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
4909300000024

第24章 成就卓越并不艰难(3)

在谈到“苹果”上网本的前景时,乔布斯却表现得异常坚定,他说:“我不知道怎么做出售价500美元而又不是垃圾的电脑。”2010年1月,“苹果”发布了iPad。与上网本相比,iPad是“革命性”的产品,有“很棒”的用户体验。借用老福特的比喻,与传统笔记本电脑相比,上网本只是一匹略有差异的不同品种的马,但iPad绝不是一匹更快的马,而是有潜力替代马,的完全不同的、革命性的、“很棒”的东西。

“苹果”采用的是客户体验升级模式,更简洁的设计、更友好的用户界面、更方便的使用场景、更为高雅的外观和更为舒适尊贵的持有感,等等,这些构成了更好的用户体验。这种客户体验基于卓越设计的产品之上,包括企业与客户接触沟通的每一个触点上。

“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这句话很多管理者常挂在嘴边。乔布斯鄙视这种陈词滥调,他认为,满足客户需求是平庸公司所为,创造客户需求是高手之道。福特说:“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可是福特给用户送去的是革命性的汽车,而不是“更快的马”。

乔布斯从来不请调研公司进行用户需求调研,他认为那只会看到表面现象,让新产品的研发误入歧途。“苹果”强调“很棒(Great)”的用户体验。乔布斯说:“在苹果公司,我们遇到任何事情都会问:它对用户来讲是不是很方便?它对用户来讲是不是很棒?每个人都在大谈特谈‘噢,用户至上’,但其他人都没有像我们这样真正做到这一点。”

长期以来“苹果”坚持在研究用户上下工夫。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将目标用户按特点分类,比如消费类产品的角色分成年轻的、年老的、喜欢技术的、不懂技术的……每个研究人员做功能的时候都会仔细考虑这个产品是针对哪种用户的,在什么环境下需要这种功用。

媒体这样总结“苹果”产品的用户体验:“‘苹果’每年只开发一两款产品,但每款都力求将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发挥到极致,既能让人们吃惊、兴奋,又轻而易举地知道如何使用。”感到快乐的不仅仅只有投资者,消费者也是如此——乔布斯的核心理念就是将消费者置于第一位,为他们设计伟大的产品。这些“苹果”的产品一个接一个占领了市场。

对于“苹果”而言,过去十年简直就是科技惊喜的狂欢,一个奇迹之后是另外一个奇迹,持续的创新改写了历史。

经济危机让众多企业陷入了困境,对于复苏在即的企业而言,想要真正立足,就必须通过内部的改造、革新、挖潜、激励来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取得可持续的增长。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是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途径,但是这种增长会因为竞争对手的模仿创新而难以持久。这样,反应灵敏的企业越来越注重为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并花大力气来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

“过去十五年间,乔布斯的所作所为大大提升了‘苹果’的价值,也强化了自己的地位。”“在这个经济疲软的时代,你只要多花一点钱,就可以获得‘苹果’产品的体验。”

要知道,这样多一点点的成本就可以给你带来不小的满足感,而这个时代,这样的满足感在其他地方是很难找到的。”

当然,乔布斯的一切以用户为核心,注重用户体验的行为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当中,在其他科技行业都步履艰难的时候,乔布斯和“苹果”却成功地走上了兴旺发达的繁荣之路。

“苹果”的股价一路大涨,十年间,这支股票的价格成长到了当年的大约43倍,而与此同时,标准普尔500指数却损失了大约7%。在截至9月底的2010财年当中,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652亿美元,相当于2001财年54亿美元的约12倍。整体算起来,“苹果”在这个十年当中已经实现了2290亿美元的销售额。

约翰逊曾是美国零售商Target公司的明星,后于2000年转投“苹果”。而今他的成就更加引人关注,设计了堪称世界上最利于用户体验的零售连锁店。他同乔布斯的观点一样,主张“苹果”应一心一意专注于用户体验,而当他的发展构想同乔布斯出现分歧的时候,最终往往证明他是对的。以被誉为“苹果”用户最好帮手的客户服务区“Genius Bar”为例,许多客户第一次走进“苹果”的店面时,最大的感受就是“苹果”店的环境设计和其他IT电子产品的店面完全相异。在看上去朴实无华的桌架上,各种产品的展示、使用恰到好处,客户购买完毕走出店时提的购物袋,也可以制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购物体验。

