,意味着父母要花费时间、金钱,但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听取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困惑,多给孩子创造尝试和实践的机会。

让孩子自由选择兴趣爱好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家长盲目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也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有的孩子就在家长的逼迫下心灵上埋下了“厌学”的种子,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目的,恰恰适得其反。

有一对夫妇观看了一场由丹麦12岁的音乐“神童”演奏的钢琴音乐会,除了羡慕不已,他们还下了决心,也要将儿子培养成为一名钢琴“神童”。

他们省吃俭用两年多,终于攒下一笔钱,为儿子抬回了一架钢琴。他们的儿子一生下来就对音乐不感兴趣,乐感也非常差,但是父母逼着他必须培养弹琴的兴趣。

妈妈每周两次陪着儿子到钢琴教师家去学两个小时。为了对儿子练钢琴能起到监督作用,只有一点点简谱底子的父亲还去“加强班”进修了两个月的五线谱。

然而,纵使父母费尽了心机,但一看到钢琴就头大的儿子练琴如上油锅。为了让儿子坐到钢琴凳上,用他妈妈的话说,“不打一顿,也得数落10分钟。”即使是这样,儿子对钢琴仍然没有丝毫的感情。他天天都在梦想和小伙伴们去绿茵场上痛痛快快地踢上一整天的足球。

因此,对父母整日强迫着他学钢琴、练钢琴,儿子的逆反情绪越来越烈。终于有一天,这种逆反的情绪像一座“小火山”一样爆发了——他从厨房里拿出一把雪亮的菜刀,“咣咣咣”将那架钢琴劈了个“伤痕累累”!

这则失败的家教案例警示天下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压抑孩子真正的兴趣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其实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方向,勇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否则,非但不能为孩子创造健康的成长空间,反倒会让孩子遭到亲情的“摧残”。

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最好途径。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阅读是人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孩子认识社会和自然界的重要方式!

“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孩子的良师益友”,读书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不仅使人知识广博,更重要的是它能陶冶人的品德,使人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其父母文化底蕴深厚,在父母的早期教育下,他很早就开始读书。十四岁时已把家中的很多藏书都读过了,以后又各处借书读,青年时期就已成为当地知名人物。后来随父亲工作调动到福建、江苏、四川和京城等地,有机会又读了很多书,学识更加充实。二十四岁时他步入仕途,任东海(江苏)宁国(安徽)宛丘(河南)等县县令,政务之外仍勤奋读书不辍,三十三岁考中进士,三年后被聘为皇家昭文馆编校。这让他有机会读了更多的皇室藏书,学识更加渊博。他对文学、史学、军事、农事、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数学、生物、水利、医药、书法、音乐……都有很深造诣,是当时深受人们尊敬的学者。他一生着述有几十种,最着名的是《梦溪笔谈》,被誉为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优秀而伟大的科学家。

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80%的知识是通过阅读获取的,所以,培养孩子从小爱阅读的习惯很重要。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

引导孩子爱读书是每个父母的责任,孩子一旦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燃起求知的智慧之火,这样,你就为孩子的成功铺设了一条道路。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很注意培养他的阅读能力。

母亲经常教巴金背诵古代诗词。“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母亲把这样文字优美、意境深刻的诗词,像念儿歌一样念给儿子听。小巴金也像学儿歌似的跟着母亲读,尽管还不明白这些诗词的意思,但他却十分用心地学。

母亲似乎有永远也教不完的东西,她常常用一些白纸订成好几本小册子,每天从诗集中抄写一首诗词写在小册子上,然后发给巴金和其他儿女。那一行行隽秀的文字,整齐地排列在小册子上面,让孩子们有了舒服的感觉。每天晚上,母亲都要把孩子们叫到身边,让他们站着排成一排,手里捧着小册子。在昏暗的灯光下,母亲用温柔的声音给他们读着这些词句。母亲先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教,然后,再把一整句诗词连起来教,并为孩子们讲解其中的含义。等他们全读懂后,母亲就拿出印泥让孩子们在学过的那首诗词上做标记。第二天晚上,母亲又会把孩子们召集到一起,温习前一天学过的诗词,然后再开始教新的诗词。这就是巴金最早接触文学,他至今还记得那白纸上一个个娟秀的小字。

