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阴阳五行教子法
5009900000033

第33章 土——让孩子像大地一样沉稳坚实(4)

晓晓是班里的文体委员,为了迎接奥运会,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晓晓别出心裁,组织同学搞了一项集体创作。他买来了宣纸,把它们裱装成一幅超长的轴卷,给每位同学留一块30厘米长的空间,让他们发挥想象,为奥运会画一幅祝福的画。孩子们投入了巨大的热情,他们把所有课余时间都用上了,画得特别用心。一个月后,巨幅图画终于完成了,它参加了学校的展览,然后又代表学校参加了市里的比赛,最后获得了一等奖。

那天晓晓代表全班上台领奖,在后台被一家书画社的老板叫住了。原来,这家书画社看中了这幅画,打算购买它。老板出的价格很诱人,可是晓晓却说:“这幅画是我们全班同学集体创作的,我一个人没有权力决定卖不卖它。”后来,同学们把这幅画委托给晓晓保管。那家书画社又多次找到了晓晓的家里,表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购买,但是,被晓晓坚决拒绝了。晓晓说,这幅画是大家共同的心血,他们不愿意把它当作商品来买卖。后来,这幅巨画出现在书画界为汶川灾区义展的展厅里。原来,晓晓征得了同学们的同意之后,把这幅画捐赠给了书画协会。虽然没有得到一分钱的报酬,但是晓晓觉得,这幅画放在那里,才真正体现出了它的价值。

看到晓晓最后的选择,不禁让人顿生敬意。原则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操守,也最能展现出人格的魅力。虽然晓晓只是一个孩子,但是他却能坚持做人的原则。面对金钱和利益的时候,他异常冷静;面对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时,他又毫不吝啬爱心。《礼记》中说“言有物,行有格”,“格”就是原则,做人要讲原则,这是先贤对我们的教诲。原则是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也是衡量对错的尺度,一个不讲原则的孩子,很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从而误入歧途。因此,我们要及早帮孩子确立好做人的原则,有了这条准绳,他们在日后的行动中才有据可依。

传统的道德理念不能丢

中华民族的道德教育博大精深,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每一个流派都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每一家学说都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理论形成了一系列的道德准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经千年之后,虽然人类所处的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些道德准则依然没有过时,它还在被人们不断地吸收、继承和弘扬。

孩子在步入社会之前,应该先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然而有些家长以为,孩子年龄还很小,思想上也处于懵懂阶段,现在对孩子讲伦理道德,等于是对牛弹琴。其实不然。对孩子而言,初始教育很重要,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人生方向,孩子才能够朝着真善美的一面发展。传统的道德教育包含了许多做人的美德,诸如在道德上严守清白,在精神上追求高尚,在行为上笃信至诚……这些传统美德是孩子们必不可少的一课,家长们要在此基础上,依据现实的社会环境,制订出一套最适合孩子,又最便于应用的行为准则。这些原则可以很笼统,同时也可以具体到很微小的细节。从大的方面讲,我们要教孩子热爱国家、热爱集体、关爱地球和环境,在做人上面要与人为善、宽以待人。具体到平时的言行上,就是要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乐于助人、讲礼貌……

告诉孩子:做人的原则体现在每一件小事上,从今天开始,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无愧于心。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在美术课上,老师安排孩子们画同一主题的风景画,有的孩子线条柔美,有的孩子笔法粗犷,虽然风格上各不相同,但是都不失为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教育孩子要讲原则,道理明白了,具体怎么个做法呢?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某些道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处理问题的时候,运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里面有一个处事风格的问题。孩子在性格上千差万别,他们对事情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要他们对所有的事情看法一致,根本是不可能的。一道数学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可是具体解题方法却不止一个。所以说,在孩子处理问题的时候,只要原则上没有问题,就说明大方向是对的,这时候就不必拘泥于形式。我们的原则是要做光明磊落之人、做光明正大之事,凡事要本着这个原则,在不超出道德底线的基础上,让孩子灵活处理,适当变通。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坚持原则,就是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

有的孩子喜欢盲目跟风,本来自己是对的,见到别人都站到对面去了,于是就动摇了,不敢坚持了。真理一般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有些事情,虽然大家都在做,但那并不见得就是对的。一群小孩子去春游,玩得累了,呼啦啦都躺到草坪上去歇息了,只有一个孩子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对于这件事,你当然不能说“因为大家都躺到草坪上了,所以躺在草坪上是对的”。那个坐长椅的孩子看到了草地上的警示牌,上面明明写着“芳草茵茵,踏之何忍”,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所以没有躺到草坪上去。事实表明,只有这个孩子是正确的,因为他敢于坚持原则。我们教育孩子讲原则,是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让孩子记住:品格靠自己长期去陶冶,原则靠自己长期去坚持。