也许,有很多人觉得,乔布斯离自己有点远,那我们来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吧。

有一对夫妇靠在菜市场卖一些小菜赚钱度日。当他人都在抱怨卖菜赚不到什么钱时,这对夫妇却干得热火朝天,客户源源不断,早上进的蔬菜,到下午就基本都卖完了。可想而知,他们的小店要比其他人赚钱,而且,他们的蔬菜有一些还要比其他家的贵一些。

究竟他们赚钱的秘诀是什么呢?难道是缺斤短两?当然不是。让我们来看看店主夫妇是如何做生意的吧。比如卖蘑菇,同样是刚刚进回来的蘑菇,他们在卖之前,把蘑菇的根儿都给剪了,别人卖三块五一斤,他们却可以卖四块一斤,而且买菜的人也愿意在这里来买;再比如卖一筐小白菜,别人是一筐摆在那里,任顾客来挑拣。而他们是先从筐中把小白菜挑拣出来,把带黄叶儿的都去除,然后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的,一般是一斤或是半斤一把,有人买菜时,直接拿走一把就得了;”还有一些细节的地方,比如来买菜的人带了很多东西,店主夫妇都会主动帮忙找一个大的袋子,方便客户提更多的东西。

方便了客户就会取得巨大的成功,乔布斯清楚地告诉我们,他成功的秘密:因为你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做不了你在“苹果”可以做的事情。在那些电脑公司里,工程学早就没影儿了。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公司里,他们根本不了解软件层面的事情,所以你现在根本不可能在其他地方做出你能在苹果公司里做出来的产品。“苹果”是唯一一家将方方面面全盘掌控的公司。

“没有其他公司能够造一台MacBook Air出来,因为我们不仅控制了硬件,我们还控制了操作系统,得益于操作系统和硬件之间的紧密互动,我们才可以实现目标。在Windows和戴尔笔记本之间就没有什么紧密互动可言。我们骨子里就是一家消费品公司,生死存亡掌握在消费者的手中,他们才是我们关注的对象。我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就是对整个用户体验负责。如果表现不及格,那就是我们的错。”

乔布斯不仅关注技术的完美,而且更加重视人性的需求。”杨艾祥这样评价乔布斯。做出的iPod和iPhone,外形秉持了“苹果”一贯的“酷”时尚,操作上却更简单实用,没用过苹果产品的人都能习惯。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乔布斯重回“苹果”后,给每个产品都加了一个“i”。iMac、iPod、iPhone,再到如今的iPad,“i”不只意味着internet(互联网),还意味着人性(humanity)——这些产品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诞生的。

赢家懂得分享成功

“合作是一种智慧,一种实现双赢的智慧。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发现:但凡成功之士都是会合作的智者,因为合作才能双赢。”

在当今社会里,企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用户的需求,他所能实现的仅仅是用户需要的一部分。因此,合作与双赢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文化因素,它要求企业分工合理,找准自己的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乔布斯收购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后,计划将计算机的梦想延续到动画世界。他反省自己的失败,认识到什么才是观众想要的,而不仅仅是自己想要的,还有如何与别人合作,顺应行业潮流。

1997年回“苹果”后,乔布斯学会了合作,也懂得了双赢的意义,他同意让微软投资“苹果”走出财务亏损危机。直到后来,他愿意做出各种退让,第一款iPod因为不兼容windows,一年时间只卖出了10万台,随后,“苹果”做出了音乐管理软件iTunes,并完全与windows系统兼容,最终才让iPod的年销量在2004年达到826万部。

乔布斯总是邀请其合作伙伴以及他的产品一起登上舞台。2005年9月,乔布斯在一次演讲中宣布,麦当娜的所有相册都可以用iTunes欣赏。这位流行巨星突然通过网络摄像头出现在舞台屏幕上,并与乔布斯开玩笑,说她已经厌倦了不能下载她自己的歌曲。无论是一位艺术家,还是行业合作伙伴,如英特尔公司、福克斯公司或者索尼公司,乔布斯经常与那些对苹果公司的成功有所贡献的人分享舞台。

