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5026900000013

第13章 会说话,不用花钱就能办大事(2)

见到长者,一定要呼尊称,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比如:“老爷爷”、“老奶奶”、“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师傅”、“您老”等。不能随便喊“喂”、“嗨”、“骑车的”、“放牛的”、“干活的”等,否则,就会惹人讨厌,甚至发生不愉快的口角。我们经常在社会上看到一些年轻人,不管遇到什么人都口称“师傅”,这样难免使人反感。对工人、司机、理发师、厨师等称“师傅”,当然是合情合理的,而对农民、军人、医生、售货员、教师等,统统称“师傅”就有些不伦不类,让人听着不舒服。对不同职业的人,应该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对农民,应称“大爷”、“大娘”、“老乡”;对医生应称“大夫”;对教师应称“老师”;对国家干部和公职人员,对军人和民警,最好称“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渐频繁和复杂,人们相互之间的称呼也就越来越多样化,既不能都叫“师傅”,也不能统称“同志”。比如,对外企的经理、外商,就不能称“同志”,而应称“先生”、“小姐”、“夫人”等。对港台同胞、外籍华人,若用“同志”称呼,则有可能使他们感到不习惯,而用“先生”、“太太”、“小姐”等称呼则会使他们感到自然亲切。这种称呼,也逐渐为国内的一般工作人员所接受。

请求别人帮忙,一定要讲究礼貌。比如:“劳驾,请把杯子递给我。”“您能帮我把这个放上去吗?”为表示尊重,还可以在提出要求时,用商量的语气:“哪天有空我们再见见面?”“请您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好吗?”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说话办事能否顺利达到目的,礼貌举止有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位妇女抱着小孩上火车,车上位子已经坐满,而这位妇女旁边,一位小伙子却躺着睡觉,占了两个人的位子。孩子哭闹着要座位,并指着要他让座。小青年假装没听见。这时,小孩的妈妈说话了:“这位叔叔太累了,等他睡一会儿,他就会让给你的。”

几分钟后,青年人起来客气地让了座。

这位妇女无疑处于一个“求人”的地位,她能靠一句话而求人成功,聪明之处正在于以一个“礼”字把对方架在了很高的位置:他应该休息,而且他是个好人,因为如果他不“睡”了,他会主动让给你的。显然,一个再无礼的人面对这样的礼貌也不会无动于衷。

谁都愿意听顺耳的话,何况是在求别人的时候,明白了这一点,在求人办事时就应该知道怎么做了。

7多用尊重语,好办事

因为有求于人,说话就应该尊重对方。首先,语气应柔和、诚恳,即使是亲友、熟人也不能口气太硬。如你要买一套房子,你手头又没有足够的钱,只能向别人借,这时你可以说:“不知您手头宽绰不宽绰?下月开支我就还您。”用这种商量的口气,只要人家手里有钱,是不会不帮忙的。但有些人则不注意这一点,向人借钱时说:“谁不知你存了上百万,借我十万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儿!”诸如此类无关痛痒的话,在平日里与熟人开玩笑说说还不要紧,如果真正开口借东西时,就不可这样说。所以借东西时说话一定要用商量的语气,使对方感到你有求于他而且尊重他,他才肯帮你。

某工程机械制造厂的科长对其部属说:“小李,你看起来气色蛮好的嘛,听说最近挺清闲的?你看人家小张,多忙!在这个社会上,总是能者多劳的。不过听说你的英文很棒,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帮我翻译一下这篇稿子,这个礼拜就要!”

小李眉头一皱说:“这礼拜?我恐怕要跟你说声抱歉。下星期一我有一个会议,必须准备一些相关资料。所以可能没时间为你翻译,科长不也是大学毕业的吗?我看根本不用托我嘛,反正我正职的工作都做不好,就别说翻译这么重要的事情了。”

“啊,我知道了,算了,不求你也罢!”

这位科长算是在求人办事吗?找部属替自己翻译,是要去说服而不是贬低他。拿对方同别人相比,言辞间流露出批评之意,甚至还抨击对方工作没做好什么的。如此一来,对方哪还会想替你做事。这实在是个糟糕透顶的例子。事实上许多人都是这样子的,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却还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碍于上司与下属间的关系,对方即使受到伤害,也不至于当场和你翻脸。但是长期下来,部属心中对于上司的不满,久而久之也会忍不住溢于言表了。

如果这位科长换成下面这样说话,就不会碰壁了。

“小李,你最近有空吗?听说跟你同期的小张最近很忙。知识经济时代,真是能者多劳啊。下周又要开会,你现在一定也很忙吧!听说你的英文不错,不知能否抽空帮我翻译一篇文章?这是非常重要的资料,急着要的,行吗?”

“这周就要吗?大学毕业的科长都不敢掉以轻心,看来这篇翻译稿确实非常重要。虽然不知是否能让您满意,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的!”

