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康熙帝国的那人这事
5011100000047

第47章 谈判桌上的角逐(3)

谈判艰难的持续下去,戈洛文厚颜无耻地一次又一次讨价还价。

第二次会议又是不欢而散。

索额图从来没见过戈洛文这样狡猾、无赖的人,他现在一见他都生气,换一种场合,他早抽出腰刀劈了他,他实在有点对他忍耐不下去了,他对徐日升和张诚两个译员说:“俄国人不是心存友好来解决问题的,我怀疑戈洛文说的真诚二字是否可靠,他们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这是代表沙皇政府的外交官吗?是无赖、骗子!”

“索大臣,同他们慢慢谈,何必上火!”徐日升进行劝解。

“同这种人谈下去,会有什么结果?”索额图仍就怒气冲天,他说:“最后只能上当、受骗!”

八月二十四日,由于俄方坚持自己提出的方案,不肯让步,谈判看来很难继续下去,出现裂痕。中国使团宣布不再参加使臣会议,开始拆掉会场帐幕,准备打道回府。他从心里想摆脱他。

戈洛文见此,内心很惊慌,他没想到中国人为了不失一寸土地,态度如此强硬,真要就此破裂,他无法向沙皇交差,他要求中国索额图把已经讨论过的纪录,双方在上面签字,好各自回去复命。

“我没有功夫侍候你!”索额图鄙屑地说,他没有答应。

“你能不能再考虑一次?”戈洛文软了下来。

“这是最好的回答,对等。”索额图拂袖而去。

戈洛文不想和谈破裂。

索额图更不想使和谈破裂。

徐日升和张诚害怕和谈破裂!

和谈的裂痕越来越大,戈洛文真害怕大清国的代表团拂袖而去,那种结果他根本无法向沙皇禀报,下一步在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流域,清政府会怎样动作,那结果将是什么?

索额图遵照皇帝的谕旨,想真诚的通过和谈解决边境武装冲突,实现和平。

这时,徐日升和张诚两位传教士看出了双方的心理,都不希望和谈彻底破裂。他两个人也有他两个人的计划,希望通过这次和谈同沙俄代表熟悉,解决欧洲传教士借道西伯利亚来华。于是两个人自动担起和谈的联络员。索额图表示同意了这两个人前往戈洛文处交谈。

徐日升、张诚在尼布楚城拜见了戈洛文,说明来意,他们受到了热情地接待。

戈洛文拿出一大笔金钱,作为礼品贿赂这两个外国人,希望为他们忠诚服务。

当然,徐日升和张诚不会忘记教会对他们的要求:开辟一条通往中国的陆路之门。

双方的条件,一下子都摆在了桌面上,一拍即合,没有二意。

戈洛文试探地询问:“索大臣,真的要走吗?”

徐日升摆摆手,说:“不是。”

“那么,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外交手法了?”

“也不完全对。”徐日升说:“索大臣权倾朝野,脾气很大,你惹了他,谁知会出现什么结果啊!”

“那么……”

两位传教士,向戈洛文透露,说:“中国皇帝非常希望签订和平条约,但如果俄方没有放弃雅克萨及其附近的土地的决心,则和谈断难继续。”

“先生,在这上面,请多指教。”

“作为钦差大臣,”张诚说:“已经奉旨谕旨,不得俄方在这一点上让步,决不谈和。”

“尼布楚……和……雅克萨……”戈洛文在思索着如何划界。他向徐日升、张诚又一次提出探询的目光。

“在这两城之间,具体如何划界,”徐日升说,“我想还是戈先生自己作出判断。”

八月二十六日,胸有成竹的戈洛文派代表来见索额图,询问中国所提的最后方案。

索额图说:“我提议的石勒喀河的额尔必齐河及外兴安岭山脉为界,河以东山以南归中国,河以西山以北归俄国。此外,则以额尔古纳河为界。”

在俄国使臣回去后,索额图又派徐日升、张诚去戈洛文处,询问俄方提出的最后方案,并说喀尔喀蒙古地区与俄国屡起纠纷,也应划清疆界。

戈洛文对此坚决表示,说:“这次和谈,决不会解决蒙古划界问题。”

索额图考虑,为了不影响签订和约,表示不再坚持,但声明说:“等喀尔喀、厄鲁特战争结束后,必须另外举行会议划清疆界。”

八月二十七日,徐日升、张诚再去会见戈洛文,听取俄方最后答复,戈洛文一夜之间突然转了一百八十度的弯,仍然坚持雅克萨城及其以西地方归俄国所有。

这种出尔反尔的无理要求,徐日升和张诚感到十分惊讶,气愤地说:“你作为沙皇的全权代表,这样言而无信,后果是什么呢?”

