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百喻经故事全集
5029200000004

第4章 .以梨打破头喻

原文:

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

傍人见已,而语之言:“何不避去?乃往受打,致使头破。”

愚人答言:“如彼人者,傲慢恃力,痴无智慧。见我头上无有发毛,谓为是石,以梨打我,头破乃尔!”

傍人语言:“汝自愚痴,云何名彼以为痴也?汝若不痴,为他所打,乃至头破,不知逃避。”

比丘亦尔,不能具修信戒闻慧,但整威仪,以招利养,如彼愚人,被他打头,不知避去,乃至头破,反谓他痴。此比丘者亦复如是。

译文:

从前有一个呆子,是一个秃头。一天,有一个人用梨打他的头,接连打了二三下便把他的头皮都打破。可是这个呆子只是默默地忍受着,也不抵抗,也不避开。

旁边的人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是不忍,就对呆子说:“你为什么不躲闪一下却只是站在这里被打到头破血流。”

呆子回答说:“像他这样一个傲慢自负,只依仗蛮力的人,愚蠢之极。他看到我的头上没有头发便认为是块石头,才用梨把我打得头破血流。”

旁边的人对他说:“你自己愚蠢痴傻而不自知,却还认为别人呆笨。你如果不傻,当他打你时,你为什么直至头破也不知道躲避呢?”

那些修行的人也是这样,他们不能真实领会守戒、习定、学慧的佛教精髓,只是外表威仪,以获得人家的称赞,结果自己受苦。这就好像那个呆子被人打而不知道逃避一样,直到被打的头破血流了还认为别人愚痴。这些修行的人也是如此啊。

智慧锦囊:

唐代高僧寒山曾经问拾得和尚:“今有人侮我,冷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和尚说:“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之,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

在中国人眼中,忍耐是―种美德,是一种成熟的涵养,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同时,忍耐也是人类适应自然选择和社会竞争的一种方式。这是因为生活中,如果只做我们所高兴而喜欢的事,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要全神贯注地去做一些不快的、讨厌的、为我们的内心所反对而又不得不去做的事,却是需要勇气、需要耐性的。所以,忍耐是为了获得,而获得之前必须学会忍耐。忍耐也是一种追求的策略,一个人善于忍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历览古今中外,大凡胸怀大志,目光高远的仁人志士,无不大度为怀,置区区小利而不顾,且拥有一种忍耐的优良品质,相反,鼠肚鸡肠,竞小争微,片言只语也耿耿于怀的人,是不可能有出息而成就大事业的。

但是忍又一种智慧,人生并不是凡事都需要你一味地忍耐,那样会显得毫无生趣可言。在原则面前,在大是大非面前,当然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否则,你就不是善忍而是懦弱、无能、呆笨,如同故事中的那个被梨打破头的呆子一样,要知道,忍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当忍则忍”。

另外,此则故事还讲出一个修行之人应该勤修戒定,善增智慧,降伏习气,远离名利,慎勿于道违远的道理。

以喻引事:

曾经辅佐过汉高祖的韩信,从小家里穷得几乎揭不开锅,只能靠他钓鱼卖钱度日。因此,淮阴城里谁也瞧不起他,有些屠户的恶少们还欺侮他。有一天,他走到街上,遇到一群恶少,其中一个拦住他说:“韩信!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你骨子里却胆小得很,如果你不怕死,拿剑刺我啊。”恶少拍着自己的胸膛又接着说:“如果怕死不敢,就得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说完,那恶少就站在大街中间,撑开两只脚,来个骑马蹲。韩信端详了那小子一会儿,就不声不响地趴下,从他的裤裆底下钻了过去,围观的人全部哈哈大笑。

从此,人们给韩信取了一个外号,叫“胯夫”(意思从裤裆底下钻过去的人)。十年后,韩信辅佐刘邦击败项羽,被封为楚王,都城设在下邳。韩信来到下邳,叫人找到那个当年让他从胯下爬过的少年,指着他对部下说:“这是一个壮士,他侮辱我的时候,我不是不能杀他,而是杀之无名,所以才忍耐至今。”还给了他一个中尉的官。大家听说之后,都佩服韩信胸怀宽广,眼光远大,为了将来实现自己的抱负,能够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