“我就知道你绝对没问题,不然我也不会来找你了。拜托你啦!”

如此和气尊重的请托,谁会忍心拒绝呢?为什么换一种说法小李的情绪就转变得和前例迥然不同呢?这是因为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无论是谁,对自身都会有一种自豪、珍惜之情。尊重这份感情,也就能赢得对方的信赖。一般人若能在工作上得到上司的肯定,就很容易滋生甘为对方赴汤蹈火的情感。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就是这个道理。伤害对方的自尊可以说是求人办事的一大禁忌。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即使是学生、孩子也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而一个人在受到别人尊重时,心情会特别的轻松愉快,在这种情况下请求对方,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8办事时,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

如果我们说话不看对象,不仅达不到找人办事的目的,往往还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因此,会说话与会求人是不可分的,话说到位,对方就容易接受你的请求。显然,说话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人找人办事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找人办事之前最好能够在语言上动动脑筋。

要想求对方顺利办成事,必须深入了解对方的性格、身份、地位、兴趣,然后投其所好,避其所忌,攻其虚,得其实,这样办起事来才能进退自如,成功有望。做不到这一点,就容易把本该办成的事办砸。

1不能忽视对方的身份地位

无论在哪个国家、什么时代,人们的地位等级观念都是很强的。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说话的语气、方式以及办事的方法也应有异。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对什么人都是一视同仁,则很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没大没小、无尊无贱,尤其当对方是身份地位比你高的人时,他会认为你没有教养,不懂规矩,因而不喜欢听你的话,不愿帮你的忙,或者有意为难你,这样就可能堵塞自己办事的路子,使所办之事遇到障碍。

聪明人都是懂得看对方的身份、地位来办事的,这也是自己办事能力与个人修养的体现,平常我们所说的“某某人会办事”,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才智上。这样的人不只当领导的器重他,做同事的也不讨厌他,这样,他们办起事来就比较容易。

2看准对方的性格,投其所好

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有的人喜欢听奉承话,给他戴上几顶“高帽”,他就会使出浑身力气帮你办事;有的人则不然,你给他戴“高帽”,反而引起了他敏感性的警惕,以为你是不怀好意;有的人刚愎自用,你用激将法,才能使他把事办好;有的人脾气暴躁,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大论,求他办事,说话就不宜拐弯抹角。

外交史上有一则轶事:一位日本议员去见埃及总统纳赛尔,由于两人的性格、经历、生活情趣、政治抱负相距甚远,总统对这位日本议员不大感兴趣。日本议员为了不辱使命,搞好与埃及当局的关系,会见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最后决定以套近乎的方式打动纳赛尔,以达到会谈的目的。

下面是双方的谈话:

议员:阁下,尼罗河与纳赛尔,在我们日本是妇孺皆知的。我与其称阁下为总统,不如称您为上校吧,因为我也曾是军人,也和您一样,跟英国人打过仗。

纳赛尔:唔……

议员:英国人骂您是“尼罗河的希特勒”,他们也骂我是“马来西亚之虎”。我读过阁下的《革命哲学》,曾把它同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作比较,发现希特勒是实力至上的,而阁下则充满幽默感。

纳赛尔(十分兴奋):呵,我所写的那本书,是革命之后,花三个月匆匆写成的。你说得对,我除了实力之外,还注重人情味。

议员:对呀!我们军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马来西亚作战时,一把短刀从不离身,目的不在杀人,而是保卫自己。阿拉伯人现在为独立而战,也正是为了防卫,如同我那时的短刀一样。

纳赛尔(大喜):阁下说得真好,以后欢迎你每年来一次。

此时,日本议员顺势转入正题,开始谈两国的关系与贸易,并愉快地合影留念。日本议员的套近乎策略产生了奇效。

在这段会谈的一开始,日本议员就把总统称作上校,使对方降了不少级别。挨过英国人的骂,按说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对于军人出身,崇尚武力,并获得自由独立战争胜利的纳赛尔听来,却颇有荣耀感。没有希特勒的实力与手腕,没有幽默感与人情味,自己又何以能从上校到总统呢?接下来,日本议员又以读过他的《革命哲学》入手,称赞他的实力与人情味,并进一步称赞了阿拉伯战争的正义性。

这不但准确地刺激了纳赛尔的“兴奋点”,而且百分之百地迎合了他的口味,使日本议员的话收到了预想不到的奇效。

交谈好比一把钥匙,可以轻易地打开办事之门。人们的兴趣爱好往往牵连着头脑中的兴奋点。我们如果在交谈中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地位、兴趣爱好,从不同的话题入手,常常可以比较容易地开启对方的心扉,步入对方的心灵深处,有效地激发对方情感的共鸣,顺利办成所求之事。

9巧言激将,办事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