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是熬出来的
5028400000025

第25章 努力才能熬出头(2)

四、咬住一个目标,绝不放弃

只有在确定了核心目标之后,不断地朝着这个既定的奋斗方向努力,事情才有成功的可能。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幻想,喜欢憧憬,喜欢描绘。但这一切如果仅仅停留在心动的层次上,那结果会告诉你:没有希望了,到头来仍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只有锁定你的目标,并付诸行动,方能逐渐实现一个个小目标、一个个具体的目标。

在非洲的马拉河,河谷两岸青草肥嫩,一群群羚羊在那儿美美地觅食。一只非洲豹隐藏在远远的草丛中,竖起耳朵四面旋转。它觉察到了羚羊群的存在,然后悄悄地、轻轻地、慢慢地接近羚羊群。越来越近了,突然羚羊有所察觉,开始四散逃跑。非洲豹像百米运动员那样,瞬时爆发,像箭一般冲向羚羊群。它的眼睛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一直向它逼去。羚羊跑得飞快,但非洲豹更快。在追与逃的过程中,非洲豹超过了一只又一只站在旁边观望的羚羊,但它没有掉头改追这些更近的猎物,一个劲儿地朝着那只未成年的羚羊疯狂地追着。那只羚羊已经跑累了,非洲豹也累了,在累与累的较量中比最后的速度和坚持力。终于,非洲豹的前爪搭上了羚羊的屁股,羚羊被扑倒了,豹牙直朝羚羊的脖颈咬了下去。

可以说,一切肉食动物都知道在出击之前要隐藏自己,而在选择追击目标时,总是选择那些未成年的,或老弱的,或落了单的猎物。在追击过程中,它为什么不改追其他更近的羚羊呢?因为它已经很累了,而别的羚羊还不累呢。其他羚羊一旦起跑,也有百米冲刺的爆发力,一瞬间就会把已经跑了百米的豹子甩在后边,拉开距离。如果丢下那只跑累了的羚羊改追一头不累的羚羊,这是以自己之累去追他者之不累,最后一定是一只也追不上。

如果我们想成为一个令众人叹服的领袖,成为一个才识过人、卓越优秀的成功者,那么就要大胆地举起剪刀,把所有微不足道的、平凡无奇的、毫无把握的愿望全部“剪掉”,即便是那些看似已有可能实现的愿望,也要服从于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必须忍痛“剪掉”。

世界上无数的失败者之所以没有成功,主要不是因为他们才干不够,而是因为他们不能集中精力、不能全力以赴地去做适当的工作,他们将自己的大好精力消耗在无数琐事之中,而他们自己竟然还从未觉悟到这一问题。如果他们把心中的杂念一一除掉,使生命力中的所有养料都集中到一个方面,那么他们将来一定会惊讶——自己的事业竟然能够结出那么美丽丰硕的果实!拥有一种专门的技能要比有十种心思来得有价值。有专门技能的人随时随地都在这方面下苦功求进步,时时刻刻都在设法弥补自己这方面的缺陷和弱点,总是尽力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而有十种心思的人则可能会忙不过来,因为他要顾及这一点又要顾及那一点,由于精力和心思分散,事事只能做到“尚可”,当然不可能取得突出的成绩。

那些富有经验的园丁往往习惯把树木上许多能开花结果的枝条剪去,一般人往往觉得很可惜。但是,园丁们知道,为了使树木能更快地茁壮成长,为了让以后的果实结得更饱满,就必须忍痛将这些旁枝剪去。

那些有经验的花匠也习惯把许多快要绽开的花蕾剪去,尽管这些花蕾同样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但花匠们知道,剪去大部分花蕾后,可以使所有的养分都集中在剩余的少数花蕾上。等到这少数花蕾绽开时,就可以成为罕见、珍贵、硕大无比的奇葩。

做人就像培植花木一样,应该“剪掉”不适合自己干的事情,留下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我们与其把精力消耗在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还不如看准一项适合自己的技能,集中所有精力,埋头苦干,全力以赴,这样才能取得杰出的成绩。

对大部分人来说,如果一踏入社会就能善用自己的精力,不让它消耗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就有成功的希望。但是,很多人却喜欢东学一点、西学一下,尽管忙碌了一生却往往没有培养自己的专长,到头来什么事情也没做成,更谈不上有什么强项。

明智的人懂得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唯有如此方能将精力更多地聚集在一点上;明智的人也善于依靠不屈不挠的意志、百折不回的决心以及持之以恒的忍耐力,努力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获得胜利。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最忌讳的就是朝三暮四。

“把所有的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并照管好那个篮子。”在实现人生的目标中也应当如此。既然选择了一个目标,就不要让这个目标轻易地失去。

