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5015000000009

第9章 悲惨的爆炸事件

没有工作简直受不了,工作使一切美化,思想能创造新的生命。

——诺贝尔

(一)

由于发明了雷管,使硝化甘油可以安全地用于矿山、隧道的爆破工程,因此,阿尔弗雷德高兴地带着这项发明回到了斯德哥尔摩。

回来后,阿尔弗雷德便与父亲商量,是否可以共同组建一个诺贝尔硝化甘油公司。这个想法虽然很好,但却缺少资金。于是,阿尔弗雷德又离开斯德哥尔摩前往法国,四处拜访巴黎的银行,向他们说明硝化甘油的研究是一种具有伟大前景的事业、但是,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给他。

不过,上天不负有心人。当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听说了阿尔弗雷德发明了强力火药的事情后,非常感兴趣,认为硝化甘油在军事将会有广泛的用途,因此认为银行应该贷款给他,以帮助他发展事业。

阿尔弗雷德因此而获得了10万法郎的贷款,他愉快地回到斯德哥尔摩与父亲开始筹建工厂。

1863年,在阿尔弗雷德年满30岁时,诺贝尔火药工厂正式开始制造硝化甘油了。

刚开始时,工厂里只有五六个员工在伊曼纽尔和阿尔弗雷德的指挥下,每天忙碌地从事硝化甘油的制造工作。由于当时肥皂工业十分发达,而在制造硝化甘油的过程中所需的原料甘油又是肥皂工业的副产品,所以价格低廉,可以大量收购。

随着订货量的迅速增加,靠这家小小的工厂已经无法应付了。如果不雇人,就根本没有办法完成大量的订货,而且还要想办法购进相应的大量原料和药品。而且,阿尔弗雷德还要在进行生产的同时继续思索各种问题,进行他的试验。

第二年,工厂的发展十分迅速,订单量也一天天增加。就在工厂缺少人手的时候,在大学读书的埃米尔放暑假回来了。这个21岁的聪明小伙子一回来马上就成了阿尔弗雷德的得力助手,每天热心地协助哥哥从事研究工作。

埃米尔很尊重自己的哥哥阿尔弗雷德,而阿尔弗雷德也十分疼爱这个小弟弟,甚至超出了兄弟的情谊,如同父亲一般呵护照顾他。因此,埃米尔每天出入于阿尔弗雷德的实验室,既帮助哥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也认真地从事一些硝化甘油制造过程的简化研究。父亲对埃米尔的努力也表现出了十分赞赏的态度。

1864年9月3日这天,阿尔弗雷德要到城里去签订一个合同,不得不离开工厂。由于之前埃米尔跟着父亲和阿尔弗雷德接触过硝化甘油,所以阿尔弗雷德出门时就很放心地将工厂的事情托付给弟弟埃米尔照看。

一般情况下,硝化甘油是没有什么危险的,即使由于粗心大意将它点燃也没什么关系,因为硝化甘油只会迅速燃烧,不会发生爆炸。

埃米尔对于硝化甘油的制作方法已经烂熟于心了:每次将四五克硝酸和双倍的硫酸混合,冷却之后再取两三克甘油一滴滴加入。每一步都需要极其细心,然后将合成的液体整体倒入磨缸水里,再从水里分离出灰白色的油状硝化甘油。

今天,埃米尔的工作就是负责将甘油净化之后滴入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体中去。然而,平时埃尔特只给哥哥当当助手,今天趁哥哥不在,他决定自己好好动手实践一番。想到这里,埃米尔心情就很愉悦,还吹起了轻快的口哨。

此时,父亲伊曼纽尔和母亲卡罗琳娜正坐在舒适的饭厅当中,静静地享受着甜美的早餐。阳光从窗户射进来,今天是个不错的好天气。

突然,从附近的实验室中传来了一声雷鸣般的爆炸声,紧接着便是一根冲天的火柱将这个简易的实验室包裹得严严实实。

等伊曼纽尔和卡罗琳娜夫妇赶到工厂时,眼前的一切简直难以置信:工厂变成了一片烧焦了的瓦砾,场面惨不忍睹。在废墟当中,躺着五具面目全非的烧焦的尸骸,除了年轻的化学师、一位打杂工、一位女工和一位不幸的过路人外,还有老人最亲爱的小儿子埃米尔。

