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心路,就能改变出路
4910800000022

第22章 不要沉默在自己的世界里——走出封闭小屋,广结善缘(1)

要是每个人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么就不会受世俗的干扰,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参照物和对比,走起路来也无所顾忌。要是坚定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好比自己进入了一个狭窄的巷道,只有一条道走到黑,而且也无法确定前面是否会柳暗花明。如果把自己的心敞开,就好比坐在公交车上欣赏沿途的旖旎风景,在众多画面中你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一个人的世界是孤独的,这就好比把自己的心关在笼子里,看不到外面的芸芸众生,也得不到大自然的净化。只有与社会融为一体,你才能更多地体验生活,才能在对比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不断改变参照物,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自己。只有在大自然中,心灵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只有走出去,广结善缘,才能真正看清自己,认识自己。

走出封闭世界,享受人际快乐

生活中有自我封闭倾向的人不在少数。据心理专家称,自我封闭的人同其他人在行为上没有太大的不同,突出的表现是有些缺乏自信,认为别人要比自己出色,而自己则很平庸。自我封闭的人往往不愿主动地分析和接纳外界的信息,认为那些与自己无关。但是,他们与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的人有很大的不同,自我封闭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无力操纵外界的事物,即使自己努力接受外界信息,也赶不上别人。他们的这种思想可能从社会交往中逐渐扩展到工作单位和家庭中,并感到有很多事不是自己能够应付的。

自我封闭心理实质上是一种逃避,逃避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由于个体在生活及成长过程中常常可能遇到一些挫折,而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较差,就会引起个人焦虑,如果焦虑越积越多,最后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以降低挫折感。另外,自我封闭心理与人格发展的某些偏差也有因果关系。

时下,“宅男宅女”成为网络流行的语言,这些“宅男宅女”们大多单身,以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者居多。他们依赖电脑,沉迷于网络,喜欢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当中。极少出门,不愿与陌生人接触,性格多少有两面性。作息时间不稳定,少数人则不想上学、工作。

“宅生活”的出现与当今社会竞争压力过大、生活节奏加快、互联网迅速发展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虽然说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然而无论从心理学角度还是社会学角度来看,“宅生活”都是不利于健康和未来生活的。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人的心理、性格和能力都是在社会交往、人际互动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长期脱离现实社会,会造成社会性退化。心理上会趋于退缩和自我保护,难以有切实的自我评价,可能会过分自卑或者自傲,还可出现社交能力减退,人际关系淡薄,社会适应不良,自我封闭等现象。

有这样一位读中学的女孩。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她慢慢地产生了摆脱父母的心理,开始有自己的书房和小书桌,每天偷偷地写日记后,藏在抽屉中,不让妈妈看。她希望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世界,可是面对纷繁的现实世界,繁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沉重的学习压力,她感到一种不安全感。于是,她开始变得孤僻,害怕人际交往,在内心中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封闭心理。有时,还一个人跑到小河边望着宁静的河水流泪。她渴望与同学们交往,羡慕其他同学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地参加集体活动,可她又害怕主动与别人交往,还抱怨别人对她不理解、不接纳。

这种心理特征就有自我封闭的倾向,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成为一种心理疾病。

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适、信息的沟通、需求的满足等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而这些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个人在舒适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

人际交往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向往。我们不喜欢面具、虚伪和险恶,我们渴望别人对自己友善、理解、宽容,希望与每一个人都融洽相处。这并不是奢望,前提是你要先学会友善、理解和宽容……

消极的情绪,如不快、痛苦、愤怒、失望等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在生活中对付这些不良情绪,这也是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部分。

人们并不喜欢那些假扮的圣人。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如果自己身上存在明显的缺点,就要努力克服和改正。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不断领悟人生,这是人际交往的内涵。

只要你想进入大家的圈子,想成为社交的一员,想受到大家的欢迎,想拥有许多朋友,你就会努力去学习社交,就会调动你的一切智慧去掌握社交技能,慢慢地,你就会学会社交。

良好的人际交往来自对自我的认识和接纳,来自对他人的理解和体谅。只要你真诚待人,心怀友善,乐于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敢于开放自己、表达自己,就一定会遇到不少真正欣赏你、懂得你的朋友和知己。

