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5027100000009

第9章 婚姻——不是坟墓而是新的开始

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港湾。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碎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周国平(当代哲学家、作家,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幸福婚姻是经营出来的

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

——歌德

现实生活中,很多夫妻在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婚后的生活中总感觉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尽人意?为什么感觉婚后的他或她对自己越来越冷淡?为什么夫妻间找不到渴望中的默契?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首先要认识到婚姻和其他事情一样,除了有一个美好的开始以外,还需要婚后的维护与经营。只有这样,你的婚姻生活才会幸福美满。在婚姻生活中,男和女是一个复句中的两个主语,无论谁在前谁在后,都要把后面的谓语和宾语组织好。偷懒和不负责任都会使婚姻出现问题。因此,作为一个人,要想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就应该保持婚姻的激情,就需要懂得如何经营婚姻。

当下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因为时代在改变,没人愿意过貌合神离的夫妻生活,更无法接受痛苦的婚姻关系。因此,好好维护、照顾与保养自己的婚姻显得十分必要。就好比一盆植物要勤浇水,多施肥,接受充足的阳光一样,婚姻也要时时给予所需的水、阳光与维他命。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话不是真理但有道理。丈夫要以事业为主,家庭为辅;妻子要以家庭为主,事业为辅。这才可能是婚姻幸福的前提条件。学会生活,善待自己。人们常说一句话:“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对你也哭,你对它笑,它对你也笑。”而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认为你犯的错误凭什么我先笑!如果俩人都这样想,生活便少了乐趣,多了怨恨。通常情况下,我们在无法改变别人的情况下就应先改变自己,无法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的心态才是上策。

从婚姻发展的角度来说,一对夫妻结婚以后,要度过各个阶段的婚姻生活,也要处理各个阶段面临的生活问题。比如刚结婚时要完成角色的转化,由儿女过渡到夫妻,中间是与原生家庭的分离;养育子女阶段会比较辛苦,角色再一次转变,同时还要兼顾事业及双方的情感需要;中年以后,养育子女的任务基本完成,夫妻间的生活变得更为重要;夫妻能否好好相处,能否有感情成为了主要的婚姻课题,不要认为已经结婚十多年,没有问题,其实它仍旧需要时时去照顾,否则中年以后的生活很难继续维持良好的婚姻关系,白头偕老就变得难以实现。总之,婚姻是要从头至尾一直经营的,就像一个人做生意,如果不好好经营就会面临倒闭甚至是破产。

小张是独生女,自小在父母宠爱下长大,结婚后,她将家里生活模式直接搬到小家里,如丢三落四,家务活从不插手。

那天,睡懒觉的小张急匆匆要出门,她习惯性地问;“我的外套放哪里了?”刚结婚时,丈夫还能宽容,可天长日久,怨气来了。他不耐烦地回答道:“你像个女人吗?什么都不操心,什么都不知道,就差要我喂饭了!”……夫妻裂痕由诸如此类的小事逐渐产生。最后,两人不得不走上离婚的道路。

一项研究指出,婚姻危机的基本因素是消极的情感、消极的行为模式,如批评、责备、唠叨,甚至是打骂等。夫妻关系是最亲密也是最复杂的人际关系,夫妻之间能否通畅地表达沟通,是婚姻顺利美满与否的重要特征之一。

有些夫妻以为,结婚了就是自己人,说话无所顾忌,不讲方法;还有些夫妻,角色位置没有不断地调整变化,总是一种训斥的口气使人不快,等等。长期的负面情感交流,损害彼此的感情,慢慢演变成婚姻问题。

作家洪烛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道:爱情跟塑料、皮革、丝绸一样,也会老化。老化的爱情,强度与韧度大大地削弱,变冷变硬,稍不留神就会开裂……爱情的呵护与保养,需要一点点理智,一点点技巧。只有掌握了波浪的规律,才能驾船航行。

其实,世上本没有什么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不能把爱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即便有婚姻的契约作为约束,我们也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当激情逐渐演化成亲情的时候,身处围城之中的一定要记住这样一条原理:婚姻,需要用心经营!