茫然无助的母亲久久地抱着已经停止了呼吸的埃米尔,颓然地坐在地上,放声痛哭。伊曼纽尔也经受了一生当中最致命的一次打击,他当场便昏了过去。

惨剧发生后,得知噩耗的阿尔弗雷德心急如焚地赶了回来,一面抚慰悲痛欲绝的双亲,一面还要应对警方的调查和检查机关的传讯。

为了保护阿尔弗雷德,父亲忍着悲痛为他做了书面辩护,将事故的责任都推到死去的小儿子埃米尔身上。

为了防止类似的爆炸事件再次发生,市政当局最后做出禁止在城区内进行一切与炸药有关的实验和生产的决定,此案也算就此了结了。

心爱的弟弟被炸死,遭受打击的父母都得了重病,阿尔弗雷德忍受着巨大的悲痛,尽管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硝化甘油的事业。硝化甘油越是不听话,阿尔弗雷德就越是要将它彻底驯服,让它为人类造福。

(二)

爆炸事故发生后,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恐慌,附近的居民更是一天到晚惶惶不安。同时,这次灾难也让阿尔费德勒尝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但却也给阿尔弗雷德带来了事业上的传记。一点点的硝化甘油就能让一座结结实实的工厂霎时间夷为平地,事实摆在眼前,硝化甘油无疑是一种威力巨大的物质,极具市场潜力。

爆炸案吓跑了那些胆小的群众,却也吸引了不少具有投机意识的有钱人,他们都看好了硝化甘油的巨大市场潜力,深信这一产品定能为他们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都纷纷表示愿意帮助阿尔弗雷德将新产品投入市场。

不久,阿尔弗雷德就在一位瑞典投资商斯密特的资助下成立了一个新公司。由于在城内设厂已经被明令禁止,阿尔弗雷德便灵机一动,将工厂设在了斯德哥尔摩的湖面上,工厂的主体是一艘驳船。

“这样做不但能节省运费,还能消除陆路运输硝化甘油时的许多危险因素,真是一举两得啊。”

现在要做的,就是马上买下一艘驳船,然后将工厂的主体部分安置到船上就可以开工了。

就这样,阿尔弗雷德买下了一艘废弃在湖畔的平底驳船,成立了他的“船上工厂”。很快,这艘船就开始投入使用了。

可是,就在工厂即将开工的时候,附近的船只又提出了反对意见。无奈之下,阿尔弗雷德又只好把这座浮动工厂移到其他地方。

可是,“船上工厂”移动到哪里,哪里就会引起一阵抗议和骚动。最后,“船上工厂”移到了湖心才算安定下来,并开始批量生产产品。一个后来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跨国公司,就这样在一艘废弃的驳船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很快冬天就来了,湖面上寒风凛冽,十分寒冷,“船上工厂”也无法再继续工作了。直到1865年3月,经过阿尔弗雷德的各方奔走,加上瑞典北大铁路工程施工的需要,瑞典政府才批准诺贝尔公司在远离斯德哥尔摩的一处荒郊温特威坎建厂。从这时起,阿尔弗雷德才将他的小工厂从那艘废弃的驳船上迁到温特威坎,建立真正的工厂。

此后由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阿尔弗雷德聘请大哥罗伯特和童年时代的好友阿拉里克·利德伯克工程师来公司帮助管理和经营。

工作和勤奋是阿尔弗雷德的生活指导原则,现在,这一原则也发展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程度。他每天都不知疲倦地到处奔走,到采石场和矿山等未来的卖主那里,去表演他的爆炸程序。

为了作广告推销公司的产品,阿尔弗雷德在那些日子里还做了一件十分不平常的事:向各地邮寄散发详细的使用说明书。尽管由于使用者的马虎大意,偶尔也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但大型的矿业公司和国家隧道工程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很成功的,这就大大地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从而增加了人们对硝化甘油和这种革命性雷管的普遍兴趣。

渐渐地,矿务界和技术刊物也都开始以一种尊重的态度来对硝化甘油进行评价和讨论了,国外也很快有来信询问。

硝化甘油的利用,曾解决了当时最大的工程问题之一,即建筑越过内华达山脉的中太平洋铁路。在黄色炸药发明专利权(1868年)出现之前,这家铁路公司曾长期使用着流体的硝化甘油。除此之外,他们就从来没有用过黄色炸药。而阿的弗雷德关于硝化甘油能够引爆的发现对这一家公司来说,就节省了几百万美元的资金。