育儿小贴士:

对于传统的道德教育,不能照单全收,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判断优劣。那些优良的传统,去继承它发扬它;那些陈旧的陋习,则要坚决摒弃。古人优良传统,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但是有些陋习,根本上就是狭隘的、错误的,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社会。古人宣扬忠孝之道,认为皇帝说的话,不管是与非,都要奉行;长辈说的话,不管对与错,都要遵从。用今天的眼光来判断,这就是愚忠和愚孝。皇帝说错了,要进谏;长辈说错了,要规劝。这才是真正的坚持原则。所以说,对于传统的道德教育,要让孩子有所选择地学习,择其优,弃其劣;吸收精华,摒弃糟粕。

踏实——老实做人,踏实做事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土地。汉语中形容人的出生,叫作“呱呱坠地”,人死之后要埋进土里,这样才能“入土为安”。那些背井离乡的人,谓之“漂泊”,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离开了生之养之的土地。离家在外的人,常常因为水土不服而生病,因此,人们在游走之前,会带上一包家乡的土。土有着十分神奇的功效,到了外地,捏一小撮乡土冲进水里,喝下去就会安然无恙了。正因为土给了人安定、踏实的感觉,所以人们更加眷恋乡土,离开得再久再远,最后也要“叶落归根”。

自开天辟地以来,土就成了万物的根基。土是根基,山扎根在土里,山就能够岿然屹立;树扎根在土里,树就能够经历风雨。土也是人的根基,人要站在地上,说话做事才有底气。因此,九州四海的人们,都把土视作存身立命之所。一个人不管生活怎样动荡,只要双脚踏在土地上,心就会变得安然。

为什么我们建房子之前,必须要先打地基呢?地基打不好,房子就容易倒。人也是一样,脚下站不牢,就容易摔倒,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我们把那些有宏图伟业的人称之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这些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由于他们在事业上稳扎稳打,先做到了“立地”,所以才能够“顶天”。要想把孩子培育成才,就要教他们老实做人、踏实做事,不投机取巧、不虚华浮躁,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只有养成了踏实的做事风格,孩子才能够像“人”字的字形一样,双脚踏地,头顶蓝天,永远向上。

小鹏和小光在同一天参加了学校的乒乓球训练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训练之后,两个人显现出了性格上的差异。小鹏严格遵照老师的课程安排进行训练,尽管有些动作十分枯燥,可是小鹏一直坚持练习,心无旁骛。小光练习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他对一些老队友的训练课程十分感兴趣,经常中途停下来,跑过去看他们练习。开始练对打的时候,小光不愿意和小鹏一起练球,他总是跑到老队友那里,向他们学习新球技。就这样,小鹏一直在坚持按部就班的训练,小光却一直在忙着学习新的技巧,一段时间下来,小鹏的球技越来越沉稳,小光的球技却越来越花哨。

半年以后,训练班进行了一次内部切磋赛,小光的对手正是小鹏。小光根本没有把小鹏放在眼里,他一会儿正手、一会儿反手,一会儿扣、一会儿撮,动作看上去很花哨,但是失误特别多。小鹏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他步法稳健、手法精当,接球准、扣球狠,没一会儿就把小光打得乱了阵脚,最后以五比零的大比分获胜。

两个同样资质的孩子,在同一个训练班,经过了同等时间训练,可是,他们的成绩却如此悬殊,问题出在了哪里呢?两个孩子虽然处在相同的环境之中,但是学习态度迥然不同,小鹏注重的是基本功,能够沉下心来刻苦训练;小光急于求成,忽视了最重要的基础部分。一个踏踏实实,一个好高骛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决定了他们最后的输赢。

有一位名人说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想要爬上最高的山峰,光凭胆量和勇气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山脚开始,踏踏实实迈好每一步,哪一级台阶都不能落空。让孩子养成踏实的作风,也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步。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专心致志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孩子和大人一样,有好大喜功的毛病。派他做一件小事,他觉得屈才,让他去做大事,他又做不来。有个小女孩手长得非常好看,手指纤细修长,她常常为此沾沾自喜。妈妈让她帮忙洗碗,她说:“我这手是弹钢琴的料,怎么能用来洗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