珍惜眼前人,把握能把握的幸福

人生最好的东西总是和最坏的东西连在一起,幸福的极致往往是悲哀。幸福是短暂的,当人们想抓住它时,它已经走远了。

——佚名

“后来,我才学了怎样去爱;可惜了,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这是刘若英的歌《后来》当中的一句。

现实生活当中,有太多“后来”才明白过来的事。然而这个“后来”只能是事后的感叹了。如果很幸运,你身边有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你一定要懂得珍惜他。或许当他在身边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有多么爱他,甚至把自己得到的爱都视为理所当然,很少意识到他的重要,经常和他发脾气,觉得和他在一起没有共同话题,觉得两个人之间缺少激情;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再没有人在你身边唠叨,没有人关心你,或者在你生病时没有人照顾你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那个最爱自己的人。

刘刚和王红是一对刚结婚不久的夫妻,王红对刘刚管的挺严,刘刚走到哪里她都要问到哪里,刘刚对此很是厌烦,王红却乐此不疲。

结婚那天,王红用买戒指的钱给刘刚买了一款手机。那天夜里,两人在被窝里一遍遍地调试着手机的响铃。他们觉得,生活就像这铃声,响亮、悦耳,充满着憧憬和希望。从那时起,刘刚常常接到王红的电话:“老公,下班回家时顺便买点菜。”“老公,我想你,我爱你。”“老公,晚上一起去妈妈家吃饭。”刘刚的心里十分温暖。

有一次,刘刚忘了给手机充电,又恰好陪领导到基层,应酬到半夜才回到家,推开房门一看,发现妻子早已哭红了眼睛。原来从刘刚下班时间开始,王红每隔一刻钟就打一次电话,结果都不在服务区。她更加着急,总以为发生了什么意外,后来每隔十分钟打一次,直到刘刚推开家门,她刚把话筒放下。刘刚对王红的小题大做不以为然:“我又不是小孩子,还能出什么事情?”王红却说有一种预感,觉得丈夫不接电话就不会回来了,刘刚拍拍老婆的脑袋,笑了:“傻瓜!”不过,从此以后他一直没有忘记及时给手机充电。

后来刘刚升了职,有了钱,手机换了好几个。突然有一天,刘刚想起欠着老婆的那枚戒指,便兴冲冲地拉她去商厦。可是王红又犹豫了,说:“白金钻戒套在手指上有什么用啊?给我买个手机好吗?我可以经常跟你联系。”于是刘刚就给王红买了一个手机。

那天,他们一个在卧室,一个在客厅,互相发着短信息,玩得高兴极了。

一天夜里,刘刚和同事去朋友家玩牌,正玩在兴头上,王红打来了电话:“你在哪里?怎么还不回家?”“我在同事家里玩牌。”“你什么时候回来?”“待会儿吧。”刘刚输了赢,赢了输,王红的电话打了一次又一次。外面下起了大雨,妻子的电话又响了:“你究竟在哪里?在干什么?快回来!”“没告诉你吗?我在同事家玩,下这么大的雨我怎么回去!”“那你告诉我你在什么地方,我来接你!”“不用了!”一起打牌的朋友都嘲笑刘刚是“妻管严”,刘刚一气之下就把手机关了。

天亮了,刘刚输得两手空空,朋友用车子把他送回家,不料家门紧锁,王红不在家。就在这时,电话响了,是岳母打来的,电话那头哭着说:她深夜冒着雨出来,骑着自行车,带着雨伞去刘刚的同事家找,找了一家又一家,路上出了车祸,再也没有醒来。

刘刚打开手机,只见上面有一条未读留言:“你忘记了吗?今天是我们结婚周年纪念日呀!我去找你了,别乱跑,我带着伞!”刘刚泪流满面,一遍遍看着这条短信息,他觉得自己已失去了全部,那一刻,他连死的心都有了。

人生在世,最不幸的事莫过于“被人爱时不知道珍惜”,当那个带给自己最多关爱的人突然离开后,才发现他对你是多么的重要,有他在你身边是多么幸福。但是所有这些事后才明白过的道理都为时已晚。要珍惜爱你的人,就要把精力放到平时生活中。对于你身边有打心眼里爱你的人,你要用心去体会,去理解他的心思,去思考他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对自己的爱人,你要用心去珍惜他,他为你做的一点一滴,不仅仅要用语言感谢他,还要牢牢地记在心里,常想想他为了你而去改变自己,为了你放下面子去忍耐你的坏脾气,去习惯你和他完全不一样的习惯,去照顾你的时间和规律,都是他因为爱所付出的。他所有的这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之后才意识到,要学会珍惜爱你的人。