赶走傲慢偏见,尊重每一个人

我国古代有一则寓言,有一位农夫失落了一把斧子。他开始怀疑是隔壁人家的儿子偷的,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他觉得那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声调,脸部的表情和平常人都不一样,很像偷了东西的人。后来,他自己的那把斧子找到了,于是再留心观察隔壁人家的儿子,觉得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脸部的表情又都不像一个偷斧子的人了。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带着偏见去看待别人。

可以说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不可能全都合我们的心意。所以说,如果想真心实意地和他人交往,首先应该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如果对别人宽容些,彼此的关系自然就会好处了。我们不喜欢一个人,自然有我们的理由,我们见不得他身上那些我们看不惯的、与我们不相容的缺点,但是如果换个角度去看,也许你会发现对方身上的一些优点。

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不喜欢做的事情你却不得不去做,比如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场合,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和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打交道。

尽管在看到他们的时候,想离他们越远越好,但很多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与他们合作,离不开他们。甚至有时候为了达到目标,我们还必须和他们保持和谐的关系。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是人的一种本能,而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和谐相处,却是一种能力。我们不能强迫对方一定要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我们甚至可以在心底反感别人,但一定要尊重别人。

学会尊重每一个人,无论这个人的身份和工作多么卑微,我们都应尊重他,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要知道,尊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为,尊重别人就是在尊重自己。

李老师每年都会受邀参加某单位的杂志评审工作,他的这个工作报酬虽然不是很多,但确实是一项荣誉。很多人想参加却找不到门路,也有人只参加了一两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而李老师年年有此“殊荣”,正是这种“殊荣”让大家都羡慕不已。

在他年届退休时,有人问他其中的奥秘,他微笑着向人们揭开谜底。他说,他的专业眼光并不是关键,他的职位也不是重点,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请,是因为他很会给别人“面子”,这显示出了他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李老师对别人说,他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一定会把握好一个原则,那就是多称赞、多鼓励、少批评。但会议结束之后,他会找来杂志的编辑人员,私底下告诉他们工作中的缺点。因此,虽然杂志有先后名次,但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也正因为他顾虑到别人的面子,因此承办该项业务的人员和杂志的编辑人员都很尊敬、喜欢他,当然每年都找他当评审了。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尊重与认可。当你主动尊重别人,给人以真诚、温暖与鼓励的时候,他们也将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

人们大都对商店售货员的服务态度感到不满,认为这些售货员不是冷淡就是粗暴。可有一位老人家却说:“我不抱怨那些售货员,他们有时也碰到很糟的顾客。可是,我总能得到很好的服务,他们对我都很友好,不过我是有意让他们这样做的。”

接着,她谈到了自己的方法:“我走到一位售货员面前,微笑着说:‘您能帮助我吗?’从来没人拒绝过我。接着我马上说我对要买的商品一窍不通,我很需要售货员的帮助。无论我买一颗纽扣还是一台冰箱我都这样说。这样,每个售货员都很乐意帮助我,并且我挑多久都没关系。”

这位老太太处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尊重人,使人觉得自己在对方的心目中是有分量的,既然你尊重我,我也就不能怠慢你。

曾经还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在一个著名企业的花园里,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对一个小男孩发脾气。不远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修剪冬青树。中年妇女一边训斥男孩,一边将用过的卫生纸扔到老人修剪过的冬青树上。老人诧异地朝中年妇女看了一眼,中年妇女满不在乎,一连扔了四五团纸。老人一声不吭,将纸团一一捡进一旁的垃圾箱里,脸上始终没有因此流露出不满和厌烦的表情。

这时,中年妇女指了指修剪树木的老人对男孩说:“你看见了吧!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跟他一样没有出息,只能做些卑微低贱的工作。”老人听见后,放下手中的剪刀,和颜悦色地对中年妇女说:“夫人,这里是企业的花园,按规定只有企业的员工才可以进来。”

“那当然,我就在这企业工作!”中年妇女高傲地掏出证件向老人晃了晃,原来她是该企业某部门的经理。

老人沉默了一会儿,打了一个电话。很快,一名男子急匆匆地赶过来,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老人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企业的职务。”

“是,我立刻按照您的指示去办。”

