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历史课
5021800000016

第16章 不争:王者不争,不争者王(2)

孙叔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知道凡是美好的东西都会得到普遍的认同,拥有好东西只会令旁人嫉妒之余趋之若鹜,使拥有者成为众矢之的,从而带来灾祸。而相对贫瘠的土地,人们会不屑一顾,反倒可以保全。这种思路正是老子所说的“不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世上没有绝对的不争,不争,不过是一种高明的争。

所谓王者不争,不争者王,古往今来,但凡能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者,大多都深谙不争方能争天的道理。比如秦朝末年的大商人任氏。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道:秦始皇在统一六国过程中,为防止已灭亡的六国王室“春风吹又生”,索性来了个强制性的大搬迁,每灭一国,必将该国的富庶大家连根拔起,迁至西部,便于监视。公元前228年,秦国灭掉了赵国。不久,部分以大富商、大地主为代表的赵国人就踏上了前往西部的旅程。当时可不像现在这么交通发达,至少有上千里的路程,人们只能一步步用脚丈量。能不能少走点路呢?能。等一行人走至今四川广元的葭萌关时,一些人开始贿赂押解他们的秦军,希望各位“军爷”行行好,就让他们在此安家。这些秦军倒真有些“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职业素养,当即应允。于是,西行的赵国人大部分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但也有例外,比如有一对卓氏夫妇,他们也像别人一样,行贿秦军,但他们却对秦军提出了一个不近人情的要求:请允许我迁到更远的临邛去。这种行为立即被同行者鉴定为“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岂是那么好走的?好几百里山路,还推着行李,想想脚都疼!而且没有意义啊!去那干什么?但不管怎么说,秦军答应了这个请求。于是这对夫妇继续上路,又向南走了数百里,最终抵达了临邛。临邛有什么?有铁矿。卓氏夫妇有什么?有冶铁技术。铁山碰上冶铁技术,那就是金山。卓氏在临邛以廉价食物招募贫民开采铁矿,冶炼生铁,铸造工具,不仅供应当地民众生产生活所需,还远销周边地区。短短数年,卓氏就成为了巨富,拥有家僮千人。后来,卓家的后人还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当垆卖酒”的卓文君,就是卓氏后人卓王孙的女儿。

用今天的话说,卓氏的做法叫做“蓝海战略”,也即绕开那些人满为患的领域,寻找市场上的冷门,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信息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今,即使你跑到火星上,也难保没有竞争对手。所谓“人在江湖漂,谁能不挨刀”,尤其是那些江湖大佬,更是别想闷声发大财,在这种情况下,光是不争已经不够了——你不争,别人要跟你争,怎么办?

这种时候,就要回归真正的不争,必要时还要懂得舍得之道。从古至今,天下的坏事,大多都是由于舍不得利益引起的;而天下的好事,又大多是因为舍得利益而促成的。李嘉诚为什么那么有钱?据说他无论跟谁合作都懂得照顾对方的利益,哪怕自己吃亏。谁不想占点儿便宜呢?如此一来,大家都愿意跟他合作,他因为吃了一点儿小亏,却赢来了人脉无限,商机无限,到底是亏还是赚?可见,不争虽好,却还远远不够。

3.蜗牛角上争何事

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争得再多,却带不走分毫。人一百多斤的躯体,也享用不了太多的东西。很多时候,人们争抢、不爽、大打出手,为的根本不是那点儿东西,而是看不透、心不平。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曾于北京大学演讲)

蜗牛是一种小昆虫,世人皆知。世上体形最大的蜗牛非洲玛瑙螺,也不过身长20公分,因此,若有人说有一只小小的蜗牛的触角上会有两个国家,那人们肯定会认为他是在讲故事。事实上,这的确是个故事。而且就连这个讲故事的人,都很可能是个虚构的人物。然而至少在那个著名的故事中,讲故事的人成功地说服了一位准备发动战争的人,有效地为两国百姓化解了一场浩劫。