家庭需要爱心,更需要孝心

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伊索克拉底

我们有了婚姻,走出父母的家庭,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时,父母也因为养育我们,耗尽了生命的心力,进入了老年期。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更尽孝心了。

孝心就是子女将人类天性中的敬爱献给父母。通俗一点说,孝心就是让父母宽心,少让父母操心、担心,常常看望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带给父母快乐。

中国古代有一本广为流传的画册,叫《二十四孝图》,上有图画,下有解说,通俗易懂,讲的全是尽“孝道”的故事。其中有一幅叫《郭巨埋儿》,说的是汉代有个名叫郭巨的人,家境贫穷,他的老母常将自己的那一份饭分给三岁的孙子吃。郭巨看了心中不安,认为这样会影响母亲的健康,不合“孝道”,决定埋掉自己的儿子,以免老母分食。

中国是个讲究孝道传统的国家,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甚至将尊老爱幼提高到影响治国平天下的高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提倡尊老爱幼,讲究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世界美不美丽全看人有没有爱心,而孝道中的“孝心”则是爱的重要部分。当然,像郭巨为了老母埋掉儿子,未免不合常理而有夸张之嫌。封建社会这种“孝道”到了近代却被抛弃了,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深刻地揭露了这种冷酷的现实。高老头的两个女儿,依靠高老头的金钱,一个高攀贵族,成了伯爵夫人;另一个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她们出嫁时,每人得到了八十万法郎的陪嫁,所以对高老头极尽奉承阿谀之能事。但是不久高老头就被撵出了女儿家的大门,在公寓里过着穷困的生活。起初他还可以每星期去女儿家吃一两顿饭,后来就连大门也不能进了,因为他的钱袋越来越瘪了。高老头死前想见女儿,哭天喊地,也是枉然。高老头叹道:“钱可以买到一切,买到女儿,倘若我留着家私,没有把财产给她们,她们就会来了,会用她们的亲吻来舔我的脸!”

从郭巨埋儿到高老头无钱被弃,生动地表现出人类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当今人类社会,较之古代社会,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进步,精神文明也大有进步。然而,社会的进步,只不过表现出生产力更先进,生产关系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并不说明社会完美无缺。先进和落后、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永远贯穿着整个社会。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社会是在矛盾和斗争中前进的。

我们每个人能否反思一下自己:在对待父母子女和亲友,或邻里朋友时,我们的爱心,我们的感恩之心,有多少?扪心自问,我们在某些稍许触及自己利益的时候,是不是良心还在?为了眼前利益而忘记了过去有恩于我们的人?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感人至深。1980年在《重庆晚报》上刊登了一则离奇的“征母启事”,启事上写道:

生母于我平反前逝去,遗憾未能竭尽人子之义!今欲觅一位出身清贫孤苦无依之年逾八旬的老人为母,定保证其晚年安乐。

原来,傅亚光生于解放前,小脚的母亲早年守寡,一手把他拉扯大。不仅如此,还靠帮人洗衣做苦工,含辛茹苦供他念了大学体育系。傅亚光先生解放前曾获得全国武术冠军。解放后,来不及报答养育之恩,历次政治运动中他屡遭劫难,几次被送到劳改农场,一蹲就是几十年。在农场,有一次,他得重病躺在床上生命垂危。老母得知后,千里迢迢赶到儿子身边,悉心照料,把他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在漫长的艰难岁月里,母亲在孤独寂寞中,在生活的重压下等待着儿子回来,老母月月盼年年盼,盼得头发花白,盼得眼睛几近失明。傅亚光在自己痛苦之余,常常感到对母亲的深深愧疚!

1979年,傅亚光终于解放平反,补发了在当时来说一笔可观的工资。他虽已是六十余岁的人了,但他很快就动身回家接母亲,想从此宽慰母亲风烛残年寂寞苦难的心。不料,一个惊天霹雳在他面前炸响,老母已经谢世!

可想而知,这在傅亚光先生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刻骨铭心的遗憾——永远无法报答母亲,永远的遗憾!我们可以理解这种特殊的无法尽孝心的痛苦和遗憾。

于是就有了这则“征母启事”。后来他征得一位88岁的老妪为母。三年后,东北的一个农村姑娘得知此事后,主动要求做他们的孙女和女儿,愿意照顾两位老人。不久,一个三姓、三代的人组成了这个特殊的家庭。

爱是一种多么震撼多么伟大的感情,爱的力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在人类社会中,“孝心”使得每个家庭幸福美满,使得我们的生活充满情调,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