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天宋武功
4965200000067

第67章 找上门来的苗训

周军胜利的消息传回了开封,整个开封城内一片欢腾。

不过周、蜀两国之间的战争尚未结束,郭荣又开始计划让朝廷派最精锐的朝廷禁军出征西北。

这一日散朝之后,赵匡胤已经回了赵府。

赵家人已经全部聚集了客厅内,因为赵匡胤这次要率军西征,是以赵家人除了担心还是担心。

“二郎啊,这次出征一定要小心。”杜氏见到孩儿要远征,一把鼻涕一把泪,拉着他的手,说长道短的。

“娘切莫担心,孩儿自然会照顾自己的,也请娘放心就是。”赵匡胤拍了拍杜氏的手,安慰道。

恰在此刻,赵德昭一溜烟地从屋外跑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道:“爹爹,听说你要出征,这是真的么?”

赵匡胤用宽大的手掌摸了摸赵德昭的小脸,他蹲下来道:“是啊,昭儿是舍不得爹爹么!”

“唔,爹爹,昭儿也要与爹爹一道出征。”

赵匡胤用手摸着赵德昭的头,笑道:“傻孩子,出征是男人的事情,你还是个孩子。”

“唔!”

杜氏在一旁笑道:“昭儿还小。”

“阿奶,昭儿不小了。”

……

过了几日,七月初一,晨曦初露,今日是朝廷禁军出征之日。

东京开封经过了准备之后,今日便有禁军代替朝廷开始西征。

此时,

东京开封府街头,禁军大队人马集结,统共一万,皆为此次加派之军力,赵匡胤跃马街上,天子郭荣亲自送别禁军。

大军从北城出发,北边的城墙有四道城门,主力走陈桥门。

今日送行的百姓非常多,箪食壶浆,好几个百姓提着自制的胡饼,以及刚刚杀的鸡,往那些周军士兵们的衣袖里面塞去。

这些士兵中也有那些百姓的家眷在里头,将士们要出去打仗,家里的老小自然是万般牵挂,少不得在拥挤的道路两旁一把鼻子一把眼泪地千叮咛、万嘱咐。

“郎啊,前头危险,躲后边点……”一个老妇人手哆嗦地抚在一个年轻士兵的脸上,道。

“娘,俺们周军是英勇无敌的,上阵杀敌自然是要在前头冲的……”年轻士兵越说越起劲,风淡云轻道。

“傻孩子……”老妇人已经哭得越来越起劲。

后头的士兵道:“罗二哥说话不顶用,我会在后头照顾他的。”

“哎,马三,你帮俺看好他……”

……

随后赵匡胤等将领带着万余名禁军出了陈桥门,浩浩荡荡的向秦州进发,虽然人数不少,可是行军速度确实不慢,飞援秦州前线。

赵德昭站在角楼之上,亲自目送赵匡胤离开开封。

等禁军远去,赵德昭就吩咐长春堂的几个武士,远远地跟随在赵匡胤军队后方。

马蹄萧萧,战旗飞舞,周军的旗帜以及兵甲都在后头用骡子、战马驼送着。

赵德昭下了角楼,径直去了城外,他今天有一大推事情要做。

恰在此刻李源昌也赶了过来,驾着马车过来了,李源昌从车子上跳下来。

赵德昭见到李源昌驾着马车过来了,吩咐道:“去城外——”

“是,小郎君。”

现如今广味集团乃是股份制合作,而白孤城乃是江南白氏的少主,所以他也十分放心,乐得当个甩手掌柜,都交给总经理白孤城打理了。

车马经过田间地头时候,赵德昭拉开窗帘,不时地伸出头,望了一下远方地头,猛然间可以嗅到一片浓浓的乡土气息。

而眼前一望皆是绿意,越发喜人的是此刻田间地头的禾苗已经齐腰高了,今年就是一个丰收年了。

他甚为欣慰。

倏忽间,车马已经到了城外如家。李源昌拉开车帘,赵德昭一下子就从车子上跳了下来,漫步在田间地头上,望着阡陌纵横,一片接着一片的庄稼地,他此时想若是能够得到更加好的品种的作物,他会不惜一切代价,亲自带来试种的,比如南方的那水稻,美洲的作物等,自己若是有空就建立一支船队去美洲大陆瞧瞧看。

李源昌见到自家小郎君怔在原地,咳嗽了几声。

赵德昭猛然间想到一些事情,但是有时候一下子会忘记,此刻吩咐道:“李源昌,车上可有纸笔,去给我那些来,我在路上边走边记着。”

“是,小郎君!”

