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康熙帝国的那人这事
5011100000003

第3章 猎艳(2)

中国的皇帝,都把自己说成是“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他的群臣也这样说,黎民百姓也得跟着这样说,其实,在中国有皇帝史以来的2132年中,总共经历了22个王朝,都是“真龙天子”吗?揭开历史帷幕一看,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这些皇袍加身的扮演者,都是些什么角色呢?有才人、孩子、平庸者、腐败者、弱智者、性虐待者、性变态者、棋盘郎中、超级赌徒、击鞠(马球)坛冠、摔跤陛下、蟋蟀玩家、戏车(杂技)担幢、梨园祖师、粉墨班头、礼佛居士、信巫求仙、舍身出家、丹青圣手、书道名家、眠花宿柳、游龙戏凤,屠肉沽酒,癫狂梦幻、逼位奇嫡、跨灶“弑父”、伦常惨变、虎毒食儿、骨肉自残、顽冥偏执、老朽昏昏……应该说,崇祯这个皇上,在品质上是个正派人,不是好色之徒,他一脸苦笑地对田妃说:“朕为国事,夜不成寝,食不得安,哪有心思观舞啊,既然贵妃和国丈这样尽意,那么就让姑娘在此唱支小曲吧!”

幽闺欲曙闻莺啭,

红窗月影微明。

好风频谢落花声。

隔帏残烛,

犹照绮屏筝。

绣被锦茵眠玉暧,

炷蛾羞敛不胜情。

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

一曲终了,皇上似乎并没什么特别感受,他从怔忡猛省过来,向含情脉脉的陈圆圆注目一下,无可奈何地敷衍几句,说:“朕听了这支江南小曲,感到赏心悦目,情境与意绪,极赋波澜,红窗、月影、美景的闺情,朴而不俚,姑娘在这里是在夸我们的大明江山的啊!”

田妃一看皇上心情激动,以为喜欢上了这个歌妓,便说:“皇上喜欢江南小曲,就把姑娘留在宫里吧!”崇祯收起脸上一丝微笑,挥挥手说:“朕哪里天天有此雅兴,听听小曲,看看舞俑,国事由谁来办啊!”

崇祯不愿多听这个国丈的啰嗦,摆摆手,意思是说你赶快下去。田畹涎着脸皮就等着皇上这句话,让他把陈圆圆带回,真是骑毛驴吃豆包……乐颠馅了。他当即叩头表示谢主隆恩。

……

吴三桂心想这个女人太缠绵了,作为男人,他有王氏、张氏两房夫人,可是他从没有过一次,享受这种温柔、风情,他顾不得身为将军,大明军人条例,穿着军服的人,是不能这样接触女人的,他只想,现在的天下,皇上也别想管我,不但他管不了我,还叫我保护他呢!

……

京师的大道月光下,出现一幅奇异的图画,一位朝廷的将领,在马上搂抱着一个娇美的女人,这是明朝立国二百多年从没有过的。

马儿放慢了脚步,它好像懂得主人的心境,好生享受这种月下浪漫的情爱。

“到了,将军!”开路的校尉叫道。陈圆圆被仆人接下马来,抬头一望,青灰的砖墙突兀着高大的门楼,门旁挂着两盏红灯,上有“吴将军府”四个大字,门旁有护兵值勤,门内外还有流动哨兵,同豪华的田国丈宅门相比,这里显得严肃、庄重。

进得院内,迎面是一座磨砖对缝的大福字雕花影壁,头一进院为门房、武弁、警务人员住所,二进院是吴三桂日常办公处,三进院为议事厅也就是吴三桂处理军务的办公地点,第四进院才是寝室,后面是婢女们的住所,花园在后,称为北所,传说这是前代内阁大学士张元专为他的小妾起的园,名为:碧涵山庄。

顾名思义,这里以水造景,山河纵横,宛如江南水乡,不论是亭台楼、阁、池均建造在水边,古树秀石,阴翳蔽日,平远疏岩,意境幽深,如果陈圆圆一旦光顾这里,一定会赞叹:“这同我家乡一样嘛!”