同样还有iPhone,乔布斯曾反对在自己定义的手机上,运行第三方开发的程序,甚至威胁要让所有被破解的手机不能使用,但不久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发布iPhone一年后,“苹果”推出了App Store,让每个略懂编程的程序员都能为iPhone编写软件。

微软和苹果公司在争夺计算机这一市场控制权上,一直处于炽热的竞争状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到了90年代中期,微软公司已经居于上风,占据了领先地位,90%的市场份额全揽到了自己身上。

由于微软在个人桌面操作系统方面的绝对优势地位,以往的情况往往是微软先推出操作系统产品,相关产业链上的软件商们再纷纷做相应的兼容性工作以保证在其系统上正常运行。然而由于微软前一代操作系统的兼容性成为用户广为诟病的缺陷之一,使微软在Window 7发布之前对其兼容性颇为审慎和务实。

Windows 7方面做的兼容性工作不仅有微软自身通过架构设计对上一代Vista平台软件的全面兼容,还包括了微软主动与主流软件开发商合作,针对这些软件进行一对一的兼容性设计和优化工作,从而保证了兼容性的不断完善。据微软方面介绍,目前常见的1100多种软件都已经实现了兼容。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格拉塞向比尔·盖茨致电,希望能得到微软的技术支持,使自己的音乐文件能在微软网络和便携设备上播放,比尔·盖茨通过微软的发言人,向格拉塞的提议表示欢迎。1997年,微软向苹果公司投资1.5亿美元,把苹果公司从倒闭的边缘拉了回来,2000年,又为苹果公司推出office2001。自然,微软与苹果公司实现了真正的双赢。

众所周知,“苹果”iPad平板电脑2010年4月3日正式销售,“苹果”第一批iPad电脑已提前面向美国消费者。沃特·迪士尼公司表示,将为“苹果”iPad平板电脑提供所有的应用,包括流行的电视节目、视频游戏和交互图书。据了解,在距离“苹果”iPad平板电脑上市仅2天的时间,迪士尼公司已经推出了自己的应用软件。据称,其中一个新应用软件将ABC.com的电视播放器植入到iPad,使iPad用户通过wi-fi网络观看包含广告的20部ABC流行电视剧,该应用软件也将允许iPad用户通过iTunes在线购买和下载电视剧。

迪士尼全球出版公司也为iPad开发了Toy Story伴读应用软件,提供电影、卡拉OK的视频和录音功能,并允许小孩子用手指在屏幕上作画。Toy Story软件是免费的,但Toy Story 2软件需要8.99美元,但可以免费订阅1个月的disneydigitalbooks.com。

另外,迪士尼为iPad发布Disney Princess、Phineas&Ferb、Winnie the Pooh和Toy Story 3等应用软件。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迪士尼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应用软件,并将为“苹果”iPad提供所有的应用,包括流行的电视节目、视频游戏和交互图书,必然会提高“苹果”iPad平板电脑的影响力,促使其产品销售额超过预期,这显然是一个意在长远的双赢之举。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很有限的,就像孤掌难鸣一样。所以,要想办事成功,就要善于与人合作,不管是帮助自己还是帮助别人,那样效率才会高一些。善于利用和帮助是一个人一辈子需要学会的事情,如何使效果达到最大化,还得自己斟酌。别闷在一大堆事情中间,要探出头来,你会找到更好更有效率的解决方式,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最大的效率。

本章小结

卓越,其实很简单,就是你和别人做同一件事,你比别人做得好一点。物竞天择,你必须在某个地方比别人强。也许你没有一个超级“拿得出手”的长处,至少你要有几个像样的“比别人强一点”的长处。每个人都梦想成功,从平凡到卓越。当希望被现实击碎的时候,我们不妨放下抱怨,来看看那些成功人士走过的路,来看看我们与巨人的差别。当我们真的正视自己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缺少的,也许并不是能力,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成就卓越必备的态度。