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百喻经故事全集
5029200000055

第55章 .尾为王剃须喻

原文:

昔者有王,有一亲信,于军阵中,殁命救王,使得安全。王大欢喜,与其所愿。即便问言:“汝何所求,恣汝所欲。”

臣便答言:“王剃须时,愿听我剃。”

王言:“此事若适汝意,听汝所愿。”

如此愚人,世人所笑。半国之治,大臣辅相,悉皆可得,乃求贱业。

愚人亦尔。诸佛于无量劫难行苦行,自致成佛。若得遇佛,及值遗法,人身难得,譬如盲龟值浮木孔。此二难值,今已遭遇。然其意劣,奉持少戒,便以为足,不求涅槊胜妙法也。无心进求,自行邪事,便以为足。

译文: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个亲信的侍者,有一次,国王率领军队和敌国交战,国王自己陷入敌阵,很是危急,这个侍者不顾自己的性命,奋勇去救,保卫了国王的安全,因而国王非常欢喜他。当时国王就对侍者说:“你要什么,我件件都可答应。”

可是这个人却说:“我不要什么,但愿给国王剃剃胡须。”

国王微笑着说:“你既然欢喜这样做,我就答应你,满足你的愿望吧!”

后来这事给人家听到了,都笑这人太愚笨,侍者如果要求国王划分半个国家给他治理,或者给他的一些学习的机会,国王也一定会答应的。但是这个人却不要这些,只愿意当这个剃胡须的小差儿,真是太愚笨了。

没有智慧的人也是这样。诸佛从无量劫难以来,修行苦行,自我修成佛果。如果能亲自遇到佛,并且能亲自听到佛演说的遗法,我们的这个身体是很难得到的,就好像一个瞎眼的乌龟,在大海中游荡,能碰到一个木头,并且能钻到这块木头上的孔穴里休息一样。这两件难以遇到的事,现在都已经亲身遭遇,但由于个人本身的意志品性太差,以为供奉修持少数的戒律就可以了,不追求涅磐的妙法,没有积极进取涅磐的精神,自己做了很多不正确的事,自我还感到十分地满足。

智慧锦囊:

这则故事比喻:一个人做事应心志高远,当机会来临时,要善于把握。要知道有时有点野心也不是坏事,它可以激励我们为自己创造一个有卓越讲经堂,唐三藏曾经在此讲经,屋顶成就的人生。已经塌了。

以喻引事:

法国19世纪伟大的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的童年是痛苦的。小学6年是在一所监狱般的教会学校度过的,环境闭塞,制度古板;中学时,在一次有35个学生参加的考试中,他名列第32位,是老师眼里极其平常的一个学生。孤独中,他将自己放逐到书本里,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阅读,产生了许多异于常人的思想。小小年纪,他就写出了关于人类意志的论文,结果却被老师一撕了之。

涉足社会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更深刻的变化。从大学开始,他先后在诉讼代理人和公证人事务所当见习生。一天,他向家人宣布:“我不学法律了,我要做个作家!”于是,母亲给他租了一间狭小而黑暗的阁楼,摆了几样简陋的用具,只给他提供少而有限的费用,希望借这种艰苦的生活打消他的“疯狂野心”。虽然他不得不对每个钱的用途都做出周密的安排――即使这样还是常常挨饿,但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因为他终于能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了。

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娱乐,他不眠不休地进行创作,完成了一部悲剧《克伦威尔》。他把这部处女作拿到一个戏剧界权威哪儿,得到的评价是:“你将来做什么都可以,乏沉重的,但“野心勃勃”的巴尔扎克只是耸耸肩而已。他回到阁楼里,更加狂热地写着,每天写60年之中用不同的笔名完成了31部作品。结果,他仍然没有成名,没能改变现状,出版商总是通知他版税将来再付,他也只好答应将来再还清自己的债务。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他做过出版商、印刷商,也办过报纸,但都失败了,债务反而增加了。这是又一种打击,但他还是没有灰心,仍是耸耸肩而已。他确信,是他的厄运和合伙人的欺诈行为使他栽了跟头,他本人没有错。那么干吗为这些事操心呢?那个狂妄的梦想已足以使他快乐之至。30岁以前就负了10万法郎的债吗?啊哈,来日方长。肚子里没有食物怎么办?很简单,拿起一根粉笔,在桌上画一个圆圈当作盘子,再在盘子上写下最喜欢吃的菜名。他就这样空嚼着幻想出来的山珍海味,眼中泛起幸福的泪花,肚子和钱包空空的,心里却装满梦想。

在30岁出头的时候,这个野心家已经设想出一个庞大的计划:以人间喜剧的形式创作一组小说,绘制出一幅人类的抱负、欲望、斗争、爱情、仇恨、阿谀与恐惧等的全景图。他说:“拿破仑是佩着剑的士兵,我是拿着笔的文人……然而我将在他失败的地方得到成功,因为我将征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