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清华正能量
5023400000030

第30章 人格正能量(3)

清华人的正义之心不仅是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战乱年代所需要的,在当下这个和平的年代亦必不可少,正义一词也绝不是某个年代某个地区的一时流行,而是任何年代或地区都该崇尚的重要品质。清华人不但自己严格坚守正义,校方也竭力给所有的清华学子创造一个充满正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引导所有学生养成正义的批判思维和道德准则,让大家更为深入地了解什么是正义,怎样才是正义的行为,做一个“正义的使者”,将正义推广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时,在攸关国家的大是大非面前,更应坚守正义,高扬道德的旗帜,绝不因一时的困难或诱惑而放弃自己的坚持,做出有悖正义价值观的事。

美国哈佛大学政府管理学教授、当代西方社群主义最着名的理论代表人物之一迈克尔·桑德尔,曾出任过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政府的生命伦理委员会顾问,他所开设的“MoralReasoning22:Justice”课程被誉为哈佛大学的“传奇课程”,享誉全球。清华大学校方为了致力于将清华的学子们培养成“正义的使者”,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评判观,将桑德尔教授请到清华大学,开办了一场新人文讲座——《正义:怎么做才正确?》,近千名求知好学的学生云集报告厅聆听讲座。桑德尔教授在哈佛大学就已经教授了30年的“正义课”,他的课程在网络上也曾引起轰动。

讲座上,桑德尔首先提出了几个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看似简单的问题:在暴雪肆虐的严冬,雪铲等清理积雪的工具涨价是否合理呢?在多年不遇的旱季,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商家又是否应该趁机提高瓶装饮用水的价格呢?就在桑德拉教授的苏格拉底式的问答方式下,现场的学生们跟着他的引导,一步步开始通过质疑对方到反思自己原本的立场来体验和思考这些往日有关市场、利益和正义的价值观。桑德尔教授接着还举出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票贩子高价兜售黄牛票,有钱的富豪花重金雇佣人候诊,有钱人用给学校捐赠巨额赞助来获取入学资格等现象,来考查学生对利益最大化、自由的选择、社会的功德和正义的价值观的认识。就是在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鲜活实在的事例面前,学生们随着桑德尔教授条理分明的思维推理、缜密的逻辑性和生动形象的授课方式,情不自禁地去学习和思考问题,打破往日惯有的思维习惯,树立了更为鲜明和正确的价值观,成功理解桑德尔教授所提出的有关“正义”的两种价值取向,实用主义者遵照利益的最大化为其取向、自由主义者则强调选择的自由性和正当地获取利益,在尊重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同时,要关注和促进社会主义和公众的公德性,致力于创造一个包含社会道德理想和公民觉悟的高素质的充满正义的社会。听完这次讲座,所有的清华学子都表示受益匪浅,他们感受到自己旧日的认知和思维都受到了很大限度的调动和挑战,这次“正义课”让他们开始不自觉地学习和思考新的问题,成为了一个更有思想和行动能力的“正义的使者”。

正义感这种东西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会过时,只要是有良知、能分辨是非黑白的人就应该自觉地站在正义的这一边,一个为虎作伥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和人格魅力沾不上边,而强烈的正义感无疑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所必备的品质。因拥有强烈的正义感而被人们称作“正义的使者”的清华人,其人格魅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坚持自己的原则,刚正不阿

要想在芸芸众生中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脱颖而出,那就得鼓起勇气,坚持自己的原则,刚正不阿,不让世俗的“从众心理”影响自己,不让自己和众人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谓地观望,并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自信地面对生活,感受人生的多姿多彩。

我国着名的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学家张奚若一生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为他人的意见左右,即使对方地位、权力都非同一般也绝不妥协。他本人堪称礼貌得体、沉稳谨慎的楷模,隐忍克制的他无论什么时候发表言论都斟字酌句,从不随意评论。虽然他是一个有名的大学者,学问渊博,但是在他人都争相着书立说的当时,张奚若先生却少有着述。着名的哲学家金岳霖在回忆录里感慨地说道:“他的文章确实是太少了。”虽然张奚若惜墨如金,很少发表着述,却并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观点。相反,他留下来的少量着作《社约论考》、《主权论》、《卢梭与人权》、《自然法则之演进》都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我国当代着名国际法学家王铁崖也在回忆张奚若先生的文章《法国人权宣言的来源问题》时说:“那真是一篇罕见的好文章。”而且这篇文章即使在现在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研究法律的后代学者有着重要影响。

张奚若先生认为:“治学是要投资的,给一批人时间,叫他们去研究,即便这批人中间可能只有少数人能真正地对社会有所贡献。”在他看来,真正的做学问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人们应该鼓励钻研,敢于面对失败,尤其不能急功近利。他的课在清华大学是出了名的“好上不好下”,在课堂上他讲的东西博古通今、涉猎非常广,但是下课之后学生们就必须按照他的要求做课后的学习和阅读工作,不容懈怠。张奚若先生最讨厌自己的学生拾人牙慧和鹦鹉学舌,他最欣赏的是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观点的人,即使是和他的观点对立也毫不在意。