母亲的教育方法毫不死板,而且和颜悦色,很少发脾气。这使巴金从来没有感觉到学习的压力和苦楚,而是非常轻松愉快地和母亲共同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之中,从此以读书为乐,他说:“我们从没有一个时候觉得读书是件苦的事情。”

母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巴金,使得巴金从小就接受了文化的熏陶。也许正是童年时代的这种美好的读书经历,让巴金喜欢上了读书,渐渐走上了文学之路,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

阅读,是一种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人父母者,要从小重视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而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孩子由于受年龄,知识和生活环境所限,不论在阅读习惯,方法和材料等方面都会遇上很多困难。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就成为孩子阅读的启蒙者。因此,父母要担负起阅读教育的职能,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

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做任何事情,你都会主动去做。没有兴趣,想做好一件事情是很难的。培养孩子读书也是这样,只有培养了孩子的读书兴趣,孩子才能主动去读书,从丰富的书籍中去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歌德,在他幼年时,母亲就常常给他讲故事。每天讲到“且听下回分解”的地方就停住,以后的故事情节让歌德去想像。幼年的歌德为此做了各种猜想,有时还同他奶奶商量,等待着第二天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二天,母亲在讲故事前,先让孩子说他是怎么想的,然后自己讲。当歌德猜中的时候,他就高兴得叫起来。歌德的记忆力和想像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当然,歌德的读书兴趣因此也被调动起来了,这为他后来创作剧本和小说带来了很大的益处。

引导孩子阅读经典文化名著

经典文化都是世界历代文人和学者的绝世之作,经过几千年的大浪淘沙留下来了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果我们的孩子经常阅读这些经典文化,让孩子们的心灵与大师们交流、碰撞,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字里所蕴藏着的瑰宝,他们本身的素质从小就是高起点、高标准的迈开了人生的第一步。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读一点经典名著。

以下是教育部重新修订的教育大纲中开列了20部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论语通译》、《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哈姆雷特》、《堂吉诃德》、《哥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匹克威克外传》、《老人与海》、《读美书简》。

为孩子创设和谐的阅读环境

读书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如此才能保证孩子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地读书。所以父母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有趣、轻松、自在的阅读环境。正所谓书香门第多才子,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家庭读书的氛围好。如果父母本身都有阅读习惯,言传身教,自然能给孩子良好的影响。

美国第54届总统布什很喜欢读书,他小的时候,母亲便常在睡前读书给他听。

为了鼓励布什读书,母亲还在家里摆放了许多图书,目的就是让书籍可以触手可及,当孩子想看书的时候随时都能拿到手。这些图书的种类很多,大都是母亲为小布什买来的,也有跟别的家庭交换各自己经读熟了的书。每逢节日或小布什生日的时候,母亲都不忘记送给他最好的礼物——书。

不仅如此,母亲还动员全家都来参加读书,组织“家庭朗读”活动。不同的人讲故事会使孩子有新鲜感,所以母亲动员小布什的父亲、爷爷、奶奶等人要读故事给他听,这样互动的交流让小布什受益匪浅。

教孩子学会自学,提升他的学习力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自我学习的能力,是指不依赖教师、家长,通过独立学习、钻研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孩子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获得广泛的知识,才能学得更灵活、更扎实。

自学是最有效的学方式,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不具备自学意识,懒于自学,再加上父母也习惯于什么都教给孩子,孩子一有什么难题,就请父母教。长此以往,孩子不习惯于自己去寻找答案,导致孩子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惰性越来越顽固,越来越依赖父母和老师,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张芳是个初中一年纪的学生,她是个典型的乖乖女,一切都顺从妈妈的指令,妈妈让她做什么她就去做什么。生活上如此,学习上更是如此。在家里,她严格按照妈妈给她制订的时间表来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