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5026700000027

第27章 和气才能生财:商人的生存哲学(4)

“双蠃”,是目前人们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语。何谓“双赢”一是指人们在某种非敌对性的社会活动和经济生活中,双方都想得到利益,于是结成互助伙伴,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个事件中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一种过程;二是在某件事中,当事者双方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其结果双方都获益,都得到了好处。

福建商人在商业交往中,注重和气生财,与合作伙伴同进同退、同心同德,这样双方才能够彼此信任,精诚合作,创造最大的利润。

台湾着名商人王永庆具有广阔的胸怀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在与他人合作时,他一直坚持利他利己的合作原则,他认为,越是为别人想得多,自己的收获就越大。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他一直都是本着互相提携、互相扶持的精神,一直坚持精诚合作、共存共荣共谋发展的原则。1958年,塑胶粉的销路出现了问题,在此情况下,王永庆决定对塑胶粉进行一次加工。于是,他设立了南亚塑胶厂,但是南亚厂的规模并不大,所要消耗的塑胶粉也较有限,根本无法彻底解决塑胶粉销路不畅的问题。王永庆经过仔细琢磨,考虑到对塑胶粉进行二次加工——生产日用品,他认为塑胶制品若能走进千家万户,其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因此,这种办法有利于解决塑胶粉销路不畅的问题。为了能找到开办二次加工厂的合适人选,他费尽周折。

有一次,他乘坐飞机途中遇到了一位名叫卡林的美国人。双方经过简短的交谈,王永庆了解到卡林熟悉塑胶加工工艺,而且,他已经在日本神户开办了一家属于二次加工性质的吹气玩具厂。王永庆想,如果能与卡林合作就可以解决塑胶粉的销路问题。下了飞机,王永庆便热情而真诚地邀请卡林到台湾办厂。而当时卡林的加工厂已在日本落户,他考虑到自己并不熟悉台湾市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办厂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有些犹豫。王永庆对他说:“台湾的劳动力比日本还要便宜,如果你肯去台湾,办厂的费用我出,赚的钱归你。”卡林对此感到非常惊讶。王永庆认真地说:“我是生产塑胶粉的,正在寻找销路。我决定自己开设加工厂,如果办厂成功的话,塑胶粉的销路问题也就解决了。如果你我合作,你赚了钱就等于我赚了钱。”卡林对王永庆十分钦佩,便拿定主意与他合作办厂,双方很快进行了有效的协商,王永庆向卡林提供厂房与资金,同时台湾当局在税收等方面也给予了一定优惠。

王永庆与卡林合作的工厂取名叫卡林塑胶公司,主要生产雨衣、浴室帘布、小儿尿裤等塑胶制品。后来,王永庆又陆续与其他人合作兴建了几家二次加工厂,塑胶产品销路迅速扩大,仅卡林塑胶公司就消耗了台塑总产量的20%,卡林也因此获益匪浅。二次加工厂逐渐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王永庆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他认为二次加工的业务范围比较有限,市场开发力度不够充分,必须进行三次加工生产人们日常必需品。经卡林的介绍,王永庆结识了几位从事窗帘业务的商人。由于这几年他开办的公司的规模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壮大,他本人也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因此经过充分准备和洽商,他创办了专做三次加工的新东塑胶加工公司,而且创办三次加工厂进行得比较顺利,并且其产品以价廉物美的优势逐渐地进入了国际市场。

今非昔比,经过几年的努力与发展,这时的王永庆已经建立起了石油化学工业一体化生产体系:台塑公司生产塑胶粉,南亚公司利用塑胶粉原料制造二次用胶布、胶皮等产品,再供应给新东与其他众多三次加工厂生产各种塑胶制品。

在经商的道路上,王永庆与别人合作时始终坚持共存共荣的原则,台塑与美国PPG合作也充分显示了王永庆一贯坚持的这种共存共荣的合作理念。PPG在玻纤方面驰名世界,与王永庆开始合作时,他们提出了Know-how的费用。王永庆说,双方合作应该以合作公司未来的成就及发展为前提,而双方不但要放弃各自的片面利益,而且还要承担各自的义务,在这样的前提下,双方投资比例各占一半,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揽权的现象。

关于PPG要求支付Know-how的费用问题,王永庆认为,公司将来的发展成就是以双方合作为最优先目标,如果双方任何一方为了一时的利益,在未获利之前就要求一笔费用,这势必会对公司将来的发展造成负担。如果一切投入都是为了合作公司的长远发展,那么合作公司可以建立一个稳固的财务基础,双方也会彼此尊重,互利,这样才可以为公司的更好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对于合作公司生产技术人员的待遇问题,PPG提出所派人员应当和该公司其他外派人员一样应该有津贴,并且要求对于这部分费用要由合作公司承担。王永庆说,双方合作人员都是在合作公司任职,应该一视同仁。如果在待遇问题上有任何差别,尽管主要的合作者都能理解,但双方所派人员还是会产生不公平的感觉,造成人事纷争,这会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双方在意见相同的基础上达成了协议,南亚方面为表诚意,同意将19公顷的工厂用地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卖给合作公司。新的合作公司成立后,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PPG派来的工作人员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但是,在采购设备方面,双方又产生了分歧,PPG力主采购他们过去有名气的品牌,而台塑企业却坚持自己的询价参考制度,最后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工厂完工时,实际费用只有PPG预算的65%,这样就为合作公司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合作双赢精神的引导下,王永庆成功地与国外企业携手,把先进技术引进台湾,在壮大自己的企业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竞争力。由此可见,合作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实现自己的利益,也要考虑到对方的利益,这为双方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经商者在与他人进行生意合作时,本着双赢的原则,做到和气生财、共同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8.与人为善,于己有利