张奚若先生不仅学术上要求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观点,对于政治提议方面也有原则、有主见,不畏强权。1937年,蒋介石邀请张奚若先生参加他在庐山举行的国事谈话,并给予了张奚若先生“国仕”的礼遇。但刚正不阿的张奚若先生完全不理会这些虚名,当他发言的时候,依然言辞激烈地抨击蒋介石的独裁政府和国民党腐败的种种劣行,备感难堪的蒋介石插话:“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为此张奚若先生盛怒之下拂袖而去,决心再不参加这类会议,在政府寄来通知和路费时还毫不留情地回电:“无政可议,路费退回。”此外,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张奚若先生更是力排众议,提议将国名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最后通过决议,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坚持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思想才能有自己的成就,尤其是在学术方面。同为“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的黄庭坚虽然是师从苏轼,却不是完全模仿苏轼的书法,而是批判性地学习,自成一家,这也正是有自己的原则和思想,不被虚名所束缚才得来的成就。如果他只求模仿苏轼的话则永远不可能在书法界有一席之地,更别提之后与苏轼齐名。做学问,做学术研究,不能只知按着前辈的脚印一条道走到黑,更该有自己的原则和创新精神,开辟属于自己的新路、新的领域。

曾经在清华大学任教的着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早在华罗庚先生上初二时,他的这种独立思考、有原则的思想就已经显现出来。那时,他的语文老师很喜欢胡适先生的作品,于是,就让他的学生们都去研读胡适先生的作品,然后写下读后的心得,交给老师批阅。华罗庚当时被分到的是《尝试集》,当其他的同学都按老师的要求认真阅读并随时记下心得时,华罗庚却只读完了诗集的《序诗》就已放下不再读了。语文老师看到他这样很生气,问及原因,谁知华罗庚却回答得有条有理。他说,在这首序诗中一共有两个“尝试”,两者的概念应该是完全相反的,第一个“尝试”应是“只试一次”的意思,而第二个“尝试”则是已经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了的意思,但是胡适先生对“尝试”的概念却混淆不清,还把诗集的名字定为《尝试集》,这样的《尝试集》还值得我读吗?老师听后觉得他很有头脑,有自己的思想,也就不怪他了。

还有一次,这个语文老师出了个作文题让学生们写,题目是《周公诛管蔡论》。这个事件按照正史的观点来说,管叔和蔡叔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去世后,成王尚且年幼,周公旦摄政,他们两个人心有不服,于是连同一个叫武庚的人一起叛乱,结果叛乱失败,他二人被周公诛杀。一般来看,由这个题目写文章,大家肯定是写支持周公的做法,说周公做得对。但华罗庚却特立独行地写了篇“反面文章”。他在文章中写道,如果周公不诛杀管蔡,说不定他自己也是会造反的,而且正因为管、蔡两个人看出了他的意图,做了他没来得及做的事,所以他才把管、蔡杀了灭口,而这样一来,他用维护周室的名义来诛杀管、蔡,自己之后也就没有了立场来谋反。华罗庚的这篇文章一出,语文老师非常生气,大骂华罗庚是在“污蔑圣人”,要号召全体学生群起而攻之,批判华罗庚的谬论。谁知华罗庚丝毫不为所动,还慢条斯理地解释道:“如果你就只允许一种写法,那么你出题目时为什么不写《周公诛管蔡颂》,而要写为《周公诛管蔡论》呢?既然题目里有一个‘论’字,那这个题目下的文章就应该是允许作文者议论,有不同的观点,不然还议论什么呢?”语文老师听后也被他超强的逻辑性辩驳所折服,只好作罢。

或许正是华罗庚先生这种从小养成的良好的独立思考、坚持自我的学习习惯,才让他在数学界取得了超凡的成就,而不是沉醉在前人的故纸堆中,没有创新。无论是谁,只要是他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而得出的结论,即使是错误的,那也比完全人云亦云、没有原则地服从别人的观点要强。若是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对老师或者书本上的东西产生过疑问或反对意见,那么这个人一定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没有自己的原则。

法国着名小说巨匠巴尔扎克也说过:“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在清华人中,像华罗庚这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原则的人绝不在少数。我国着名历史学家张荫麟在清华大学就读没多久,就做出了一件震惊全校师生的事:初出茅庐的他敢于针对当时已享有盛名的历史学家梁启超的考证提出异议,他在《学衡》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并对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系列演讲的附表中多处地方提出了质疑,还直言“其言信否诚吾国哲学史上一问题”。对此,梁启超先生说,那个附表是采自日本人的着作,而该日本人又是采自欧洲人的着作,所以才有些错误,这也是难免的。但坚持严谨治学原则的张荫麟依然不放弃,坚持就其中的问题加以核实和研究,他这一系列的质疑和叫板也让梁启超非常赏识。

一个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向权威挑战的人所拥有的人格魅力,是那些从来没有独立思考和观点的人永远无法匹敌的。像张荫麟先生这样敢于向老师和权威叫板,拥有这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气,正体现了清华百年四大哲人之陈寅恪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不仅大大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且还向人们传递了清华人的人格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