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5015700000008

第8章 战争期间的巨变

不要把学问看做是用来装饰的王冠,也不要把学问看做是用来挤奶的奶牛。

——托尔斯泰

(一)

《童年》的成功,大大激发了托尔斯泰的创作欲望。此后,他的创作热情一发而不可收拾,新的题材不断在脑海中涌现,形象也日渐鲜明,一些意念逐渐变成结论。

1852年秋冬时节,托尔斯泰的手头已经有好几个写作计划了。他想写高加索的生活,将自己在高加索的所见所闻诉诸于文字;他想写正在进行的战争,描述自己参与战斗的真实感受;他还十分想“开始写那个决定坚决写下去的续篇——《少年》”。

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些设想陆续变成现实。当时,他最先完成的是短篇小说《袭击》,刊载于《现代人》杂志1853年第三期上。

小说以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次战斗为情节基础,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不同类型俄国军人的形象,抨击了毫无意义的残杀。

这篇小说再次获得了涅克拉索夫的高度评价。他在致俄罗斯着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信中写道:

“这是俄国文学中前所未有的杰作,多么美妙啊!”

在在1852年冬到1854年春,托尔斯泰还完成了短篇小说《台球房记分员笔记》,以及《一个俄国地主的故事》、《逃亡者》、《圣诞节之夜》、《伐林》等作品。不过,他还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少年》的创作中了。因为托尔斯泰认为,“写《少年》像写《童年》一样兴致勃勃,希望写出来也一样好”,要写出“那些生动而牢固地留在我记忆中的东西”。

1854年4月,这部倾注了托尔斯泰很大热情的作品终于完成了。随后,他将这部作品寄给涅克拉索夫,并刊载在《现代人》杂志该年的第十期上。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卓越的技巧描写了主人公伊尔切耶夫的精神成长过程。同样,这部作品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屠格涅夫在一封信中写道:

“《少年》的成就让我感到十分高兴,……我坚信,他还会创作出更多让我们所有人都惊异不已的作品来。他是一位一等的天才。”

这时,托尔斯泰已经对高加索的军队生活越来越厌倦了。他想自由自在地从事文学创作,因此也非常怀念亚斯纳亚·波良纳的田园生活。

在1853年3月底,托尔斯泰递交了退役申请。但仅仅半个月后,形势出现突变,俄国对土耳其宣战。6月,沙俄出兵占领了土耳其控制的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了。

由于这场战争,军队中所有的退役和请假申请都被搁置下来。于是,托尔斯泰又打了报告,要求调往多瑙河地区的作战部队。这次他的要求被批准了。

1854年1月,托尔斯泰结束了他长达两年的高加索军队生活。这段经历在托尔斯泰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正如托尔斯泰本人所说的那样,高加索对于他而言是一所生生活的学校,“那时我所探索到的一切就永远成为我的信仰了”。

(二)

在前往多瑙河部队报到之前,托尔斯泰决定先回一次故乡。高加索距离波良纳有2000多公里,当时正值严冬季节,东欧平原上到处都被冰雪所覆盖,令这一段回乡的跋涉格外艰难。

有一次,托尔斯泰在顿河平原上遇到了暴风雪,马车迷了路,漫无目的地在风雪中走了一夜,处境十分危险。直到天亮后,他才在附近找到一个驿站。后来,根据这一夜的遭遇,托尔斯泰写成了小说《暴风雪》。

两周后,托尔斯泰困顿不堪地回到了亚斯纳亚·波良纳。这时,他得知自己已经晋升为准尉。虽然年轻时的托尔斯泰渴望成为一名军官,但如今他对这一切看得却很淡了。

托尔斯泰的归来,让塔基亚娜姑妈欣喜万分。三年不见,托尔斯泰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外貌变得结实了,心理也像个成年人了。而且,他还发表了作品,获得了好评;更为重要的是,他当上了军官,有了地位。

几位兄长和一些亲友听说托尔斯泰回来后,也都纷纷来到波良纳庄园与他见面。而后,托尔斯泰又与哥哥们一起到莫斯科拜会了一些老朋友。从莫斯科回来后,他又去波克罗夫斯基科耶庄园看望妹妹玛莎和妹夫,以及几个外甥,并在那里见到了比拉盖亚姑妈。