“这事由我自己办。”戈洛文说。

戈洛文派遣别洛鲍茨基,到了中国代表团驻地,宣布了戈洛文的这一方案。

“我们俄方请求中国全权代表立即答复。”戈洛文的代表,口气还很硬。

“你回去吧,该干啥,去干啥,”索额图气愤地说:“戈洛文不是来议和,而是对我们欺诈!”

中国使团的翻译、耶稣会士徐日升关于中俄尼布楚谈判日记,是这样记载的:当我们的钦差大臣们听到了这个不让步的决定(他们不了解这是装腔作势),他们作了全军渡河的准备,因为在我们这一边,已没有可供饲养牲畜之用的草地。在我们营地,骑兵队不断地在运动,准备在那天晚上渡河。

这天晚上,戈洛文酒足饭饱,打着很响的嗝,在庭院散步,忽见中国使团驻地人声鼎沸,在收拾东西,看样子真要回北京了。这个无理取闹,讨价还价的政客一下慌了手脚,因为这个结局,是无法向沙皇交待的。

很快戈洛文派来他的使臣说:“不要走嘛,按照国际法,第一次会议是为了行见面礼,第二次提出建议,第三次才是作结论。”

索额图声严厉色地指责,说:“哪一家的国际法,是无理取闹法,我充分认识了沙皇的全权代表,他的表演如同孔雀开屏,前面看起来华丽多彩,后面呢——屁眼都露出来了!”

正在中俄谈判陷于僵局时,忽然传来对于沙皇、对于戈洛文来说,都是一个可怕的坏消息——原喀尔喀蒙古所属布里亚特人、温科特人2000多人不堪受沙皇奴役,掀起了大规模的抗俄斗争,这种怒火也点燃了达斡尔猎人博尔罕和他的女儿瓦尼娅,他们联络了部族人纷纷起来反抗沙俄侵略者,来到尼布楚中国使团驻地,请求带他们回皇帝一边。

在惊慌中的戈洛文,一方面在城内加紧备战,防止大清军的突然袭击,一方面连夜派别济鲍茨基再次到中国营地,传达俄方的决定,同意撤出雅克萨,并要求坐下来进一步讨论具体分界线。

索额图说:“我方的立场和意见已经表达很清楚了,那就是以额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为界。”

“我们主张以雅克萨不远的鄂尔河为界。”俄方代表软中带硬,仍然坚持他们的利益和观点。

“那我只好送客!”由于意见仍不统一,索额图觉得没法谈下去。

“能否再派徐日升、张诚教士再去城里,同我们利用会下的方式,交谈一下?”

出于安全的考虑,索额图没有表示同意。而徐日升、张诚认为,即便是谈不拢,破裂,及至再升级,兵戎相见,他们也不敢威胁传教士的,他们还愿意为和谈作最后奔波。

徐日升、张诚连夜进城,在戈洛文的官厅会见了他,经过双方反复争辩、交换意见,戈洛文终于接受了中方的方案。至此,和平的基本条款终于商定了,和谈现出了新的曙光。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公历9月7日,俄历8月28日),中俄《尼布楚条约》正式签订。

当天上午,双方就签约程序和宣誓仪式等问题进行了磋商,最后以中方迁就俄方的意见而达成协议。

下午六时,签字仪式正式开始,两国全权代表同时步入会场,然后是扈从官员,在一长几上就坐,宣读中俄《尼布楚条约》,接着进行签字,起立交换文本,中方把已准备好的拉丁文本和满文本交给俄方;俄方则把自己准备好的拉丁文本和俄文本交给中方,然后,进行宣誓信守条约内容。

至此,条约正式签订完毕。

这时,索额图叫来笔帖式,对他说:“马上飞书,向皇帝奏闻。”

中国使团在九月九日从尼布楚城外的帐篷拔营回返。这时,在额尔古纳河口、格尔必齐河口,耸立着高八尺、宽三尺一寸、厚八寸的石碑,上书“大清国遣大臣与俄罗斯国议定边界之碑”,正面铭刻满文、蒙文、汉文,背面铭刻俄文、拉丁文,这位南征北战,从年轻时就参与朝政的议政大臣领侍卫、保和殿大学士抚摸着这冰冷的石碑,流下了一串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