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艳平
郑精明大学毕业后,埋头写了几年诗,诗集出了好几本,可诗集带给他的却是几万元的债务。为了摆脱困境,他跑到省城开了一家灯具店。
经商并不比写诗容易,郑精明灯具店的生意一直不见起色,眼看就要关门大吉了。郑精明不服气,难道我这颗写诗的头颅还不如那些普通人的头颅好使吗?他像写诗一样动起了脑筋。
一天,郑精明外出取经归来,店里帮忙的小刘高兴地告诉他,今天售出了一套大彩灯,买主是西河县的城建办主任。
售出一套大彩灯,利润不过二百元,对于一个灯具店来说,解决不了多大问题。郑精明当时没太在意,可晚上躺在床上,他像写诗时突然来了灵感一样,高兴得拍起了脑门:“有了,我的灯具店有救了!”
第二天一大早,郑精明将一套大彩灯搬到了送货车上,对小刘说:“锁上门,跟我到西河县走一趟。”
小刘一头雾水地问:“怎么?生意不做了?”
郑精明笑笑说:“别问这么多,你跟我走就是了。”
西河是一个边远小县,离省城二百多公里,送货车一路颠簸,午饭后才赶到西河县城。当时,城建办正在组织人员安装彩灯,郑精明赶忙上前叫他们暂停安装。安装人员不知何故,就找来了城建办主任。
城建办主任问郑精明:“怎么回事?”
郑精明解释说:“实在对不起,昨天你们买的那套彩灯质量有点问题。”
“质量有问题?你们是咋做生意的?”城建办主任的脸一下子板了起来。
郑精明忙赔着笑脸说:“实在对不起,我们小刘不知道情况。好灯我给您送来了。”说罢,和小刘一起把车上那套彩灯搬了下来。
看到跟原来那套一模一样的彩灯,城建办主任很感动,当即把他们带到一家高级酒店,尽了地主之谊。几次推杯换盏之后,两人都有点相见恨晚了。临别时,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
回到省城,郑精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嘴里还哼起了小曲。小刘见了直摇头,售出的彩灯本来没有问题,你却说有问题,损坏了店里的声誉不说,光运输费就花了五百多元,你还高兴个啥?
面对小刘的疑问,郑精明笑了笑,说:“你等着,我们的生意来了。”
果然如郑精明所说,没过几天,店里的生意真的好了起来。这下小刘更加疑惑了,郑精明到底使了什么魔法?
一日,小刘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消息,说县市文明城创建工作,给灯具店带来了商机——因为文明城创建把城市亮化当作了一项硬指标,这样就使彩灯的需求量陡增。
看完这则消息,小刘似乎有些明白了,原来是文明城帮了他。难怪购买彩灯的多是下面县市来的人。
当小刘跟郑精明说出自己的想法时,郑精明摇着头笑了,他说:“你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小刘不屑地说:“有什么其二的,你尽说玄。”
郑精明看了一眼小刘,说:“因为创建文明城,彩灯的需求量是大了,可销售彩灯的商家也不少啊,怎么别的店没有我们店的生意好?”
小刘有些不服气地说:“别的店没像你那样跑冤枉路呗。”郑精明上前重重地拍了一下小刘的肩膀:“伙计,还真的让你说对了,做事情有时就得跑点冤枉路。”
小刘被郑精明一下子拍醒了,心里说,其实,这世上没有冤枉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