《庄子》中记载:战国初期,魏国通过李悝变法一跃成为最强的国家,魏惠王仗着自己国力雄厚,便想以齐威王当年曾违背盟约为由发动攻齐战争。庄子的朋友、身为国相的惠施为劝魏王息兵,连忙请来了一个名叫戴晋人的隐士规劝魏王。见到魏王,戴晋人问:“大王您可知道蜗牛吗?”魏王说:“当然知道。”戴晋人接着说:“我就给大王讲一个与蜗牛有关的故事吧:有这么一只蜗牛,长着两只触角,左面的角上有一个国家,称为触氏;右面的角上也有一个国家,称为蛮氏。触氏和蛮氏为了争夺领地,动不动就交兵开战,伏尸数万……”戴晋人还没说完,魏王就不以为然地笑道:“你讲的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戴晋人说:“这并非虚假之言,我们姑且来论证一下:以君王看来,四方上下有穷尽吗?”魏王多少懂点常识和哲学,想了想说:“没有穷尽。”戴晋人又问:“人的心巡游过无穷无尽的宇宙之后,又返回到人世,可不可以说人世渺小到了似有似无?”魏王又答:“对。”戴晋人接着问:“人世既然都可以渺小到可有可无的地步,而魏国又只是人世间一个很小的地方,国都又是魏国之中很小的一块地方,大王又是国都中很小的一个形体,那么,相对于无穷无尽的宇宙而言,您跟蜗牛右角上蛮氏国的国王又有什么分别呢?”魏王说:“真是没有什么分别。”……最终,魏王体悟到了人世和国土的渺小,感受到了征战和扩疆的无聊——即使能够胜利,所得不过蜗牛一角之地而已,实在没什么意思。

戴晋人的话有一定的超前性,对古人来说玄之又玄,但现代人就很容易理解:宇航员在外太空看我们的地球,不过一个乒乓球大小。再远一点儿,根本就看不见了,还不如蜗牛的触角。那么我们人类又在哪儿呢?和宇宙比起来,我们实在太渺小了,我们的生命也实在太短暂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争斗,世上还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吗?

白居易曾经就这个故事写过一首《对酒》诗,我们的标题即是从中而来:“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随喜,不开口笑是痴人。”意思是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触角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即使都争到,又有什么好争的?人生须臾短暂,就像火石撞击时所发出的火光那样短暂,又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人生贫富无常,人们应该明智点儿,放下争斗,笑口常开,远离争名夺利,尽享美好人生。

然而古今中外,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类似听了戴晋人一个故事就不再有出兵的念头的事情,大概也只能出现在庄子的寓言里。世界至今仍不太平,很多国家都被迫跟着战争机器前进,欲罢不能,很多士兵在最美好的年纪成为对方狙击手的靶子,很多无辜平民被反对派的各种炸弹夺走生命,活着的人也忧心忡忡,朝不保夕……

这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的纷争更是不可能用篇幅所穷尽。有些人争利、有些人争名、有些人争位,有些人实在没的争就争气,动辄污言秽语尽出,流氓无赖相尽显,总之宁可拼命,也不能让对方占半点光。

冯梦龙在《三言二拍》中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地有父子二人,性格刚直,生活中争强好胜,从不让人。一日,家中来了客人,父亲让儿子去集市买肉待客。儿子拿着钱迅速进城,在肉案上买了几斤上好的猪肉,用绳子提着转身回家。在城门处,迎面碰上一个同道中人,双方不仅寸步不退,连侧一下身都不肯。二人面对面地挺立在那儿,相持了很久很久。转眼日已正中,家中还在等肉下锅待客饮酒,做父亲的不由得焦急起来,便出门去找买肉未归的儿子。到城门处,看见儿子还僵立在那儿,半点也没有让人的意思。父亲心下大喜,暗忖这真是我的好儿子,性格刚直如此!转而又大怒,这是何人,竟敢如此放肆。想到这儿他蹿步上前,大声说道:“好儿子,你先将肉送回去,陪客人吃饭,让为父的站在这儿与他比一比,看谁撑得过谁!”话音刚落,父亲与儿子移形换位,儿子回家去烹肉煮酒待客,父亲则站在那个人的对面,如怒目金刚般挺立不动,惹得围观者狂笑不止。

用老百姓的话说,故事中的父亲与儿子,包括那个与父子俩对峙的人,是严重的缺心眼儿。如果非要给他们起个日本名字的话,那就是“缺心眼子”。遗憾的是,生活中这种人并不少,有很多认为别人缺心眼儿的人,事到临头也往往缺上那么一点点。

因为不肯相让导致的悲剧还少吗?为何不试着让一让,也给对方道一句“承让”的机会呢?让人就是让自己,千万别跟自己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