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
5015500000019

第19章 为团结而回归

任何人只要作出和我一样的努力,胸怀同样的期望和信心,就能做出我所做过的一切。对此,我是确信无疑的。

——甘地

(一)

尼赫鲁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与甘地风格迥异,但却互相欣赏。在甘地退隐之时,尼赫鲁成为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政治人物。

1936年8月,国大党提出以竞选的方式选择党主席,尼赫鲁想借此宣传国大党纲领,吸引各阶层参加反帝斗争,如:争取完全独立,废除1935年印度政府组织法,改善工农状况,男女平等,废除“不可接触制”,释放政治犯等。

在甘地的支持下,这一提议提上了日程。1937年初的立法会议选举,国大党在各地取得了胜利,国大党工作委员会在瓦尔达开会,通过了新的立法政策:凡国大党籍议员均不得支持帝国主义政策,不得接受封号,同时必须身着土布,实践竞选纲领。

甘地仍然将工作重心放在乡村建设运动上。经过几年的深入发掘,他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具体化,并提出了理想乡村的模式,即:备有完善的卫生设施,所有住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建筑材料应取自当地方圆2.5公里以内;家家应有菜园、庭院与畜栏;乡村中的道路与集市必须保持洁净;设有拜神集会的场所、合作食堂、初级与中级学校,讲习技艺;设长老会,排忧解难,制止纠纷;每一乡村应能生产所需谷物、蔬菜、水果与土布;等等。

为了使乡村工作得以顺利展开,他还组建了“甘地社”来推动这些建设性方案。

此时,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法西斯同盟已然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1937年6月初,甘地返抵西迦昂,一位纳粹报纸的特派员去拜见他。甘地阐述了自己对武力征服的态度:

我了解希特勒不接受不用武力而能维持人类尊严地位,但我们之中却有人相信,采用非暴力也能赢得独立。如果我们必须被迫流血,那将是世界上最坏的一天。倘使印度被迫动武以争取自由与独立,势必将使世界上的真正和平不能提早实现。我已抛弃了刀剑主义,我已使它成为可能。我的结论是:人的尊严加上理智的爱,必能代替野性的残暴。

国际形式不容乐观,国大党内也同样不稳定。1937年11月中旬,甘地回到瓦尔达。国大党右派逐渐失去民心,人们的不满情绪急增,罢工、暴动、反政府游行不断发生。而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及其他少数派关系也逐渐恶化,为此,国大党内要甘地出来工作的呼声日益高涨。

1938年4月1日,国大党加尔各答会议上,甘地决定亲自出马,代表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代表真纳进行会谈。

(二)

1938年4月28日,甘地与真纳举行了会谈。在这之前,甘地几次写信给真纳,效果并不理想,因为真纳以顽固和雄辩着称,但甘地仍寄希望于与此次的会晤。

穆斯林联盟创建于1906年,其宗旨是在印度次大陆以武力建立穆斯林国家。而真纳与甘地渊源颇深。早期,他也曾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律师,国大党着名领袖。同甘地一样,他起先也一直致力于维护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团结,组成反对英殖民统治的统一战线。但随着甘地取得国大党的领导地位后,真纳不赞成甘地的不合作纲领,在1921年脱离国大党。

此后,他一直担任穆斯林联盟的实际领导者,致力于争取穆斯林的自治地位。1937年的选举,使得国大党取得多数席位,并损害了穆斯林的利益,真纳逐渐意识到“在印度教徒占优势的政党统治下的印度,穆斯林永远难以取得公平合理的地位”。因此,他更积极地开展穆斯林的自治运动。

这一基调为甘地此行打上了艰难的烙印,经过3个多小时的磋商,会谈没有丝毫的进展。

6月中旬,穆斯林联盟向国大党提出了11项要求:立即放弃以《祖国的命运》为国歌;目前穆斯林占多数的省区,不得重划行政区;穆斯林宰牛不受干预;穆斯林早课或礼拜不得干扰;应制定法案保障穆斯林教徒的基本权利与伊斯兰文化;宪法中应明文规定,穆斯林能平等享有一切国有建设;国大党不得再反对分别选举制,并不得指其为危害民族主义;制定法律保障乌尔都文;地方民意机构之组成应采用分别选举制;废止三色旗或承认穆斯林联盟族以同等地位;承认穆斯林联盟为唯一代表印度穆斯林的合法组织。