经过阿尔弗雷德的辛苦奔波和耐心说明,并进行了大量安全有效、威力强大的实验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改变了对硝化甘油炸药的看法,转而对硝化甘油炸药感兴趣起来。

在这期间,以温特威坎的工厂为起点,阿尔弗雷德的瑞典硝化甘油公司在其他地方也陆续开办了4家工厂,其中则以温特威坎的工厂连续生产时间最长,一直达到50年之久。

(三)

硝化甘油在制成以后,需要反复清洗,除去残存的酸质后才能确保使用和运送的安全。但是,当时因技术有限,只能用试纸粗略地检验清洗,难以确保产品的纯度;同时,包装也比较落后,再加上当时人们对新炸药并不了解,对于阿尔弗雷德所告诫的种种注意事项也不全放在心上。每次装运时,货箱上都标有“小心轻放”的字样,但这样的炸药看起来似乎毫无危险。因此硝化甘油在上市以来,总是不断地发生爆炸事件。

1865年12月4日,德国汉堡的一家报纸刊出了纽约发生爆炸的事件。一位德国籍推销员将一瓶十磅的硝化甘油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个箱子中准备推销,他住进伦敦格林尼治地区的一家小旅馆当中。

在第二天付清账离开旅馆时,他就把放油硝化甘油的木箱交给搬运行李的工人照管,等他过几天回来取。这位工人不知道木箱里面装的是什么,所以也不在意,有时将这个木箱当成坐凳,擦皮鞋时就当成脚垫。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一位旅馆服务员无意中看到从箱子里冒出红色的气体来,就建议将这个箱子扔掉。于是,这位搬运工人就把这个箱子搬出储存室,放在了外面的街道上,自己回旅馆去了。结果就在这一瞬间,只听一声巨响,箱子被炸开了,邻居们的门前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门窗也都被炸得粉碎,街道的地面也被炸了一个深达4尺的大坑。

就在这件事发生后的一个月左右,一次更为惊心动魄的爆炸震撼了德国的不来梅港,约有200人受伤,28人死亡。

不过,这次事故并非疏忽,而是一个心怀鬼胎的美国人在作祟。他将一批货物交给一艘德国轮船托运,并在运输前买下了巨额保险。当这艘开往美国的轮船即将起航时,他在船上暗藏了一个装有硝化甘油的装置,企图在运输途中炸毁轮船,骗取巨额保险费。

然而他的如意算盘最终落了空,这枚自制的土炸弹比他预想的提前爆炸了,结果连他本人也在爆炸中丢了命。

1866年3月4日,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存放有两箱硝化甘油的货站完全被炸毁,邻近的几座房子也都被震塌,并有一些人员伤亡。

1866年4月3日,巴拿马大西洋沿岸的阿斯吕瓦尔又发生了一次猛烈的爆炸事件,“欧洲”号轮船完全被炸毁。这只船上就装有硝化甘油和其他军火,是准备经过巴拿马海峡运到太平洋的。在这次爆炸事件中,共有74人死亡,大量的战备物资被炸毁。

1866年4月16日,另一艘载运着一批硝化甘油的船经过同样的路程前往旧金山,在卸货后堆存在威尔斯-法戈公司的仓库里后来发生爆炸。爆炸就像地震一样,震撼着1/4英里的范围。爆炸还导致7人当场死亡,十多人受伤。数百英尺之内都看不到一扇完整的窗户。威尔斯-法戈公司的建筑以及附近的一切,都统统被炸成了碎片。

后来的报道证实,这一爆炸事件的发生是由于一个漏油的硝化甘油箱子在搬运时受到震动导致的,当时收货人因那个箱子损坏严重而拒绝接受。

接踵而来的爆炸事故吓跑了许多主顾,各地政府也纷纷制定相关的规定,限制硝化甘油的进口和运输。

社会的恐慌和政府的压力,必然会对硝化甘油的生产和销售产生影响,而且,硝化甘油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阿尔弗雷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才能制造出一种安全的炸药,使其成为一种既有巨大威力、又安全可靠的产品呢?他很清楚,只有解决了硝化甘油的安全性问题,它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应用,从而为社会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