赵德昭拿过纸笔边走边记,他忽然觉得手中的纸笔拿着不太方便,忽然记起来后世的纸笔,也就笑了笑,看来只能先走炭笔这一条道路了。这样想着他们不一会儿就到了如家。

如家内,此刻的居民楼都是一户挨着一户,整整齐齐,鳞次栉比挨着。赵德昭看着自己的杰作,心中美美哒。

老百姓看见赵德昭就像看见了自己的亲人一样,全都热情招待着,赵德昭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恨不得连上厕所也跟着。赵德昭很无奈,敢情跟后世国家领导人巡视一样,不过他心中也只能苦笑,不好意思地婉拒了老百姓的心意,让他们都去做自己的事情,然后又去了沃万家。

沃万家,当初赵德昭建造的楼房,此时商铺基本已经入驻了。大大小小的商铺每月都要承担一定的租金,赵德昭的口袋之中也满盈了不少。

那些主顾见了赵德昭往这边来,全都凑了上去,一个个拍着马屁。

“赵东家,去我店铺坐坐——”

“我这边好,来我这边——”

“……”

……

赵德昭脸上现出诧异之色,也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就没说甚么,让他们跟着,就一直在沃万家这条街巷之上转悠,而后面的掌柜们一直跟在他屁股后面。

逛完了沃万家,赵德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这边的消费能力确实不怎么样的,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问题,层出不穷,亟需自己的解决,他就在纸上记了下来。

嗨——这一趟下来,问题还真的挺多的,不过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赵德昭也欣慰了不少。

尔后是去了三味书屋,见到孩子们学得非常用功。

“哎呦——”赵德昭忽然间觉得肚子有些痛,遂急匆匆地赶去上茅房,一路小跑过去。

而他出门右转之时,一个不小心就碰到一人,赵德昭猛然间抬起来,说了声抱歉,却见到一人身着道袍,羽扇纶巾的样子,俨然是道教中人,却平白无故地出现在了三味书屋内,想必应该是问路之人吧。

那道士开口道:“小哥儿,怎么了?”

“我要去上——”话未说完他就赶着去上茅房,可是被一个道士生生给拉住了。

道士拉着赵德昭的衣襟,道:“小哥儿不急,我说过不急的。”

话语一落,赵德昭忽然间肚子不痛了,感觉好了许多,他疑惑地看着面前之人,不知道这人是谁,怎么肚子不痛了。

这个道士一派奇异之举,他摇着扇子,随即出言道:“观五代之中各国,汉并十一二州,偏居一方,地狭人少,高平之后,国力大微;蜀龟缩在汉中,孟昶烟花酒地;唐依长江天堑,无进取之心。江南小国羸弱不堪,常年征伐不断。北地唯有周国,国力强盛,君主贤明,麾下猛将更是数不胜数,高平之捷就是契丹也会死避其锋芒。”

“哈哈——先生不愧为大才!”赵德昭非常纳闷,方才明明有急意,怎么忽然间全无了。

“哈哈——看样子你心中有疑问?”看着赵德昭疑惑地看着自己,那人哈哈大笑。

赵德昭双手拱立,作揖道:“不知这位先生身怀绝技,又有岐黄之术,不知道先生为何来此,问路吗?”

“非也,我就是来找你的。或许你没有见过我,但是你父亲一定会提到我的名字,贫道乃苗训也。”

“苗训?啊——原来是苗先生,我听父亲说你神机妙算,会阴阳占卜之术,可是苗先生其人。”

话说苗训此人,乃河中人,师从陈抟老祖,善天文占候术,以谋略见长。早年结识自己爹爹,曾于营中预言赵匡胤陈桥兵变,乃是一届神人,堪比诸葛亮了。

赵德昭随即莞尔一笑,道:“小子曾听爹爹说起过柳叶镇遇到先生一事情,且小子出生那年,一神仙经过我家,不知道那位是不是苗先生的师长。”

“哈哈哈,小哥儿真是个趣人,你猜对了,那人确实我恩师!”苗训点点头,同意了赵德昭的看法。

“小子愚钝,不知苗先生为何突然下山?”赵德昭疑惑不解,按照这位长辈出手的次数来看,一般是不会有大事,就不会来到开封的。

苗训哈哈大笑,用手拍了拍赵德昭的脑袋,道:“这个,我老苗不过是个闲云野鹤之辈,入世之人,岂敢忘了尘世间的快乐,如师长一般入了云山。不过此番却是来开封游玩,其他之事,不是你小哥儿自己就会解决么?”

“哦!先生真是风雅!先生怎么知道我会自己解决呢?”赵德昭吐了个槽,随即问道。

“师傅说,这个世道已经入了岔路,再也不是以前的世界了,所以天高任你飞,海阔让你游。你尽情发挥,不过有些事情还是要提个醒,切勿让历史走得太乱,而且想你一样的或许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存在,所以也要早早预防啊。今后不要让天下再生灵涂炭了。不过我看到你如此爱民,师傅说他也可放心。只不过还得叮嘱一番。”

“多谢苗先生提醒,小子受教了。”赵德昭恭敬地躬身道。

苗训忽然间记起自己身无分文,也不知道晚上住在哪里,于是乎问道:“孺子可教。对了,我在京城尚无亲朋好友,不如就住在你家,可好?”

赵德昭方才一听忽然间想骂娘,这不是赤果果的监视么,还是不放心他搞。不过他面上则是笑着说:“苗先生跟父亲已经许久未曾谋面,不过他现在随大军西征,估计此刻已经到了秦州地界,不如先生就住在我家,等候父亲回来。”

“苗先生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