一场雪后,一位父亲指着远方的一棵树对儿子说:“我们一起向着那棵树的位置走,看谁的脚印走得更直。”儿子心想:这很简单,只要脚跟并脚尖一步步走,我赢定了。结果出来了,父亲的脚印是笔直的一串,像是用机器压制出来的一样整整齐齐,而儿子的脚印却歪歪扭扭不成样子。儿子问父亲原因,父亲平静地回答:“我在走的时候并没看脚下,而锁定了那棵树的位置,眼睛一直盯着那棵树,这样就很容易地走成了一条直线。”

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它可以使你有奋斗的方向,让你有人生的目标。它使你总往高处爬,使你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迷失方向,任何时间抬起头,看见山尖,就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有人问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秘诀,他回答道:“选定一件事就咬住不放。世界上成功的人,不是那些脑筋好的人,而是对一个目标咬住不放的人,我想我们应该只做软件。”比尔·盖茨的话中谈到了两件事,其一是选定一个目标,其二是咬住不放。用放大镜在阳光下聚焦,并把焦点固定在纸的一点上,很快就能将纸点燃;如果不停地移动焦点,那你永远也别想看到火焰。只有将目标准确定位,才能集中精力,实现理想。

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因为真正能够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成功在于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任何成绩的取得、事业的成功,都源于人们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探索追求;浅尝辄止,一曝十寒,朝三暮四,心猿意马,只能望着成功的彼岸慨叹,只能两手空空毫无收获。胜利者的生存方式就在于,能够坚持把一件事做下去,积跬步以成千里,汇小流以成江河。

爱迪生说过,全世界的失败,有百分之七十五只要继续下去,原本都可成功;成功最大的阻碍就是放弃。如果目标总是游移不定,那你将一无所获。一个成功的猎人一天可能会打下100只鹌鹑,但他每次肯定只是瞄准一只,而不是向一群鹌鹑开枪。所以,时间越紧,目标应当越集中、越具体、越专一,三心二意永远成不了气候。目前许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虽然踌躇满志,也算勤奋努力,但稍遇挫折就主动放弃,结果只能是失败。

所以,不论就业或创业,在选定一个目标之后,万万不可受到点挫折就止步不前,甚至干脆放弃,必须愈挫愈勇,咬住不放,才有可能成功。

五、时时“充电”,让自己更“充实”

成功的人有千千万,但成功的道路却只有一条——“充电”。如果一个人停止了学习,那么他很快就会“没电”,就会被社会所抛弃。养成坚持学习的习惯,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如今的电子信息时代,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革命,它把人类的文明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境界。随着高科技和现代交通运输的高度发展,再加上空前的人员、物质的大流动,使得世界各民族精神财富的生产、传播、交流、影响的形式、速度、质量、数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当代,电话、电视、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某种信息迅速地传遍全球。正是这种革命性的变化,使得文化开放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随着文化、特别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据统计,在18世纪,知识更新的周期为80~90年;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知识更新的周期迅速地缩短为30年;到了近50年,更新的周期又缩短为15年;如今在某些领域,知识更新的周期已经缩短为5~10年了。面对信息网络全球化这种咄咄逼人、飞速发展的形势,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必须加强紧迫感与危机感,因时顺势,大力开展文化交流,及时引进先进的文化,紧紧跟上人类文化发展的步伐。

吉格先生在纽约市卡耐基学院当讲师时,曾经遇到了一位六十多岁的杰出推销员叫爱德。爱德做的是广告生意,他的年薪有75000美元,这在当时是很大的数目。一天晚上,吉格先生下课后跟他闲聊,诚恳地问他:“为什么你要参加三位讲师合上的班级,而三位讲师的薪水加起来还没有你的多?”爱德笑着回答说:“吉格,我告诉你一个小故事。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有一次,我父亲带我到我们的花园去了一趟。父亲可能是邻里中最好的园丁,他喜欢在花园里工作,并且以此为荣。我们从花园回来以后,父亲问我学到了什么?当时我唯一见到的事情就是父亲显然在花园中做了许多工作。这时,他有点不耐烦地说:‘孩子,我一直希望你能观察到,只要蔬菜是绿的,它们就能生长,一旦成熟,它们就开始枯萎。’”

彼得·杜拉克说得好:“知识必须经过不断地改良、挑战与增加,否则,它就会消失。”

我们会花钱去修饰我们的外貌,但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要花同样的代价去充实我们的头脑?我们应该定期地读书学习来满足精神的饥渴,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加油,这样,我们成功的机会才会更大。

一个人在饥饿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地靠吃饭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每天都要填饱自己的肚子,那我们又该怎样充实我们的心灵?大部分人都是在意外或偶然的情况下才会充实它。例如,在很方便或没有其他事可做的时候才会这样做。我们平时常常说没有时间,这是一个可笑的借口,如果我们每天有时间去填饱肚子,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花点时间来充实一下我们的头脑呢?