陈圆圆原籍常州奔牛镇四亩田村,她的姓不是陈,而是邢,她的父亲倒是一个衣不出众,貌不惊人的普通农民。圆圆出生不久,她的母亲便去世了,由她的姨妈把她带去抚养,姨父是以走街串巷摇拨浪鼓的货郎,境况比种地好一些,因为姨父姓陈,便将圆圆改邢为陈,字畹芬。陈圆圆天生丽质,聪慧绝伦,这使得她的姨父、姨母十分喜爱。

陈圆圆入了四亩田村的私塾开始启蒙,以后又去附近比较大的镇甸卜桥读书。由于天姿聪颖,她对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学得十分认真,深得要津,融会贯通。正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她的姨父一病不起,靠着姨母维生都有困难,这样不得不终止了圆圆的学习。圆圆辍学之后,心情郁郁寡欢,整日里唉声叹气,顾影自怜。人都是这样,一辈子牢守田园,不出家门,就觉得自家这里就是天下最好的地方,就是天堂,出了门看看,就觉得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世界大得很,不愿再回到老地方。喜新厌旧是一种天性吧。正在圆圆囿于在家无聊苦守的时候,苏州的教坊老板,一下发现了圆圆,打眼一看,面若桃花,身姿婀娜纤巧,不觉暗暗惊叹,这种地方会有这等人才“蕙心纨质,淡秀天然”,一试嗓音,清甜圆润,真是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

苏州教坊的老板,同陈圆圆的姨母,经讨价还价,出高资把陈圆圆买到手,然后请琴棋书画高手,对她进行调教,不上几年,陈圆圆在苏州一下红了起来,成为艺帜高涨的名姬了。

一天,几位江南文学大家,吴伟业、吴应箕还有冒襄相约游吴,发古幽思,借以排遣因为朝政昏庸,腐朽而郁积心中的不快。他们三人信马由缰,一边谈着诗赋,一边谈人生,望着苏州之春的一片美景,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沧浪亭记》来:啊!……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湖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钟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

吴应箕抢着吟诵道:虽然钱镏固乱攘窃,文科上饿客观的哉、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空馆苑囿,极一时之盛……

冒襄在一旁说:“这边的该我吟唱了。”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具尽者,则有在矣。”

冒襄同吴应箕,都是崇祯每年的副贡,在国子监即被授予台州推官,但他无意做官,拒绝赴任,寄情于山水之间,他是一个极度富感情的人,当他吟到最后一句时,已经泪流满面了。

吴应箕问:“冒襄兄,今日为何如此激动?”

冒襄说:“清兵在辽沈连连得利,已逼近山海关,李闯贼已到了江南,如果京畿不保,我们大明江山的未来,将是什么样的呢?”

“这些伤心的国事,我们区区几个文人,那是没办法的了。”吴伟业哀叹地说。

三人正在沉浸在国事的伤悼中,忽听远处传来美妙的歌音,冒襄先听出来,这是陈圆圆小姐唱的。

吴伟业和吴应箕都知道冒襄十分欣赏陈圆圆,他常去听她的歌,渐渐往来密切,陈圆圆小姐十分欣赏冒襄的人品、才学,这种友谊已经发展到不同一般。

正当冒襄公子踌躇满志,一腔热血,上陈门求亲之时,突然晴空响起了一声闷雷,陈圆圆被皇帝派下选美的田国丈看中了,被抢了去……

……

月光如银,透过雪白的纱帘泻落在寝室,洁白如洗,发出淡淡的幽光。

陈圆圆把全身都浸在盛满温水的浴盆里,婢女小心的伺着,用细软的丝巾给她擦背,洗濯着各个部位。浴盆里放着芳香的浴料,这就使得整个洗澡间弥漫着一股清郁的馨香。

陈圆圆好像与生俱来第一次洗澡,她想把从田畹那里带来的一切陈腐气息,在这里全部清洗掉,她闭目享受着这种温馨,她觉得这是在母腹中吧,是那么惬意,舒服、自得,待到从浴盆中被婢女搀扶出来时,就感到一次新生,一个真正美妙的陈圆圆将出现在一个伟岸将军的怀抱中。