回到自己心爱的庄园,与阔别多年的亲人团聚,这一切令托尔斯泰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对往事的甜蜜回忆。

在家乡住了一个月后,托尔斯泰于1854年3月初起程前往多瑙河部队报到。这是一段更加漫长和艰难的旅程。经过几千公里的长途跋涉后,托尔斯泰于3月中旬到达布加勒斯特。

稍事休息后,托尔斯泰就赶赴第十二炮兵旅的驻地奥尔特尼查。不过,他只在这里待了两周,随后就被调往布加勒斯特担任司令部的传令官。

在五六月间,托尔斯泰又随司令部来到西里斯特里亚,准备参与攻击该地区由土耳其人占领的要塞的战斗。但不久后,沙俄便因奥地利和法国的压力,被迫下令撤出对该要塞的包围。托尔斯泰并不清楚这件事的幕后交易,因此对放弃这次必胜无疑的战斗感到相当失望。

虽然身处前线,但托尔斯泰在布加勒斯特却度过了几个月十分平静的日子。在那段日子中,他阅读了不少文学作品,如巴尔扎克、萨克雷、斯托夫人的小说,普希金、海涅、歌德等人的诗,席勒、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作等。

不过,这期间托尔斯泰在创作时却是“一筹莫展”,即使写一点东西出来,他也常常感到不满意。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除了他的健康状况不佳外,主要是他又开始赌博了。为此,托尔斯泰的内心处于十分矛盾和痛苦之中。

9月初,托尔斯泰被晋升为中尉,调往基什尼奥夫。在基什尼奥夫期间,托尔斯泰曾试图与他人一起合办一个名叫《士兵之页》的刊物。按照托尔斯泰的设想,这将是一个不同于官方刊物的、能真正“表达我们军界的思想倾向”,并在“价格和内容”上能为士兵所接受的军事杂志。

为了筹集经费,托尔斯泰甚至让领地总管瓦列里安将波良纳庄园中他出生的那幢三层木质楼房卖掉了。因为在他看来,出版军人刊物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而且刻不容缓。

但最终,杂志因沙皇政府的禁办而夭折了。为此,托尔斯泰感到非常气愤和痛心。后来在一次赌博中,托尔斯泰竟然将卖房汇来的1500卢布全部输光了。这让托尔斯泰又一次懊悔不及。

(三)

这时,克里米亚战争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战争的中心在克里米亚半岛俄国重要陆海军基地塞瓦斯托波尔。11月7日,托尔斯泰被调往塞瓦斯托波尔,担任第三轻炮连的连长。

塞瓦斯托波尔是俄国重要的海军基地和在黑海方面的屏障,这里战事的成败决定着俄土战争的命运,因此战事十分激烈。

托尔斯泰一来到这里,就被强烈的爱国热情所吸引了。他在给二哥谢尔盖的信中写道:

军队的士气十分高昂,非笔墨所能描述,就连古希腊时代也不曾有过这样的英雄主义。科尔尼洛夫在巡视部队时,他不是赞扬:“兄弟们,打得好!”而是说:“要拼命!弟兄们,你们敢拼命吗?”队伍立刻就高声喊道:“我们敢,大人!”

我们这样说,绝不是装模作样,因为从每个人的脸上都能看出,这不是戏言,而是肺腑之言。而且,已经有2.1万人履行了自己的誓言。

有一个垂死的伤兵,告诉我他们怎样占领了法军的第二十四号炮台,可是没有增援部队。说着说着,他就痛哭起来。一连的水兵冒着敌人的炮火在一个炮台上坚守了30天,当上级要将他们撤换下来时,他们几乎要造反!士兵们从落在地上的炮弹中拔出信管;妇女们纷纷给士兵们送水;神父们举着十字架走上棱堡,迎着炮火颂读祈祷文。在第二十四旅中,就有160名伤员不肯离开前线。这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

士兵的爱国激情让托尔斯泰深深地震撼。但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了俄国现存制度和军队内部的腐败,这让他感到痛心疾首。他在同英法军队的俘虏交谈后感到,俄国军队落后于对方的不仅是武器装备和训练手段,更主要的是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因此,托尔斯泰断言:

“俄国要么必定败亡,要么必定彻底革新。”

