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教室外的经济学
5025700000006

第6章 和咱老百姓息息相关的(5)

在一家药店做过多年药品零售工作的杨先生透露,顾客来药店,售货员都十分热情,一般都先推荐价格高的药,夸大吹嘘药品的功效,普通顾客用药知识少,看售货员穿的都是白大褂,觉得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就相信了,推销就算成功了。其实,售货员推荐的药,大部分都是回扣最大的药。“有些药由于利润空间比较小,即使顾客指名要买,售货员也会千方百计地阻拦。”杨先生还说:“有的药厂会在药店设立专柜,派驻营业员卖药,他们也穿着白大褂,从外表看,也是药店的营业员,当然会说自己公司的药疗效好,顾客自然分不清。”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医药代理商、厂商与店员有利益关联,如果店员推荐了价格高的药品或特定药品,就会给相应的报酬。有时这些行为和药店有直接关系,同样一款药品,廉价的只能赢利几毛钱,高价的却能赚好几元。一些常规药利润不大,但一些新药利润空间很大,药店就会尽量推荐新药,甚至将销售额直接与店员的工资、奖金挂钩。“我也曾经把效果并不好但价格高的药推荐给消费者,虽说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你不做别人在做,这些问题已成为医药零售行业的普遍现象。”杨先生说,他之所以把这些说出来,是想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盲目相信销售员的推荐。药品的价格是由原料采集难度、生产工艺难易、产量大小、销售范围和包装质量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与药物疗效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并不能完全划等号,价格越贵越是好药是一种误导。一些医药代理商、厂商与店员有利益关联,如果店员推荐了价格高的药品或特定药品,就会给相应的报酬。有时这些行为和药店有直接关系,同样一款药品,廉价的只能赢利几毛钱,高价的却能赚好几元。一些常规药利润不大,但一些新药利润空间很大,药店就会尽量推荐新药,甚至将销售额直接与店员的工资、奖金挂钩。药店店员的推荐给消费者造成了一个假象,药价越高效果越好,消费者越遵循这个观点,高药价的药就越好卖,竞争力越强,这样也就随之出现了市场悖论。价格高了,供给量就会增加,这就形成了供给规律。

但是,是不是价格高的药一定疗效好呢?许多人都认为越贵的药效果越好,医生开的药越多,病就越快治好。他们记牢了“一分钱一分货”,却忘记了“对症下药”这句老话。药源缺乏、工艺复杂、进口药品、供不应求的药,一般都比较贵,但不一定疗效好。一种药品好不好,一定要看它临床效果,只要能治病、疗效好就是好药,否则,其价格再贵,也不能算是好药。如螺旋霉素的售价约等于红霉素片的3倍,而它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仅是红霉素的1/32;又如十几元的抗生素,有时还不如用同样消炎作用、而价钱仅1/10的病毒灵和扑热息痛有效;青霉素价格便宜,但它仍是目前疗效最好的抗生素之一。可见,价格绝对不是药物好坏的标准。

那么,为什么很多药的价格高还能卖得好呢?这就要问问商品价格的根源了。你为什么要买某种商品?因为你要用它,或者说它能够给你带来某种效用。经济学中,把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叫做使用价值,如粮食能充饥,衣服能御寒。任何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反之,毫无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成为商品的。

这样说来你就明白了,药店里出售的药品是商品,它的使用价值就是治病救人。如果你得了感冒,去买感冒药,目的就是治病,花几块钱买几包感冒冲剂就能够把感冒治好,你这次“交易”就算成功了。

可是,药这个东西的使用价值偏偏有点儿特殊,身体上的病好治,心理上的病却有点难医。有些患者就会想:贵一点儿的药会不会治得快?贵一点儿的药是不是副作用少?贵一点儿的药能否有附加的保健功能?生产药品的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把药的使用价值过分夸大,从而抬高它的价格。

一般来说,同一种药物只有一个通用名。如对乙酰氨基酚,这是国家规定的通用名,又称法定名,这也是药品中最核心的治病部分。而它的商品名就多了,如醋氨酚退热片、泰诺止痛片、泰诺林、退热净、幸福止痛素、必理通等。这些五花八门的名称就是药品生产商为药物增加的修饰成分,名字越花哨,往往越能唬住消费者。其实厂家们用的原料都差不多,但是剂型、规格、工艺可能不一样,临床效果也可能有差异,品牌、宣传费用以及各公司之间的竞争力不同,也会使不同商品名的同种疗效的药品价格不同。

另外,因为药物也是商品,厂家在销售它们的时候也会采取跟电脑、手机、彩电等商品相似的销售手段。比如,让推销员到医院特别推销某种药,有些昧心的医生从中获取某种好处,就给患者开这种药,很可能它比同功效的药价格高出很多倍!