对于这些要求,印度教派占多数的国大党自然反对。不出所料,教派仇杀继续上演。而甘地这位圣雄面对这样的情况依然束手无策。

7月27日,甘地向国大党党员发表谈话,引咎自责,同时激励大家克服困难,坚定信心。

1939年1月29日,新一轮国大党主席的选举开始了,甘地仍然支持右派领袖席塔玛亚。而以鲍斯为代表的左派也毫不示弱,虽然很多人支持甘地转投席塔玛亚,但选举结果却是鲍斯获胜,他再次当选为国大党主席。

由于鲍斯在上届当选中一直主张坚决反帝斗争和激进改革,甘地对他非常不满。甘地一方面祝贺鲍斯的当选,一方面建议其余右派退出国大党,以表明自己的“失败”。因为甘地的地位和个人影响,其他人都遵照指示选择辞职。

面对这样的压力,鲍斯只得争取甘地,并表示:

“如果旁人都信任我,却丧失了印度伟人的信任,那是可悲的。”

随后的两派在较量中各有胜负,但因为甘地未能支持鲍斯的新计划,使得工作无法继续开展,鲍斯只得引咎辞职。

最后,以“团结”为口号的卜纳沙德当选国大党主席,左派力量遭到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尼赫鲁也收敛了昔日的激进锋芒,致力于党内的实际事务。

(三)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3日,英国对德宣战。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总督同日宣布印度进入战争状态。

这一说法又刺痛了印度人民的神经。早在本年春,国大党即发表声明指出,印度不会为别人的利益而战。激进派代表尼赫鲁更是明确表示:印度是否参战只能由人民决定,英国强加的任何决定都必将遭到反抗。

印度总督召见甘地以试探国大党的口风,甘地以他一贯的光明磊落作风进入总督府,并表明:作为一个和平主义者,他不可能支持战争,但出于纯人道的考虑,他同情英法。

9月10日,大印度教会党通过一项决议,支持英国作战以保卫印度,但盼扩大中央政府,并多征募印度兵员。18日,穆斯林联盟决议,除非能给穆斯林以公平待遇或征询穆联的意见以制定新宪法,否则不予考虑。

国大党也态度明朗,发布了由尼赫鲁起草的长篇决议,仍然立场鲜明地指出:

“关于印度战争与和平问题,必须由印度人民决定,如果英国不把印度作为一个平等国家对待,国大党就不可能支持英国作战。”

虽然协议的有些内容与甘地的不合作立场有出入,但甘地仍然热情地赞扬这份协议的“原则性立场”,并称赞它是“对所有像印度一般被压迫民族的宣言”。

总督邀请了50名印度各方领袖于9月26日赴西姆拉会商,其中包括甘地、卜纳沙德、尼赫鲁、鲍斯、帕迭尔及真纳等人。甘地在他主笔的《哈里真报》上发表《甘地的难题》一文,表明自己虽然同情同盟国,但却不打算像上次那样招募志愿兵参战,并坚持奉行非暴力原则。

1939年10月2日,恰逢圣雄甘地71岁诞辰。这位老人撰文《谢》,感谢那些支持他毕生所致力工作的人们。

10月17日,林利兹戈再任印度总督。他在伦敦发表《白皮书》,依然老调重弹,没有做出任何让步。国大党非常失望,提出国大党将发动群众不合作运动的警告。

10月27日,在甘地的指导下,不合作运动开始了,国大党执政的印度8个省的省政府先后辞职。

1940年1月10日,林利兹戈在孟买东方俱乐部发表演说,指出,英国准备在战后尽可能短时期给印度自治领的地位,但各少数派和印度各王公的合法权益与要求应得到保障。这又让甘地等人看到了希望。

2月5日,甘地与总督再次会谈,但在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英方仍然不肯让步,会谈又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