1855年1月,托尔斯泰又被调往驻守在别尔别克河畔的第十一炮兵旅第三炮兵连。刚到驻地不久,他就接到了沙皇更迭的消息。沙皇尼古拉一世去世,新皇亚历山大二世登基,让托尔斯泰感到兴奋,他对亚历山大二世的上台抱着某种希望。他觉得,俄国即将发生伟大的转变,所以必须努力工作,振奋精神。

为此,托尔斯泰立即着手拟定军队的改革方案。虽然这篇手稿未能完成,但托尔斯泰却认真地分析了俄国战事节节失利的原因,尖锐地抨击了军队内部的腐败现象,并提出了自己的改革设想。

与此同时,托尔斯泰又产生了新的创作欲望。他夜以继日地写作《青年》和《塞瓦斯托波尔的白天与黑夜》。后来,《塞瓦斯托波尔的白天与黑夜》改为《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尔》,在该年第六期的《现代人》杂志上刊出。

4月7日,托尔斯泰所在的连队被调到塞瓦斯托波尔最危险的第四棱堡,并在那里度过了一个半月。

就在与敌军相距咫尺的前线阵地上,托尔斯泰参加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战斗,其中还包括5月1日的一次异常残酷的大会战。

在战斗的间歇,托尔斯泰给士兵们讲故事,教他们唱歌,缓解了战场上士兵们的紧张情绪。托尔斯泰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一位同僚说:

“托尔斯泰讲的故事和谱写的歌词,在艰苦的战斗时刻鼓舞了我们每一个人。他是堡垒中名符其实的灵魂。”

(四)

1855年8月5日,英法等国的联军开始向塞瓦斯托波尔发起猛攻,并于8月27日占领了马拉霍夫高地,俄军被迫撤退,托尔斯泰和他的炮连一直坚持到最后。

后来,托尔斯泰在写给塔基亚娜姑妈的信中说:

“28日,我过生日的那一天,……当我目睹了火焰围困中的城市,看到法国的旗帜乃至法国军官在我们的棱堡中时,我哭了。”

此后不久,托尔斯泰在创作的一部小说《1855年8月的塞瓦斯托波尔》中,这样描写了塞瓦斯托波尔失守时的情景和士兵们的心情:

在塞瓦斯托波尔棱堡的整条战线上,多少个月来一直沸腾着斗志昂扬的生活,多少个月来都令敌人恐惧、憎恨,乃至于钦佩的塞瓦斯托波尔的棱堡上,现在已经看不到人影了。一切都是死气沉沉的、荒漠的、可怕的——但并不沉寂,破坏仍在进行……

塞瓦斯托波尔的军队,像黑夜中波动的大海,汇合、分散,忧心忡忡地挤成一堆,在海湾的浮桥上,在北部,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慢慢地移动着,离开这个留下了这么多勇敢的弟兄们的地方,离开这个他们洒遍了热血的地方,离开了11个月来一直抵抗着力量两倍于我们的强敌,而现在却奉命不战而退的地方……

然而,这篇小说在刊载后,其真实性和尖锐性使沙皇检查机关十分害怕。为此,他们对小说作了肆无忌惮的删减,有的部分被弄得面目全非,以致编辑部在发表时都不愿意再署上作者的名字。

托尔斯泰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气愤。他在日记中写道:

昨天有消息说,《夜》(指《1855年8月的塞瓦斯托波尔》)被歪曲得不成样子,并且发表了。看来蓝衣党(指宪兵)很注意我,因为我写了那些文章。但愿俄国能时时都有这样重道德的作家。我无论如何不可能做一个说甜言蜜语的作家,也不可能去写没有思想,主要是没有目的的无聊的空话。

俄土战争的失败,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受社会情绪的感染,托尔斯泰产生了不少新的想法。他想改变自己与领地农民的关系,想“创立一种与人类发展相适应的新宗教”,更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

对于托尔斯泰的这一想法,屠格涅夫非常支持。他在给托尔斯泰的信中说:

“您的天职就是成为一名文学家、思想家和语言的艺术家。您的武器是笔,而不是军刀。”

1855年11月,已经晋升为中尉的托尔斯泰以军事信使的身份前往彼得堡。尽管当时托尔斯泰还未脱下军装,但他的戎马生涯实际上已经至此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