所以,消费者在购买药品的时候还是要牢牢记住它最原始的使用价值——治病。药品最核心的、最能治病的部分通常是价格低廉的,完全没有必要花很高的价格去买贵药。特别是在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质优价廉的药品会越来越多,消费者购药时应更加理智,买中药可以认准老字号、大公司;买西药,要比较价格、公司、单片(袋)价格和群众口碑等多种因素,不要盲目选择最贵的药品。

当然,不能说贵药都不是好药,贵药自有贵的价值。人参价钱贵,其疗效与功用相同但价格低廉的党参比,疗效是党参望尘莫及的。所以,治病不在于药贵不贵,而在于对不对症。治疗对症,疗效显著,吃贵药当然更值得,但如果只片面强调贵药便是好药就大错特错了。

知识链接供给曲线(SupplyCurve)是表示商品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正值。这说明,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自身价格之间存在正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这就是供给规律。

10.家有美女,消费支出却让你美不起来

新闻回顾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桂林女性爆发的强大消费力,让商家都意外。“桂林女人好像都涌到了商场里,女性商品好像不要钱,从早到晚一直都在‘抢’……”桂林微笑堂女服部一位服务员这样形容当天的状况。当天从早上9点商场开门,到晚上10点多打烊,记者走访市中心的微笑堂、百货大楼、梦之岛等几家大型商厦,发现各家一直保持着高度密集的人潮,部分柜台甚至得用“拥挤”来形容。

话里话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女性地位显著提高。她们在平时拼命工作的同时,也不忘优待自己,这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她经济”,即女性经济。而市场越来越注重细分,作为经济上更加独立自主的女性,旺盛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使她们越来越成为商家关注的重点。

人们的生活总离不开“衣食住行”,对于现代女性来说更是必不可少。具体来说,“她经济”下的消费行为趋势表现为以下五方面:

(1)情感化:随着收入的提高,女性消费者在注重产品质量和实用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的愉悦和满足。她们购买商品的目的已不再是出于生活必需的要求,而是出于满足一种情感上的渴求,或者是追求某种特定产品与理想的自我概念吻合。她们偏好那些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感商品或服务。因此,商品的名称、外观、色彩、款式以及购物、进餐、娱乐环境中不同的建筑风格等都可能成为使她们产生冲动性和诱发性购买行为的因素。

(2)多样化:由于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高,现代女性不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生活、千篇一律的形象。她们追求生活的多样化,希望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希望改变身份,经历各种体验。于是,一些顺应女性求新求变心理的商品和服务便应运而生。

(3)个性化: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那些能够促成自己个性化形象、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品牌服装之所以受到热烈追捧,不仅仅是因为它们设计独特,更因为每种款式数量有限,迎合了女性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消费心理。

(4)自主化:从近几年的消费实践来看,女性消费者自主消费意识进一步增强。根据北京市某银行的一项统计,今年以来,该银行所做的汽车贷款中33%是由女性申请的。购房也被认为是现代女性消费中最具潜力的一个领域。

(5)休闲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很多女性从琐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休闲娱乐日益成为女性的主要消费项目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5—40岁的我国白领女性多数都拥有健身卡或美容卡。休闲不但是新时代消费者的一大特点,而且是“她经济”引导下的主要消费趋势。

“她经济”刺激了商家不断开发适合女性的新产品、新服务,以适应新的经济增长点。她们往往具有强大购买力,除了带有女性标签的商品之外,她们还拉动了其他商品的消费。据各家商厦的数据显示,商场其他商品,甚至是男服消费,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都被不同程度拉动增长。而除了购物之外,旅游、休闲、健身等各类“她经济”的消费产品、服务,如今也显现出越来越大的磁力与潜力。而日前,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发表文章称,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让男性成为“最受伤”的人,与此同时却给了女性提升工作和社会地位的机遇。随着女性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不少人认为未来世界的复苏将由女性主导。据统计,美国女性消费能力总值达到5万亿,而世界银行的统计显示,到2014年,全球女性的收入总额将达到18万亿美元;全球女性支配的年消费开支到2014年将达到28万亿美元。种种数据表明,女性正成为社会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她经济”、“她时代”正式来临。国内一家调查中心于2005年11月份开展的“2005年度中国(8城市)女性消费状况”抽样调查显示,77.3%的已婚女性决定着家庭“吃”、“穿”以及“日常用品”的选择和购买。一些专家认为,随着女性经济能力的提高,女性不仅在家庭消费中的主导权越来越大,也更加注重自身的提高,服饰、美容、文化都成为她们欢迎的消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