原来,老人是这个企业的董事长詹姆斯先生。詹姆斯吩咐完后径直走到男孩面前,亲切地摸着小孩子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孩子,爷爷希望你明白,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友爱和受尊重的欲望,而且这个愿望非常强烈。人们渴望自立,渴望成为家庭和社会中真正的一员,平等地同他人沟通。如果你能以平等的姿态与周围的人沟通,对方就会觉得受到尊重,从而对你产生好感。相反,如果你自觉高人一等,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地与人沟通,对方会感到自尊受到伤害而拒绝与你交往。

因此,请赶走傲慢偏见,尊重每一个人吧!尊重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财富。尊重是一种人格魅力,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

冷庙烧热香,贵人来帮忙

我们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除了需要良好的个人素质之外,还需要贵人的帮助。好莱坞就流行一句话:“你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你是谁,而在于你认识谁。”我国自古以来也有“贵人相扶如天助”的说法。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却有着相同的理念,那就是:贵人是我们成功之路上必须碰到的那个人!那么,谁是我们的贵人呢?我们怎样才能遇到贵人?如何能让贵人乐意帮助我们呢?

有些人平时总喜欢结交那些位高权重的人。其实,有时候找些平常没人去的冷庙烧烧香,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热闹的庙里因为烧香人太多,“神仙”的注意力分散,你去烧香,也不过是众多香客之一,显不出你的诚意,也不会给“神仙”留下特别的印象。所以一旦有事求它,它对你只以常人相待,不会特别照顾。

但冷庙的菩萨就不一样了,平时门庭冷落,无人礼敬,你很虔诚地去烧香,“神”对你当然特别在意。同样是烧一炷香,冷庙的“神”却认为这是天大的人情,日后你有事去求它,它自然特别照应。如果有一天风水转变,冷庙成了热庙,“神”对你还是会特别看待,不把你当成趋炎附势之辈。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平时待人不冷不热,有事了才想起去求别人,显得分外热情,但这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效果常常并不理想。

一般人总以为“冷庙”的“菩萨”不灵,所以才成为“冷庙”。其实英雄落难,壮士潦倒,都是常见的事。只要一有机会,风云突变,沦落之人仍是会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所以,我们要在关键时刻得到贵人相助,就应该在平时“多烧香”,而这种“烧香”,完全是出于敬意,而不是为达到某种目的,更不是交易。

这就如我们遇到麻烦时,那些主动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总能得到我们的好感,并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过来,等他遇到麻烦或是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一样会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人总是会“投之以桃,抱之以李”的,主动关心别人的人总会得到大家的喜爱。只有付出真诚,才能得到真诚,那些不过分计较自己,多为他人着想、主动帮助他人的人,也总会得到大家的帮助和尊重,说不上哪一天他帮助过的人就会成为他的贵人。

有一位领导因犯了点错而失势,他昔日的一些朋友和部下都离他而去。他的心情很苦闷,感到世态炎凉,一度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动了自杀的念头。这时,他的一个部下不怕受连累,主动来看他,并给他带来礼物,还开导他说轻生思想要不得。部下的鼓励使他认识到自己的前途并非那么暗淡,最后他终于坚持下来,并且东山再起。这位领导十分感激他的这名部下,把他手中最重要的部门交给了这位下属,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多加关照。

我们常常说某人的成功是因为有贵人相助。的确,如果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的贵人,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摸索与碰撞,少走弯路,少遇挫折。或许你认为自己天资过人,勤奋有加,靠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获得成功,但如果有人助你一臂之力,就如虎添冀,不是更能加快你成功的速度吗?

其实,每个身在社会的人,在你上升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贵人相助,只不过是自己没有觉察而已。师长、上司、前辈、朋友等,某人轻轻一点拨,你的命运就可能发生改变。

可以说,贵人就在你的关系网中。在这个关系网中,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你提供不同的帮助,有许多机遇就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出现的。

某单位新来了一位重要领导,需要配备秘书。在许多人跃跃欲试的情况下,小蔡被选中了。因为这位领导委托自己的一个下级王某为自己物色秘书,而王某和小蔡是同学及好朋友,彼此都很了解。王某自然清楚小蔡肯定能胜任秘书职位,于是就推荐了他。结果,领导本人满意,组织考查合格。正在为前程奔波的小蔡更是高兴万分,因为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有许多这样的机遇就是在交往中出现的,而在初步交往中,人们很可能没有看到交往的价值,就看轻这种交往。但是,你又怎么知道这种交往不会带来很大的机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