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
5029800000018

第18章 不吼不叫,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3)

在人们的交往中,自己待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就像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笑;你皱眉,镜子里的人也皱眉;人对着镜子大喊大叫,镜子里的人也冲你大喊大叫。所以,我们要获取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只有做到尊重他人,自己才会受到他人的好评和尊重。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是绝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

一个颇有名望的美国富商在路边散步时,遇到一个衣衫褴褛、形同瘦骨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有着同样苦难经历的富商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没走多远,富商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书,希望年轻人不要介意。最后,富商郑重其事地告诉年轻人说:“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

富商为什么又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因为富商明白,这个年轻人更需要自尊,而不是施舍。

两年之后,富商应邀参加一个商贾云集的慈善募捐会议时,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书商迎了上来,紧握着他的手不无感激地说:“先生,您可能早忘记我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我一直认为,我这一生只有摆摊乞讨的命运,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

富商万万也没有想到,两年前一句普通的话竟能使一个自卑的人树立了自尊心,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个自以为一无是处的人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终于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不难想象,这位富商当初即使给年轻人很多钱,没有那一句尊重鼓励的话,年轻人也断不会出现人生的剧变,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没有尊重的交往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平等,相互认可,体验对方的心情,让对方乐于接受。

迈克就曾因不尊重他人,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迈克是一家小服装公司的老板,其公司产品大都通过一家外贸公司销往国外。迈克的公司与这家外贸公司长期合作,保持着很好的业务往来。外贸公司的胖子经理就如同迈克的财神爷一样受到迈克的欢迎。

在一次谈判中,迈克极力劝说外贸公司和他们扩大贸易范围,但胖子经理就是不答应。迈克费尽了口舌,依然一无所获。此时,迈克恼羞成怒,胖子经理刚走,他就对手下人说:“你看那胖子,往公司大门口一站,蚊子就只有侧着身子才能过来。”恰巧这时胖子经理回来取忘了拿的手机,正好听到了迈克的嘲讽。

胖子经理望了望迈克,拿起东西就走了,迈克甚是尴尬。之后他多次想方设法赔礼道歉,但胖子经理始终未置可否。这样,他们两家公司也就逐渐减少了合作,直至分道扬镳。迈克为此损失甚多。

任何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如果你不能满足他人的这种最基本、最简单的需要,那么他人肯定不愿意与你相处。一句古语说得好:“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只有尊敬别人才能换来别人对你的尊敬,只有互相尊敬才能互相受益。

有位妈妈是高级工程师,她经常在小区里碰到-位收废品的外地人,每次她都微笑着眼这位外地人打招呼。外地人有些受宠若惊,因为小区里住的都是这个城市的精英人群,很多人对他视而不见,而这位女士是唯——个主动跟他打招呼的人。孩子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其他人都不理这位收废品的叔叔呢?”妈妈说:“因为有些人认为自己的身份比他高贵。”孩子接着问:“那妈妈认为自己的身份不比叔叔高贵吗?”妈妈说:“是的,我们都是平等的。这位叔叔收废品是在工作,妈妈做工程师也是在工作,我们都是工作者,所以我们是平等的。”妈妈接着说:“如果我们的条件比别人好,那么我们要尊重别人,不能瞧不起他们;如果我们的条件比别人差,那么我们要尊重自己,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你明白吗?”孩子点点头。

尊重是人的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尊重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尊和尊重别人。“人不如己,尊重别人;己不如人,尊重自己。”无论身处何位,尊重别人与自我尊重一样重要。所以,与人交往,不论对方的地位高低、身份如何、相貌怎样,都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使人感到他在你的心目中是受欢迎的,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进而产生愉悦。

尊重别人这种品德,并不是天生获得的,它是良好的教育的结果。生活中,不少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可能是没有学会尊重,也可能没有体验过被尊重,这是家庭教育的缺陷,所以,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只要认真培养,你的孩子也一定能学会尊重别人。

父母要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要从关心孩子入手,只有受到尊重、关心、爱护的孩子才能尊重、关心、爱护周围的人。父母在与孩子交往中,要把孩子当人看,尊重他,不能任意摆布或训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孩子,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位置上,遇到问题换个角度去想想,寻求与孩子心理上的沟通。当孩子从父母的尊重、爱护中找到自信、自身价值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学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为孩子树立榜样

英国着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父母本身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要。生活中,父母与他人交往中的行为、态度和方法,或多或少会渗透到孩子的言行中去。父母身体力行地尊重别人,替别人设想,孩子看在眼里,自然会学习。例如在家庭中,父母对自己的长辈是否尊重,是否孝敬;对长辈是否使用尊称;与人谈话时,是否放下手中的活,微笑地注视着对方,认真聆听对方说话而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是否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或给人起绰号等等,如果父母时时注意,处处作表率,这种无声的教育就会影响孩子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曾经有一个男孩,满口脏话,经常欺负女生,甚至对女老师也不恭,他的母亲也多次来校向老师哭诉,这孩子如何对她无礼。虽经老师教育,但收效甚微。看他的样子,瘦瘦弱弱,并不是那种天生一副野蛮相的孩子。原因究竟在哪里?直到有一天老师去家访才恍然明白。那天开门迎接老师的是他的父亲,老师便随口问了声孩子的母亲在哪里,他的父亲则轻蔑地说:还瘫在床上呢,死猪婆!父亲如此当着孩子的而且不顾有外人在场侮辱自己的妻子,怎么可能在孩子心中树起母亲崇高神圣的形象呢?孩子又怎么能很好地去尊重他周围的女性呢?老师愤怒至极,当着孩子,批评了他的父亲,这位父亲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感到惭愧和后悔,向妻子道歉,后来学会了尊重妻子。这个孩子的毛病也慢慢改掉了。

引导孩子尊重他人

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少孩子喜欢叫别人的外号,见到别人陷入困境会加以嘲笑,看到别人倒霉会幸灾乐祸。孩子这样做,有时是因为想看热闹、好奇,有时是想开个玩笑,有时则只是盲目地跟着别的孩子做。他们并没有理解这样做是不尊重别人,没有意识到他们这样做会伤害别人的心灵。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要平静地与孩子谈谈,然后又针对性地指出孩子这样做的坏处,要让孩子设身处地体会到不受别人尊重时的感觉。父母要让孩子设身处地的体会到不受别人尊重时的感觉,要让孩子知道,有教养的孩子应该同情别人,帮助别人,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激发孩子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指真心诚意理解他人,设身处地体谅他人,对不幸者持关心、爱护态度的一种情感。心理学认为:同情别人的行为,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而且是人必备的一种最基本的素质。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娇生惯养的现象,孩子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养尊处优,因而往往缺乏应有的同情心。

有一个幼教专家到某家幼儿园进行心理测试,有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小妹妹发烧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穿吗?”结果孩子们半天都不回答。当老师点名时,第一个孩子说:“病了要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孩子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第三个孩子说:“给我弄脏了怎么办?”第四个孩子说:“怕弄丢了。”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给生病的小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