她清楚地记得,也是在一个月夜里,她同冒襄公子湖上泛舟,那个月夜美好至极,他们对饮着老酒,冒襄公子诗兴大发,在湖上放歌,她弹着琵琶伴奏。湖上的水手们,都向他们投来羡慕的眼光,兴奋呼叫着,掏出大串的银子,抛向陈圆圆他们的船。

月光渐渐被一片一片的乌云遮住,整个湖上除了星星点点的渔火,到处漆黑一片。一个是心怀高远,浪漫无羁的公子,一个是豆蔻年华色艺俱佳倾倒无数墨客的歌妓,太湖镜面上,飘荡着一对野鸳鸯。

船在湖面上行,陈圆圆望着波浮涟漪的湖水,望着远山,她情不自禁地唱起来:

两霁巫山上,

云轻映碧天。

远风吹散又相连,

十二晚峰前。

暗湿啼猿树,

高笼过客船。

朝朝暮暮楚江边,

几度降神仙。

歌好,情绪饱满,感情真、热烈,哀婉处拨动人的心弦,令人为之沧然而涕下。

冒襄说,“这首《巫山一段云》,原是唐教坊中曲。取宋玉《高唐赋》,说的是巫山神女故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他们正说话间,湖上一只乌篷船,箭也似的向他们的小船驶来,冒襄一惊,生怕撞上他们,赶紧摇橹躲闪,谁知侧面又箭也似的驶来一只,两只飞来的乌篷船,一下把冒襄公子的船截住了。

情急之中冒襄控制不住高喊一两声:“你们要干什么?”

船老大不由分说,揪起冒襄公子的衣领,重重一拳打去,冒襄公子被击落湖中,随后船老大把陈圆圆揽腰托起,扛在肩上,跳回乌篷船,开船向北岸飞也似的驶去。

陈圆圆在船上被大汉捆绑中挣扎着,呼喊着,不见冒襄回音,只见湖面上漾起的涟漪,一圈一圈地扩大,消弭……

陈圆圆面带娇羞,穿着睡袍从漱洗间走了出来,她迈着轻盈的步子,那细嫩、洁白的腿,在袍裾间一闪一闪的,吴三桂望去不觉惊魂动魄。

一个夜晚很快就过去了。红被绿浪,情意绸缪,在吴三桂和陈圆圆记忆中,这种欲海温柔、极度亢奋、透心爽骨是从来没有过的,比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都令他们尽情、尽兴、淋漓欢快。

吴三桂对陈圆圆说:“我们成亲吧!”

“将军,我不配!”

吴三桂在京师的家中,已有二房夫人,正室王氏是一个知书达理,十分贤惠的女人,出生在一个辽阳士绅家中,从小接受了家中严格的朱明理学,懂得怎样做妇道,从父、从夫、从子;严格遵行妇德、妇言、妇工、妇容要求自己,得到公婆和亲朋一致赞誉,称吴家的大媳妇,不愧为有教养的大家闺秀。可是按照朱明理学,“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王氏在怀孕时候,发生了小产,从此落下疾患,再没生育,吴三桂也就放弃以前的恩爱,敬而远之。

吴三桂的二房媳妇张氏嫁到吴家后,很快就为吴家添丁,这就是后来作清王朝额驸的吴应熊。张氏虽会生男育女但不是一个贤惠之妇。她出身于一个小县吏教谕的家中,自幼放任,性情乖张,再加上把生儿子也作为本钱,不但不把王氏放在眼里,有时连公婆的话,她也听不进去,后来她对吴三桂也敢顶撞,这样的女人,闹到最后是被吴三桂来个“冷”处理,渐渐疏远了她。