在许多场合,我们会遇到一些沮丧、消极、失败、忧郁、破产以及不快乐的人,这些人往往属于消极阶层,又都不愿意再充实他们的心灵。

他们都迫切需要知识、信息与灵感,但是,他们却一直拒绝参加研讨会、阅读好书或是听录音。我们倾听这些人的谈话很是有趣,也许我们该用“悲剧”这个词来形容。当我们提到成功的人,并谈到他们如何乐观与积极时,消极失败的人会说:“他们的积极与乐观一点也不值得奇怪,因为他们一年赚5万美元。如果我一年能赚5万美元,我也会积极的。”消极失败的人认为成功的人每年赚5万美元,所以他们会很积极。这显然是因果倒置。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每年赚5万美元,是因为他们有正确的心理与态度。

可惜的是,空虚的头脑和空虚的肚子不一样,要是空虚的头脑只要填满一些东西就能让主人满足的话,那该有多好。

为什么成功的人是积极的呢?反过来说,为什么积极的人是成功的呢?他们之所以积极,是因为他们定期地以“良好、有力、积极的精神思想”来充实自己的心灵。就像食物是身体的营养一样,他们也不忘每天补充精神食粮。

所以,任何人在今天都不敢说:我的知识已经够用了。在信息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确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决心。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走向成功。

六、贬低自我,永远成不了贵族

你有权利去做你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再低声下气,你没有欠谁的,也没有做对不起别人的事,你完全可以挺直了腰板说话,做事,做人!

读过一首诗,名字叫《不要贬低自己》,诗中是这样写的:你说人生是一场戏,我没有异议;可是我不同意,自己总是别人的配角;生活的主人公,永远属于自己。或许,你又要同我争辩,我不言语,轻轻地,写两句诗送给你,主角也罢,配角也罢,谁没有快乐,谁没有哭泣;一个人呵,不要太看高了别人,也不要太贬低了自己。

说得真好,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是这样,总喜欢把自己贬得很低,虽然出发点有可能是为了自嘲或表示谦虚,但如果对方每次见面听到的都是那种贬低自己的话,就会逐渐觉得和这种人见面真是没什么意思。更有甚者,还会产生这种想法:这人可能是真的没用。这一点即是心理学所谓的“累积暗示效果”所发生的作用。

比如,你总是显出一副狡黠的神色,就好像你捡了他人丢失的东西一样,那么,你将会被人们视做小人。如果一个天才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侏儒”,并且一直那么想,那么他就会真的成为一个“侏儒”。

有这样一位公司负责人,他身为董事长却总是蹑手蹑脚地走进董事会议室,就好像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就好像他完全不胜任董事长的职位。作为董事长的他竟然还感到奇怪:自己为什么只是董事会中一个无足轻重的人?自己为什么在董事会其他成员中威信这么低?自己为什么很少受人尊重?

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如果他给自己全身都贴满无能的标签;如果他像一个无足轻重的人那样立身、行事、处世;如果他给人的印象是他并不了解自己、相信自己,那他怎么能希望其他人好好地对待他呢?

很多人不是因为别人看不起而垂头丧气,而是因为自己总是爱贬低自己,所以才变得无精打采,毫无斗志。这些人夸大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和毛病。如果你认为自己满身缺点和毛病;如果你自认为是一个笨拙的人,总是面临不幸的人;如果你承认你绝不能取得其他人所能取得的成就,那么,你只会因为自我贬低而失败。

英国喜剧大师卓别林曾编导一部喜剧影片,内容是西方国家想要打通宇宙间的道路,决定买一只狗发射到其他星体上做实验。卓别林扮演的主人公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忙跑去要求说:“我愿意代替狗去实验。”“为什么?”别人问他。他说:“因为我比狗更便宜,同时我也比狗更穷呀。”

贬低自己的做法,不仅对自己毫无用处,反而还会弄巧成拙,使别人以为你真的是你自己所说的那样一个人。试想,别人与你来往或多或少是想到你明天会对他有用,可你却一再声明自己没用,其后果可想而知。

如果我们想达到杰出的境界,那我们就应该向上看,应该多想想我们好的、崇高的一面。只要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我们身上的潜力和高贵的一面,那么,我们将会对自己充满更大的信心,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有一个法国人,42岁了仍一事无成,他自己也认为自己简直倒霉透了:离婚、破产、失业……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存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他对自己非常不满,因此变得古怪、易怒,同时又十分脆弱。有一天,一个吉卜赛人在巴黎街头算命,他随意一试。

吉卜赛人看过他的手相之后,说:“你是一个伟人,您很了不起!”

“什么?”他大吃一惊,“我是个伟人,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吉卜赛人平静地说:“您知道您是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