统领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集团公司,全球华人首富,全世界华人最成功的企业家,十四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始终以超越为主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世人称之为超人。李嘉诚不仅是创业精英、商界巨头,而且在其创业的过程中,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正如李嘉诚说:我觉得,顾及对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自己仅仅局限在利益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让对方得利,最终还是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

李嘉诚在经商过程中,特别注重自己为人处世的方法和能力,宽厚待人,坦荡诚信,这是真正的大商人,有着极高的品性和处世之道。

李嘉诚平易近人,对朋友,乃至对下属都关照入微。香港着名的才女作家林燕妮对此就有切身体会。林燕妮曾经主持过一家广告公司,和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公司有业务往来。广告市场属买方市场,只有广告商有求于客户,而客户通常会采取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态度。但在长江实业公司,林燕妮却享受到了不一样的待遇。

据林燕妮回忆,“头一遭去华人行的长江总商谈,李嘉诚十分客气,预先派了穿长江制服的男服务员在地下电梯门口等我们,招呼我们上去。电梯上不了顶楼,踏进了长江大办公厅,更换了个穿着制服的服务员陪着我们拾级步上顶楼,李先生在那儿等我们。”

“那天下雨,我的一身雨衣湿淋淋的,李先生见了,便帮我脱下,他亲手接过,亲手替我挂上,不劳服务员之手。”

双方做成了第一单广告业务后,彼此取得了信任,李嘉诚便减少参与广告事宜,由洪小莲出面商谈下一步的售楼广告。“有时开会,李先生偶尔会探头进来,客气地说:‘不要烦人太多呀!’我们就说:‘愈烦得多愈好啦,不烦我们的话,不做生意啦?’”

加拿大着名记者约翰·德蒙特也曾经采访过李嘉诚,他对当年的采访过程记忆犹新。他回忆说:“李嘉诚这个人不简单。如果有摄影师想为他造型摄像,他是乐于听任摆布的。他会把手放在大地球模型上,侧身向前摆个姿势……他不摆架子,容易相处而又无拘无束,可以从启德机场载一个陌生人到市区,没有顾虑到个人的安全问题。他甚至亲自为客人打开汽车尾箱,让司机安全地坐在驾驶座上。后来大家上了车,他对汽车的冷气、客人的住宿,都关心周到,他坚持要打电活到希尔顿酒店问清楚房间预订好了没有,当然,这间世界一流酒店也是他名下的产业。”

1991年9月5日,李嘉诚在亲笔回复一位因生意落败、万念俱灰的丁姓英籍华侨的信中,很真诚地阐述了自己的创业观。这封在几分钟内一气呵成的信,充满了对友人的真挚关怀和鼓励,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李嘉诚的敏捷思路和文学才华。

丁先生:

人生起伏无常,尤其是从事商业,穷人易做,穷生意难做。所以你们现在面临的困难,只是数千年来亿万无数生意人曾经面对的苦痛的一部分,但如果明白大富由天,小富在人,如果肯勤俭有效地面对现实,尽心经营,则俗语所说:“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不定不久你们又能有一个好和新的局面,即使一切都不如意,退一步想,海阔天空,以今日美国的工资水平,大不了最多再找一份工作,生活应绝无问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送上英镑五百,请你俩一顿晚餐,想想明天会更好!想想世界上有多少更苦的人!

李嘉诚

1991年9月5日

这封信给遥远的英国朋友以极大的鼓舞,乐于助人的李嘉诚,也由此感到莫大的欣慰。

一个能够从细微处关心他人和善待他人的人,一定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必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就是他成功的基石。李嘉诚一贯严于律己而宽待他人,哪怕对自己的竞争对手也是如此。这一点使他在生意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样也赢得了朋友们由衷的爱戴。

李嘉诚说过:“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有中国人勤劳、节俭的美德。最要紧的是自己反省,对人却要慷慨,这是我的想法。顾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中国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能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为一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我是引以为荣的。”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老对手怡和洋行。李嘉诚鼎力相助包玉刚购得九龙仓,又从置地手中购得香港电灯公司,还率领众华商“围攻”。

这都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李嘉诚并没有因此而与纽璧坚、凯瑟克结为冤家。第一次战役后,他们握手言和,联手开发地产项目。

“要照顾对方的利益,这样人家才愿与你合作,并希望下次合作。”追随李嘉诚二十多年的洪小莲说,“凡与李先生合作过的人,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说,要想成功,首先得学会做人。品德高尚是成功之本。会做人,别人喜欢你,愿意和你合作,才容易成事。习惯于真诚地欣赏他人的优点,对人诚实、正直、公正、和善和宽容,对其他人的生活、工作表示深切的关心与兴趣。李嘉诚以其谦和亲切的姿态,最好地阐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