这天,京师的鼓楼大街,有一处北方名菜馆叫“鹿鸣春”,门前车水马龙,十分热闹。门前一副大红金字对联: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

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成亲仪式在此举行,政界的、军界的、商界的、文化界的、教育界的人,宾客满座,人们一来祝贺将军的婚礼,更有一些慕名而至,把鹿鸣春楼上楼下挤得满满的,从中午开宴,一席接一席,直到夜晚最后一席,共摆了300桌,可见人戚之众。

男婚女嫁,在京师之地,不论官宦人家,或是巨富豪门,下到黎民百姓,每天都会有几十起,人们不以为然,可是吴三桂同陈圆圆结婚,一下成了京师的头条新闻,人们相聚都要眉飞色舞谈论这桩婚姻,或说吴三桂爱色,或说陈圆圆风骚,从市井茶肆到街头街尾,成为人们聊天的话题。

出京的日期只有三天了,吴三桂身心不宁,留恋着陈圆圆,真想辞官回老家,一享泉林之乐,但他知道这不会为朝廷所允许的,也不会为其父、恩人董其昌和亲朋们赞同的。吴三桂是毛文龙帐下的一员大将,原来的孔有德、耿仲明、尚之信再加上曹变蛟、白遇道被统称为五大骁将,各个都是臂力过人,武勇出众之才,是闻名朝廷上下,炙手可热的人物。此次皇上又把镇守宁远、山海关的任务交给吴三桂,这更说明吴三桂这个人的分量,也预示着这个人将有更远大的前程。人们都纷纷劝说,要吴三桂按照谕令,马上就道。

陈圆圆举起酒杯,为吴三桂把盏祝酒:“从京师到宁远,边关万里,长途跋涉,夫君千万注意冷暖,不可过劳,一路平平安安!万事顺意,旗开得胜!”

吴三桂离京之时,朝廷组织了文武百官前来送行,场面十分热烈,其中大宗伯董其昌也来了,他拉住吴三桂的手说:“日前函致将军,实多冒犯,望将军不要见怪!”他指的是不赞成娶陈圆圆。

吴三桂拱手道:“宗伯之言乃金石之论也,国事已危,在下铭感不尽,岂有介意之理!”

董其昌语重心长地说:“老夫只为敌患方深,国事日危,重大责任都落在将军身上,愿将军以国事为重勉励前程,老夫将受其赐!”

“大人请放心,我一定牢记你的话。”

送行的人已出了城,前边就是通州了,吴三桂上马正欲飞行时,陈圆圆急步跑上前去向吴三桂扬眉笑着,问:“妾对将军的话,可记牢?”

“忠于皇上,上报国家,下光门户!”

“爱卿,我们后会有期!”陈圆圆将一支柳条,递给吴三桂,他把它插在马上,双腿“靠”一下马肚,骏马飞驰起来,他的后边腾起一团团黄尘,在空中飞舞,不久大队人马渐渐消失在送别人们的视野之内。陈圆圆和吴襄一家人,方乘几顶小轿,打道回府,陈圆圆坐在轿中像喝多了老酒,昏沉沉,如在梦中,她咏起心中一阙词曲:

宝马晓行雕鞍,罗帏乍别难。

那堪春景媚,送君千里,半妆珠翠落,露华塞。

红蜡烛,青丝曲,编能色引泪阑干。

良夜促,香尘缘,魂欲迷。

檀眉半欲愁低。

未别心先咽,欲语情难说,出芳草,路东西。

春风急樱花,杨柳雨凄凄。

陈圆圆和天下所有的人哪里知道,历史给吴三桂搭建了又一个展示武功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